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国内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训练(学)领域的师生和同行全面了解每月国内体育学C刊中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训练(学)领域的相关论文。黑马科学训练坊指定了12名研究人员,每人负责1本期刊,在每月最后1天之前对该期刊本月更新的文章进行筛选和汇总。汇总信息包括更新渠道和时间、本期更新的文章总数、运动与训练科学类文章的数量、文章类别(实证类、综述类)、以及运动与训练科学类文章的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对于不能确定是否属于运动与训练科学筛选范围的文章,由12名研究者进行投票,再据投票结果确定文章类别。运动与训练科学(Exercise & Sports Science)文章筛选范围定为:2024年6月1日至30日,在入选的12本期刊中7本有更新,共更新文章105篇。本次更新的期刊中5本刊发有运动与训练科学文章,共有23篇,文章占总数的21.9%。运动与训练科学的文章中综述类共8篇,占总数的7.6%,实证类共15篇,占总数的14.3%。中国体育科技本月更新的运动与训练科学类的文章最多,运动与训练科学类的文章11篇,其中综述类4篇,实证类7篇。其次是中国运动医学杂志,运动与训练科学类的文章8篇,其中综述类3篇,实证类5篇。具体信息见下文。注:文章总数为105篇,实证和综述为符合运动与训练科学的实证类和综述类文章,其它为除了运动与训练科学类之外的文章。- 基于比赛需求的足球技术能力测试方法创新设计与实证检验
- 优秀男子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起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及训练启示
- 默认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在运动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中的作用研究
- 不同感觉条件干扰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消防员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
-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运动干预的血流剪切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不同方式急性运动对超重个体食物抑制功能的影响——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
- 何种类型与频次的身体活动更能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基于PAFCTYS调查的实证研究
- 基于体质健康的多指标联合ROC曲线法建立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行为推荐量的探索性研究
-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的先后顺序对久坐女性血糖变异及疲劳消除的影响
心率联合加速度计计数建立健身气功·五禽戏的能量消耗预测模型研究
青年女性递增负重行走时双侧足功能分化研究
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落地偏侧性和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对老年拇外翻患者的临床疗效
急性咖啡因和茶氨酸补充减轻脑力疲劳对足球运动员协调和有氧表现的负面影响
运动训练对肠道菌群的特征性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乳酸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重返运动研究进展
https://mp.weixin.qq.com/s/mKPB1hrq7tYTEK91Zjsr1Qhttps://mp.weixin.qq.com/s/xNDs26x2V6FCCmhpUyRpMA标题:基于比赛需求的足球技术能力测试方法创新设计与实证检验摘要:目的:以现行足球技术能力测试存在的问题为依据,从比赛需求角度出发,依据体育测量与评价设计原则和程序,设计一种综合足球技术能力测试(comprehensive football skill test,CFST),验证其信度和效度,并初步制定评分标准。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构建设计依据;采用测试法对U17和U20共155名男子非守门员球员进行测试,并结合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验证测试方法的信度和效度。结果:CFST前两次测试间存在一定程度学习效应,之后几次测试间不再存在学习效应;4次测试之间的重测相关性(r=0.50~0.84,ICC=0.43~0.82)和重测一致性(SEM%=1.69~9.40,RLOA=0.91~1.02×/÷1.05~1.27)良好;CFST涵盖比赛常用足球技术,各测试子项目相互独立。一级球员整体表现显著优于二级和无等级球员(P<0.01);不同训练年限球员整体表现存在显著差异(P<0.01);U17与U20球员整体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FST具有中到强相关的重测相关性和良好的重测一致性,能较准确反映受试者的技术能力水平;CFST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测试内容全面,符合比赛需求,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水平球员。标题:优秀男子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起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及训练启示单位:1.哈尔滨体育学院;2.首都体育学院;3.厦门医学院;4.沈阳体育学院;5.北京开放大学摘要:目的:起跑是决定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成绩的关键技术,基于AI三维动作捕捉系统探究该项目起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方法:以国内8名高水平男子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测试起跑预备姿势、起动和疾跑前6步的时间、空间、角度和速度参数。结果:1)时间参数中起动时是决定起跑实效性的核心指标(r=0.951),反应时和单步时间次之;2)空间位置参数中起动结束后的步幅、疾跑第2步和第4步的步幅与步宽以及疾跑第5步和第6步的身体重心高度与起跑实效性表现出高负相关(r>|0.5|),HCOM/H表现出起动过程略有降低,疾跑第1步迅速升高而后趋于平稳;3)空间角速参数中后稳定角、起动和疾跑初期蹬冰角、躯干角与起跑实效性表现出高正相关(r>0.5),膝角的蹬伸幅度在93°~148°变化;4)起动和疾跑前4步的速度与起跑实效性表现出高负相关(r>|0.5|),速度达到6.79 m/s时出现从滑跑向滑行技术转化过渡点。结论:起跑表现出“单侧发力、多向运动、非稳定支撑”的动作模式特征,疾跑第5~6步是从滑跑向滑行技术的过渡期。启示:陆冰结合训练中加强快速反应能力与动作速度训练,静力性力量、快速力量与爆发力训练,平衡与稳定控制能力训练,最佳动作协同模式训练以及下肢肌肉韧带刚性训练,有助于提升起跑运动表现。标题:默认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在运动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中的作用研究单位: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北京师范大学;3.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对老年人默认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的影响,以及默认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在运动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北京老年脑健康促进计划(Beijing Aging Brain Rejuvenation Initiative,BABRI)数据库中34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运动频率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其中运动组每周运动次数≥1次、每次运动时长>30 min、规律运动时间达1年以上,而对照组无运动习惯。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词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和波士顿命名测验(Boston naming test,BNT)分别评估老年人的总体认知能力、视空间能力、注意力、执行功能以及语言功能。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取老年被试静息状态大脑活动,并通过独立成分分析获得默认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最后对网络功能连接差异脑区与认知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运动组在MMSE、SDMT、TMT、VFT和BNT测验中的认知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两组CDT得分没有显著差异;2)运动组默认网络中背外侧额上回、左侧额上回中部、右侧前扣带回和额上回的功能连接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3)运动组执行控制网络中左侧下顶叶、左侧颞下回、额下回、左侧额上回内侧的功能连接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4)执行控制网络中左侧下顶叶与MMSE得分、SDMT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TMT-A、TMT-B连线时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规律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总体认知功能、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语言能力,运动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可能与运动增强默认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中额叶、前扣带回和下顶叶的功能连接有关,下顶叶可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关键词:运动;老年人;默认网络;执行控制网络;认知功能标题:不同感觉条件干扰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消防员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单位:1.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中国矿业大学;3.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区消防救援大队摘要:目的:探讨患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消防员和正常消防员在不同感觉条件下自身姿势控制能力的差异,剖析CNLBP消防员姿势控制的特征和问题,以期为CNLBP消防员制订训练康复计划和提升姿势控制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CNLBP组消防员(n=10)和对照组消防员(n=10)为受试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CNLBP组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并收集所有受试者睁眼、闭眼、睁眼+平衡垫、闭眼+平衡垫站立时压力中心的横向速度(Vx)、纵向速度(Vy)、路径长度和摇摆速度,通过平板支撑、3 min屈腿仰卧起坐评估消防员的核心力量,对测试结果进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感觉条件对Vx(F=51.557,P<0.01,ηp2=0.741)、Vy(F=75.846,P<0.01,ηp2=0.808)、路径长度(F=76.667,P<0.01,ηp2=0.810)和摇摆速度(F=76.592,P<0.01,ηp2=0.810)的主效均显著;CNLBP对Vx(F=13.154,P<0.01,ηp2=0.422)、Vy(F=6.106,P<0.05,ηp2=0.253)、路径长度(F=13.059,P<0.01,ηp2=0.420)和摇摆速度(F=13.058,P<0.01,ηp2=0.420)的主效应均显著;CNLBP和感觉条件对Vx(F=11.822,P<0.01,ηp2=0.396)、Vy(F=4.961,P<0.05,ηp2=0.216)、路径长度(F=9.206,P<0.01,ηp2=0.338)和摇摆速度(F=9.203,P<0.01,ηp2=0.338)的交互作用均显著。闭眼时,CNLBP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摇摆速度和路径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闭眼+平衡垫时,CNLBP组VAS评分与和ODI评分与Vx、摇摆速度和路径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平板支撑成绩与Vx、摇摆速度和路径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3 min曲腿仰卧起坐成绩与Vy、摇摆速度和路径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1)躯体感觉和视觉双重干扰对CNLBP组消防员的影响最大,同时视觉单一干扰大于躯体感觉单一干扰;视觉与躯体感觉单一干扰对CNLBP组消防员侧方向稳定性的影响大于对前后方向的影响,对对照组消防员前后稳定性的影响大于对侧方向的影响;双重干扰对2组消防员前后稳定性的影响均大于对侧方向的影响。2)视觉干扰对CNLBP组消防员的侧方向稳定性影响大于对照组,双重感觉干扰对2组消防员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较大;CNLBP组在双重感觉干扰下姿势稳定性显著下降,这可能与CNLBP消防员腰部疼痛程度、核心肌肉力量有关。关键词:消防员;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姿势控制能力;躯体感觉;视觉标题: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运动干预的血流剪切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时文霞,谢军,何玉凤,李旭龙,白爽,韩晓伟,唐东辉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2.首都体育学院;3.广州南方学院;4.青岛理工大学摘要: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初始环节,血流剪切力是影响血管内皮的重要血管力学因素,在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流剪切力能够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直接影响内皮细胞形态、代谢和炎症表型,促进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运动作为一种非临床干预疗法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血流刺激,对血管内皮功能产生积极作用。研究通过综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产生、血管内皮功能运动适应和血流剪切力之间的量效关系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总结了不同方式、时间和强度的运动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独特血流剪切力作用特点。标题:不同方式急性运动对超重个体食物抑制功能的影响——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exercise,HIIE)和持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continuous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CMIAE)对超重个体食物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被试内设计,以超重个体(n=28)为研究对象,选取与食物相关的刺激材料,通过行为测量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急性HIIE和CMIAE对超重个体食物Go/NoGo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脑神经活动N2、P3波幅的影响。结果:1)2种运动干预后被试完成食物Go/NoGo任务中Go试次的反应时显著更短(P<0.001),而Go试次正确率和NoGo试次正确率无显著差异;2)在食物Go/NoGo任务中,图片类型对N2波幅的主效应显著,食物类图片刺激诱发的N2波幅显著高于中性图片;3)在Cz电极上,仅在安静对照条件下,食物NoGo试次中高热量食物图片的P3波幅显著高于Go试次(P<0.05),而2种运动条件下这一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1)超重个体对食物类刺激存在早期的注意偏向;2)急性HIIE和CMIAE可降低超重个体对高热量食物注意资源的分配;3)急性HIIE对于提升超重个体的食物抑制能力可能是一种更为省时有效的运动方案。标题:何种类型与频次的身体活动更能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基于PAFCTYS调查的实证研究摘要:目的:描述我国青少年不同类型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参与频次概况,分析其与达成体质健康优良率的关系。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PA与体质健康研究,纳入全国78 835名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女生50.5%,平均年龄(14.7±1.7)岁]。采用问卷调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肌肉力量训练(muscle-strengthening exercise,MSE)、上下学交通方式、自主锻炼和组织化运动每周参与频次(自变量),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量并计算得出体质健康优良率(因变量)。采用逻辑回归分析不同类型PA参与频次和体质健康优良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少年满足MVPA(7天/周)和MSE(≥3天/周)推荐量的占比分别为7.4%和42.0%,积极交通方式占比为53.4%,自主锻炼和组织化运动≥5次/周的占比分别为30.9%和23.8%。多种类型PA参与频次与体质健康优良率呈非线性剂量效应关系,同等频次下,MSE与体质健康优良率的关系强度高于其他PA类型。当MSE(OR=2.52;95% CI:2.39,2.67;P<0.01)、MVPA(OR=1.88;95% CI:1.75,2.02;P<0.01)或自主锻炼(OR=1.72;95% CI:1.61,1.84;P<0.01)每周参与频次为3~4天(次),组织化运动为每周至少5次(OR=1.87;95% CI:1.80,1.95;P<0.01),即能小到中强度影响体质健康优良率。MSE、MVPA和自主锻炼由3~4天(次)累积到5~6天/周(自主锻炼≥5次/周)时,达成体质健康优良率的概率提升幅度最大,分别提升112%、102%和74%。结论:相比较其他PA类型,MSE能更有效提升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建议青少年达成MSE推荐量,广泛参与不同类型PA并提高参与频次。标题:基于体质健康的多指标联合ROC曲线法建立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行为推荐量的探索性研究作者:孙毅,刘媛,尹小俭,吴慧攀,李明,张婷,张凤,郭亚茹,孙鹏伟,洪俊单位:1.鲁东大学;2.上海大学;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4.太原工业学院;5.西藏民族大学;6.宿州学院;7.华东师范大学摘要:目的:采用多指标联合ROC曲线方法对24 h活动行为的推荐量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与其他方法的推荐量进行比较。方法:在全国7个地区选取435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加速度计测量身体活动,问卷调查视屏时间(screen time,ST)和睡眠(sleep,SLP),从身体成分、心肺耐力、柔韧性、力量、速度和协调灵敏性等方面评价体质健康水平。使用成分数据的分析方法对24 h活动行为进行描述和变换。采用线性回归、二元逻辑回归和ROC曲线法探索24 h活动行为推荐量。采用准确率和Kappa值检验准确性和一致性,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满足不同项目推荐量的体质健康水平差异。结果:1)控制年龄、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后,非视屏静坐(non-screen-time sedentary behavior,Non-ST SB)与体质健康呈负相关,低强度身体活动(light-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LPA)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VPA)与体质健康呈正相关;2)多指标联合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10,高于所有单项指标且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指标预测值最佳切点值为0.38,对应的SLP为568.49 min/d,ST为130.00 min/d,Non-ST SB为584.92 min/d,LPA为99.92 min/d,MVPA为56.67 min/d;3)多指标联合预测的效果最好,准确率为88.72%,精确率为78.43%,召回率为90.91%,Kappa一致性系数为0.76。满足多指标联合推荐量的被试体质健康评分最高,且呈现随着满足项目数的增多,体质健康评分逐渐上升的趋势(Ptrend<0.001)。结论:研究采用的成分数据结合多指标联合ROC曲线法准确性和一致性较高,满足该方法的推荐量与较高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关。关键词:多指标联合;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行为;推荐量标题: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的先后顺序对久坐女性血糖变异及疲劳消除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先后顺序的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久坐女性血糖变异及疲劳消除的影响。方法:21名久坐女性进行交叉对照实验,分别进行2次先有氧后抗阻运动(AR组)和先抗阻后有氧运动(RA组),洗脱期为4天。分别采用动态血糖仪、GT3X加速度传感器监测血糖、体力活动,比较运动期及恢复期的血糖浓度、疲劳消除等指标,对比运动前1日、运动当日及运动后1日的血糖变异情况。结果:1)两组运动期及恢复期血糖浓度的时间(P<0.01)、组别(P<0.05)主效应显著;与AR组相比,运动后1日RA组空腹血糖变化率显著下降(P<0.05)。2)AR组:与运动前1日和运动当日相比,运动后1日血糖均值显著升高(P<0.05);与运动前1日相比,运动当日及运动后1日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显著增加(P<0.01),低于葡萄糖目标范围时间(time below range,TBR)显著减少(P<0.01);与运动当日相比,运动后1日TIR显著增加(P<0.05),TBR显著减少(P<0.01)。RA组:与运动前1日相比,运动当日血糖均值和TIR显著下降(P<0.05),运动后1日血糖水平标准差和血糖变异系数显著增加(P<0.05)。3)与运动前(t0 min)相比,AR组运动后即刻(R0 min)、运动后10 min(R10 min)舒张压显著下降(P<0.01),RA组R0 min收缩压显著升高(P<0.01)。与AR组相比,RA组R0 min、R10 min舒张压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乳酸浓度的时间主效应显著(P<0.01)。4)日内能量消耗、METs、剧烈体力活动与TIR呈正相关,与TBR呈负相关。每小时能量消耗、METs与血糖均值呈正相关。结论:不同先后顺序的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血糖有一定的影响,先有氧后抗阻运动后TIR增加,TBR减少,先抗阻后有氧运动则相反;不同运动顺序引起的疲劳均在休息10 min后有所消除,先有氧后抗阻运动后舒张压显著下降;每小时能量消耗、METs与血糖均值具有相关性。关键词: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久坐;血糖变异;疲劳消除摘要:目的:从失重引起的心肌萎缩和运动促进生理性心肌肥大角度出发,探索失重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以及寻找对抗这些危害的策略。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运动”“运动锻炼”“失重”“微重力”“心肌萎缩”“心肌肥大”等为检索词,检索与分析相关文献,对失重引起心肌萎缩的基本症状和发病机制以及运动锻炼促进心肌生理性重塑的临床效果和可能的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结果:1)失重及模拟失重会引起心肌萎缩;2)失重引起心肌萎缩的可能机制包括神经内分泌失调、代谢水平下降和血流动力学负荷下降等生理机制,以及Ca2+释放紊乱、蛋白降解系统激活和CKIP-1途径激活等分子机制;3)运动锻炼可以促进生理性心肌肥大,微重力环境下的运动锻炼应以抗阻+有氧模式为主;4)运动锻炼可通过eNOS/NO、IGF1/PI3K/Akt/mTOR以及AMPK/PGC-1α/PPAR等多种分子途径介导生理性心肌重塑。结论:推荐将运动锻炼作为对抗失重环境引起的心肌萎缩的治疗措施。关键词:航天;微重力;失重;运动锻炼;心肌萎缩;心肌肥大标题: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有氧运动表现及体温调节的影响单位:1.上海交通大学;2.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摘要:目的:探讨室内温度、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及其交互作用对有氧运动表现及体温调节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将温度(22 ℃、25 ℃、28 ℃)和RH(40% RH、55% RH、70% RH)组合为9组实验条件,16名身体健康的年轻男性受试者依次在每种实验条件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时监测皮肤温度与耳温变化,对各阶段体温平均值和增长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方差分析判断温度、RH及其交互作用对力竭时间的影响,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温度和RH会显著影响递增负荷运动的力竭时间(P=0.005,P=0.032),在28 ℃环境中力竭时间比22 ℃和25 ℃中更短(P=0.001,P=0.033),在70% RH的环境中力竭时间比40% RH中更短(P=0.009),但温度与RH的交互作用对力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871);28 ℃和70% RH的环境中核心温度偏高,28 ℃、55% RH和70% RH的环境中皮肤温度偏高。结论:28 ℃和70% RH对有氧运动表现有负面影响,且使运动过程中的体温明显偏高,但温度与RH对有氧运动表现的影响并没有交互作用。标题:心率联合加速度计计数建立健身气功·五禽戏的能量消耗预测模型研究作者:路明月,衣龙燕,燕书婷,卢智慧,曹维,刘晓蕾,邱俊强单位:1.北京体育大学;2.运动营养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摘要:目的:基于心率联合不同部位加速度计计数建立健身气功·五禽戏的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EE)预测模型,为五禽戏的EE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4名18~30岁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习练水平分为熟练组(n=39,男21、女18)和初学组(n=35,男17、女18),其中55名为建模组,19名为验证组。佩戴Polar心率表、ActiGraph-GT3X+加速度计(9个部位:腰部、两侧上臂、两侧腕部、两侧大腿和两侧踝部)和CORTEX MetaMax3B-R2便携式气体代谢仪测试习练1套五禽戏的心率(heart rate,HR)、加速度计计数[X轴、Y轴、Z轴及三轴向量幅值(vector magnitude,VM)的计数值]和EE相关指标。以气体代谢仪所测精准EE为基准,建立HR、加速度计计数或HR联合加速度计计数的线性回归模型,并分析对比不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1)五禽戏运动EE与性别、身高、体重、肌肉量、HR相关指标和不同部位加速度计计数(腰部X轴计数值,左大腿VM值及X轴、Y轴计数值,右大腿VM值及Y轴、Z轴计数值,左脚踝VM值及Y轴计数值,右脚踝VM值及Y轴、Z轴计数值)均显著相关(P<0.05);(2)五禽戏运动EE的HR、加速度计计数和HR联合加速度计数模型的调整后R2分别为0.582、0.508、0.678(P<0.05);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介于0.706~0.817之间,Bland-Altman分析中每种模型仅1个误差值落在了95%置信区间外,其余均落入95%置信区间内,即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精确度较高;(3)在不同预测模型中,HR联合加速度计计数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EE(kcal)=-20.089+0.279×体重(kg)+0.243×ΔHR(运动HR-安静HR,次/分)+0.001×右大腿Y轴计数值+0.181×运动HR(次/分)-4.202×性别(男=0,女=1)。结论:HR联合加速度计计数建立的五禽戏运动EE预测模型效果最好,可较为准确地推算1套五禽戏运动的EE。关键词:健身气功·五禽戏;能量消耗;心率;加速度计;预测模型单位:1.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河北省人体运动生物信息测评重点实验室;3.渤海大学体育学院摘要:目的:探究支撑期步态功能性不对称规律及双侧足功能分化,深入了解人体运动补偿机制以及稳定控制特征,为预防单侧足踝损伤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招募12名正常足型的青年女性受试者,通过三维动作捕捉及高频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采集受试者在递增负重下[0%体重(body weight,BW)、10%BW、20%BW]以最适步速行走时优势足与非优势足的支撑期各阶段周期百分比、纵弓角度变化量、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及足底压力中心轨迹。运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偏侧性(优势足、非优势足)和负重(0%BW、10%BW、20%BW)对足弓变化和步态参数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1)偏侧性和负重因素对足弓变化交互作用显著,对步态参数交互作用不显著。(2)与0%BW相比,非优势足负重20%BW缓冲阶段周期百分比增大(P<0.05),优势足负重20%BW缓冲阶段周期百分比减小(P<0.05),双侧足负重20%BW缓冲载荷率均增大(P<0.05),双侧足负重10%BW缓冲受力偏移均增大(P<0.05),双侧足负重10%BW、20%BW纵弓角度变化量增大(P<0.05),非优势足负重10%BW和20%BW蹬伸载荷率增大(P<0.05),优势足负重20%BW蹬伸水平斜率减小(P<0.05)。与10%BW相比,优势足负重20%BW缓冲阶段周期百分比减小(P<0.05),双侧足负重20%BW缓冲载荷率均增大(P<0.05),优势足负重20%BW缓冲受力偏移减小(P<0.05)。(3)与非优势足相比,负重10%BW和20%BW优势足缓冲载荷率减小(P<0.05),负重20%BW优势足纵弓角度变化量、蹬伸载荷率减小(P<0.05),负重0%BW优势足蹬伸水平斜率增大(P<0.05)。结论:负重行走会引起双侧足功能分化,无负重行走时优势足在水平方向上蹬伸效率更高,较小和较大负重时优势足在垂直方向上缓冲功能更佳,较大负重时非优势足在垂直方向上执行更充分的承重和蹬伸功能。提示行走时避免单侧足损伤的最大负荷,对于负重行走步态的研究不宜选取单足来代表和评价双足的功能和损伤风险。标题: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落地偏侧性和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作者:王莉莉,Wan Ahmad Munsif Bin Wan Pa,王宇轩,李风雷,颉梦宁,许春莲单位:1.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教育学院;2.东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3.南昌交通学院体育学院摘要:目的:分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落地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比较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生物力学指标的偏侧性,探究影响落地稳定性的关键偏侧性因素。方法:以26名高校女性健美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同步采集40 cm高台垂直双脚落地动作中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比较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触地时刻关节角度、关节活动度(ROM)、地面反作用力(GRF)、负载率、压力中心(COP)位移和包络面积的差异,计算对称指数(代表偏侧性),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指标偏侧性和COP包络面积的关系。结果:与非优势侧相比,优势侧在触地时刻具有更大的膝外旋和髋外展角(P<0.05),在落地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踝屈伸、髋屈伸、髋内收-外展及较小的踝旋转ROM(P<0.05);优势侧的伸膝力矩峰值大于非优势侧(P<0.01);垂直方向负载率和伸膝力矩峰值的对称指数与COP包络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垂直方向负载率、伸膝力矩峰值和膝关节旋转角度的对称指数可以解释COP包络面积差异的83.6%。结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落地动作存在肢体间的偏侧性,垂直方向负载率和伸膝力矩峰值的偏侧性越大,则落地稳定性越差。此外,垂直方向负载率、伸膝力矩峰值和膝关节旋转角度的对称指数可以作为落地稳定性的预测因子。标题: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对老年拇外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究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对老年拇外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门诊60岁及以上老年拇外翻患者34人,实验组18人(男性8人、女性10人,年龄65.63±2.84岁),对照组16人(男性8人、女性8人,年龄66.09±4.11岁)。对照组进行4周运动疗法干预,包括足部肌肉牵伸、筋膜放松、肌力训练、灵活性练习。实验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干预,贴扎方案为一条Y型贴和一条灯笼形贴布,用于稳定第一跖趾关节对位,促进循环和改善感觉输入。采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拇外翻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踝关节背屈/跖屈角度及功能性步行测试参数,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周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出现拇外翻角度下降,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度增加、疼痛减轻、功能性步行测试指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表现出更小的拇外翻角度(P=0.03)和更好的功能性步行测试表现(P=0.01)。结论:运动疗法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干预,可进一步矫正拇外翻畸形角度,提高患者步行功能,在老年拇外翻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标题:急性咖啡因和茶氨酸补充减轻脑力疲劳对足球运动员协调和有氧表现的负面影响单位:1.厦门理工学院体育部;2.上海体育大学竞技运动学院;3.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4.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咖啡因和茶氨酸补充对脑力疲劳足球运动员协调和有氧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设计,15名男子业余足球运动员以随机、平衡的顺序进行咖啡因(咖啡因组)、茶氨酸(茶氨酸组)和安慰剂(安慰剂组)三种间隔1周洗脱期的营养补剂干预,每次补剂干预后首先参加45 min的Stroop脑力疲劳任务,随后参加协调和有氧两项运动表现测试。主要记录受试者脑力疲劳任务前后的脑力疲劳分数(VAS-MF)、动机(VAS-MO)、布鲁奈尔疲劳分数(BRUMS-F)、布鲁奈尔活力分数(BRUMSV),任务过程中的反应时(RT)、精确性(ACC)和平均心率(HRave),任务后的大脑努力程度(VAS-ME),以及运动表现测试过程中的主观疲劳度(RPE)、HRave和峰值心率(HRpeak)等指标。主要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咖啡因组Stroop任务前后的脑力疲劳分数差值(ΔVAS-MF)有低于安慰剂组的趋势(P=0.064),茶氨酸组Stroop任务前后的ΔVAS-MF与安慰剂组类似(P=0.999),咖啡因组和茶氨酸组Stroop任务过程中的RT显著快于安慰剂组(P=0.003和0.033),ACC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06和0.033);咖啡因组和茶氨酸组协调表现测试成绩有低于安慰剂组的趋势(P=0.096和0.078),咖啡因组有氧表现测试成绩显著好于安慰剂组[力竭时间(TTE):P=0.012;最后一级速度(VIFT):P=0.007;最大摄氧量(VO2max):P=0.008],茶氨酸组有氧表现测试成绩与安慰剂组类似(TTE:P=0.999;VIFT:P=0.999;VO2max:P=0.999)。结论:急性咖啡因和茶氨酸补充均能减轻脑力疲劳对足球运动员协调表现的负面影响,急性咖啡因补充还能减轻脑力疲劳对足球运动员有氧表现的负面影响。标题:运动训练对肠道菌群的特征性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单位:1.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2.山东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摘要:肠道菌群是一个既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同时又可保持内在稳定性的复杂微生态系统。近些年来,研究者分析了不同专项运动员的肠道菌群特征,发现运动训练对其有深刻影响,并且在不同专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一差异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本文对运动训练使宿主肠道菌群产生特征性应答的可能机制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探寻优化运动员肠道菌群微生态系统的干预手段提供参考依据。单位: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北京体育大学;3.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摘要:近些年的相关研究对乳酸的生理作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归纳而言乳酸在机体中至少扮演三种角色:(1)动态燃料;(2)糖异生的前体;(3)信号分子。本文重点介绍乳酸作为运动适应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总结乳酸在白色脂肪棕色化、组蛋白乳酰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研究乳酸在能量代谢、运动适应、运动防控疾病发生中的角色提供理论支持。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终末期髋关节骨关节病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对术后重返正常体育活动的期望也逐渐增加。目前国内关于THA术后恢复体育运动(return to sport,RTS)的报道较少,而明确术后重返运动的时间、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建议可供临床医生和患者在术前共同决策过程中参考。本文围绕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重返运动的时间、参与情况和限制因素、并发症、影响因素,以及正确选择运动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增强临床医生对行初次THA患者的指导,为患者早日重返体育活动提供参考意见。主要结果:目前大多数患者可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6~12个月重返运动,中、高冲击性运动的参与减少,低冲击性运动的参与相应增加;影响患者重返运动的主要因素有术前运动水平、体重指数、年龄和性别;当下关于RTS的建议缺乏由前瞻性与客观性数据得出的结论,主观的运动分类系统和专家意见成为初次THA后重返运动建议的基础。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重返运动;体育活动;功能康复标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项目调整对学生测试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小初衔接阶段学生为例单位:1.上海大学 体育学院;2.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3.湖南师范大学 体适能与运动康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摘要:目的:探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测试项目调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为《标准》测试项目优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支持。方法:3 000名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分别进行《标准》(小学六)和《标准》(初中一)测试(有效测试人数2 870人),对比两次测试成绩差异。结果:(1)学生《标准》(小学六)非共性项目得分、总得分显著高于《标准》(初中一)非共性项目得分、总得分;(2)女生《标准》(初中一)非共性项目得分、总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标准》(初中一)非共性项目得分;(3)学生《标准》成绩在组别性别上存在交叉效应,男生得分的下降幅度高于女生。结论:(1)《标准》测试项目调整显著影响小初衔接阶段学生测试成绩;(2)《标准》测试项目调整后,男生成绩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女生。为有效应对《标准》测试项目调整带来的影响,应统一男女《标准》非共性项目数量,同时降低男生《标准》非共性项目难度。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项目;小初衔接;共性项目;非共性项目;得分标题: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下肢功能不对称与蹬脚动作表现关联性研究单位:1.武汉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2.武汉大学 体育部;3.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摘要:目的:探究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下肢功能不对称与蹬脚动作表现的关联性。方法:采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测试单脚纵跳(Single睱eg Countermovement Jump,SLCMJ)、前跳(Single睱eg Broad Jump,SLBJ)、侧跳(Single睱eg Lateral Jump,SLLJ)和蹬脚动作,对下肢关节角度、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和重心位移量与不对称指数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不对称指数为SLCMJ(5.64)>SLBJ(4.2)>SLLJ(3.44);(2)优势侧与非优势蹬伸腿在提膝时刻的髋关节屈曲和膝关节旋内角度、在蹬伸时刻的髋关节屈曲和旋内角度、在蹬伸时段的膝关节屈伸、旋转ROM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3)优势侧与非优势蹬伸腿在提膝时刻的髋关节旋内角度、在蹬伸时刻的膝关节屈曲角度、在提膝时段的膝关节旋转ROM、在屈收时段的膝关节屈伸和旋转ROM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优势侧与非优势支撑腿在屈收时刻的膝关节屈曲角度、在落脚时段的踝关节旋转ROM和重心位移量在蹬伸时段的左右方向呈显著性差异(p<0.05);(5)下肢不对称指数与蹬伸腿和支撑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旋内角度、非优势侧重心位移量左右方向呈极显著中度正相关;下肢不对称指数与蹬伸腿的髋关节屈曲角度、支撑腿髋关节屈曲角度、优势侧重心位移量前后方向呈极显著中度负相关。结论: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优势侧相较于非优势侧支撑腿在蹬脚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平衡控制能力,非优势侧相较于优势侧蹬伸腿在提膝与蹬伸阶段髋、膝关节技术表现更好。因此,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下肢功能不对称与蹬脚动作表现具有关联性。关键词:优势侧;非优势侧;重心;关节活动度;关联性标题:不同认知参与程度身体锻炼对老年人执行功能的影响:来自行为和FNIRS的证据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认知参与程度身体锻炼对老年人执行功能的影响及脑激活特点。方法:采用3×2混合实验设计,将51名老年被试随机分为3组,其中高认知参与程度(High Cognitive Engagement, HCE)身体锻炼组和低认知参与程度(Low Cognitive Engagement, LCE)身体锻炼组进行每周3次、每次60 min、共12周的中等强度身体锻炼,锻炼内容不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3组进行Stroop、1-back、More-odd shifting测试和fNIRS数据采集。结果:1)抑制功能方面,LCE组和HCE组Stroop任务不一致条件正确反应时缩短,前额叶激活程度提高;2)刷新功能方面,LCE组和HCE组1-back任务正确反应时缩短,前额叶激活程度提高;3)转换功能方面,HCE组More-odd shifting混合任务正确反应时缩短,前额叶激活程度提高。结论:1)低认知参与程度身体锻炼能够通过提高大脑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的激活程度改善老年人的抑制和刷新功能;2)高认知参与程度身体锻炼能够通过提高大脑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岛盖部、右侧三角部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的激活程度改善老年人的抑制、刷新和转换功能。关键词:认知参与程度;执行功能;身体锻炼;老年人;老龄化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2.兰州城市学院 体育学院;3.河北体育学院 武术系摘要:为解决当前对武术散打专项特征分析不够深入,难以完善散打比赛训练实践应用的问题,首先从武术散打的取胜因素、武术散打的主要供能系统、武术散打的技术方法与战术运用、武术散打的特殊要求分析武术散打的专项特征,继而提出相应的训练实践建议。研究认为:(1)散打教练员应根据规则的要求,充分借鉴竞技推手比赛常用的“推圈”技术,将其纳入散打训练,充分运用将运动员推下擂台得分甚至是赢得比赛的技术方法;(2)教练员应根据高强度间歇训练法,结合散打专项技术设计具有散打专项特点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法,以此提升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力,并促进运动员适应比赛的节奏;(3)加强运动员“推打摔”的战术训练,进一步完善当前散打战术方法的运用;(4)加强运动员近身连击能力的训练,一是快速出组合拳的训练;二是单手勾摆组合训练。推荐阅读(点击文字或图片阅读):
黑马科学训练坊阅读量10000+的文章你是否看过?
HP研究团队中文论文下载和引用排名 (前30)+ 黑马科学训练坊10大专题
上海体育大学黎涌明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2024年)
黑马科学训练坊,小LOGO,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