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知识上兼顾了马克思的经典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进展以及当下新兴的历史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史的交 叉),预期学生可以掌握国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在技能上介绍了一些政治经济学理论背后的经验直觉和建模思路,预期学生可以开阔视野,知晓政治经济 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方法的共性与差异;在价值观上,引导学生通过现实问题切入和问题的理论 分析展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 21 世纪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信。
课程基本内容
(一)教学内容简介
本课程从整体上突出政治经济学相比新古典经济学的独特价值,在内容上不仅包含宏观层面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国家能力等议题,还包括微观层面的生产组织、劳动过程等议题,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比如劳动价值论和行为人假设,本课程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课程是初级政治经济学的扩展,但不要求先修初级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原理)
教学内容安排
章节次序及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 |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演变 第二节 新古典经济学纲领 第三节 “三维”政治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政治经济学的三个维度:竞争、统制与变革 |
第二章 资本主义制度 第一节 交换与市场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 第三节 历史资本主义 |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历史资本主义与纯粹资本主义的区别 |
第三章 人、偏好与社会 第一节 约束、偏好与信念 第二节 经济人假设的考察 第三节 合作的演化 | 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利他偏好,合作的产生 |
第四章 实证劳动价值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第二节 马克思-斯拉法的解法 第三节 马克思-宇野弘藏的解法 | 劳动价值论的两个研究思路:数理政治经济学的新李嘉图范式与历史辩证法的宇野学派 |
第五章 生产组织与劳动榨取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组织 第二节 劳动过程的控制与效率 第三节 劳动榨取模型 | 劳动过程控制的不同策略;劳动榨取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
第六章 资本积累与经济变革 第一节 作为变革之源的积累 第二节 积累的社会结构 第三节 积累体制的转换 | 作为经济变革动力的资本积累模式,资本积累的制度分析 |
第七章 金融化 第一节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第二节 金融化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金融化与利润率下降 | 积累的两种形式:生产性积累与金融化积累;金融化的界定和度量;金融化与利润率之间的复杂关系 |
第八章 技术与利润率 第一节 马克思的利润率理论 第二节 置盐定理的考察 第三节 利润率的变化趋势 | 技术变革与利润率的置盐定理及其潜在假设 |
第九章 经济危机 第一节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第二节 消费不足论的考察 第三节 利润挤压论的考察 | 理解经济危机中的两种代表性理论,消费不足论和利润挤压论 |
第十章 经济周期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表现 第二节 长波理论 第三节 长波与历史分期 | 长波理论及其应用 |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 第一节 马克思的增长理论 第二节 劳动纪律-总需求模型 第三节 纳入劳动强度的经济增长核算 | 马克思主义的两代表模型:两部类模型和劳动纪律-总需求模型及其应用 |
第十二章 政府与经济 第一节 经济学中的国家 第二节 国家能力 第三节 制度、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 | 国家能力的界定,国家能力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 |
第十三章 前沿:历史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经济学中的李嘉图恶习 第二节 新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史相遇 第三节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史相遇 | 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史的跨学科研究进展 |
编辑:飞不动的球球
审核:高岭,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