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训练科学C刊月报 | 202404

文摘   2024-05-01 09:14   上海  
为了方便国内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训练(学)领域的师生和同行全面了解每月国内体育学C刊中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训练(学)领域的相关论文。黑马科学训练坊指定了12名研究人员,每人负责1本期刊,在每月最后1天之前对该期刊本月更新的文章进行筛选和汇总。汇总信息包括更新渠道和时间、本期更新的文章总数、运动与训练科学类文章的数量、文章类别(实证类、综述类)、以及运动与训练科学类文章的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对于不能确定是否属于运动与训练科学筛选范围的文章,由12名研究者进行投票,再据投票结果确定文章类别。

运动与训练科学(Exercise & Sports Science)文章筛选范围定为:

  • 研究对象为“运动中的人”或“人的运动”;

  • 研究目的为提升Health、Fitness和Performance;

  • 研究方法为实证类研究,或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综述的综述类研究。

2024年4月1日至30日,在入选的12本期刊中8本有更新,共更新文章115篇。本次更新的期刊中8刊发有运动与训练科学文章,共有23,文章占总数的20.0%。运动与训练科学的文章中综述类共14篇,占总数的12.2%,实证类共9篇,占总数的7.8%。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本月更新的运动与训练科学类的文章最多,运动与训练科学类的文章10篇,其中综述类和实证类各5篇。其次是中国体育科技体育科学,运动与训练科学类的文章各3篇,其中综述类均为2篇,实证类均为1篇。具体信息见下文。

↑不同期刊文章的分类统计

注:文章总数为115篇,实证和综述为符合运动与训练科学的实证类和综述类文章,其它为除了运动与训练科学类之外的文章。


本期运动与训练科学文章目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0篇)

  •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跑步步态对下肢运动损伤的影响

  • 3种最大摄氧量实验室直接测试方法结果比较、回归分析与应用

  • 儿童青少年足底压力研究进展

  • 周期性耐力项目训练强度分布的概念释义与应用方法学研究进展

  • 超重人群与正常人群落地纵跳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 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 董氏倒马针法改善青年跑步爱好者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康复结局:一项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 运动调节破骨细胞活性改善溶骨性疾病研究进展

  • 踝关节扭伤模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 有氧运动对甲基苯丙胺戒断者康复效益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体育科技(3篇)

  • 国外体育世界冠军成长环境研究综述

  • 运动训练负荷的多模态监控模式及实践策略

  •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孙佳旭股骨头圆韧带撕裂康复训练思路与实践应用

体育科学(3篇)

  • 体能视角下的“康复体能一体化”训练理念

  • 体感游戏训练周期中运动强度和认知参与对大学生空间认知功能的影响

  • 澳大利亚竞技游泳强势崛起的经验与启示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篇)

  • 现代足球智能监控技术前沿与应用

  • 太极拳促进脑健康的循证医学证据与推进路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篇)

  • 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行为与认知功能和学业表现的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久坐少动行为与体质健康关系的研究

体育学刊(2篇)

  • 运动能力形成过程阶段划分探究

  • 24小时活动行为对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影响的成分等时替代效益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篇)

  • 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备战巴黎奥运会的举措及启示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43卷1,2期

  • 共19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11篇

  • 其中综述类6篇,实证类5篇

  • 来源:官网,更新日期2024年4月

  • 链接:

  • https://ydyx.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24&st=01

  • https://ydyx.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3


标题: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跑步步态对下肢运动损伤的影响

作者:母应秀,幸兴,唐桥

单位:1.贵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2.重庆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步态生物力学对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18名健康中长跑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三维红外运动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激光测速系统对运动员中速跑的步态生物力学进行测试,测试后收集运动员1年内的运动损伤数据,并根据有无损伤情况,将运动员分为损伤组和无损伤组(健康组),对两组运动员的步态时空参数、地面反作用力、躯干与下肢关节角度以及下肢关节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健康组与损伤组运动员中速跑步态时空参数、地面反作用力指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角度:损伤组运动员的躯干最大伸展角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而躯干最大屈曲角则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损伤组运动员的躯干最大右侧屈角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损伤组运动员的髋关节着地内收角、最大髋关节内收角与踝关节离地内翻角均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损伤组运动员的踝关节着地内旋角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踝关节离地内旋角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关节功率:损伤组运动员的最大髋关节伸展功率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而最大膝关节外展功率非常显著大于健康组(P<0.01)。结论:(1)中速跑时,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支撑腿步态时空参数、地面反作用力对下肢运动损伤的影响较小;躯干后仰程度较大、向右侧屈曲角度较小,支撑腿髋关节内收、踝关节着地时内旋角度较小,以及踝关节离地内旋角度较大的步态使下肢更易发生运动损伤;另外,在中速跑下,下肢更易受伤的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支撑腿还表现出髋关节伸展功率较小,膝关节外展功率较大。

关键词:步态;生物力学;运动损伤


标题:3种最大摄氧量实验室直接测试方法结果比较、回归分析与应用

作者:林岭,吴文腾,罗嘉铭,樊凯文,王华叶,李志广,段小平

单位:1.宁波大学体育学院;2.内蒙古自治区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3.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比较3种常用最大摄氧量(VO_(2max))实验室直接测试法测试结果间差异,探讨不同方法测试结果间线性回归关系,便于不同方法测试结果间的互相预测与实现可比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组内交互设计的准实验研究,对20名越野滑雪男运动员分别采用Bruce法(方法1)、功率自行车90秒递增负荷法(方法2)、跑台1分钟递增负荷法(方法3)3种方法进行最大摄氧量直接测试,每两种方法测试间歇期为1周。自变量为3种最大摄氧量测试方法,因变量为最大摄氧量。结果:(1)3种测试方法最大摄氧量的组间均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方法1的最大摄氧量>方法3>方法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3种方法测试结果个体差值的频数统计显示,测试方法1的最大摄氧量高于方法2约6 ml/min·kg,高于方法3约3 ml/min·kg;(3)同等跑台跑速下,方法3的平均血乳酸高于方法1,且方法3达有氧阈、无氧阈的跑速均低于方法1约一个速度单位(1 km/h);(4)方法1与方法2、方法1与方法3测试结果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回归模型与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线性模型检验拟合度R2分别为9.25、9.05。结论:(1)Bruce法在评价运动员阶段最大摄氧量的最大值方面效果最好,其它两种方法与其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可用于不同测试方法结果间的互相预测;(2)不同项目、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可分别采用适合其能力特点的方法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3)有氧阈、无氧阈对应的跑速、心率变化区间可作为把控有氧阈、无氧阈训练强度的有效、便捷方法。

关键词:最大摄氧量;跑台测试法;功率自行车测试法;差值分布;回归分析


标题:儿童青少年足底压力研究进展

作者:林朝阳,吴成亮,钱帅伟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摘要:足底压力检测无创、用时短、成本低,它不仅能反映足部问题,还能表明个体姿势、平衡能力等,本文系统阐述正常、肥胖和负重背包儿童青少年的足底压力特征,以及常见形态异常足的足底压力特征与矫正预防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结果如下:健康儿童青少年足底压力特征因足骨生长而发生变化,出生时足底压力分布较均匀,8岁后前足内侧、中足外侧及足跟内侧为主要载重区;肥胖和背包儿童青少年足底压力特征与体重指数(BMI)和负重质量有关;扁平足儿童青少年足内侧压力大于足外侧;内八字足压力中心轨迹是不平滑的折线,且移动速度比正常稍快,在第3、4跖骨压力较大;内/外翻足足底压力分布不均匀,足底压力曲线表现为单一的高峰或两峰不对称;可选择运动、物理因子、中医及矫形器等手段,对上述足部问题进行矫正及预防。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足底压力;生长发育;矫正


标题:周期性耐力项目训练强度分布的概念释义与应用方法学研究进展

作者:孔凡明,朱苗苗,米靖,赵丽,马杰

单位:1.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2.聊城市第一实验学校;3.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4.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

摘要:训练强度分布(training intensity distribution,TID)是继负荷结构、统计、评价与监控之后的又一研究热点,它综合了负荷监控、统计与评价等多种要素,是制定、监控和调整耐力训练负荷的新工具,兼具周期性、阶段性和普适性等特点,在周期性耐力项目训练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前期实践经验,从历史起源、概念释义、基本类型、负荷特征与方法学策略等方面对周期性耐力项目训练强度分布进行系统综述。作为负荷强度的延伸与拓展,训练强度分布一般指运动员在某一训练时期内(数日、数周、数月或年度)不同负荷强度运动时间的比例结构或不同负荷强度的训练量占总负荷量的百分比,它将负荷强度和训练时间统一在运动负荷的框架之内;TID主要包括高量低强度模式、高强度模式、乳酸阈模式、金字塔模式、两极化模式、反极化模式、反金字塔模式和平化型模式等多种类型。本文从实验流程、操作细节以及特殊情况下的方法学策略等方面对训练强度分布研究的应用方法学因素进行了详细介绍,对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与应用要点以及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探索与展望。

关键词:训练强度分布;负荷模式;方法学因素;耐力训练;运动负荷


标题:超重人群与正常人群落地纵跳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作者:徐玉鹏,姚军威,马勇,郑伟涛

单位:1.武汉体育学院;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工程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探讨超重人群与正常人群落地纵跳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采用Vicon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共同采集12名正常体重和12名超重男性大学生在落地纵跳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相关数据,并通过Visual 3D软件计算出下肢运动学、动力学数据。比较两组人群关节活动度、力矩及刚度的差异,通过线性回归统计分析超重人群关节刚度对下肢刚度的贡献程度。结果:运动学方面,超重组踝、膝、髋三关节离心末期关节角度均小于正常组(P<0.05),下肢三关节关节活动度均小于正常组(P<0.05)。动力学方面,超重组髋、膝关节最大蹬伸力矩及功率出现时间均较正常组延迟(P<0.05),超重组膝关节最大蹬伸力矩大于正常组(P<0.05),膝关节、踝关节最大蹬伸功率小于正常组(P<0.05)。刚度方面,超重组下肢刚度大于正常组(P<0.05),膝关节刚度、踝关节刚度大于正常组(P<0.05),超重组膝关节刚度对整体下肢刚度有显著贡献(P<0.05)。结论:在落地纵跳过程中,与正常人群相比,超重人群关节活动度不足,膝关节力矩过大,从而导致了下肢刚度过大。超重人群较正常人群有较高的损伤风险。超重人群在训练中要注重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同时注意膝关节防护,避免膝关节产生运动损伤。

关键词:超重人群;落地纵跳;生物力学;刚度;损伤预防


标题: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杨尚林,林巧婷,钟叶蓓,李洪亮,马思源,裴鑫,杨小慧,杨舟,李铁浪

单位:1.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

摘要:目的:探讨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CFS心脾两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归脾丸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4周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及疲劳量表-14(FS-14)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检测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的中医症状积分及FS-14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和FS-14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和FS-14评分随时间而改变。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4周、治疗8周以及随访4周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8周以及随访4周的FS-1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清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27/29),高于对照组的72.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康复六式训练有助于改善CFS心脾两虚证患者躯体疲劳及精神疲劳症状,提高抗氧化能力,进而辅助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功法/太极康复六式训练;临床疗效;氧化应激


标题:董氏倒马针法改善青年跑步爱好者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康复结局:一项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林彦琛,李晶晶,贺思健,英草,代二庆,孙璐瑶,刘菲菲,刘晓娟,陆广旭,王新新

单位:1.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2.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药剂科;3.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医学影像科;4.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5.武警第二机动总队医院;6.武警天津总队执勤第一支队卫生队

摘要:目的:探讨董氏倒马针法对青年跑步爱好者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MTSS)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1~12月在某三级医院门诊就诊的MTSS青年跑步爱好者,剔除不符合入组条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休息、口服止痛药、物理治疗等常规方法,针刺组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加用董氏倒马针法,以倒马针直刺阳陵泉、阳交和绝骨三穴,每间隔10分钟运针1次,共计40分钟,每周5次,共4周,或总共20次。对照组按相同方法运用Park装置进行假针刺治疗。治疗2周、4周时观察患者康复效果,主要结局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次要结局指标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病情分级,其他结局指标为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12(包括躯体生活质量SF-12-PCS和心理生活质量SF-12-MCS),以及无痛跑步里程数。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共招募青年MTSS跑步爱好者106例,剔除不符合入组条件者后,随机分入针刺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最终各有40例患者完成试验,干预保留率为91%,基线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周和4周,针刺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SF-12-PCS和SF-12-MC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无痛跑步里程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MRI病情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董氏倒马针法可较好改善青年跑步爱好者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的康复结局。

关键词:胫骨内侧压力综合征;董氏奇穴;跑步爱好者;康复


标题:运动调节破骨细胞活性改善溶骨性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胡禧龙,朱玲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摘要:破骨细胞是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骨吸收细胞,其职责在于清除老化受损的骨基质,通过与成骨细胞的紧密耦合来维持骨重塑平衡。然而,由破骨细胞过度形成与活化引起的溶骨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如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肉瘤骨病和佩吉特式骨病等。在此背景下,运动被视为一种调节骨骼细胞命运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微环境信号来协调骨骼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平衡,缓解因过度骨吸收而导致的骨破坏。本文以运动引起的机械与分子信号为线索,系统总结了运动调控破骨细胞产生与骨吸收活性的分子机制,并总结了运动在改善溶骨性疾病中的作用,为通过规律运动防治骨流失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运动;破骨细胞;溶骨性疾病;信号机制


标题:踝关节扭伤模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颉,周游

单位:1.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骨科;2.三峡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3.宜昌市运动损伤与修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摘要:踝关节扭伤(ankle sprain,AS)是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扭伤并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严重的还会导致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AS和CAI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充分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在损伤发生前进行保护和预防,减少损伤的发生。本文总结AS和CAI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并提出AS和CAI的综合损伤模型,以期对AS和CAI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慢性踝关节不稳;危险因素;病因;预防


标题:有氧运动对甲基苯丙胺戒断者康复效益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姁如,陈一凡,周成林

单位:1.上海体育大学;2.南京体育学院

摘要:药物成瘾的治疗一直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和心理问题。近些年来,有氧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绿色的康复治疗手段,逐渐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而如何科学地利用运动辅助手段戒断毒瘾,是当今成瘾康复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总结当前运动干预成瘾治疗的前沿进展,剖析运动康复效益的生理、心理机制,从改善和调节机制角度制定适宜的运动处方的康复标准,为制定运动干预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有氧运动;药物成瘾;调节机制;康复效益;研究展望


  • 中国体育科技,60卷1期

  • 共12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3篇

  • 其中综述类2篇,实证类1篇

  • 来源:微信公众号,更新日期2024年4月24日

  •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G902zGGT6Sxyosoo0bh1A


标题:国外体育世界冠军成长环境研究综述

作者:辜德宏,王世龙,扈春荣

单位:1.湖南师范大学;2.衡水学院

摘要:为更好地助力我国体育世界冠军培养,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对国外体育世界冠军的成长环境特征进行梳理。国外学者们主要从家庭环境、训练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4个方面进行研究:1)家庭环境方面,亲属有良好运动背景为孩子运动兴趣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家庭经济支持使运动员从事体育运动成为可能,而情感和行为支持则从思想上进一步强化了运动员们的参训动机和责任。2)训练环境方面,团结和谐的团队氛围有利于队员的成长,运动员内在竞争动机的作用具有两面性,设置科学的实战竞争场域、敢于全方位对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3)社会环境方面,主要有国家经济水平、政府财政支持、政策制度支持、组织机构支持、国人体育价值观念、出生地人口规模和密度因素。其中,出生地人口规模和密度与运动员成才率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其他因素表现为正相关关系。4)自然环境方面,气候条件创造了便利的参与条件,改造了当地居民的身体条件;地理位置影响不同项目的开展条件,并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产生相应影响。本研究建议,努力改造训练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体育世界冠军的培养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积极利用家庭环境和自然环境为选材和育才提供帮助。

关键词:体育世界冠军;成长环境;竞技人才培养


标题:运动训练负荷的多模态监控模式及实践策略

作者:陆施熠,胡海旭,金成平,田浩

单位:1.南京体育学院;2.武汉理工大学

摘要:在体育科学与技术领域,对运动训练负荷进行专业化和精确化的监控和施加被公认是高质量训练的重要前提,它对于优化训练过程并实现高质量的训练创新至关重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目前广受认可的外部和内部负荷监控方法的优劣和适用条件,并进一步提出基于项群特征和训练情景的多模态训练负荷监控模式,其实践要点包括多模态综合评估体能状态、个性化训练调整、利用技术工具和数据分析、强调恢复的重要性、持续跟踪和反馈。未来应加速推进以人工智能赋能多模态监控模式的中国实践。

关键词:内部负荷;外部负荷;训练负荷;主观强度感知;多模态监控


标题: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孙佳旭股骨头圆韧带撕裂康复训练思路与实践应用

作者:牛雪松,李存腾
单位:1.沈阳体育学院;2.南京医科大学

摘要:目的:对优秀运动员孙佳旭股骨头圆韧带撕裂的体能康复训练思路、康复方案和评价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测试等研究方法,对受伤运动员进行为期5周的体能康复训练。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监控康复训练过程。根据阶段性评估结果,制定康复训练3个阶段的训练目标、任务和方案,提高损伤后髋关节灵活度、肌肉力量,缩小左右髋部肌力差异,加强核心区肌群稳定性,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和落地稳定性。通过髋关节功能性筛查及体能测试,评估受伤运动员能否进行剧烈运动和重返专项运动。结果:康复训练后,髋关节多方向动作疼痛度,下肢肌肉围度,体能测试结果,功能性动作筛查,以及训练量、训练强度、肿胀度和疼痛指数等主观评价结果显著改善。结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价的监控方式,是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目标和方案的依据。建议第1阶段采用等长力量训练方式和闭链练习模式,第2阶段逐步增加患侧部位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强度,第3阶段采用专门性体能训练方式最大程度地恢复运动员神经肌肉支配能力,使专项运动能力恢复到伤前水平。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股骨圆头韧带;撕裂;康复训练


  • 体育科学,43卷11,12期

  • 共20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3篇

  • 其中综述类2篇,实证类1篇

  • 来源:微信公众号,更新日期2024年4月26,30日

  • 链接:

  • https://mp.weixin.qq.com/s/Fl1P7-8ziOFzMSTu0eWbZA

  • https://mp.weixin.qq.com/s/dCJAz9o5tN0vSmJCokPU0A


标题:体能视角下的“康复体能一体化”训练理念

作者:闫琪,赵鹏,于涛,崔新雯

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摘要:“康复体能一体化”训练理念是竞技体育和运动科学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理念打破了学科壁垒,其核心本质是以功能为主导,建立起体能教练和运动康复人员之间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运动员加快伤病恢复、提高体能水平并尽快安全地重返赛场。从体能的视角来看,“康复体能一体化”训练理念拓展了体能教练的工作范畴,将功能训练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功能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缓解慢性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和提高功能动作模式质量,从而破除运动队对于常见功能问题束手无策的困境。目前,“康复体能一体化”训练理念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并预计未来将会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主动健康”的大背景下,“康复体能一体化”训练理念的提出在减轻医疗压力、改善大众健康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将作为国家实施“体医融合”战略落地的关键途径。然而,如何在不同群体中开发适宜的训练方案,仍需包括体能在内的各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开展深入研究。

关键词:康复体能一体化;功能训练;体能训练;慢性疼痛


标题:体感游戏训练周期中运动强度和认知参与对大学生空间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波

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2.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摘要:目的:考察体感游戏训练对大学生空间认知功能的促进机制。方法:采用2(运动强度:低/中高)×2(认知参与程度:低/高)×4(时间:前测、一次性训练、5周训练、10周训练)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72名大学文科生进行为期10周(3次/周,60分/次)的体感游戏训练。结果:1)一次性训练后,仅中高强度-高认知组的空间可视化水平显著提升;2)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中高强度-高认知组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低强度-高认知组的优势也逐渐凸显,且均优于低认知组;3)仅中高强度-高认知组在训练5周后消除了空间可视化方面的性别差异,但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差异再次显现。结论:1)一次性体感游戏训练后,空间认知功能主要受运动强度影响;2)长期体感游戏训练后,空间认知功能受到运动强度和认知参与程度的共同影响,且认知参与所产生的空间认知效应大于运动强度;3)体感游戏训练不能消除空间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体感游戏;空间认知功能;运动强度;认知参与


标题:澳大利亚竞技游泳强势崛起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但林飞,曹蔚明,刘鑫,宋万翔,汪顺,李建设

单位:1.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2.中国美术学院;3.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分析和总结澳大利亚竞技游泳强势崛起的成功经验。研究表明,“领奖台中心计划”和“领奖台潜力计划”作为振兴澳大利亚竞技游泳的国家战略,体现了澳大利亚式的“举国体制”,对澳大利亚竞技游泳的强势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澳大利亚发展竞技游泳的经验主要包括注重体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基础选材的早期专门训练、注重培训考核的职业教练培养及注重水陆转换的力量训练。我国在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应狠抓短距离项目、接力项目及陆上训练;竞技游泳的高质量发展应重视培养专家型教练队伍、科技助力运动训练和建设职业游泳俱乐部。

关键词:澳大利亚;竞技游泳;人才培养;发展经验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48卷4期

  • 共9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2篇

  • 其中综述类2篇

  • 来源:微信公众号,更新日期2024年4月24日

  •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OQpsSdfkLG4fd2NHeZvNA


标题:现代足球智能监控技术前沿与应用

作者:所向,唐伟棣,李旭辉,李震,毛丽娟

单位:1.上海体育大学 体育教育学院;2.上海体育大学 运动健康学院

摘要:现代足球智能监控技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对赛场上的事件和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以实现球队战术的优化、训练计划的整合以及球员比赛表现的评估等目标。相对于其他监控技术,智能监控技术对球员技术动作的干扰较小,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在单一事件(如控球和传球)的细粒度识别任务中,智能监控技术表现出较优越的性能。在全局技战术分析和球员表现评估任务中,智能监控技术展现出精确的数据挖掘能力和直观的可视化分析能力。此外,足球智能监控技术中的裁判辅助模块有助于构建更加客观和准确的判罚机制,维护竞技公平、优化足球比赛的观赏体验、促进裁判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足球智能监控技术;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分析;技战术分析;球员定量评估;裁判辅助系统


标题:太极拳促进脑健康的循证医学证据与推进路径

作者:刘天宇,李治,邬建卫

单位:1.成都中医药大学 体育健康学院;2.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脑科学研究中心;3.西南财经大学 体育学院;4.成都中医药大学 国学院

摘要:在评述太极拳对大脑结构重塑与功能改善等方面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探索推进太极拳促进脑健康研究与普及的具体方案:从构建“太极拳+脑健康”理论体系引领相关实践、构建“太极拳+脑健康”阐释体系塑造社会认同、构建“太极拳+脑健康”知识体系凝聚公众共识等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相关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南;从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太极拳+脑健康”研究高地、开展百万例真实世界研究、开展太极拳防治脑疾病的作用机理研究等方面建设太极拳促进脑健康的研究网络,追踪、提炼、诠释实践中的新变化、新走向;从形成太极拳防治脑疾病的专家共识与实施指南、太极拳防治脑疾病的社区方案、打造“文化普及+体育锻炼+智力促进”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太极拳练习体系等方面形成太极拳“保护脑、开发脑”的中国方案,提升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太极拳,脑健康,脑科学,循证医学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47卷3期

  • 共12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2篇

  • 其中综述类1篇,实证类1篇

  • 来源:微信公众号,更新日期2024年4月15日

  •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A6VY-F8P5VqIPimlO7YHw


标题: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行为与认知功能和学业表现的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作者:胡亮,董玮仲,徐珊珊

单位: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数字体育与健康实验室

摘要:背景:24 h活动指南鼓励儿童青少年更多从事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合理控制屏幕时间,确保合理的睡眠时长,遵循该指南可带来显著的身心健康效益,其认知收益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关注。目的:汇总现有证据,综述遵循24 h活动行为指南与儿童青少年认知功能和学业表现的关系。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纳入25篇文献进行信息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文献归纳法进行分析与提炼主要结果。结论:1)24 h活动行为指南达标率在不同研究之间异质性较高,总体达标情况不理想。超过1/3的儿童青少年(34.03%)不满足指南的任何一项建议,23.20%满足身体活动指南建议,33.65%满足屏幕时间指南建议,41.81%满足睡眠指南建议,仅有4.89%同时满足3项指南建议。2)遵循24 h活动行为指南与儿童青少年认知功能和学业表现存在积极相关,部分研究显示剂量效应可能存在。3)将久坐行为替代为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睡眠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认知收益。建议:1)未来研究需加强行为测量的准确性;考虑行为改变与认知收益之间的双向关系;推动人口学层面的队列研究和干预研究。2)教育和卫生管理部门应向大众宣传3种活动行为综合管理的健康理念,并组织论证面向我国儿童青少年的24 h活动指南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推动儿童青少年实现体脑双优。

关键词:24 h活动行为;认知功能;学业表现


标题: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久坐少动行为与体质健康关系的研究

作者:高雅楠,杨亚,韩晓伟,刘玉,张晋喜,周志雄

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首都体育学院;3.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身体活动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为此,探讨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和体质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制定儿童青儿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政策和开展健康促进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全国4个省市19所学校中的499名3~14岁的儿童青少年。其中,学龄前儿童110人,平均年龄(4.01±0.52)岁;小学生207人,平均年龄(10.19±0.60)岁;中学生182人,平均年龄(12.63±0.56)岁。采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测量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量,根据《国民体质健康标准手册(幼儿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分别测试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以及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性别、年龄和学段参与者在身体活动和体质健康方面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相关性。研究结果: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建议和《加拿大儿童青少年24小时活动指南》推荐的身体活动标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达标率仅为8.02%,其中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活动达标率为0.00%;不同性别、学段、年龄和时段会导致身体活动水平存在差异。2)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较差,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存在性别差异(t=2.85,P=0.005);儿童青少年的BMI Z评分会因性别(t=3.65,P<0.001)和学段(F=7.26,P=0.001)的影响而存在显著差异。3)每日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小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20,P=0.002);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小学生(r=0.29,P<0.001)和中学生(r=0.37,P<0.001)的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均呈正相关,且与中学生的相关程度更强;暂未发现身体活动与学龄前儿童整体体质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P>0.05)。4)久坐少动行为时间越长,多项体质健康评价指标表现越差,尤其是在女生中,例如学龄前女童的10 m折返跑(r=0.27,P=0.048)、小学女生的50 m跑(r=0.28,P=0.003)和中学女生的坐位体前屈(r=-0.20,P=0.045)。结论: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身体活动水平普遍偏低,未达到国际身体活动推荐量的1/2;中高强度和低强度身体活动与小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有密切联系,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与中学生整体体质健康的相关程度较小学生更高。然而,在学龄前儿童中,身体活动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晰。此外,女生长时间久坐与更多体质健康评价指标得分呈相反趋势。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身体活动;体质健康


  • 体育学刊,31卷2期

  • 共20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2篇

  • 其中综述类1篇,实证类1篇

  • 来源:微信公众号,更新日期2024年4月12日

  •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hDfDu-4tjG6YzyyE-F9oA


标题:运动能力形成过程阶段划分探究

作者:宋金美,张凡涛

单位: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

摘要: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方法,依据相关理论,对运动能力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运动能力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分为有效激发兴趣、准确学习技术、熟练掌握技能与灵活运用技能4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呈层级递进关系,即前一阶段的形成是后一阶段学习的前提。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下,研究运动能力形成过程阶段划分,有助于实践者在培养过程中清晰其形成过程、明确各阶段培养目标,更有利于对学生运动能力培养,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运动能力;兴趣引导;学习技能;掌握技能;运用技能


标题:24小时活动行为对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影响的成分等时替代效益研究

作者:胥祉涵,王世强,余澳林,陈昱欣,肖顺英,马梓桐

单位:1.湖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2.体质健康和运动健身湖南省重点实验室;3.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对湖南省株洲市209名3~6岁学龄前儿童展开横断面调查,通过加速度计测量24 h活动,采用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问卷父母版评估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水平,运用成分数据和等时替代模型方法分析24 h活动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关系,以及24 h活动行为时间重新分配与执行功能的预期变化。结果显示:(1)MVPA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呈显著负相关(β=-5.45,P=0.03),LPA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也呈显著负相关(β=-10.67,P<0.001),睡眠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呈显著正相关(β=15.30,P<0.001),久坐行为时间占比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无相关性。(2)15 min等时替代模型预测变化显示,MVPA替换其他活动行为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总分均显著下降,反之则上升,且MVPA与其他3种活动行为时间重新分配对执行功能的等时替代效益具有不对称性;在所有替代中,MVPA替代LPA对降低执行功能总分的效应最佳。研究认为:幼儿园、家长应重视学龄前儿童24 h活动行为时间的综合效应,以及MVPA不足对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的负面效应。不仅要长期坚持“多动少坐”的理念,更应促进久坐与MVPA之间的转换,同时可以通过提高PA强度促使LPA向MVPA转换,以促进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发展。

关键词:24 h活动行为;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等时替代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58卷4期

  • 共12篇文章,其中运动与训练科学类1篇

  • 其中综述类1篇

  • 来源:微信公众号,更新日期2024年4月15日

  •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mww481LVTQTc1f3I4azvg


标题: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备战巴黎奥运会的举措及启示

作者:彭国强

单位:1.南京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2.江苏省运动与健康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背景下,系统梳理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备战巴黎奥运会的举措,科学提出备战策略,对提升备战参赛水平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认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在运动员选拔、科技驱动、情报搜集、数字备战、基地建设、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了针对性备战举措,不断提升训练备战效益。新的国际形势下,大国博弈、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冲突和不确定性风险对全球竞技体育的冲击深度蔓延,我国在参赛环境适应、风险防控、运动项目布局、训练节奏调控、参赛规则研判、情报信息收集、科技助力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研究提出,全面升级参赛风险防控预警机制,提升中国代表团应变能力和保障能力;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奥运备战,分类提升不同项目“赢”的能力;推动数字赋能“全链条”科技助力,提升训练备战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项目化、个性化体能训练标准,精准提高运动员专项体能储备;重视信息情报收集与规则研判,塑造良好精神风貌和世界大国形象。

关键词: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强国;巴黎奥运会;奥运备战;备战举措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或图片阅读):
运动与训练科学的五大“论战”
HP研究团队中文论文下载和引用排名 (前30)+ 黑马科学训练坊10大专题
运动训练学:研究时加强自然科学,应用时加强社会科学,转化时加强融合

黑马科学训练坊
为竞技人群、大众人群和康复人群架起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科学与艺术这三座桥梁,为健康中国贡献来自“坊”间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