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盛江 | 浙东唐诗之路年表(初盛中唐篇)

文摘   2024-07-30 09:32   上海  



卢盛江


卢盛江编撰《浙东唐诗之路唐诗全编》,中华书局,2022年。




浙东唐诗之路年表



(初盛中唐篇)






说明





     要一,关于唐诗之路诗人在浙东的行迹,竺岳兵先生有《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仅考越州、台州、明州。笔者进一步全面查考资料,对浙东唐诗之路诗人在浙东的行迹一一重新作了梳理和考证,不少地方提出了新的看法和新的考证依据及资料,将另成考证一书。在这一重新梳理和考证的基础上,编成本年表。

     二,本年表所谓“浙东”,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包括越州(今绍兴)、婺州(今金华)、衢州、处州(今丽水)、温州、台州、明州(今宁波和舟山)。

    三,中唐,一般至穆宗宝历四年(824),本表顺延至元稹罢浙东之任入京之大和三年(829)。

    四,本表旨在将初盛中唐诗人在浙江的活动予以编年。凡诗人在浙东生活、隐居、游宦干仕、为仕者,均予编入,虽游浙东而无诗歌存世者不予编入,虽有诗写及浙东而未游浙东者也不予编入。诗人名录,据《中国文学家大辞典》(隋唐五代卷)(中华书局1992年)。

     五,晚唐部分尚未完成,待完成后,将续编本年表。

     六,本年表完成初稿后,蒙胡正武教授细细审读,提出很多宝贵意见。胡教授对浙东史料的熟悉,对学术的严谨,令人佩服。胡教授提出的一些意见,已吸收进来。另一些意见,因涉及面比较复杂,因时间关系,容后细细考证再予吸收。在此对胡教授深表感谢。






正文







618(唐高祖武德元年)

李百药于隋大业九年(613),充戍会稽。

王绩(590—644)《游山寺》:“赤城仙观启,青山梵宇裁。”此赤城若是天台县之赤城山,则王绩曾游,疑隋大业(605--618)中王绩授扬州六合县丞,“以嗜酒不任事”,或者其时四处漫游,曾游浙东。

浙东唐诗之路主要目的地,浙江天台石梁瀑布。


621(武德四年)

孔德绍,会稽山阴人,本年窦建德败灭后被杀。《全唐诗》卷七三三录其诗《南隐游泉山》及《登白马山护明寺》。泉山,亦名泉岭山;白马山,一名丁公山,其境属今仙霞岭,均在衢州。其游浙东,当在隋出仕之前。

高智周约于此年之后补越王府参军。

626(武德九年)

剡人法宣(移住会稽山阴)为常州弘业寺僧,本年撰《释道庆圹铭》。


638(贞观十二年)

越州余姚诗人虞世南(558—638)卒。

639(贞观十三年)

本年之后几年内,传萧翼受太宗之命,以计从越州永欣寺僧、智永弟子辨才处取得王羲之兰亭序真迹。

646(贞观二十年)

康希铣(646—716)生于会稽。


656(显庆元年)

骆宾王于显庆(656—661)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官。时年30岁,此前在故乡婺州义乌。

叶法善(614—720),显庆(656—660)前居括州。

657(显庆二年)

来济本年八月贬台州刺史。

659(显庆四年)

越州诗人贺知章(659--744)生。

660(显庆五年)

来济本年由台州刺史徙庭州刺史。


664(麟德元年)

王勃(650—676)有《越州秋日宴山亭序》《越州永兴李明府宅送萧三还齐州序》等作,是其曾游越州,时间在本年暮春到晚秋,年十五(一说在上元二年(675)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中,疑非是)。

680(调露二年)(永隆元年)

骆宾王于本年秋出为临海丞(一说在明年)。

681(永隆二年)(开耀元年)

沈佺期可能于永隆元年(680)因事系狱,尔后于开耀(681)至垂拱(685)间被贬台州录事参军。沈佺期有詩“三霜弄晴島”,知其在台州三年。

683(永淳二年)(弘道元年)

骆宾王罢临海丞。

684唐中宗(嗣圣元年)唐睿宗(文明元年)武则天(光宅元年)

婺州义乌诗人骆宾王(627?—684?)约卒于本年。

武后朝,有士人陷冤狱,其妻配入掖庭,善吹觱栗,撰曲以寄情,诗写“剡川今已远,魂梦暗相亲”,知家居剡溪。

685(垂拱元年)

司马承祯(647--735)自垂拱年间(685—688)至开元十五年(727),除 698年、711年、721年、723年数次受召入京,40年间,基本上隐居天台山。


698(圣历元年)

本年秋或稍前,武后召道士司马承祯入都,及归天台,敇李峤等饯送于洛桥之东,李峤、宋之问、薛矅均有七绝诗送。

700(圣历三年)(久视元年)

窦怀贞为越州都督在圣历(698--700)至长安四年(704)间。

703(长安三年)

徐浩(703—782),为越州剡县人,生于本年。至开元五年(717)明经及第,此前在越州。

705唐中宗(神龙元年)

贺知章、贺朝与万齐融(二人生卒年不详)均越州人,与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

707(神龙三年)(景龙元年)

姚崇于本年十月到明年七月,为越州刺史。

贺朝,越州人。神龙(705—707)后为会稽尉(一作山阴尉)。

709(景龙三年)

冬,宋之问贬越州长史。本年已到越州任。

710(景龙四年)唐殇宗李重茂(唐隆元年)唐睿宗(景云元年)(七月改元景云)

宋之问本年春夏,游越州法华寺、云门寺、称心寺及镜湖、若耶溪等胜迹。六月,自越州流徙钦州。

崔日用(673—722)为婺州刺史(《新唐书》谓为婺州长史)。

王琚(685?—746)于本年至先天二年(710—713)间为诸暨县尉。

711(景云二年)

本年秋或稍前,睿宗召司马承祯至京,及还天台,以诗送之,李适赋诗送行,沈铨期等三百余人和作。徐彦伯编为《白云集》而序之。

712(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唐玄宗(先天元年)

张紘本年后出为会稽令。


713(先天二年)(开元元年)

卢象(?—763)于开元中出仕之前曾居江东剡中。

715(开元三年)

康希铣为台州刺史。

孙逖(约696--761)为越州山阴尉。

718(开元六年)

徐知仁(生卒年不详)约于本年和次年为衢州刺史。

719(开元七年)

高適(700?--765)可能漫游浙东,时间在开元七年(719)到开元十八年(730)间。

720(开元八年)

括州括苍人叶法善(614—720)卒于本年。叶法善自曾祖三代为道士,法善自高宗、则天、中宗历50年,常来往名山。

721(开元九年)

本年司马承祯再入京,唐玄宗亲受符箓,次年请还,玄宗赋诗送行。

722(开元十年)

徐坚(?--729)约于本年为衢州刺史。

723(开元十一年)

唐玄宗再次召请司马承祯入京。

崔颢于本年进士及第,开元后期,为代州都督杜希望所器重,引至门下。其游越中,当在开元中。

724(开元十二年)

张嘉贞(665—729)贬台州刺史。

725(开元十三年)

本年下半年或明年春,司马承祯返回天台山。

邵昇(生卒年不详)为台州刺史。

726(开元十四年)

李白(701—761)于本年秋自广陵第一次入越。

727(开元十五年)

司马承祯又被召至洛阳,玄宗令其择居于王屋山。本年司马承祯81岁。

729(开元十七年)

綦毋潜游杭、越等州。

730(开元十八年)

本年前后,崔国辅(生卒年不详)在山阴尉任。

孟浩然(689—740)于本年秋,自洛经亳州譙县赴越。

陶翰本年进士,游杭州渡渔浦可能在此前。

732(开元二十年)

郑谔(生卒年里不详)约于本年为婺州刺史。

孟浩然久滞越中,经过两个夏天,两个春天,可能于本年秋冬之季离越返襄。

杜甫(712--770)漫游越中。

735(开元二十三年)

本年司马承祯卒于王屋山,年89。

李邕(678--747)于本年为括州刺史。

杜甫本年自吴越返洛阳。

738(开元二十六年)

齐澣(675—746)为越州都督,浙江东道诸使。

房琯(697--763)为慈溪第一任县令。

高僧神邕(710--788)世居诸暨,本年在法华寺出家。

739(开元二十七年)

李白本年曾游杭州,当游越。

740(开元二十八年)

741(开元二十九年)

裴光庭(676—733)疑本年贬台州刺史。


742(天宝元年)

台州涌泉寺僧怀玉卒。

段怀然(生卒年里不详)约于本年为台州刺史。

郑绍于天宝初官武进尉,其游越中可能在此之前。

743(天宝二年)

张谓(?—778)于本年之前曾与僚友游会稽云门山。

744(天宝三载)

玄宗时扬州白塔寺僧法进(709—778),台州开元寺僧思讬(生卒年里不详),鉴真弟子,随鉴真东渡日本共有六次,第三次在本年,在舟山不远处遇风舟破,在宁波上岸,住鄞县阿育王寺。

746(天宝五载)

韦坚(?--746)正月为括州太守,七月被杀。

李白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拟游天姥,游东越。

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绍兴新昌之天姥山,李白“天姥连天向天横”写的就是此景


浙东唐诗之路主要路线,谢公古道之会墅岭


747(天宝六载)

李白再次游越中。

748(天宝七载)

薛据(701?—767?)约本年之后曾漫游浙东。

法进、思讬随鉴真于本年第五次东渡日本,至越州界三塔山(定海小洋山)住一月,到暑风山(舟山附近)又住一月,后遭遇风浪漂流到海南。

包何登进士第,或在此前后游浙东永嘉孤屿

749(天宝八载)

郭密之任诸暨令。

萧颖士(709—760)于本年至十载(751)游会稽剡中。

751(天宝十载)

顾况(727?--816?)可能第一次游浙东。

752(天宝十一载)

诗僧灵澈(746?—816)为会稽人,自幼出家云门寺,以6岁为幼,约当在本年

陈羽(733—?)自本年之前,到建中四年(783),在越中一带漫游。

753(天宝十二载)

赵自勤(生卒年不详)为括州刺史。

李白再游越中。

魏颢访李白于汴州、兖州,不遇,复“南游吴越遍”。

刘眘虚卒于本年之前,开元天宝间曾游越中。

灵一(727--762)追踪谢客,至德二载(757)归杭州宜丰寺之前,隐于会稽云门寺南麻源第三谷,舍于会稽南山之南悬溜寺。

陈羽与灵一上人相聚。

754(天宝十三载)

高僧湛然(711—782)自本年至去世,居天台山国清寺28年。


756(天宝十五载)唐肃宗(至德元载)

齐抗(740—804)避乱隐会稽,到大历十二年(777)出仕,居剡岭和玉笥20年。

朱放(?—788?)居越中与灵一交往多年,疑朱放因安史之乱而移居越地。

李白于去朝十多年之后,当是本年避乱到浙东。

皇甫冉(717--770)与包佶(727?-792)本年秋避乱越中,宿于严维宅。本年之后,至乾元元年(758),及宝应二年(763)三月不久,皇甫冉在越中都有诗,其时皇甫冉当都曾在越中。期间皇甫冉曾调无锡尉,此外是否一直在越中,则难以考知。约于广德至大历初(763--766),包佶入刘晏幕,这之前,包佶是否一直在越州,亦难以考知。

皇甫曾(?--785)至少两次游越中,一次在安史乱后,为避乱,其年访神邕上人,作诗《题赠云门邕上人》。

吴筠(?--778)于中原大乱后东游会稽,常于天台、剡中往来,并参加浙东联唱。

陈允初(生卒年不详),越州会稽人,安史之乱中避乱归乡。

李嘉祐避乱赴越。

越州高僧澄观安史乱前乱后可能主要在浙东漫游。

肃宗至德年间(756—758),灵一居越中云门寺,后与刘长卿、李嘉祐、皇甫冉、张南史、朱放、陈羽、张籍、姚合等有交往之诗。

神邕738年于法华寺出家后,天宝中居法乐寺,后游学长安。安史兵乱,东归江湖,先到襄阳,数月后返居故乡法华寺,与皇甫曾、张河、严维、吕渭、丘丹、陈允初等赋诗往复。自至德(756--758)迄大历(766--779)中,神邕频受请登坛度戒,起丹阳洎乎金华,又于衢婺愿布法桥,接憩行旅。

诗僧灵澈自幼出家云门寺,本年约十一岁,肃代间(756--779)从严维学诗,当自本年始。

秦系(720?--800?),越州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自出生至贞元六年(790)张建封曾荐为校书郎,其间,除大历十三年(778)秦系与妻离异获谤曾游寓睦州,建中元年(720)曾隐泉州南安九日山,后于建中三年(782)或明年又归隐越州,期间时出游湖、抚等州。秦系居越中,前后有六十多年。

张志和(约743--810?),安史乱起时,年幼在东阳金华故乡。

林元籍,台州人,肃代时在世。

司空曙,安史乱起,曾避乱南行,乱平后始北还,未知是否到越地。

757(至德二载)

朱放居越州,本年春,访灵一于云门寺。本年秋,灵一归杭州宜丰寺。

张继(?—779)游会稽,在于幼卿为会稽太守时(754-757)时,在本年肃宗在灵武即位,尚未返回长安时。张继在会稽淹留过一段时间。

独孤及(725—777)自本年至上元元年(760)避乱在越中。

郎士元(?—780?)于天宝十五载(756)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尔后行迹无考,至宝应元年(762)选京畿县官,诏试中书,补渭南尉。曾游东阳双林寺。有诗写烽火甲兵,避地向南,或者是避乱来南,而游浙东。

严维(716?—780)为越州山阴人。本年进士及第,以家贫亲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

诗僧景云安史乱后在世。曾游天台山,具体时间不详,疑在安史乱后。

李翰本年春曾赴浙东幕府,刘长卿在长洲时有诗相送。

柳浑(716—789)至德(756--758)中,曾授衢州司马,未至而召拜监察御史。


758(至德三载)(乾元元年)

独孤峻乾元元年、二年(758—759)间为浙江东道节度使时,皇甫冉有诗写同游法华寺,诗作于本年。知本年皇甫冉在越中。

越州高僧澄观乾元(758—760)中依润州栖霞寺之前,可能在浙东。

灵澈出家云门寺。

天台道士潘清与曹评、李华、韩拯、刘颖、朱放、李纾、李汤、张继、皇甫冉、张南史、房从心等与灵一相与为尘外之友,当在乾元、上元(758-761)年间。潘清当是隐居天台。

张志和本年约十六岁,游太学,之前在东阳金华故乡。

刘贶本年为浙东独孤峻大理评事。

郑虔(691--759)贬台州司户参军。

759(乾元二年)

吕延之于本年及次年为浙东观察使,其子吕渭(735—800)依其父到越州,后任浙东兵曹参军。

季广琛为温州刺史。

郑虔于本年九月二十日卒于台州贬所


760(乾元三年)(上元元年)

张志和自本年至大历九年(774)14年间居会稽。

杜鸿渐(709—769)本年自湖州刺史改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兼御史中丞,李翰适越谒杜中丞,刘长卿有诗相送。

吕渭和李翰本年在浙东杜鸿渐幕下,吕渭为左金吾卫兵曹参军,节度掌书记,参与浙东联唱。

李季兰(?—784)曾往来剡中,与皎然、陆羽等游,时间约于上元、宝应间(760—763),

张松龄,婺州金华人,于本年为兄张志和筑室会稽。

晁衡(一作朝衡)(698—770),日本遣唐留学生,本年和明年曾游浙东。

761(上元二年)

杜鸿渐自越州刺史征拜尚书右丞。

李嘉祐为台州刺史。

李皋(734—793)出为温州长史。

季广琛为温州刺史。


762唐代宗(宝应元年)

李嘉祐罢台州刺史任。

吕渭、鲍防本年为浙东薛兼训幕下。鲍防(723—790)先避乱归乡(襄州),于本年到越中,为浙东节度使薛兼训从事,检校殿中侍御史、尚书郎,实为浙东幕府之主事,至大历五年(770)入朝任职方员外郎,期间在越中。与严维等五十余人联唱。

张松龄约于代宗朝任浦阳令。

763(宝应二年)(广德元年)

本年三月袁傪平息浙东袁晁农民起义,皇甫冉有诗《送袁郎中破贼北归》知本年皇甫冉仍在浙东。

本年浙东袁晁乱平到薛兼训镇越结束大历五年(770),薛兼训正式开幕府招文士,以鲍防为中心浙东联唱,编成《大历年间浙东唱和诗》,存诗38首,偈11首,序2首,其作者原有57人,姓名可考者有:鲍防、严维、刘全白、朱迪、吕渭、谢良辅、丘丹、陈允初、郑槩、杜奕、范憕、樊珣、刘蕃、贾弇、沈仲昌、李清、范淹、吴筠、囗迥、囗成用、吴叔政、周颂、裴晃、徐嶷、王纲、庾骙、贾肃、萧幼和、李聿、杜倚、崔泌、杜奕、任逵、秦瑀、范绛、张著、段格、刘题,共38人。可能参加者有:秦系、朱放、张志和、灵澈、清江、陆羽、李某,共7人。据《会稽掇英总集》卷一四保存浙东联唱诗,张叔政、谢良弼、袁邕、贾全等亦参与联唱。谢良弼疑即谢良辅,吴叔政疑即张叔政。

李清于天宝十二载(753)与鲍防同科登进士第,闻鲍防之名而来浙东幕。

李嘉祐罢任后本年仍有越中之游。

李皋贬温州长史,行刺史事。

顾况本年袁晁起义失败后不久到临海任职,为第二次游越中。

764(广德二年)

李翰本年自越州至扬州,刘长卿有诗《喜李翰自越至》。是此前李翰在越州。

765(永泰元年)

周颂永泰(765--766)中授慈溪令,后参加浙东联唱。

李岘(712—766)本年六月贬衢州刺史。


766(永泰二年)(大历元年)

清江(?--811?),会稽人,幼于本州开元寺出家,大历初至杭州天竺寺与清源共以华严宗僧人守真为师

贾弇登大历(766--779)进士第,依其舅鲍防到越州。

袁邕先于永泰元年(765)宣州与刘太真等唱和诗,再到越州。

寒山子早年周游四方,自30岁后,长期隐居于台州始丰县翠屏山。丰干、拾得均为台州国清寺僧。三人同时,长期隐居台州,余嘉锡推定其应为先天至大历、贞元间人。

诗僧法振生活在大历年间,其游越中。

朱湾曾隐会稽山阴,时间在大历中及其后。

张佐,大历中进士,游天台当在此后。

钱起(710?--782?)曾游浙东覆釜山、云门寺、天台山,钱起与郎士元等十才子的交往,主要是大历年间,故钱起游浙东并与郎士元等的交往作诗,亦当在大历年间。

李岘为衢州刺史,本年七月卒。

耿湋有《登沃州山》诗,可证曾游浙东。大历初,耿湋入朝任左拾遗,与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游于驸马郭暧之门。此后行迹不详,可能即被贬睦州或者越州。

767(大历二年)

李深于大历中为衢州刺史,在衢州与刘迥、李幼卿、羊滔、薛戎、谢勮等游烂柯山,吟诗唱和。

769(大历四年)

鲍防来访隐居越州剡山的秦系。

戴叔伦(732--789)本年为杭州新城县令,可能游越州。

李益(约748—约829)有山阴寻道士之行,若为越州之山阴,则曾游越。李益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游越疑在此前。

770(大历五年)

浙东观察使薛兼训于本年镇越结束,鲍防、严维等文士结束浙东节度幕生活。

刘长卿(718?--790?)失官而居常州别业,曾游越中,与鲍防同泛舟耶溪,游四明山,过越州僧隐空和尚故居。本年秋,再参淮南幕。

阎伯璵(?--765)为婺州刺史。

第五琦(713?--782?)于本年三月鱼朝恩伏诛后,出为处州刺史。

赵匡和刘太真(725—792)本年在浙东陈少游幕下,刘太真为掌书记。

清江(生卒年不详),会稽人。自杭州天竺寺还越州,住会稽云门寺,当在本年前后。

771(大历六年)

严维闲居越州,至大历十二年(777)入河南幕,兼河南尉。

浙东联唱后,丘丹为诸暨令。

章八元本年进士登第,此前曾在越中,少从会稽严维学诗。

773(大历八年)

皇甫曾第二次游浙东,在大历五年(770)浙东联唱之后,或大历八年(773)前后。皇甫曾因事贬舒州司马,卸任后闲居丹阳。大历八年至大历十二年(773—777),颜真卿为湖州刺史,皇甫曾游湖州,或者在这期间,皇甫曾就近游越中。

神邕居越州法华寺,约本年,与皇甫曾、丘丹、严维等赋诗往复。丘丹为诸暨令,约本年与秦系有诗赠之。

刘太真随陈少游移镇淮南。

徐浩于本年四月贬明州别驾。

774(大历九年)

张志和于本年游湖州刺史颜真卿幕。

裴士淹本年为温州刺史。顾况亦在温州。

清江住会稽云门寺。本年前后,曾游中原。

775(大历十年)

耿湋春末至睦州,复至越州,秦系有诗赠之。严维亦有诗赠答。

王建(766?--)曾游台州,有《题台州隐静寺》诗。其游台州,疑本年进士登第之后,贞元中入淄青等幕之前。

776(大历十一年)

卢纶(737—约798)避乱先到鄱阳,后游浙东。卢纶与宰相王缙友善,王缙得罪,坐累,事在大历十一年(776)三月,三年后,卢纶为昭应令。游浙东或在坐累王缙之时。

章八元本年或明年归睦州时,曾游天台,作诗与刘长卿等唱和。

秦系隐居越州。本年浙东观察使崔昭有书相问,徐浩携酒馔来访。

杨凌(?—790)曾游剡溪。杨凌于本年登进士第,贞元初(785)官至大理评事,约有二十年时间在江南,曾游滁州、钟陵(即今南昌)、梅里(旧称泰伯城,在今无锡东南)、润州。可能在此期间,各地漫游而至越中。

章八元曾游天台,有诗《天台道中示同行》,时当在本年。

清江游中原。本年还至越中,住会稽云门寺。

777(大历十二年)

齐抗自天宝十五载(756)避乱隐会稽,居剡岭和玉笥20年,于本年出仕。

严维于本年入河南幕,兼河南尉,此前当闲居越州。

王缙贬括州刺史。

李纾(731—792)为婺州刺史。

778(大历十三年)

皎然(720?--?)避乱居湖州之后,本年前曾游越中。本年春,访秦系于越州。

秦系与妻离异获谤,流寓睦州。

779(大历十四年)

诗僧清江晚年住襄州辨觉寺,游历各地,曾回会稽一游,时间在本年严维为秘书监之后。

灵澈至吴兴住何山寺,此前出家云门寺,为灵澈居越的第一个时期。

李端曾游浙东兴善寺,有诗作于诸暨。李端大历五年(770)登进士第,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大历中与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游于驸马郭暧之门,李端当卒于建中初,则其游越中当在建中初卒前不久。

崔峒曾游浙东,在越中送王使君赴江华,时在大历末、建中初(779--780),或者访书至睦州,顺便游越中。


780(建中元年)

柳浑本年充浙江东西道黜陟使。

戴叔伦于本年五月授婺州东阳令。

顾况本年为浙江东西观察使韩滉判官,可能入越。

建中年间,清江北游上都。

782(建中三年)

湛然居天台山28年,本年去世。湛然居天台山期间,刘商曾游天台山,有诗《与湛上人院画松》。

秦系于建中元年(780)隐泉州南安九日山。本年或明年,又归隐越州,时出游湖、抚等州。

徐浩卒,归葬会稽。

783(建中四年)

皎然于本年到明年再游越中。

秦系隐居越州。

陈羽自天宝十一载(752)之前,到建中四年(783),在越中一带漫游。

戴叔伦为婺州东阳令,本年初离东阳。

784(兴元元年)

丘丹为检校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曾出使浙东,游萧山祗园寺和永嘉石门,时当在贞元初归隐苏州临平山之前。

785(贞元元年)

灵澈约于本年取道庐山、洪州归会稽,数年后复北上,为灵澈居会稽的第二个时期。

朱放来访秦系于会稽山居。

齐顗为德宗贞元(758—804)时人,隐居剡中南岩寺。

清江于建中末离京返越,本年已归至越中。晚年又徙居襄州。

齐推(生卒年不详)于贞元年间居于玉笥山齐抗之旧居。

灵默(747—818)于贞元初入天台山,住白沙道场,又历游东白山,曾到浦阳。

786(贞元二年)

权德舆(761—818)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江西观察使李兼判官,因两浙有亲故,故从江西顺道回浙东,而游会稽灵澈上人房。游会稽灵澈上人所居,时间当在贞元后期两人在京城相遇之前,一说在本年或更晚一些。

787(贞元三年)

羊士谔(762?--822?)本年在浙东皇甫政幕下,为左威兵曹参军,至贞元十三年(797)皇甫政入朝任职。

788(贞元四年)

神邕卒,此前几年曾游天台。

于良史(生卒年里不详)曾游天衣寺即会稽法华寺。本年张建封为徐、泗、濠节度使,于良史被辟为从事,于良史游会稽当在此前。

房孺复(756—797)本年前后在杭州刺史任,前妻郑氏卒后再娶台州刺史崔昭女。崔妬悍甚,杖杀侍儿,五年(789)房孺复坐贬连州司马,仍潜与妻往来,房孺复卒于贞元十三年(797)八月,其间当往返台州。

白居易父季庚约于本年改除大理少卿,衢州别驾,白居易17岁,从父任往衢州。

789(贞元五年)

李岑约本年前后为明州刺史,

齐抗(740—804)为处州刺史。

790(贞元六年)

秦系为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辟从事、检校秘书省校书郎。此前秦系隐居越州。自约720年出生于越州会稽,大历十二、十三年间(777,778)与妻离异获谤,流寓睦州,建中元年(780)隐泉州南安九日山至建中三年(782)。除此六年之外,秦系隐居越州会稽有六十多年。

韦应物(737?--?)曾游越,题天台山石桥。时间一说在本年,时已经历仕洛阳丞、京兆府功曹、鄠县令、栎阳令、滁州刺史、苏州刺史,本年闲居苏州永定寺。

路应(745—811)本年为温州刺史。

791(贞元七年)

冯宿(767—837)为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于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被辟为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从事,此前当生活于浙东。

白居易20岁,约于此年自衢州返符离。

792(贞元八年)

诗僧元孚(生卒年里不详)游天台建公院登华顶攀琪树观石桥之险绝。

李吉甫(758—814)本年出为明州员外长史。

李德裕(787--850)6岁,本年到795年随父任曾到明州。

793(贞元九年)

柳冕(?--804)为婺州刺史。

孟简(?--823)受辟为浙东皇甫政从事,至十三年随皇甫政入朝任职。

794(贞元十年)

李吉甫为明州员外长史。本年遇赦,起为忠州刺史。

795(贞元十一年)

李吉甫为明州员外长史。本年遇赦,起为忠州刺史。

796(贞元十二年)

孟郊(751--814)进士登第,此前或贞元十五年秋之前,曾游浙东。

法常(752—839)于本年之前已隐天台,本年起至开成四年(839)卒,转隐余姚大梅山。

797(贞元十三年)

孟简本年随皇甫政入朝任职。

799(贞元十五年)

李翱(774—836)本年曾到浙东。

800(贞元十六年)

李绅(772—846)于本年或贞元十八年(802)以进士客于江浙,游天台。

802(贞元十八年)

贾全(?--805)曾参加浙东联唱,又于本年正月为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

冯宿和凌准本年入浙东贾全幕下。凌准(?--808)为判官侍御史。冯宿(767—837)旋贬泉州司马而未行。

804(贞元二十年)

凌准在浙东贾全幕下,本年入朝。

陆质(原名淳)(?—805)本年到明年为台州刺史。

天然(739—824)贞元后期居天台华顶3年。

日本高僧最澄和空海于本年入唐。空海漂至福州,十二月到长安。最澄于九月自长安到台州,九月二十六日到达台州府临海,谒见台州刺史陆淳,入天台山研习天台宗、密宗、禅宗及律宗。

805(贞元二十一年,永贞元年)

灵澈受诬得罪,流窜汀州,曾经越中,约于明年遇赦北还。

贾全于本年十月卒于越州。

日本高僧最澄本年三月自台州回日本,台州司马吴顗、台州录事参军孟光、台州临海县令毛涣、乡贡进士崔謩、广文馆进士全济时、前国子明经林晕,天台僧人行满、幻梦,以及天台归真弟子许兰赋诗相送。自去年九月到本年三月,最澄在明州、台州有七个月的时间,携回《台州录》、《越州录》等,回日本后,创立日本天台宗。

行满(生卒年里不详)栖华顶峰下二十余年。

空海在长安,接受真言宗第七代宗主惠果的灌顶,成为真言宗第八代宗主。

杨於陵(753—830)于本年十月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卫中行(?—829)、路黄中在杨於陵幕府。

陈谏(生卒年不详)于本年十一月贬台州司马。

崔玄亮(768--833)曾以秘书省校书郎为从事越州,可能在杨於陵在镇时,或者更早,在裴肃、贾全幕。

阎济美(?—825)于贞元末为婺州刺史。

李涉(生卒年不详)约贞元末元和初游越中天台。

武元衡(758—815)有诗写经越州严维故宅,诗有失意之悲,武元衡于本年拜御史中丞,顺宗即位,与王叔文政见不合,改官右庶子,是短暂失意,或者此时有越中之游。

灵默于贞元间隐天台山,约于贞元末移住越州五泄山。


806(元和元年)

空海本年回日本经越州。三月已在越州,八月登舟启程回日本。向越州节度使为杨於陵求内外经书,求“诗赋碑铭”。在越州,有朱千乘、郑壬、越州乡贡进士朱少端、越州沙门昙靖和鸿渐等人赠诗。

杨於陵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九月与陈谏、齐推、王承邺、卫中行、路黄中等同游石伞峰并赋诗。陈谏为台州司马。王承邺为宪宗时宦官,于本年任浙江东道中护军。齐推时为秀才,为贞元中宰相齐抗之弟,约贞元年间,齐推居于玉笥山齐抗之旧居。卫中行、路黄中当为杨於陵幕僚。

韦处厚(789—829)游越中剡溪,时间或者本年登进士第之前不久。

陈寡言(生卒年不详),越州暨阳(今浙江诸暨)人,中唐时道士,隐居天台玉霄峰。

汪仲阳(生卒年里不详)与余鼎(生卒年不详)元和间同居越州上虞县宝泉乡,当是隐居。

诸葛觉(生卒年不详),即淡公,元和长庆间越州人,早年隐居山林。后时时游越中。

807(元和二年)

杨於陵四月自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召拜户部侍郎。

裴通(生卒年不详)三月游金庭观。疑在杨於陵幕下。

阎济美本年自福建观察使接任越州刺史,十月征为右散骑常侍。

薛戎(747—821)本年随阎济美移镇浙东。

陈谏为台州司马。

周匡物(生卒年不详)于本年为入秦应举,自漳州徒步经浙东、西陵。有两条道:一为經由溫州、台州、越州之驛道所經路線,由西陵渡江北上;另一为經由衢州、婺州、越州,則由漁浦潭渡江北上。未知周氏经由哪条道。

808(元和三年)

薛苹(746—819)正月自湖南观察使授越州刺史兼浙東观察使。

李绅受薛苹之招游越中。

809(元和四年)

灵澈于本年至庐山,住东林,旋取道润州东归,又先后住湖州、越州。

810(元和五年)

薛苹八月自越州刺史兼浙東观察使移润州刺史兼浙西观察使。

李翱本年在越州刺史兼浙東观察使李逊(810—814镇越)幕下。

811(元和六年)

徐放(生卒年不详)于本年以屯田员外郎出为台州刺史。

越州隐僧诸葛觉(淡公)曾还俗,一说在本年,一说在元和十一年(816)。

813(元和八年)

薛戎本年十月自河南令迁衢州刺史,不周月移刺湖州。

本年或明年,孟郊有诗《送淡公》,写其镜湖剡溪生活,可知诸葛觉时时游越中。

814(元和九年)

孟简(?--823)九月自给事中拜浙东观察使。

孔颙(生卒年不详)曾在越州长街柳阴吟咏,在孟简任越州的元和年间。

徐放为衢州刺史。

王仲舒(762--823)于本年自峡州刺史改婺州刺史。

815(元和十年)

滕迈(生卒年不详),婺州东阳人,元和十年(815)登进士第,此前当生活在浙东。

816(元和十一年)

陈谏十月自台州司马转封州刺史。

817(元和十二年)

孟简八月自浙东观察使入为户部侍郎。

薛戎正月自常州刺史授浙东观察使。

许浑(791?--?)二十多岁,此前初次游越。

818(元和十三年)

柳泌(?—820)十一月,为台州刺史。

李繁(?--829)为处州刺史。

灵默隐越州五泄山,本年三月卒。

819(元和十四年)

柳泌本年九月仍为台州刺史。柳泌为上于天台山采仙药,驱吏民采药于山谷间,岁余无所得,举家逃入山中,浙东观察使捕送京师。

王仲舒自婺州刺史徙苏州刺史。

820(元和十五年)

齐安和尚(生卒年里不详)于元和末年逾七十,游越之萧山法乐寺。


821(长庆元年)

薛戎九月自浙东观察使朝觐赴阙。

韩察(生卒年不详)为明州刺史。

张聿(生卒年不详)自工部员外郎出为衢州刺史。

823(长庆三年)

八月,元稹由同州刺史授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

白居易于去年(822)为杭州刺史。本年八月到明年五月,元、白牧邻郡,白居易第二次游越当在此时。

刘采春(生卒年里不详)为俳优季崇妻,元稹牧浙东时,自淮甸而来,与元稹交善,唱《望夫歌》。

李昇于本年八月到明年(824)间应元、白之邀游越中。

张籍(766?—830?)曾游剡溪,一说时间在本年前后,然疑非是。

李德裕(约748—约829)于上年九月出为浙西观察使之后曾游越。

周元范(生卒年里不详)曾游镜湖,时间在白居易牧杭州游越的本年八月到明年五月。

824(长庆四年)

白居易本年五月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离杭州。

徐凝(生卒年不详)曾游越州云门寺、天台,与天台隐士有交往,约当在本年。


825(宝历元年)

章孝标(生卒年不详)于宝历间曾游浙东谒元稹。

826(宝历二年)

窦庠(766?—828)本年或明年为婺州刺史。

周元范于本年朱庆馀及第后再次游越。或者自长庆三年(823)之后一直在越。

827(宝历三年,大和元年)

本年或明年,赵嘏游越中,曾陪元稹游会稽龟山寺和云门寺。

828(大和二年)

元稹刺越期间,窦巩(771—830)曾为其副使。

窦庠为婺州刺史。

法常隐余姚大梅山。

829(大和三年)

九月,元稹任浙东观察使已七年,本月罢浙东,入京为尚书左丞。

陆亘(764--834)本年迁越州刺史、浙东团练观察等使。

文中插图均为作者实地考察所拍。


原载《唐诗之路研究》第二辑(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24年4月出版。



END



供稿:刘  晓

编辑、排版:曹  迅

审核:查清华


辑刊征稿 | 《东亚唐诗学研究》

论坛征稿 | “东亚唐诗学”硕博论坛

唐诗学研究
欢迎关注  投稿  转发  交流合作
    dongyatangshixue@163.com
  



唐诗学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致力于唐诗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唐诗学理论的探索与建构,关注海内外唐诗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