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dy Huntington定义了什么是传奇教练

文摘   2024-06-01 22:01   上海  

1985年,美国人威利·班克斯(Willie Banks)曾奋力跃出17.97的成绩,刷新了保持十年的纪录。而17.97米的纪录保持了整整十年。

1991年迈克·鲍威尔(Mike Powell)8.95米的成绩打破了比蒙保持了近23年的男子跳远世界纪录,同年,鲍威尔被国际田联评选为“世界最佳田径运动员”,获得美国“沙利文奖”。职业生涯的他,获得了两届奥运会银牌,两届世锦赛金牌。

2021年8月1日,中国短跑飞人苏炳添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秒83,以半决赛第一名晋级决赛,同时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

2022年7月17日,2022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决赛,王嘉男摘得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首位男子田赛世界冠军。

而这些传奇运动员和成绩的背后都有一位相同的幕后英雄,他的名字叫Randy·Huntington(兰迪·亨廷顿),这位可爱的美国“老头”,曾带出8位奥运选手、7位世界冠军,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与亚洲纪录。自1984年以来,他的运动员中至少有一人参加了夏季奥运会。他被USATF(美国田径协会)评为 “大师级教练”,在美国,仅有5人获此殊荣。

2013年,Randy正式成为中国跳远队的外籍教练,2017年,成为中国短跑队主教练,后面又热心地兼项了中长跑运动员王春雨的教练。就此,因为他,共同创造了中国田径短距离跑和中距离跑以及中国跳远的多项新历史。

如何来定义“传奇”呢,我想Randy·Huntington本身就是传奇。


01

不一定练得多就是练得好



“我们以往冬训都是练得非常苦的。那时候我觉得,哎呀这次冬训练得不多,后来夏天跟他练,发现冬天已经算是练得多的了”

苏炳添在2018年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提到兰迪的训练方法时,毫不讳言其感受“轻松”。 

“我一直就是练得多嘛,练少了自己都不踏实,比如现在放大假,兰迪说一点儿都不许练,身心都要完全放松。”

“他每天的训练计划都不多,一天最多跑三个全速”。

意料之外的轻松,让苏炳添对Randy教练的态度“就是尊敬和配合,但也完全没有更多想法,那时候我对下一步没有太多寄望,这是真实的想法。”

2017年10月,苏炳添结婚,没有随队去美国训练,原本的主管教练就把他交给了Randy,从此时起,Randy正式成为苏炳添的主管教练。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添哥进步神速,在各大赛中频繁刷新记录:

2018年2月,以6秒43夺得国际田联世界室内巡回赛男子60米冠军,并刷新亚洲纪录;

2018年3月,他跑出了6秒42,再次打破男子60米亚洲纪录;

2018年6月,在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马德里站,以9秒91的成绩平了男子100米亚洲纪录。

一步步的刷新与突破,让我们对Randy和添哥这一对神仙师徒产生了更多的期待,而好成绩的也消除了苏炳添之前对训练量的“担忧”,师徒二人的相互信任和互相支撑也由此更加坚固,这也奠定了东京9秒83奇迹的发生。

02


真正将训练科学化

深入到精英运动



在论文 《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中,苏炳添提到,Randy属于 “科研型”教练,他整体思路是:

以“冠军模型”为指导,通过高科技仪器和设备对运动员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据此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制订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进而恶补短板,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所谓 “冠军模型”,其实跟我们平时说的找到一个目标榜样同理,区别在于,“冠军模型”不是另一位运动员,而是通过科技手段拟合出的一个模型,它由一组全面的量化数据组成。也就是将冠军“数据化”。

合作早期,Randy就先参照“冠军模型”对苏炳添的体能和技术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发现:苏炳添体能方面存在股后肌群和踝关节力量不足、发力速率偏慢等问题,技术上有起跑姿势不合理、前7步步长偏小、扒地技术不合理的情况。

发现问题后,Randy在这些年不断挖掘最新的训练科技工具,从训练负荷与强度、生理指标、技术监控与分析等等多个维度去以保证运动员在避免损伤和过度训练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训练效益。

Randy最早来到国家队执教跳远项目,中国教练积累多年的经验和判断几乎都被他推翻了。“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改进。助跑用力的方式、行进间的能量转化、跳跃前最后三步、飞行中用力的方式都不对,只有落地的方式是比较正确的。总体来说,至少80%以上的部分都需要改。”回忆当初的情景,Randy直言不讳,“有时候中国教练会对训练方法持不同意见,但我想说的是,这里面很多都是科学问题,是已经被生物力学、训练心理学等学科数据验证过的结论,无需讨论。这应该是基本常识。”这是一个优秀教练的魄力与执着,从王嘉男、石雨豪等多名弟子都取得了突破时,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Randy平常也很乐于分享自己在训练技术上的最新的发现与个人见解。比如他的朋友圈曾经发过兰迪给出了2022年三场洲际/世界大赛女子800米决赛各运动员的全程配速曲线。第一幅图为欧锦赛,第二幅图为英联邦运动会,第三幅图则为尤金世锦赛。
(欧锦赛)
(英联邦运动会)
(尤金世锦赛)
Randy表示:中国运动员的比赛配速节奏就像第一幅图(刚开始快,途中慢,最后快),这与世界高水平比赛的配速节奏完全不同。“如果你始终按这种方式跑,那么又如何能够适应世界大赛(第三幅图)的要求?只有与高水平运动员较量,才能真正体会到当前800米的国际主流跑法。这仅仅是他分享众多朋友圈的一条。

这么多年,Randy对于训练新技术的迷恋与探索精神是很少能有教练达到的,他不仅能将选择与判断最佳的工具,并且还能将工具发挥到最大的价值。有时候为了去解决问题,他甚至自己找生产厂家发邮件,问他们能不能做出实现某项功能的新产品,这样的邮件甚至还遭到厂家的疑问,这真的是传说中的那位Randy吗。Keiser有一款经典的小腿下压训练器正是由他与Mike Powell,还有Keiser的老板Dennis一同设计出来的。

而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他身上真实鲜活的故事。老头就是这样,为了帮助他的运动员提升,不惜想尽一切正确的方法,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03

对技术极致的雕琢



王嘉男跟Randy“父子一般”的密切合作关系,从他进队之初就奠定了基础。“王嘉男进队时比较特别,他是当时Randy组内唯一一个没有省队教练跟着的队员。

国内的教练普遍认可助跑在跳远中的重要性,但理论与实践都相对笼统,“Randy把助跑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跑动技术要求是不一样的。节奏由慢到快,步长的结构会从中到大再到小”。王嘉男的日常训练中,首先要找到这种奔跑的最佳状态,并以精确到厘米的方式将这种状态固定下来,“Randy的终极目标就是让王嘉男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中”。

王嘉男的助跑共计22步。Randy当年的“超级”助教,后期也一直跟随王嘉男的王国杰曾用统计软件做出的王嘉男助跑步长的数据报告,精确计量他每一步的变化规律。“Randy首先要知道他在空间上的习惯,再让他不断练习跨越固定距离的小栏架,来提高步长在空间上的稳定性以及时间上的节奏感。”

而在每一个更细环节的打磨上,Randy也有明确而且精确的要求。“他会用几个关键指标来衡量这个环节的动作是否达标。”比如:腿的折叠、前摆、下压一直到着地时,或是起跳前两步下肢扒地时,Randy会要求王嘉男准确地控制每块肌肉的发力程度,“有段时间王嘉男大腿后侧的腘绳肌受伤,是由于动作上的小瑕疵造成的。他扒地时的用力顺序不理想,腘绳肌100%参与发力。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臀肌和腘绳肌一起发力。我们会根据国际上已有的科研成果来作参考,并且通过观察肌肉的状态或者膝关节的角度来判断他的发力是否正确。”

当几个关键指标达标后,Randy会继续推进到下一个技术环节中。王嘉男这块只经粗略打磨过的璞玉,正在Randy的手中,逐渐被雕刻成杰作。


04

精神能量的赋予与升华



2016年接受采访时,Randy曾提到,“之前我教过多位世界级的运动员,在他们眼中,你可以看到那种自信和对胜利的渴望,而在中国运动员眼中,我找不到这个信念。奥运会上,一般都不是输在身体机能的问题,而是输在心理。”

除了苏炳添,Randy的另一位中国弟子王春雨也在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800米决赛中拿到了第5名,这也是目前中国田径中距离跑在国际赛事上的最好成绩。赛后,王春雨发文感谢Randy这位伟大的教练,“我们带着所有人的质疑来到世界水平,虽然有遗憾,但是足以证明他的伟大,我们的选择没有错,他很执着,很信心满满,很自信,他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Randy在我身旁时,对我信心帮助是最大的。因为我所有的技术都是他教的,助跑、空中技术、起跳都是他教的。”王嘉男说。

Randy给运动员们的信心,甚至早于运动员们自己产生真正的自信,伟大教练角色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帮助运动员实现技术上的突破,还有信念上和思想上的。

“我们的目标是每天都做得更好一点,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有很大改变。”Randy说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作为教练,我们是编织梦想的人;作为教练,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运动员实现他们的梦想。”

东京奥运会百米决赛结束以后,Randy的采访更是感动了许多国人。他说在东京的备战训练中,自己和团队没能为苏炳添在短时间内连跑两枪做足训练上的储备。“这是我的错,我本应该准备得更充分。”

真正伟大的教练总是低调的呈现了所有,也勇敢地承担了所有。

如果这些年,你也感受到了中国田径的力量,尤其是中国短跑与跳跃带来的震撼和感动,那么请你记住这个我们需要永远感谢的老朋友,Randy·Huntington。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或图片阅读)

陈小平:康希尔曼训练思想研究

教练员需要训练科学提供什么?

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相向而行,共同推动训练科学与训练实践的融合发展

黑马科学训练坊
为竞技人群、大众人群和康复人群架起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科学与艺术这三座桥梁,为健康中国贡献来自“坊”间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