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音爱心学校 | 2024暑期第4场公益活动

文摘   2024-08-17 15:12   天津  

唐音爱心学校

公益活动

2024暑期第4场公益活动


唐诗润心,为生命播下诗意的种子


一、活动概览

      唐音爱心学校2024年暑期公益活动,由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联合举办。第四场活动于8月15日下午1点开展,现场参与的小学生来自现役军人子女公益夏令营。小朋友们热情高涨,学习认真,争相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

      本期活动学习初唐诗人杨炯《从军行》,由上海师范大学本科生周晨皓带来互动讲解。如,字词学习,请小朋友扮演边塞士兵体验“烽火传递”,扮演将军与皇帝理解“牙璋”的兵符作用,巧妙采用角色扮演方式加深同学的记忆。再如,通过让小朋友们亲手绘画的方式,想象“烽火照西京”“雪暗凋旗画”等场面,便于理解。

      小朋友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发挥自主探索能力,不仅理解了诗意,还感受到古代边塞将士保家卫国的艰辛,更在课后互动环节,写下对父母说的话,表达对军人的崇敬与感激。




二、前期准备

      在刘畅老师的指导下,周晨皓同学对本次课程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设计、撰写、修改打磨教案与课件。在两次的线上磨课中也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提高课程质量。以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感受,继而理解、记忆为导向,不断加强课程的启发性、互动性。



三、活动感想

1

周晨皓

       在参与本次爱心学校的过程中,不论是备课环节还是正式上课都令我收获颇丰。前期准备时,通过参加本爱心学校的培训活动,在刘冰亚老师的讲授下,我首次学习了如何制作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如何利用好教案来明确教学思路与环节设计。这不但为我本次授课打下了基础,相信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乃至教师工作中也会使我受益。

      在几次磨课中,刘畅老师的指导让我逐渐明白教学内容简明扼要的重要性,尤其在面向小学生的课程设计中,要力求通俗易懂,且具有一定趣味性、互动性,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愿意学习,进而有所收获。同时,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语言设计也尤为关键,因为在让学生学习知识之余,培养小朋友的自我思考自主探索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在正式走进课堂后,我打消了准备时的诸多顾虑与担心,全身心投入到和同学们的互动中,小朋友们高涨的热情与积极性出乎了我的期待,课堂互动效果很好,但也正因为小朋友们表达欲强,部分问答环节持续时间会过长,在以后的备课中我要注重对时长的控制。

      一次授课,不但能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而且让我自身有极大的提升,参与本期爱心学校令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2

刘畅

      周晨皓同学踏实认真,有教学热情,乐于思考,在上学期的课堂发表中就曾表示过对教学工作的憧憬。故本年度爱心学校系列活动中,备课、磨课等各环节,都能明显感受到周同学的认真、用心与进步,现场教学获得小朋友们的热烈回应,也是意料之中。伴随不断地学习、教学经验积累,文本理解能力、课堂引导和把控能力,都会有更大提升。

      正如陈伯海先生所说,感受、理解唐诗是研究唐诗的基础。唐音爱心学校授课强调“感受”,既是出于对小朋友们的唐诗美育目标,也是为我们本硕学生奠定研究基础考虑。希望借此活动,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小朋友爱上唐诗,发自内心感受唐诗,有朝一日,学习、研究唐诗,让唐诗在当今社会焕发活力,真正“活”起来。这是“唐音”爱心学校建校的初衷,也是我们每一个志愿参加者的理想所在。


      唐音爱心学校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上承马茂元、陈伯海等先生开创的唐诗学研究传统,结合本校中文师范专业的培养特色,力图将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唐诗赏读,推广普及到社会层面,在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讲读唐诗的能力,将灿烂辉煌的唐诗文化推广到更多的小朋友。激发、增强小学生对于唐诗文化的兴趣,培养其课外主动学习唐诗的良好习惯,提高其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实现唐诗美育的目标。


—END—


本期通讯稿 

上海师范大学202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周晨皓

活动策划指导、本版编排

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 刘畅




唐诗学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致力于唐诗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唐诗学理论的探索与建构,关注海内外唐诗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