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玉林
小街的夏天,同城里的东大街一样,是炎热的。河边的微风,天天都差不多地轻轻吹过。
我放学跑进家院,丢下书包就外去玩了。一般是跑到河堆上的同学家举石担。
他家姓胡,住轮埠路边囗。堂屋里开了个后门,朝北边。走下后门,便是一处院子,临河堤修建的。涨水时,满河噗噗呲呲的,水位要接近院子地面。打开院子柴门,就能弯腰够到水洗手。
一条宽宽的长板凳,搁在院中,是我们躺在凳子上,卧举石担子用的。这里,是个好地方,又安静,又有河风吹过。而且是烂泥地,石担放下没多大动静。
胡同学弟兄三人,他老二,有个大哥、有个小弟。大哥,岁数比我们大得多,我有点畏惧他,平时很少跟他讲话。小弟,比我们小一点,我跟他也玩得来,有时一起举石担。
石担,是我们民间的一种锻炼身体用的器械,通常在木杠或竹杠的两端装有石轮。这种器械通常将两块石头凿制成重量相等的磨盘形,中间凿成洞,固定在一根竹杠或木杠的两端。石担的重量有重、有轻的,重的用于挺举练习,轻的用于花样表演。
我们这些半大小子,在推举石担的时候,怕经常举重的,压得身体长不高,一般是抑脸睡在长板凳上,小腿弯曲成90度,脚蹬地面,两条膀臂在推举石担,锻炼身体。
童年的时候,迷恋滚铁环,打陀螺什么的。如今长成半大小子了,小屁孩玩的东西,早就丢去。
上中学后,迷上锻炼身体了。有时下午上学,来得早,便和劲头大的同学,趴在课桌边,角力扳手腕。两人面对面拚命地较量,有攻有守,争得脸红脖子粗。桌子旁边还有同学在围观,为我们助威加油。那时,我有𠆤远大的理想,就是想再过一、二年,在扳手腕上,我能战胜我们班的体育委员。因为我总是他手下败将,从没赢过一回。
我们小街上有条巷子,叫何家巷,通向下边。因为这段小街,是里运河的堤堆下面小路,小街上两边的巷道子,每条都是带有坡子的。所以,朝上走是上巷道子;向下去是下巷道子。
走下何家巷,左边有一家人是姓李,兄弟五个。最小的一个,也和我一样大,老四和我比较熟,见面都称呼他“四喂”。他家独家独院,下傍晚的时候,就有许多的男儿来到,开始举石担,玩石锁。还有几人在锻炼拉哑铃,看谁拉的个数多。那时,傍晚前的这𠆤时间段,他家就是青少年锻炼身体的集训营。
我那时算是岁数小的孩子,跟在他们大孩子后面玩,确实就是一𠆤小屁孩。他们在锻炼时候,我看到会把一条很长的厚布带子,绑扣在腰间,把身体勒得紧紧的。后来,听人说这带子叫“功带”。
夏天,他们个个都把穿的背心脱下,赤裸着上身。大哥哥们那胸肌,结实实的,上面还滚动着细小的汗珠子,下边的腰上勒着宽宽的“功带”。我心里羡慕不已,如同是仰望高山。
那时,我就在心里许下心愿,要自己做条功带,像大哥哥那样把腰勒紧起来。好在家里是裱骨子的,找结实的布片条子,不算难事。经过好几天的寻觅,终于遇到了一片长长的而且宽些的细布条子,我有了做“功带”的外边那层布了。
“功带”,它一般的长度是要绕腰四圈。中央那部分是要厚实实的,用多层布扎缝成。两边像梢尾似的,逐渐变窄变薄些。使用时,对中放到面前,然后绕向腰后。两手拽紧了吸一口气后及时勒住,再相向各绕一圈。两头剩下的梢尾,拽紧了把它“别”进腰内,“功带”勒系就完成了。这样,举重时猛吸一口气,待沉进丹田后,勒紧的“功带”像钢铁战士一样,守住你的丹田气,助你能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在河边的院子里,望向水面上的行船,我手上在紧紧地拽着“功带”。脑子里回想起大哥哥们勒“功带”的动作,然后“照葫芦画瓢”,最后也是将带子梢头别进腰带内。由于勒得太紧,梢头怎么也塞不进去。还没开始举石担呢,都弄一头汗了。
旁边人指点我说: “也不要勒得太紧,在别梢头的时候,要先瘪下肚了,然后跟着手指就把“功带”头子塞进去。”
我搞小新娘子坐花轿一样,既高兴又有点紧张。第一次勒“功带”推举石担,心情是多么美啊,就连听到水浪拍打岸边,都像唱响的《欢乐颂》。
我站到石担前,调节好两边的距离,双腿分开两脚距离略大于肩宽,弯腰抓杠。平静下,在“嗨”字的呼叫声中,深吸一囗气到丹田之中,刹那间十指抓紧竹杠,猛然提起石担,直起身体,手腕翻托把石担稳住在肩头。
调整下周身,然后,换气再次吸入大量的氧气到体内。顷刻,在“功带"勒束下的丹田里,已变化成巨大的动能,发力推举向上。同时,下肢一条腿前弓,一条腿后蹬,稳固好身体。双臂由弯曲状,慢慢地向上舒展,直至完全伸直,把石担一举推向头顶。
有了“功带”的辅助,效果真的不同,腰部感觉不像是肉体,而是像铜墙铁壁一样,支撑起我战胜挑战,取得成功。
我稳如泰山一样挺立着,微微飘刮来的河风,吹到我跟前,也仰望着我头顶上的石担,不无赞许地吹啊吹,仿佛想让我凉快凉快。
我歇了一歇,脚踏实地挺立住。然后,双臂由伸直状,徐徐降下,弯曲起来,再次将石担放下到肩头。继而,深吸一口气,丹田内又一次爆发出力量,使弯曲的膀臂伸直,把石担推举到头顶。
石担,一次次地从肩头推举到头顶,又一次次地从头顶,放下到肩头。这就是我们半大小子的追求,也是我们小街里的一处别样的风景。
炎热的夏天,在静静的河边院子里,我们或卧在长板凳上,仰望蓝天,两手从头顶处吊过来石担,举向蓝天。然后,放下到胸囗前,再次举向蓝天。或弯腰抓起竹杠,挺立起身体,把石担推举向白云。
汗流浃背,就是我们的快乐。石担哑铃,就是我们的青春年少。往日的时光,记忆里有一条勒在腰间的“功带”,它是我丹田里爆发出力量的“守护神”。
作者简介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友情提示:
感谢关注清江浦人家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设置为星标
感谢关注清江浦人家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设置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