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音爱心学校
公益活动
2024秋冬季第2场
唐诗润心,为生命播下诗意的种子
2024年
11月
24日
PART 1
活动概览
唐音爱心学校2024年秋季公益活动,由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联合举办。11月24日,上海师范大学本科生沈芸茜带来“跟着悟空游中国、学唐诗”系列亲子课程的第二讲:跟着悟空游甘肃、学高适。
在沈芸茜同学引领下,小朋友们跟着悟空“云游”张掖大佛寺、黑河、敦煌莫高窟,在壁画上寻找唐僧师徒的踪迹。亲子活动环节围绕敦煌“艺术天花板”藻井展开,在学习传统纹样后,家长与孩子共同执笔,创造属于自己的藻井。
甘肃也是西北唐诗之路的重要一环,分处西北两地的唐诗人如果用作诗来相互交流,他们会诉说些什么呢?随后,小朋友们纷纷认领“送信”任务,将《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一诗视作高适回复给王之涣的口信,认真学习诗作内容,完成好自己的小任务,热情高涨。
经由羌笛音频,同学们想象着边疆萧瑟寒凉的景象;通过自身的知识积累,描述明月包含的意味,感受思乡的情绪;再从不同角度,理解牧马、落梅、吹笛人的多重含义。
课堂最后的互动环节中,小朋友们先运用课程前半节所学知识,重走西游路,将《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以口信的方式带到,讲述他理解到的诗作意涵。置身文学、历史、地理的多重维度,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盛唐回响。
PART 2
活动感想
沈芸茜
本次授课对我而言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此次唐诗讲授面向亲子家庭,且需结合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与经典文学作品《西游记》,融入地理风貌与人文景观的讲解。因此,我面临的难题有二:一来,本课程作为唐诗西游系列课程,涉及到语文地理、历史的跨学科教学,如何将各学科知识巧妙融合是关键所在。二来,作为亲子课程,听课人员既包含低年级学生也包含家长。因此,如何设置课程难度,既让孩子能够掌握又让家长有所收获,也是我需要考量的。
为此,我在刘畅老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了两次磨课,收获颇为丰厚。一方面,我领会到教学过程中既要善用多媒体(如视频、音频、图片等)的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也要重视言语直观,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丰富他们对于诗意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教学设计也应重视逻辑结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环环相扣才能有助于学生把握课堂知识。
实际授课过程中,有一处让我感慨颇深。在提问“梅花是哪来的”之后,一位男生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天上来的”,这一反应引发了我的关注,我尝试以他的角度做出解读:落满关山的“梅花”或许也是“雪花”的化身?他有些惊叹,好像有所沉思,随后的互动也更为积极。诚然,这一阐释可能难以立足。但在我浅薄的认知中,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永远是在铺天盖地的“正确答案”之中,为孩子保留一片小小的、诗歌解读的自由天地。
刘 畅
沈芸茜同学对教学充满热情,在她备课、授课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对教学活动本身满怀热爱,对小朋友们充满关爱。以此,她在课程中,总是会在某个点上盈溢个人特色的奇思妙想,上次课程的玉兰花教具、本次课程的送信任务,都散溢着她自身所带有的生动趣味。
“跟着悟空游、学唐诗”系列亲子课,将文旅主题引入唐诗学习,历史、地理不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再现成了各地风光,唐诗曾经发生过的现场场域,对参与教学的同学和参与学习的小朋友们而言,这既是文学地理学的粗浅感受,也是“大语文”学习的简单尝试。与此同时,亲子课还要贴合学生家庭,相应对课程的设计架构、对培养同学的现场组织把控能力,也都要做出相关考量。
顺利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爱心学校的后续发展也打开了更广阔的思路:各地风土、湖光山色都闪耀着唐诗的光芒,散发着唐诗的魅力,在紧跟热点、贴合时事的背景下,一样可以通向唐诗、讲好唐诗,让更多小朋友的心里种下唐诗的种子。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常活常新,才能实现真正的传承。
持续招新ing
唐音爱心学校 教员招新 ~
欢迎热爱唐诗、热爱教学、热心公益活动的
本校同学加入!
报名方式:将个人简介(50-200字)及对互动教学的理解(200-500字),发送至邮箱:hqy1919@foxmail.com (邮件名称:唐音教员招募,另请注明专业、姓名、学号、微信号)
唐音爱心学校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上承马茂元、陈伯海等先生开创的唐诗学研究传统,结合本校中文师范专业的培养特色,力图将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唐诗赏读,推广普及到社会层面,在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讲读唐诗的能力,将灿烂辉煌的唐诗文化推广到更多的小朋友。激发、增强小学生对于唐诗文化的兴趣,培养其课外主动学习唐诗的良好习惯,提高其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实现唐诗美育的目标。
—END—
本期通讯稿
上海师范大学20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沈芸茜
活动策划指导、本版编排
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