为了方便国内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训练(学)领域的师生和同行全面了解每月国内体育学C刊中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训练(学)领域的相关论文。黑马科学训练坊指定了12名研究人员,每人负责1本期刊,在每月最后1天之前对该期刊本月更新的文章进行筛选和汇总。汇总信息包括更新渠道和时间、本期更新的文章总数、运动与训练科学类文章的数量、文章类别(实证类、综述类)、以及运动与训练科学类文章的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对于不能确定是否属于运动与训练科学筛选范围的文章,由12名研究者进行投票,再据投票结果确定文章类别。运动与训练科学(Exercise & Sports Science)文章筛选范围定为:2024年10月1日至31日,在入选的12本期刊中5本有更新,共更新文章64篇。本次更新的期刊中4本刊发有运动与训练科学文章,共有9篇,文章占总数的14.1%。运动与训练科学的文章中综述类共5篇,占总数的56%,实证类共4篇,占总数的44%。中国体育科技本月更新的运动与训练科学类的文章最多,运动与训练科学类的文章4篇,其中综述类3篇,实证类1篇。其次是体育科学和体育学刊,运动与训练科学类的文章均为2篇。具体信息见下文。注:文章总数为64篇,实证和综述为符合运动与训练科学的实证类和综述类文章,其它为除了运动与训练科学类之外的文章。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肥胖男大学生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剪切力的影响
运动改善心力衰竭所致认知障碍的潜在机制
基于胰岛素抵抗探讨有氧运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微重力环境下运动对肠道菌群稳态的调控作用与分子机制
对竞技心理领域研究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反思
运动负荷熵:一种运动负荷测度新理论
标题: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肥胖男大学生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剪切力的影响 作者:时文霞1,谢军2,何玉凤3,李旭龙4,唐东辉1 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2.首都体育学院;3.广州南方学院;4.青岛理工大学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对肥胖男大学生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剪切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2名18~22岁、BMI≥30 kg·m-2的肥胖男大学生分为HIIT组(n=21)、MICT组(n=22)和CON组(n=9),对HIIT组(运动强度为80%~95%HRmax)和MICT组(运动强度为60%~70%HRmax)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干预。测定运动前、后受试者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EndoPAT-2000系统测试指端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ity hyperemia index,RH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测定受试者运动前、后血管管径(vascular diameter,VD)、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BFV)和血流剪切力(wall shear stress,WSS)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运动前相比,8周HIIT和MICT显著改善肥胖男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P<0.01),但HIIT组与MICT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运动后,HIIT组和MICT组RHI显著高于CON组(P<0.01),HIIT组比MICT组高0.223,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与运动前相比,HIIT组和MICT组WSS和BFV均显著增大(P<0.01),CON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HIIT组和MICT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HIIT组和MICT组WSS和BFV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与运动前相比,HIIT组和MICT组VD无显著变化(P>0.05),CON组VD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HIIT组与MICT组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运动前、后WSS的变化程度与RHI(r=0.541,P<0.001)、BFV(r=0.957,P<0.001)的变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LDL(r=-0.322,P<0.05)、VD(r=-0.399,P<0.05)的变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1)8周HIIT和MICT均能够有效改善肥胖男大学生身体形态、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2)HIIT和MICT提高肥胖男大学生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机制,可能与HIIT和MICT后WSS的增加有关。3)HIIT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与高WSS降低LDL浓度有关。关键词:高强度间歇训练;中等强度持续训练;肥胖男大学生;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剪切力 作者:赖雨1,2,王世强1,2*,罗丹1,2,杨鄂1,2,马仁涛1,2,郑华涛1,2单位:1.湖南工业大学;2.体质健康和运动健身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摘要:心力衰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认知障碍作为心力衰竭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探讨了心力衰竭导致认知障碍的机制,以及运动改善心力衰竭所致认知障碍的潜在机制。脑灌注不足及其引起的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减少,以及心脏内分泌功能改变、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心力衰竭导致认知障碍的生物学机制。运动可能通过增加脑灌注、改善外周炎症和神经炎症、改善大脑线粒体功能、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以及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等多个方面,进而改善心力衰竭所致的认知障碍。标题:基于胰岛素抵抗探讨有氧运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单位: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北京体育大学摘要:通过梳理有氧运动基于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延缓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IR可导致脑内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糖代谢紊乱、脂质异位沉积、内质网应激障碍、血管系统损伤,协同促进了AD发生。有氧运动可通过以下机制改善IR,进而延缓AD:有氧运动增强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信号通路,提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水平,调节mTOR信号通路增强自噬;提高大脑糖代谢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神经突触损伤;增强机体的脂代谢水平,减少脑内脂质异位沉积;降低IR和AD引起的内质网应激,激活神经元自噬,减少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沉积,改善突触可塑性;诱导血管抗氧化路径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促进毛细血管的生成,改善大脑血液灌注。关键词:有氧运动;阿尔茨海默病;胰岛素;糖代谢;脂质异位沉积;内质网应激;血管标题:微重力环境下运动对肠道菌群稳态的调控作用与分子机制 单位:1.四川大学;2.成都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摘要:微重力环境会减少机体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益生菌水平,造成肠道菌群功能紊乱,并促使机体产生有害代谢物从而对体内多种器官造成损伤,不利于航天员的身心健康。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航天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但其在微重力环境下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的机制尚不明确。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探讨微重力环境以及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微重力环境下运动改善肠道菌群稳态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微重力环境下运动能够通过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黏膜免疫反应、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激活与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肠道菌群-肠道-脑轴等,有效促进航天员的身心健康。作者:李祥臣1,5 彭小令2 石磊2 白银川1 沈瑜菲1 任志强3 李祥武3 许寿生4 曹景伟1,5* 单位: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3. 国体智慧体育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4. 北京体育大学; 5.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摘要:确定和安排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过程核心和基础性的内容之一,也是体医融合领域重要的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数理逻辑分析和建模,基于不确定性科学,提出了一种运动负荷熵测度理论,构建了相应测定系统,并组织实施了151 958次试验。分析发现,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恩斯特·海因里希·韦伯(Ernst Heinrich Weber)提出的最小可觉差的观点并不完善。研究证明运动刺激的感知阈限并不是一个固定值,且韦伯分数也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会随着参考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的系数。经数理推导和实验验证,研究建立了运动负荷主客体统一的测度方程,研究成果为个体化精确运动负荷测度提供了新方法。关键词:运动负荷熵;有效刺激量;运动负荷测度统一方程摘要:通过深入分析竞技心理领域研究中的关键挑战,从本体论和方法论角度进行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策略,以增强研究的可靠性、相关性、实用性和生态效度。在研究参与者方面,需灵活选择和综合考虑“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的研究视角,明确研究对象及成果的应用对象,以确保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在研究设计方面,倡导实验设计由“方法中心”转向“问题中心”,建议尽量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为循证实践和实际应用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强调了跨领域合作研究的重要性,以便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运动员的心理和行为。在研究效度方面,讨论了由“实验室实验”向“现场实验”的转变,强调了长期干预相比短期干预在提升研究外部效度和实际应用价值方面的优势。关键词:竞技心理;本体论;方法论;研究参与者;研究设计;生态效度体育学刊,31卷5期
共19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2篇
均为实证类文章
来源:微信公众号,更新日期2024年10月7日和15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eSjs53F_z9hTUrcdNO7WA
https://mp.weixin.qq.com/s/inxh5uNfd61f6cVQKiTUPg
标题:定向运动练习对大学生空间定向能力的影响:来自行为学和fNIRS的证据单位:1.西北大学 体育教研部,陕西 西安 710127;2.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公共课教研部,陕西 西安 710100;3.陕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4.陕西师范大学 运动学习科学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119摘要:探讨定向运动练习对大学生空间定向能力的影响及其脑机制,为提升人的空间认知能力提供新途径和科学依据。以48名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8周定向运动练习干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fNIRS)记录被试者大脑氧合血红蛋白(Oxy-Hb)浓度变化,分析被试者干预前后空间定向认知任务的行为表现及神经机制。结果表明:(1)定向运动练习显著提升练习者空间定向认知任务的正确率且显著优于对照组。(2)在空间定向任务中,实验组左侧腹外侧前额叶(L-VLPFC)和左侧背外侧前额叶(L-DLPFC)的Oxy-Hb激活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3)实验组腹外侧前额叶(VLPFC)的Oxy-Hb浓度与正确率显著相关。研究认为,定向运动练习可以有效改善练习者的空间定向认知能力,且空间定向能力的改善效益与大脑前额叶皮层激活程度有关。定向运动练习改善练习者空间定向能力的脑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练习者的空间认知加工模式,从而促进其脑神经活动的优化。关键词:定向运动;认知功能;空间定向;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标题:基于等时替代模型的幼儿身体活动、久坐与睡眠的关系作者:胡学文1,赵广高1,付近梅2,苏利强3,孙顺利2,陈睿铭1,陈德龙1,蒋天乐1,李雨浓1,沈凡超1单位:1.南昌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2.江西省体育局 体育科学医疗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6;3.江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摘要:探讨采用等时替代模型模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低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相互替代后幼儿睡眠问题的变化特征,总结不同类型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改善的有效策略。募集9所幼儿园3~6岁幼儿807名,借助三轴加速度计测量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通过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评估幼儿总体及8个维度睡眠问题,使用63种线性回归模型评估不同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幼儿总体及各维度睡眠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评估达标与未达标幼儿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等时替代低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后幼儿总体及各维度睡眠问题的变化。结果发现,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幼儿总体睡眠问题及睡眠时间、白天嗜睡等维度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同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10 min等时替代低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时,全部与未达标幼儿总体睡眠问题均显著下降且均随替代时间的增加而持续下降。在各维度中,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10 min等时替代低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时全部与达标幼儿睡眠时间均显著下降,未达标幼儿异态睡眠、白天嗜睡均显著下降。此外,等时替代久坐行为时全部幼儿入睡延迟、白天嗜睡均显著下降。研究认为,提升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有利于幼儿保持充足睡眠和缓解白天嗜睡,进而改善幼儿睡眠问题。当幼儿活动时间不变,增加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相对比例并相应地减少低强度身体活动或久坐行为比例,是解决幼儿尤其是未达标幼儿睡眠问题的有效策略。此外,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等时替代低强度身体活动或久坐行为,可针对性地改善达标或未达标幼儿某一个或几个维度的睡眠问题。关键词:幼儿身体活动;久坐;睡眠;等时替代模型
摘要:基于运动训练学视角,从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3个维度对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展开讨论。认为:传统武术训练内容的驳杂造成训练缺乏针对性,在前人提出“立足单势”的基础上,应将进一步细化后符合“一个动作构成、一拍内完成、攻防属性鲜明”特点的单独招法作为传统武术训练的基本单位,使其与提升技击性的训练目标相契合;传统武术训练情境更多表现为个人化的自我练习,缺少围绕“试敌”而设计的应用性训练方法,所获能力多为碎片化运动能力,应通过借鉴和自创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人-人”对抗训练;传统武术对于训练负荷的安排具有“整体负荷偏小”“更加注重量度积累,相对忽视高强度训练”“依靠感觉把控负荷,缺乏科学量化支撑”三方面弊端,应遵循“超量恢复”规律提升整体负荷量,根据格斗对抗性运动对人体的负荷要求加大负荷强度,秉持“兼收并蓄”的理念丰富可调节性训练手段。关键词:传统武术;运动训练学;现代转型;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负荷标题:不同速度运动状态中竞走运动员下肢动力学特征研究作者:张明军1a,1c,蒋秋艳1b,汪红祥2,潘玮敏1a,3单位:1.西安体育学院 a.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 b.竞技体育学校; c.运动技术分析与技能评定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8;2.兰州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兰州 730000;3.体育智能装备关键技术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西安 710068摘要:目的 通过对中国竞走学校优秀运动员不同速度运动状态中下肢动力学特征的分析,为优化专项技术动作,减少运动损伤发生,强化竞走后备人才训练及竞技水平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中国竞走学校男、女一级及以上重点运动员各8名。依据目前青少年竞走运动员不同速度区间的划分,应用SONY DSC-RX10M4高速摄像机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运动员中、高速时下肢的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力和下肢各关节反作用力等动力学数据,应用SIMI运动解析软件和Matlab软件进行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速度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男运动员高速和中速相比,足外侧地面反作用力峰值高速大于中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内侧、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峰值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髋、膝、踝关节水平和垂直方向峰值力均增加,其中髋、膝、踝关节水平方向峰值力增加幅度分别为22.9%、17.5%、20%,垂直方向峰值力增加幅度分别为2.0%、8.2%、2.7%;女运动员高速与中速相比,足外侧和水平前方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高速大于中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内侧、水平后和垂直方向峰值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髋、膝、踝关节水平和垂直方向峰值力均增加,其中髋、膝、踝关节水平方向峰值力增加幅度分别为31.6%、26.8%、41.7%,垂直方向峰值力增加幅度分别为7.9%、12.8%、7.4%。结论 竞走运动员不同速度运动状态下,男、女运动员在一个步态周期中的地面反作用力在不同方向均为高速大于中速,且均表现为垂直方向分力值最大,内外方向的分力最小,而水平方向制动力峰值均大于加速力峰值,此结果为日常训练加强足跟着地动作技术规范性,同时增加蹬地力量训练,提高下肢肌肉用力水平提供了有力证据;另一方面,男、女运动员髋、膝、踝各关节水平和垂直方向峰值力高速均大于中速,在足跟着地时膝关节和踝关节垂直方向受力较大,髋关节受力较小,而前脚掌蹬离地面时,髋部水平方向转动明显大于垂直方向摆动力度,因而青少年竞走运动员日常训练中需加强髋、膝、踝关节运动链的协同和补偿作用,准确掌握竞走技术动作的用力特点和顺序,对于提高其技术动作合理性和科学性,减少下肢损伤,提高运动表现和比赛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不同速度;竞走运动员;动作技术;下肢动力学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或图片阅读):
黑马科学训练坊阅读量10000+的文章你是否看过?
HP研究团队中文论文下载和引用排名 (前30)+ 黑马科学训练坊10大专题
上海体育大学黎涌明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2024年)
黑马科学训练坊,小LOGO,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