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vs 科技:与教练员打交道哪个更重要?

文摘   2024-09-13 20:18   上海  

文献信息:Malone S & Buchheit M. Dropping into The POCKET: Blending Science and Art to Negotiate The Appropriate Performance Outcomes in Team Sports Environments. Sport Perf & Science Reports, July 24, 229, v1.

跨学科团队对团队项目运动员的有效支持极大程度依赖于教练员这一桥梁,需要融合运动训练的科学与艺术,不仅需要考虑数据的类型、敏感性、可靠性及其呈现方式,同时需引导运动员与教练员理解数据点的含义,解释数据的局限,并通过数据分析鼓励教练员尝试新的训练方法。这要求研究人员在呈现清晰简洁的数据报告时,还需兼顾情商与智商的平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将训练科学有效传播给教练员极具挑战性。当前,与教练员沟通的技巧远远滞后于技术的发展与行业的不断创新趋势。本文提出POCKET模型,为集体项目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旨在提升其沟通与协作能力,推动训练科学的传播并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

一、POCKET模型:融合科学与艺术的传播之道
P 计划(Planing):沟通的核心目的是使跨学科团队与教练员在制定提升运动员表现和降低受伤风险的双赢方案上达成一致。沟通前,研究人员需熟悉谈判理论中的关键概念,如BATNA(谈判者在未能达成交易时所能选择的最佳行动路径)和ZOPA(谈判双方可能达成协议的潜在区域),并计划出想达成的关键目标、预期结果的基准。跨学科团队应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与教练员的存在出入是很正常的,需考虑教练员的视角与底线并且巧妙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推动决策的产生。
开场白(Opening Position)成功的谈判需要一个清晰简洁的开场。研究人员应明确陈述预期目标以及球队和运动员的整体数据变化趋势,寻找与教练员的共同观点。在与教练员就比赛计划的任何细节进行协商时,研究人员的出发点应考虑到球员与球队在未来几天、几周和几个月所面临的挑战并争取最好的比赛结果。
沟通风格(Communication Style)在沟通风格中,自信是至关重要的。在交流过程中,说话应清晰简洁,以结果为导向并且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其它选择。必要时,可以通过可视化和数据表,从剂量-反应关系的角度阐述立场。与教练沟通时,应避免使用俚语、行话、习语等非正式语言,沟通的正式与否应根据教练员的偏好决定。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反思性倾听技巧,如问“你对……的看法是什么?”以承认并理解教练员的观点。利用释义和总结可以避免冲突,沟通应围绕团队的训练和表现,始终以教练员的需求和目标为导向。避免情绪化反应,保持冷静,专注于谈判的核心议题。在突发状况下,应避免情绪化反应,保持冷静并专注于谈判的要点。
了解教练(Know your Coach)对跨学科团队来说,收集尽可能多的教练员和管理层信息对谈判的成功至关重要。前者可以提前了解后者的性格类型(正式沟通者/非正式沟通者/快速思考者/慢速思考者)、关注点和需求,观察他们的肢体语言、识别他们的潜台词并提前了解他们在具体问题上的立场。这样就可以通过在谈话过程中认可教练员的观点并且解决他们的痛点来取得信任。
考虑所有可能性(Explore all Options):在谈话过程中关键是要不断地问“如果……会怎么样这样的问题来与教练员探讨关于实践方案的各种可能性。通过提出这些问题,我们不仅可以探索备选方案,还可以了解教练员在不同情况下的首选负荷和对表现干预的看法。谈判的目的是达成科研人员与教练员一致认可的解决方案,无论事先的预期如何,谈判过程中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对于探讨可行方案至关重要。
结束对话(Terminate Conversation):随着时间的推移,谈判过程会自然结束。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跨学科团队以及教练员会根据收集到的的数据以及各自的解读来为运动员制定出产生最佳剂量反应的计划并提出具体的策略。无论最终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跨学科团队和教练员都需在方案上达成一致,这将有助于建立信任,并为未来的合作奠定基础。谈判结束后,跨学科团队成员应该回顾、反思整个沟通过程以为后续合作积累经验。

图1 POCKET模型

二、总结

训练科学对运动员的支撑作用正处于十字路口,数据分析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普遍,但与教练员分享数据见解仍是主要瓶颈
科研人员需要意识到,无论人工智能、数学模型、机器学习等算法的预测能力有多强,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说服策略和谈判技巧,以及教练员与跨学科团队的有效沟通,仍然是训练科学与实践融合的“关键推动力”


推荐阅读:竞技体育强国十论
点击以下标题阅读原文
  1. 运动员的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2. 教练员需要训练科学提供什么?
  3. 青年学生如何为竞技体育科研工作做准备?
  4. 高水平表现总监(HPD)何时有?
  5. 高等院校/系在竞技体育强国建设中可以做什么?
  6. 体育强国的“体育科学研究所”是什么样子?
  7. 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相向而行,共同推动训练科学与训练实践的融合发展
  8. “科学”提高运动员成功概率的9个可能
  9. 运动员培养模式的遐想:体校模式→体教社融合模式
  10. 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的“体教融合”:本科招生体测

黑马科学训练坊
为竞技人群、大众人群和康复人群架起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科学与艺术这三座桥梁,为健康中国贡献来自“坊”间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