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回顾丨钱志熙:《标举汉魏风骨、征于晋宋文献:陈子昂复古诗学新论》

文摘   2024-10-21 09:00   上海  



讲坛回顾


     2024年10月19日19点30分,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于徐汇校区文苑楼406室,专门举办“东亚唐诗学讲坛”第二十一讲,特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钱志熙先生担任主讲嘉宾,开展题为“标举汉魏风骨、征于晋宋文献:陈子昂复古诗学新论”的专题讲座,由本中心教授、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主持。中心成员及多名师生现场聆听,反响积极热烈。

     钱志熙,1960年出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古代文体研究中心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歌及其相关的思想文化背景的研究,集中于汉魏乐府、魏晋南北朝诗歌、唐诗、宋诗等领域,著有《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汉魏乐府艺术研究》、《中国诗歌通史·魏晋南北朝卷》、《陶渊明传》、《陶渊明经纬》等专著1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次,多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优秀成果奖。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获北京大学教学成就奖。

     讲座中,钱先生从陈子昂“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出发,徵引元典,条分缕析,析出陈子真正的师法对象是“正始诗风”,进而由学习晋宋之体,取得建安风骨再生的效果。钱先生通过缜密分析,指出陈子昂《修竹篇》《感遇三十八首》等复古之作,实以阮籍、江淹为取法对象,陈子昂虽有意识破除齐梁偶俪之体,取法的正是晋宋以来俳偶与散句杂用的诗体,这是其诗歌“征于晋宋文献”在诗体上的表现。

     钱先生还从晋宋诗歌承传汉魏言志、比兴之体的现象出发,指出陈子昂诗基本都是言志、比兴之体,实为唐人古风之源。从主题分析,《感遇三十八首》最主要的主题,是探索玄化之理,这也体现出陈子昂应世时的一种思想建设,另一主题为草木之咏,寄托了生命荣悴之感,这两种主题皆为通天人之际,而咏史刺时、嫉俗之作,则贯穿了通古今之变的意思。一切的主题,都可归结为言志之体。



     互动环节中,唐诗学研究中心李定广教授、吴夏平教授、唐诗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王连旺老师、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王成教授纷纷交流了对本场讲座的聆听感悟。李定广教授指出钱先生“正始之音”解释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在阅读唐人史料获得的相关信息。吴夏平教授点出前人研究过程中,往往忽视从三曹至晋宋之间的内容,而钱先生将中间忽视的一环为我们提示了出来,具有文学史的改写意义,并且从中展示了分析问题、抛出新问题的论文写作意识,以及写作过程中体现的具体的、缜密的、逻辑上的关系。

      最后,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查清华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总结,全场师生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钱志熙教授带来的讲座。本场讲座历时两小时,结束后仍有多位学生向钱先生请教问题,钱先生耐心回应。至此,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东亚唐诗学讲坛”第二十一讲圆满结束。






文稿撰写:雍佳丽

现场照片提供:程强、韦福建

审定:李定广




唐诗学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致力于唐诗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唐诗学理论的探索与建构,关注海内外唐诗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