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 | 《唐诗之路研究》第一辑目录、摘要

文摘   2024-08-04 09:09   北京  
唐诗之路研究
第一辑

刊物介绍

《唐诗之路研究》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诗之路研究会会刊,由唐诗之路研究会主办,每年出版两辑。本刊旨在提升唐诗之路研究品位,为国内外文史研究者提供唐诗之路研究和交流平台。主要刊发唐诗之路及相关研究学术论文,涵盖唐诗之路的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等各种内容。提倡理论研究、史实考证、史料发掘、文献整理、作家作品研究等各种方式,立足于诗路,面向各个领域的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研究;立足于唐代,面向通代的学术渊源和学术影响研究;立足于国内,面向国际的全球开放研究。本刊提倡学术原创,杜绝泛论空谈,恪守学术规范,严禁抄袭剽窃,特别支持在选题、观点、文献、理论和方法上的学术创新,特别欢迎视野宏阔、文献扎实、论证深入、有问题意识、有理论高度的稿件。热忱欢迎国内外同仁赐稿!

投稿邮箱:tszlyj@163.com

通信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上海师范大学东部文苑楼520室吴夏平

邮政编码:200234


目录

综合研究


《唐方镇文职僚佐考》与唐诗之路

戴伟华

摘  要:本文旨在论述《唐方镇文职僚佐考》对于唐诗之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可从三方面加以认识:一是从使府文人群体活动来看,“使府—辖州—辖县”双向互动结构模式,提供了观察使府文人与本土文人诗歌活动的时、地切入口。以浙东唐诗之路为例,可以看到以鲍防、杨於陵、元稹、李讷等使府文人主导的诗歌唱和及其与本地文人互动的真实情况。二是《唐方镇文职僚佐考》隐含大量信息,以幕府为中心的文士活动及其诗歌创作意义尚待探究。比如大历年间《状江南》唱和组诗,对江南风物系统而直观的展示,在江南文化史建构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三是《唐方镇文职僚佐考》信息可重新组合。如以时间为单位考察某一时段截面、以幕府文人职掌为单位考察某一文人群体,可以重新发现唐代诗路不同文化空间及其相互关系。

关键词:《唐方镇文职僚佐考》  “使府—辖州—辖县”  特殊诗路  诗路空间


唐诗之路本体论:时空关系与权力结构

吴夏平

摘  要:唐诗之路与唐代诗路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概括地讲,唐代诗路是历史存在,诗路创作属于历史现象,而唐诗之路则是后人对此现象理解和认识的结果,是对由诗、路、人三大要素形成的综合体这一新事物思考的表述。从作为方法的角度看,借助唐诗之路不仅可重研唐诗,而且还可以西方理论反观自照,因而使其具有融合古今、会通中外的学科品格。时空关系与权力结构是唐诗之路本体的基本要素,因而也是揭示唐诗之路本质的两个关键。时空关系是理解唐诗之路三大要素内在关联的重要切入点。从地理批评角度看,时间的空间性是时空凝定的内在机制,由此形成的场域具有流动性。唐人地理和地方知识结构既是诗路文学活动的前文本,同时也是解开诗路历史与现实时空关系的密码。从7-9世纪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以及唐代官僚体系运作机制看,诗路形成的本质是权力的时空流动,这为理解诗路创作同一性与差异性提供了根本性基础。

关键词:唐诗之路 唐代诗路 本体论 时空关系 权力结构


唐代文学的南行北归题材

李德辉

摘  要:南行北归文学是唐代行旅文学的重要品种,有特定的含义和范围,指自京洛南行和自南方北归,沿途所作的各体文学作品,主要集中在唐中后期。这时候,由于疆域的变化,南北交通变成全国文人的主要流向,由此产生了以南行北归事件为题的大量作品。南行北归不仅是交通上的大事,还是文学生产的机制。唐朝政府通过迁谪、量移、科举、铨选、赴任、出使、佐幕等制度,将文人纳入制度范围,规定了行程的路线、程期,让他们频繁地在南北周旋往返。随着相关政策的执行,文人一轮又一轮出入中外,大量纪行作品从中而出。交通体系与政治制度相结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学生产场域,具有强大的文学生产效能,并有一定的路线分布规律。

关键词:唐代  南行北归  文学生产  机制 


唐代文人漫游佛寺风尚探究

李谟润

摘  要:佛寺之游,为唐代文人漫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人无论进士考试释褐入仕之前或者科举落第之后,还是终身未仕或者辞官罢职闲居之时,只要身有余闲,就会四处漫游,常游佛寺。文人游寺,有的独自前行,也有结伴同游,乃至有更多人数的群体游寺。两京及其周边地区以及江淮、江浙一带,为唐代文人漫游佛寺的两个中心。此外,非常偏远的岭南地区佛寺,也有文人涉足。这充分说明唐代文人漫游佛寺之风确实很盛且有其特点。漫游佛寺中心的形成以及边远地区佛寺也有文人涉足,有其复杂的原因。揭示唐人漫游佛寺的生动面貌,分析其特点与形成原因,是唐诗之路的研究值得注意的学术问题。

关键词:唐代文人  漫游佛寺  进士登第  群体游寺  地域 


各地诗路研究


孟浩然浙东之游研究

卢盛江

摘  要:孟浩然浙东之游先后有两次,第一次在开元十三、四年(725-726),第二次在开元十六年(729)后不久。第一次游历目的地是天台,第二次“自洛之越”目的地为永嘉。详考孟浩然浙东之游的时间、路线及目的地,其学术价值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纠正以往孟浩然研究中的一些偏失;二是加深对浙东唐诗之路中路、诗、人三者复杂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三是考证孟浩然浙东之游具体过程,为研究唐诗之路诗人生活和创作等情况提供借鉴。

关键词:孟浩然  浙东之游 游历路线 游历目的 浙东唐诗之路  


唐代诗人与婺州

胡可先

摘  要:唐代婺州是唐诗之路的重要区域,人文荟萃,文学发展源远流长。首先,婺州唐诗有着深厚的渊源,而南朝沈约的影响最大;其次,唐代婺州是山水形胜之地,吸引了各类诗人,代表诗人就有李白、杜甫、刘长卿、戴叔伦、韦庄等;再者,婺州本土诗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富有代表性的诗人是唐诗风气开创者之一“初唐四杰”骆宾王和唐末诗僧贯休。

关键词:唐代婺州  诗歌渊源  本土诗人  流寓诗人  骆宾王  贯休  


唐诗之路上的“黄河”写意

杨晓霭

摘  要:黄河滚滚滔滔,绵延千里万里,开辟了天地,孕育了文明,以其博大的胸怀养育玉成了生活在大河南北、游历于大河西东的唐代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著名诗人均将亲临黄河的观感写入诗篇,在中国诗歌长河中留下了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湍上急流声若箭”“河水浸城墙”的金句佳篇,谱写了唐代诗歌最为宏大的“黄河文学景观”,绘制出“流淌着的”唐诗之路奇观。

关键词:唐诗  唐诗之路  黄河  地理感知  文化写意


唐代大庾岭诗路的文学渊源

吴强

摘  要:大庾岭道自古是中国南北交通中的重要通道。从唐代开始,受大庾岭交通方式、地理环境以及地域文化之影响,许多文人过往大庾岭时容易创作诗歌,使之成为唐代较有代表性的诗路,其诗歌创作现象十分值得探讨。唐前期相关作品表明,大庾岭诗歌创作现象并非突然出现,而是受到更早的文学作品影响。经考证,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中,存在一批与大庾岭相关的作品,这些作品呈现出与主流文学高度一致的嬗变轨迹,同时又明显受到大庾岭地域特征的影响。通过深入文本,发现陆机、谢灵运、江总等名家作品的创作范式、审美空间、文学意象等皆对唐代大庾岭诗歌创作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唐诗之路  大庾岭  文学渊源


方之内外:上清宗师司马承祯与初盛唐文人修道群体

李建军

摘  要:司马承祯是初盛唐之际主流道派上清派的杰出代表,其《坐忘论》是宋元道教内丹学的理论先导,《服气精义论》阐述了较为成熟的以神驭气、服气长生的修炼法门,《天地宫府图》则促成了洞天福地体系的定型,同时他还开出上清派南岳天台系这一重要支系。司马氏在道教思想、道教炼养、道教地理、支系开创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一代宗师。司马氏还是一位文化名流,有精到的诗文、书画与音乐造诣。司马氏的宗师地位和精湛才艺使其成为“方外十友”“仙宗十友”等修道文人群体的灵魂人物。司马氏以方外之人引领、聚合方内之士之举,对尚隐逸、游方外的时代风气有推波助澜之功,其与文人名士的交游唱和,乃是唐代文坛“方之内外”密切互动的经典案例,在文学史上值得关注。

关键词:司马承祯  方之内外  主流道派  修道群体


域外诗路研究


唐诗咏海上丝绸之路行旅

石云涛

摘  要:唐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唐诗里有丰富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资料,远赴海外从事贸易的“海客”在唐诗里留下身影;经过海路入华的各色域外人等,也在唐诗描写中留下了踪迹,东南亚、南亚入唐贡使、经海路入华经商的“商胡”、从事宗教活动的佛教、婆罗门教僧侣和通过入贡和贩运到中国来的“昆仑儿”等,都曾引起唐代诗人吟咏的兴趣。关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而从诗史互证角度看,唐诗中反映海上丝路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甚至具有某种重要的补充作用。

关键词:唐诗 海上丝绸之路  海客  贡使  昆仑儿


驿路唐诗安南书写的题材类型

吴淑玲

摘  要:唐时的安南指东到广西那坡、靖西和龙州、宁明、防城等地,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西至红河黑水之间,北抵今云南南盘江、广西西林、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广大地区。但唐诗中走向安南的文学书写绝不止于这些地区,也包括岭南一些地区。驿路唐诗的安南书写主要题材类型有:走向安南的奇异物候和风俗、官吏任职生活的反映、被贬人员的生活和内心的反映、科考士子送往迎来的情况等。这些题材是唐朝人走向安南的生活的真实反映,记录了那个时代唐朝版图内南边绝域生活的真实境况,是中国文学第一次真实、具体、形象的安南书写。

关键词:驿路诗歌  走向安南  题材类型



学者纪念


傅璇琮先生的唐诗之路研究构想与实践

房瑞丽

摘  要:傅璇琮关于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的构想,从学理层面上说,是他“历史—文化”学术研究理路的深化,为唐诗之路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也是他关于“传统与现代”“文献钻研与实地考察”“两个结合”理论的延伸,指引着浙东唐诗之路的发展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从而助力地方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傅先生关于浙东唐诗之路的实践,包括学术层面上和具体指导两方面:在学术层面上有两点:一是从学术上确认“浙东唐诗之路”一名;二是最先将“唐诗之路”与“丝绸之路”并提。在具体工作方面的指导,有倡议专门的研究机构,建议建设浙东唐诗之路博物馆,设计具体的路线,提出具体的活动设想,推动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的普及化和大众化等。

关键词:傅璇琮 浙东唐诗之路   研究构想  具体实践 


竺岳兵先生的唐诗之路研究

李招红

摘  要: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1988年,中国又一条重要的文化之路被发现,那就是“唐诗之路”。而“唐诗之路”的发现者和首倡者,是浙江省新昌县一位半路出家从事学术研究的竺岳兵先生。竺岳兵先生是从地理上得到灵感,并通过深厚的历史文学知识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才发现了这条独一无二的中国文人的山水走廊。竺岳兵先生曾将他发现“唐诗之路”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滋育期、兴奋期、社会影响期。“唐诗之路”从滋育,到提出,开展多次国内外学术交流,再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竺岳兵先生的学术之路,贯穿着一种勇于突破的首创精神和一种执著追求的奋斗精神。

关键词:竺岳兵  唐诗之路研究  首创精神  三个阶段研究构想



热忱欢迎国内外同仁赐稿!

《唐诗之路研究》投稿邮箱:tszlyj@163.com

通信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上海师范大学东部文苑楼520室吴夏平

邮政编码:200234


供稿:刘  晓

审核:查清华




辑刊征稿 | 《东亚唐诗学研究》

论坛征稿 | “东亚唐诗学”硕博论坛

唐诗学研究
欢迎关注  投稿  转发  交流合作
    dongyatangshixue@163.com
  


唐诗学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致力于唐诗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唐诗学理论的探索与建构,关注海内外唐诗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