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国内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训练(学)领域的师生和同行全面了解每月国内体育学C刊中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训练(学)领域的相关论文。黑马科学训练坊指定了12名研究人员,每人负责1本期刊,在每月最后1天之前对该期刊本月更新的文章进行筛选和汇总。汇总信息包括更新渠道和时间、本期更新的文章总数、运动与训练科学类文章的数量、文章类别(实证类、综述类)、以及运动与训练科学类文章的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对于不能确定是否属于运动与训练科学筛选范围的文章,由12名研究者进行投票,再据投票结果确定文章类别。
运动与训练科学(Exercise & Sports Science)文章筛选范围定为:
研究对象为“运动中的人”或“人的运动”;
研究目的为提升Health、Fitness和Performance;
研究方法为实证类研究,或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的综述类研究。
2024年5月1日至31日,在入选的12本期刊中7本有更新,共更新文章84篇。本次更新的期刊中6本刊发有运动与训练科学文章,共有14篇,文章占总数的16.7%。运动与训练科学的文章中综述类共5篇,占总数的6.0%,实证类共9篇,占总数的10.7%。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本月更新的运动与训练科学类的文章最多,运动与训练科学类的文章5篇,其中综述类4篇,实证类1篇。其次是上海体育大学学报,运动与训练科学类的文章3篇,3篇均为实证类。具体信息见下文。
↑不同期刊文章的分类统计
注:文章总数为84篇,实证和综述为符合运动与训练科学的实证类和综述类文章,其它为除了运动与训练科学类之外的文章。
本期运动与训练科学文章目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5篇)
伴Ⅲ型肩胛动力障碍肩袖撕裂患者的肩胛骨运动及肩部功能表现
运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脑慢性缺氧的机制研究进展
运动促进神经发生改善糖尿病脑病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
国际学龄前儿童久坐行为研究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
竞技体育领域多目标追踪任务研究进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3篇)
风阻与电磁阻皮划艇测功仪专项训练的适用性评估
步行如何影响老年女性衰弱状态:步数还是步行强度?
有氧运动与经颅磁刺激对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干预效果
中国体育科技(3篇)
运动经验对短跑起跑过程中神经-肌肉控制策略的影响研究
男性运动员睡眠障碍的神经机制探究:基于复杂网络模型
内感受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发生机制与潜在路径
体育科学(1篇)
急性运动对负性情绪信息有意遗忘的影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篇)
24h活动行为与4~6岁儿童执行功能:基于具身认知的成分等时替代分析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篇)
冷水浸泡和全身冷冻疗法对女子足球运动员下肢肌氧含量及运动表现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43卷3期
共9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5篇
其中综述类4篇,实证类1篇
来源:官网,更新日期2024年5月
链接:http://ydyx.chinajournal.net.cn/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3&mid=ydyx
标题:伴Ⅲ型肩胛动力障碍肩袖撕裂患者的肩胛骨运动及肩部功能表现
作者:李磊,高奉,付一峰,孙婧怡,贺忱,钱驿,果森,胥皞,郝悦,杨京伦,张霄瀚,巩亚伟,赵盈绮,刘壮,周敬滨
单位:1.滨州医学院;2.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3.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创伤与康复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探究伴有Ⅲ型肩胛动力障碍(SD)和不伴有SD的肩袖撕裂患者在肩胛骨运动和肩部功能方面的不同表现。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因肩袖撕裂就诊的16名伴Ⅲ型SD的肩袖撕裂患者(SD组)与17名无SD的肩袖撕裂患者(无SD组),分别拍摄患者患侧于冠状面外展0°、30°、60°、90°时的X线平片,通过测量X线平片中的3个参数来评估肩胛骨的三维运动,3个参数分别为肩胛冈线长度(LSS)、肩胛骨上旋角度(SURA)、喙突上移高度(CUSD),并记录患者的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结果:(1)在肩关节外展0°及30°位,两组间SURA、CUSD及LSS均无显著差异;在肩关节外展60°及90°位,两组间CUSD及LSS无显著差异,但SD组的SURA显著大于无SD组(P<0.05)。(2)SD组的主动前屈、外展及外旋活动度均显著小于无SD组(P<0.05)。(3)SD组的VAS得分显著高于无SD组(P<0.05)。(4)SD组的ASES评分显著低于无SD组(P<0.05)。结论:伴Ⅲ型SD的肩袖撕裂患者相比于无SD的肩袖撕裂患者在肩外展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的肩胛骨上旋角度;相比于无SD的肩袖撕裂患者,伴Ⅲ型SD的肩袖撕裂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为剧烈,肩部活动度及肩部功能表现更差。
关键词:肩胛动力障碍;肩袖撕裂;肩胛骨运动
标题:运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脑慢性缺氧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黎超洋,崔凯茵,王淑凡,房国梁
单位: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北京体育大学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损害和神经元损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脑部通常伴随着神经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沉积、颗粒空泡变性等显著的病理学特征。此外,有大量研究表明AD的发病和进展与脑缺氧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梳理大量国内外文献,系统分析运动干预与脑缺氧和AD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长期科学规律的运动能够促进血管舒张物质生成、改善脑血流以及脑氧合状态,从而减轻AD患者的脑慢性缺氧的状况。2)急性运动过程中大脑会发生功能性缺氧状态,这种功能性缺氧状态调控低氧诱导因子1的表达,增强脑细胞对缺氧的适应能力,促进脑细胞对缺氧的适应和存活。3)运动干预可降低缺氧所诱导的炎症因子和活性氧的产生,减少脑内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脑细胞免受慢性缺氧引起的损伤。4)运动干预还可改善脑铁代谢并减少凋亡相关蛋白激活,抑制神经元铁死亡和凋亡现象的发生,对促进神经元的活性起到了积极作用。综上所述,运动通过改善脑血流和氧供、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细胞活性和铁死亡信号通路等多种机制,延缓并改善脑缺氧所诱导的神经损伤的发生,这些研究进展为运动预防和延缓AD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运动;脑慢性缺氧;功能性缺氧;低氧诱导因子1
标题:运动促进神经发生改善糖尿病脑病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
作者:徐浩程,张昕,李楠,孙煜,孙训,赵晨,王斌,王元心,田鑫,林俊杰,赵仁清
单位: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糖尿病脑病(diabetic encephalopathy,DE)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代谢紊乱改变大脑微观环境,调控主导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海马区神经发生(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AHN)受损。由于导致认知功能衰退的机制较为复杂,单独药物治疗糖尿病或减缓认知衰退的效果不佳。运动不仅可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紊乱进而改善大脑微观环境,而且能够直接促进成人海马神经发生、改善认知功能。然而,相关调控机制还不清楚。近些年研究发现,运动可以改善糖尿病脑病相关病理不利因素,包括神经炎症、脑微血管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失调等,运动产生的这些积极因素可改善海马区微环境、恢复神经发生功能。本文总结相关研究进展,以增加我们对运动促进AHN、改善DE认知功能调控机制的认识。
关键词:运动;糖尿病脑病;神经发生;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失调
标题:国际学龄前儿童久坐行为研究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
作者:潘明玲,黄传业,刘莉莎
单位:1.山东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2.聊城第五中学
摘要:目的:梳理国际学龄前儿童久坐行为相关研究,分析研究热点、前沿与未来发展趋势,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02年1月至2022年12月涉及学龄前儿童久坐行为相关研究文献784篇,使用CiteSpace(6.1.R6)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2002~2022年间,国际学龄前儿童久坐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欧美发达国家和机构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形成了包括体育科学在内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群。不同时期学龄前儿童久坐研究热点侧重不同,主要聚焦久坐评估、行为形成因素、健康风险、干预策略等方面。未来研究要更关注客观量化久坐技术、探索久坐行为易改变因素、久坐与健康结局量-效关系、减少久坐行为长期随访性研究等方向。建议未来研究围绕研究热点与前沿发展方向,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学术话语权。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久坐行为;热点;可视化;文献计量学
标题:竞技体育领域多目标追踪任务研究进展
作者:郑国熠,张韧仁,苏余
单位:1.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四川师范大学体育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多目标追踪(MOT)任务作为研究动态场景下视觉信息加工机制的重要实验范式,不仅揭示了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视觉信息的加工机制,而且对于运动员开展认知训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多目标追踪任务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综述,总结经典MOT任务、3D-MOT任务以及脑机制研究现状,同时也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竞技体育领域的后续研究和认知训练提供借鉴参考。主要结果:(1)追踪负荷、干扰负荷和运动速度是影响运动员操作绩效的主要因素,运动水平与运动员的MOT任务操作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2)3D-MOT训练能改善运动员的注意力、加工速度等基本认知功能,也开始通过测量运动员的认知功能、模拟真实运动场景以及监测运动员受伤后脑震荡恢复情况的方式付诸于实践。3D-MOT任务已应用于测量运动员的认知功能、模拟真实运动场景以及监测运动员受伤后脑震荡恢复情况。(3)有关MOT任务脑机制的研究,竞技体育领域处于摸索阶段;有关3D-MOT任务脑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4)未来竞技体育领域还需追求研究设计的生态学效度,验证3D-MOT训练的远移效应,探究行为背后的脑机制。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竞技体育;脑机制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48卷5期
共10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3篇
3篇均为综述类
来源:微信公众号,更新日期2024年5月24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8d8lG24gHImrRrVWwUf5w
标题:风阻与电磁阻皮划艇测功仪专项训练的适用性评估
作者:梁志强,闫家祥,李 楠,宋万翔,李建设
单位:1.宁波大学;2.上海体育大学;3.浙江水电水利学院;4.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目的 皮划艇测功仪是皮划艇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工具,对目前最常用的风阻和电磁阻皮划艇测功仪在一线训练中的适用性进行对比,为陆上专项训练选择何种阻力方式的测功仪提供建议。方法 按从事项目对 31 名皮划艇运动员进行分类,分别在对应的风阻和电磁阻皮划艇测功仪上完成 200m、500m 和 1000m 全力划,实时采集运动时间、分段时间、桨频、速度和功率指标数据。结果 在稳定性方面,电磁阻皮艇、划艇测功仪及风阻皮艇测功仪的运行指标稳定,可作为比较理想的陆上专项体能训练设备;在相关性方面,风阻和电磁阻皮划艇测功仪运动时间与水上运动时间均呈中低度相关,不适合用于专项技术训练;在差异性方面,2 种皮艇测功仪的主要差异为长距离训练的功率指标,2 种划艇测功仪的主要差异为中短距离训练的功率指标,这种差异均与阻力的产生方式与表现形式相关。结论 风阻和电磁阻皮划艇测功仪均可作为陆上专项体能训设备,但不适合作为专项技术训练设备。
关键词:风阻力; 电磁阻力; 测功仪; 皮艇; 划艇; 运动训练
标题:步行如何影响老年女性衰弱状态:步数还是步行强度?
作者:张宪亮,李 婷,杜黎涛,贺 强,潘 洋,陈 斯
单位:山东大学
摘要:目的 探究步数、步行强度以及有氧步数与老年女性衰弱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采用 ActiGraph 三轴加速度计测量 1099 名 60~70 岁老年女性每日步数、步行强度(峰值 1min 步数和峰值 30min 步数)及有氧步数(以≥60步/min 的步频连续行走≥10min 的步数)。根据衰弱表型评估老年女性衰弱状态,使用 Logistic 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步数、步行强度及有氧步数与衰弱的关联。结果 控制混杂因素后,步行强度与老年女性衰弱前期显著相关,有氧步数与衰弱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有氧步数的增加,衰弱患病率逐渐下降,当有氧步数达到 4000 步时,下降幅度趋于平缓。结论 有氧步数而非总步数与衰弱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每日有氧步数达到约 4000 步时,可能对老年女性衰弱的改善效果最佳。
关键词:老年女性; 步数; 步行强度; 有氧步数; 衰弱; 剂量-效应关系
标题:有氧运动与经颅磁刺激对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干预效果
作者:付 全,唐雅欣
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摘要:目的 探究 4 周有氧运动辅助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比较有氧运动辅助干预与经颅磁刺激辅助干预的临床效果,探索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理想方案。方法 纳入北京某精神卫生专科医院 2023 年 4—9 月收治的45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运动组(n=15)、经颅磁组(n=15)和对照组(n=15)。运动组干预方案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4周、4次/周、30min/次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经颅磁组干预方案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4周、4次/周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部位为左侧 DLPFC,80% 运动阈值,刺激频率为10Hz,每个序列持续 4s,间隔 56s,持续 20个序列;对照组不增加额外干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使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检测患者的抑郁程度。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在干预前后采集被试空腹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内 5-羟色胺(5-HT)质量浓度变化。结果 干预后,3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均显著降低;运动组和经颅磁组的认知功能显著改善、血清 5-HT 质量浓度显著提升;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和血清 5-HT 质量浓度无显著变化。在被试抑郁程度、学习、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血清 5-HT 质量浓度上时间和组别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运动组和经颅磁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但运动组与经颅磁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4周的有氧运动辅助干预或 rTMS 辅助干预可显著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升其学习、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等认知功能以及血清 5-HT 质量浓度,且干预效果优于纯药物治疗;有氧运动辅助干预可成为 rTMS 辅助干预青少年抑郁症的有效替代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症; 有氧运动;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 5-羟色胺
中国体育科技,60卷2期
共11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3篇
其中综述类1篇,实证类2篇
来源:微信公众号,更新日期2024年5月23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Zme6Q7qnr7qriEdi0FKIQ
标题:运动经验对短跑起跑过程中神经-肌肉控制策略的影响研究
作者:潘正晔,刘陆帅,孙媛,苏荣海,马运超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经验对起跑时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分析不同运动经验下肌肉协同与姿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和无线表面肌电采集设备同步采集11名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和14名短跑初学者在起跑时的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和表面肌电数据。将2组受试者的表面肌电包络线映射至脊髓各节段的α-运动神经元池以获取脊髓水平的运动输出,采用非负矩阵分解和K-Means聚类获取2组受试者的肌肉协同特征。基于非受控流形分析建立各组肌肉协同变异性与质心横向位移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1)高水平组L1~L3节段的输出在起跑时与低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水平组L4~S3节段的输出在起跑末期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2)高水平组的各组肌肉协同的空间结构较为合理,激活时间更为集中(P<0.05);3)高水平组在起跑时各组协同之间的协调程度较高,低水平组的各组肌肉协同仅在预备姿态时具有较好的协调。结论:运动经验可以优化各组肌肉协同间的协调及各协同内部的时空结构。合理调整预备姿态的肌肉激活策略并提高起跑器蹬离技术,有助于促进起跑的运动表现。
关键词:短跑起跑;运动控制;肌肉协同;非受控流形分析;机器学习
标题:男性运动员睡眠障碍的神经机制探究:基于复杂网络模型
作者:李秦陇,车开萱,Charles J. Steward,赵丽,周越
单位:1.北京体育大学;2.考文垂大学
摘要:目的:通过使用无目标不加权及目标加权的复杂网络模型方法,分析睡眠障碍运动员睡前神经机能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复杂作用方式,揭示运动员发生睡眠障碍的神经机能状态特征。方法:在睡眠实验室内使用多导睡眠仪监测14名男性睡眠障碍运动员4晚完整睡眠,并在睡前使用便携式脑电仪、超慢波涨落潮技术、Polar H10心率胸带和心境状态量表,分别测试或评估中枢机能状态、脑内神经递质水平、自主神经状态以及情绪状态。基于测试数据分别建立无目标不加权,以及以睡眠质量为目标的加权复杂网络模型。结果:1)无目标不加权的复杂网络模型中,介数中心性结果提示,慌乱、精力和愤怒情绪、α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所占百分比(PNN50)、平均R-R间隔、平均心率(MHR)和睡眠总时间是此网络的关键影响节点。特征向量中心性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指标中除PNN50、NE和MHR外,抑郁、紧张和疲劳情绪与其他指标仍是网络的重要连接节点。2)在以睡眠质量为目标的加权复杂网络模型中,目标介数中心性结果发现,情绪状态在到达睡眠质量指标的最短路径中出现频率最高(48.57%),其次神经递质和睡眠指标频率相同(14.29%),而中枢神经机能状态和自主神经状态出现的频率最低(11.43%)。目标特征向量中心性结果表明,情绪状态成为影响睡眠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出现频率为82.86%,其次是自主神经状态出现频率为8.57%,而中枢神经机能状态、神经递质和睡眠指标出现频率相同(2.86%)。结论:运动员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为总时长短,睡眠期间觉醒时间长导致睡眠效率低。复杂网络模型方法揭示了情绪(主要为消极情绪)是睡眠质量低和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影响节点和关键因素,其中愤怒、慌乱情绪与脑内神经递质(5-HT和DA)、中枢疲劳程度相关,中枢疲劳程度和自主神经协调性与精力状态相关。
关键词: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神经系统;复杂网络模型
标题:内感受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发生机制与潜在路径
作者:曾仁杰,周珂,姒刚彦,魏高峡
单位:1.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3.香港体育学院 运动心理与监测中心;4.中国科学院大学 心理学系
摘要:内感受是个体感知和体验身体内部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通过内感受感知和解读身体内部的信号,调节和控制运动行为。本研究对内感受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系统性综述。结果显示,内感受的产生主要涉及椎板I的外侧脊髓—丘脑—皮质通路传递以及前、后岛叶的加工,其对个体运动表现的影响主要包括4个路径,即运动感知、运动决策、运动预测和运动自我调节。当前内感受影响运动表现的神经机制仍需深入探讨,且实证研究尚存不足,内感受的测量方法也存在争议。未来可结合神经影像技术,更深入地探讨内感受影响运动表现的神经机制,同时整合其他运动控制机制,更全面地理解内感受在运动行为控制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内感受对有氧/无氧、团队/个人运动表现产生的不同影响,阐明内感受各维度与运动表现的关联。
关键词:内感受;运动表现;岛叶;自我调节
体育科学,44卷1期
共10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1篇
1篇为实证类
来源:微信公众号,更新日期2024年5月24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J_fGXn2OkzXWPAvBLmmMQ
标题:急性运动对负性情绪信息有意遗忘的影响
作者:孙潇,金雨薇,刘荣,宋耀武
单位: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运动是否可作为一种干预手段作用于大学生负性情绪信息的有意遗忘,以及情绪材料的性质和时间耦合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方法将102名大学本科女生随机分为编码前运动组、编码后运动组和对照组,以10 min中等强度持续运动为运动干预方式,采用项目法有意遗忘范式,以低唤醒负性词、高唤醒负性词和中性词为记忆材料,比较不同组别被试在自由回忆正确数、再认的辨别力指数d’及相对应的有意遗忘效应值上的差异。结果编码前运动组在再认任务中的有意遗忘效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主要体现在编码前运动组忘记指令词语d’显著低于对照组,编码后运动组的自由回忆正确数呈现出低于编码前运动组和对照组的趋势。结论编码前运动通过提升个体对信息的抑制控制能力促进有意遗忘的执行,编码后运动则通过干扰记忆巩固过程降低整体回忆表现。提示急性运动可提升个体主动抑制负性情绪信息记忆编码的能力,而在经历负性情绪事件后进行的急性运动能够帮助个体更快遗忘相关负性信息。
关键词:急性运动;有意遗忘;负性情绪信息;时间耦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58卷5期
共12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1篇
1篇为实证类
来源:微信公众号,更新日期2024年5月15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mww481LVTQTc1f3I4azvg
标题:24h活动行为与4~6岁儿童执行功能:基于具身认知的成分等时替代分析
作者:尹龙,李芳,杨宗宇,孙明云,刘攀,刘小明
单位:1.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3.广西民族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4.衡阳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5.湖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利用成分数据分析法综合探究24 h活动行为(24-hour Movement Behavior)与儿童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活动成分在等时替代后对EF的影响。方法:103名4~6岁儿童(女童50名,男童53名)通过ActiGraph wGT3-BT加速度计和主观睡眠报告测量24 h活动行为,利用E-prime3编制的执行功能任务范式评估其EF,统计分析过程均由 RStudio软件完成。结果:(1)儿童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而静态行为(Sedentary Behaviour,SB)时间偏长,MVPA与低强度身体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有转换可能性,但MVPA时间整体较为稳定;(2)24 h活动行为与执行功能相关,MVPA 、睡眠(Sleep Period,SP)与执行功能呈正相关,静态行为与执行功能呈负相关,LPA与执行功能无显著关系;(3)当MVPA等时替代静态行为、LPA可显著提升执行功能,替代LPA效益最高,反之,若MVPA被静态行为、LPA替代,执行功能快速下降。结论:本研究从具身认知的视角明确指出,24 h活动行为,特别是MVPA和睡眠,在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建议在儿童教育实践和家庭教育中全面和系统地考虑活动行为,特别是优化MVPA和确保充足的睡眠,以有效提升儿童的执行功能。研究不仅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还进一步强化了具身认知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学前儿童;24 h活动行为;成分数据;等时替代;执行功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50卷3期
共12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1篇
1篇为实证类
来源:微信公众号,更新日期2024年5月31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y4u7OjkFgU0jj2RzlCCqA
标题:冷水浸泡和全身冷冻疗法对女子足球运动员下肢肌氧含量及运动表现的影响
作者:李男,檀志宗,任雪
单位: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反兴奋剂中心)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或图片阅读):
HP研究团队中文论文下载和引用排名 (前30)+ 黑马科学训练坊10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