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故事】青春年少时那条“功带”||周玉林

文摘   文化   2024-11-19 00:02   江苏  

作者:周玉林




小街的夏天,同城里的东大街一样,是炎热的。河边的微风,天天都差不多地轻轻吹过。

我放学跑进家院,丢下书包就外去玩了。一般是跑到河堆上的同学家举石担。

他家姓胡,住轮埠路边囗。堂屋里开了个后门,朝北边。走下后门,便是一处院子,临河堤修建的。涨水时,满河噗噗呲呲的,水位要接近院子地面。打开院子柴门,就能弯腰够到水洗手。

一条宽宽的长板凳,搁在院中,是我们躺在凳子上,卧举石担子用的。这里,是个好地方,又安静,又有河风吹过。而且是烂泥地,石担放下没多大动静。

胡同学弟兄三人,他老二,有个大哥、有个小弟。大哥,岁数比我们大得多,我有点畏惧他,平时很少跟他讲话。小弟,比我们小一点,我跟他也玩得来,有时一起举石担。

石担,是我们民间的一种锻炼身体用的器械,通常在木杠或竹杠的两端装有石轮。这种器械通常将两块石头凿制成重量相等的磨盘形,中间凿成洞,固定在一根竹杠或木杠的两端。石担的重量有重、有轻的,重的用于挺举练习,轻的用于花样表演。‌

我们这些半大小子,在推举石担的时候,怕经常举重的,压得身体长不高,一般是抑脸睡在长板凳上,小腿弯曲成90度,脚蹬地面,两条膀臂在推举石担,锻炼身体。

童年的时候,迷恋滚铁环,打陀螺什么的。如今长成半大小子了,小屁孩玩的东西,早就丢去。

上中学后,迷上锻炼身体了。有时下午上学,来得早,便和劲头大的同学,趴在课桌边,角力扳手腕。两人面对面拚命地较量,有攻有守,争得脸红脖子粗。桌子旁边还有同学在围观,为我们助威加油。那时,我有𠆤远大的理想,就是想再过一、二年,在扳手腕上,我能战胜我们班的体育委员。因为我总是他手下败将,从没赢过一回。

我们小街上有条巷子,叫何家巷,通向下边。因为这段小街,是里运河的堤堆下面小路,小街上两边的巷道子,每条都是带有坡子的。所以,朝上走是上巷道子;向下去是下巷道子。

走下何家巷,左边有一家人是姓李,兄弟五个。最小的一个,也和我一样大,老四和我比较熟,见面都称呼他“四喂”。他家独家独院,下傍晚的时候,就有许多的男儿来到,开始举石担,玩石锁。还有几人在锻炼拉哑铃,看谁拉的个数多。那时,傍晚前的这𠆤时间段,他家就是青少年锻炼身体的集训营。

我那时算是岁数小的孩子,跟在他们大孩子后面玩,确实就是一𠆤小屁孩。他们在锻炼时候,我看到会把一条很长的厚布带子,绑扣在腰间,把身体勒得紧紧的。后来,听人说这带子叫“功带”。

夏天,他们个个都把穿的背心脱下,赤裸着上身。大哥哥们那胸肌,结实实的,上面还滚动着细小的汗珠子,下边的腰上勒着宽宽的“功带”。我心里羡慕不已,如同是仰望高山。

那时,我就在心里许下心愿,要自己做条功带,像大哥哥那样把腰勒紧起来。好在家里是裱骨子的,找结实的布片条子,不算难事。经过好几天的寻觅,终于遇到了一片长长的而且宽些的细布条子,我有了做“功带”的外边那层布了。

“功带”,它一般的长度是要绕腰四圈。中央那部分是要厚实实的,用多层布扎缝成。两边像梢尾似的,逐渐变窄变薄些。使用时,对中放到面前,然后绕向腰后。两手拽紧了吸一口气后及时勒住,再相向各绕一圈。两头剩下的梢尾,拽紧了把它“别”进腰内,“功带”勒系就完成了。这样,举重时猛吸一口气,待沉进丹田后,勒紧的“功带”像钢铁战士一样,守住你的丹田气,助你能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在河边的院子里,望向水面上的行船,我手上在紧紧地拽着“功带”。脑子里回想起大哥哥们勒“功带”的动作,然后“照葫芦画瓢”,最后也是将带子梢头别进腰带内。由于勒得太紧,梢头怎么也塞不进去。还没开始举石担呢,都弄一头汗了。

旁边人指点我说: “也不要勒得太紧,在别梢头的时候,要先瘪下肚了,然后跟着手指就把“功带”头子塞进去。”

我搞小新娘子坐花轿一样,既高兴又有点紧张。第一次勒“功带”推举石担,心情是多么美啊,就连听到水浪拍打岸边,都像唱响的《欢乐颂》。

我站到石担前,调节好两边的距离,双腿分开两脚距离略大于肩宽,弯腰抓杠。平静下,在“嗨”字的呼叫声中,深吸一囗气到丹田之中,刹那间十指抓紧竹杠,猛然提起石担,直起身体,手腕翻托把石担稳住在肩头。

调整下周身,然后,换气再次吸入大量的氧气到体内。顷刻,在“功带"勒束下的丹田里,已变化成巨大的动能,发力推举向上。同时,下肢一条腿前弓,一条腿后蹬,稳固好身体。双臂由弯曲状,慢慢地向上舒展,直至完全伸直,把石担一举推向头顶。

有了“功带”的辅助,效果真的不同,腰部感觉不像是肉体,而是像铜墙铁壁一样,支撑起我战胜挑战,取得成功。

我稳如泰山一样挺立着,微微飘刮来的河风,吹到我跟前,也仰望着我头顶上的石担,不无赞许地吹啊吹,仿佛想让我凉快凉快。

我歇了一歇,脚踏实地挺立住。然后,双臂由伸直状,徐徐降下,弯曲起来,再次将石担放下到肩头。继而,深吸一口气,丹田内又一次爆发出力量,使弯曲的膀臂伸直,把石担推举到头顶。

石担,一次次地从肩头推举到头顶,又一次次地从头顶,放下到肩头。这就是我们半大小子的追求,也是我们小街里的一处别样的风景。

炎热的夏天,在静静的河边院子里,我们或卧在长板凳上,仰望蓝天,两手从头顶处吊过来石担,举向蓝天。然后,放下到胸囗前,再次举向蓝天。或弯腰抓起竹杠,挺立起身体,把石担推举向白云。

汗流浃背,就是我们的快乐。石担哑铃,就是我们的青春年少。往日的时光,记忆里有一条勒在腰间的“功带”,它是我丹田里爆发出力量的“守护神”。




作者简介

 周玉林   退休准老头与文字为邻,闲时溜达下。
往期作品荐读:
上下滑动可读更多文章

芽庄戏水

荤油之恋

瓜藤上躺个小胖瓜

她组建了萨乐团

我家二叔

市老年大学新开萨克斯班了

小河水满到大河

我见到了从珠海回淮的“家人”蒙老师

夏天的雨

又见陈师傅

五斤干面与十斤干面

老同学“九雁”上篇

我的结巴爸爸

 热敷眼睛不宜过热

 想起小街上的姨奶家

炉火熊熊几度春秋

话说糊骨子

60年代的机面条

岁岁香袭人

听谢局讲五哥的故事

从前年的味道

新年音乐会随想

蓝天 白云 凉棚

飞舞在冬天的落叶(下)

飞舞在冬天的落叶(上)

巷道口杀鱼拽出鱼花

飞过院墙的米袋

冬天里小街和小孩

水里旋下的蜡雕

小街街尾有座好玩的工厂

妈妈的大寿

街坊们喊嗯妈叫大鹅妈、 小鹅妈

熊大爷和儿子陈狗

南墙根晒太阳的癞蛤蟆

小街上空降来的最高行政长官

国禾的凉粉摊

小石磨 拐啊拐

石大爷和他家的毛厕

小街上的刘家

街东面飘过来吆喝声

卯 姑 的 小 街

老街巷里拜观音

梦中望乡街依旧

五月,请你听一听

春天里,响起《北国之春》

追“灯”才是切实的 

小草进入了青春期 

钢琴和我的半分缘 

小雨一点丁尼大 

去鼎泰公馆 

读《面絮》有感 

有一处令人神往的地方 

后知后觉 

幸福的模样 

我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五个女人 与“手袋” 

习作偏也有花絮 

水悠悠来 情亦悠 

【生活随记】弥足珍贵的画传 

【生活感悟】岸上柳 

【生活感悟】爸爸的小尾巴 

【生活感悟】感知落差 

【回忆】我的爸爸是木匠 

【生活】新年漫步楚秀园 

【过往】浴帐的前世今生

【过往】曾经的这条街有家明泉池

【身边人】疫情里的思念

同学家的堂妹 

面食里的乡味 

心中那扇对开的铁门

有女如斯,足也

春节“圆”舞曲

过去的年是用来忙的

我的婚姻三十年

少尉班主任走了

还没走远的小街

裱骨子小夜曲

丫头  你大胆地往前走

笑语欢歌滋滋乐

四十年后再相会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投稿邮箱
haqjprj@163.com 


友情提示:

1.散文、微小说1200字以上;诗歌成组,现代诗每组不少于五首,格律诗不少于十首。投稿时请附个人百字以内简介和照片1张。(简介字数太多请自行删减)
2.投稿请自己校对好,不要有错别字,小编不负责校对;
3.投稿务必原创未在其他公号发表过,二者缺一不可。

感谢关注清江浦人家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设置为星标




清江浦人家
闲煮时光,漫炖岁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