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uel Bowles
Wendy Carlin
学生们从经济学101中学什么:变革之时
作者简介:
塞缪尔·鲍尔斯(Samuel Bowles),美国圣塔菲研究所教授(Research Professor),圣塔菲研究所行为科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曾任教于哈佛大学、锡耶纳大学,是马萨诸塞大学的荣休教授。他目前关注的研究领域有:政治层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财富不平等及其长期演变。他原为美国批判教育学权威人物,后转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最后转入行为科学研究。其研究主题广泛,且对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行为科学都有原创性贡献。
温迪·卡林(Wendy Carlin),伦敦大学学院(UCL)经济学教授,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研究员,欧洲经济学会(EEA)会员,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制度与经济绩效、转型经济学。
译者:
唐昱茵,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经济学。
出处:
《政治经济学报》第23卷,孟捷、龚刚主编,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5月。
摘要:我们以保罗·萨缪尔森1948年那本设定了学科范式的教材为例,说明学生们在经济学入门课程中所学内容发生的变化。在大萧条的阴影之下,萨缪尔森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每个经济学学生的必备知识。相比之下,今天的主流教科书则是在“大缓和”和2007年之前周期性波动被驯服的20年的荣光下写成的。在本文,我们利用主题建模,记录了萨缪尔森的创新之处以及此后入门教材内容的演变,并提出了三个命题。第一,就像大萧条之后的情况一样,当下出现的新问题对我们的入门课程的内容提出了挑战;这些问题包括不断加剧的不平等、气候变化、对未来工作的担忧以及金融的不稳定。第二,现在有了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工具,包括战略互动、有限信息、委托-代理模型、新的行为基础,以及包括了不稳定性和路径依赖的动态过程(事实上这些内容在博士课程中已被广泛教授)。第三,我们将通过引用一本新的可开放获取的入门教材来说明,将这些工具整合到新的基准模型中的课程可以既是可访问的,又能做到引人入胜且具有连贯性,因此,可以成功地教授给一年级学生。参照萨缪尔森的例子,新的基准被用于解决新问题,它不仅为整合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还为分析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局限性提供了基础。(JEL A22、D00、E00)。
一、引言
保罗萨缪尔森用以下这句话解释了他在1948年编写那本具有开创性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的动机:“今天,物理学领域的非专业人才在其第一学年中理应学到而且预期能学到关于原子能和原子核结构的知识,而不是停留在关于落体和热量测度的基本实验上。那么,经济学教师为什么要在第一年的课程中对总体经济政策中真正有趣且至关重要的问题有所保留呢?”(Samuelson 1948, p. vi)。
当时,物理系的学生确实学习了很多关于斜面的知识。直到1961年,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man)才开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最简单的数学工具向加州理工大学的一年级生讲授量子物理和相对论,把他们带到了现代物理学的前沿领域。
费曼的学生将“研究氨微波激射器(氨脉泽),它的基本单元是挑战传统经典想象的世界状态,而且其中也包含了激光的微型故事。”(DeDeo 2016)。费曼坚信可以向一年级学生传授一种现代物理学的语言,一种使他们无需进行多年的技术培训就能掌握的语言。费曼把现代物理学推到了前沿,他的讲义被汇编成了轰动一时的《费曼物理学讲义》。确切地说,萨缪尔森把失业问题推到了其《经济学》的前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可教的凯恩斯经济学版本。
因为这本书的许多版本都已然成为行业标杆,并且其中的内容也在随着时间而有所变化,所以今天的人们很难理解萨缪尔森(1948)当年是多么激进和野心勃勃。这本教科书的第一句话是:“这本书是……给那些永远不会花一两个学期以上时间学习经济学的人们的……它旨在理解经济制度和二十世纪中叶美国文明存在的问题”(p.v)。
萨缪尔森当时就意识到,所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中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接受经济学入门课程的学习——尽管会继续学习经济学的学生是少数。在萨缪尔森编写他的教材之时,麻省理工学院(MIT)的Ec11已是所有工科学生的必修课。今天,在美国的两千万名本科生中,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至少得学习一门经济学课程(Siegfried and Walstad,2014)。这意味着每年大约有200万学生进行某种形式的经济学入门课程的学习,是每年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人数的600多倍。
萨缪尔森在20年前得出结论:“如果我能编写一个国家的经济学教科书,那么我就无需在乎谁会编纂这个国家的法律”(Samuelson 1990, pp. xi–x)。最近,当下的主流入门教科书作者格里高利·曼昆回应了萨缪尔森的这一看法(尽管语言没那么生动):“我的指导思想是,经济学入门课程面向的学生并不是未来的经济学家,而是未来的选民。”(Mankiw 2016, p. 170)。
参照萨缪尔森的例子,我们不禁要问:当今“总体经济政策中真正有趣且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的可教性经济模型又是什么?
图1 学生对此问题作出回答:“经济学家应该解决的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
注:字体大小与回答者提及该词或术语的频率成正比。25个样本(指调研涉及的25所大学——译者注)各自的词云可见于: https://tinyco.re/6235473。
因为很好奇学生们对这些问题会如何作答,所以我们请世界各地的经济学老师在开课第一天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经济学家应该解决的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2016到2018年间,来自12个国家的25所大学的共4442名学生给出的答案汇总在图1的词云中。
不同大学和国家关切的主题非常一致。失业仍然是学生们关注的问题,但不平等现在成为首要问题,四个表达对环境关注的术语与“失业”的不相上下。此外,就业前景(机器人、数字化)、全球化和移民、创新、金融不稳定以及政治问题(腐败、战争)都是学生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在最近的词云中(自2019年的调查),“气候变化”与“不平等”的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我们对一些流行教科书的参阅和主题模型分析(如下)表明,进行入门课程学习的学生可能会对所学内容大失所望。我们担心的是,我们损害了萨缪尔森所期望的公民应具备的经济学素养,而这种素养对于制定相关公共政策以解决问题是必要的。① 并且,我们正在浪费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机会。
如果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回到萨缪尔森的设想和教育成就上就是值得的。
① 一代人之前,美国经济学协会的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对经济学博士生的学习表示了类似的关注,并指出“在确保学生对经济问题和制度的了解以使他们能够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工具和技术解决重要问题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改进余地”(Krueger et al. 1991, ap. 1040)。
二、一本入门教材应该实现什么目标:萨缪尔森的设想
1947年,为回应将其书稿贴上“左翼”标签的批评,萨缪尔森淡化了他的教材的激进色彩:“本书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是过去十年里90%的50岁以下活跃的学术经济学家所采用过的方法” (Giraud 2014, p. 141)。
不过,虽然当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可能在博士生研讨会中已经很普遍了,但让它走进入门课堂——特别是萨缪尔森所采用的方式——绝对是头一回。他试图解决现行教科书的以下不足:“今天的经济学教科书是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经济学教科书基础上,在教材的最后附加了关于垄断竞争和国民收入的章节”。与费曼的《讲义》一样,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也改变了教学内容的顺序。
该书的第一部分——“基本经济概念和国民收入”——长达两百多页,介绍了三大基本分析板块:“经济组织”、“技术选择”和“人口学”。他还利用“关于经济制度的一系列丰富的量化材料”,对主要的经济行为主体:家庭、工会、企业和政府,以及经济分层与经济机会的相关问题(包括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洛伦兹曲线)进行了描述性的说明。他在书中早早地就提出了关于分配正义的问题,正如半个世纪前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的前几页所做的那样。①
他解释道,为了给新的材料腾出空间,《经济学》“无情地完全省略了许多教科书中常见的主题,并把‘价值和分配’理论的传统‘边际’分析的篇幅缩减到更为适宜的程度……(这)也使得更多地强调政府和社会学的影响力成为可能。”
第二部分专门讨论“国民收入及其波动”,介绍了凯恩斯模型、商业周期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所涉及的制度。自此以后,这些就成了入门教科书的标准内容,这就是萨缪尔森最激进的创新之处。在他的教科书出版前一年,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Lorie Tarshis在他的《经济学原理》(Tarshis 1947)一书中引入了凯恩斯主义的概念。连同萨缪尔森的教材一起,这一创新受到了广泛的攻击,包括来自William Buckley在其《耶鲁的上帝与人》(Buckley 1951)中的攻击。一位对萨缪尔森的书稿感到担心的MIT公司成员写信给MIT的校长:“很明显,这个年轻人可以说是具有社会关怀的——如果他不是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倾向的话”(Backhouse 2017, pp.560-61)。
萨缪尔森把过去的传统起点“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推迟到了第三部分,即从第447页才开始。丛447页开始,刚好十页之后,出现了这句话:“这就是供求关系学说的全部内容。剩下要做的就是指出它能够适用的情况和不能适用的情况。”
即使在第三部分中,萨缪尔森也采用了一种非常规的主题排序方式,这种排序方式无论以过去的标准还是今天的标准来看都不合常规。首先介绍的是垄断竞争厂商(“包括大多数厂商和行业”p. 492)的产量和价格决定。最后是关于完全竞争厂商的一节(“包括少数农业部门”)。在这一节中,他开篇就介绍了“成本递减和竞争的崩溃”(p. 505页)。
《经济学》以“社会运动与经济福利”一章作为结尾。在这一章中,作者首次引入了一般竞争均衡(仅用了四页篇幅),并将其作为理想型(ideal-type)经济制度与中央经济计划进行了对比。
就业和总产出问题,即“现代经济学的首要问题”,构筑了全书的框架:该书三个部分的标题都包括了“国民收入”或 “国民产出”一词。
萨缪尔森并不反对标准的马歇尔/瓦尔拉的价值和分配理论及其相关的边际分析的基本内容。他在教材中对主题顺序的重新编排是出于教学和规范上的原因。教学上的原因是基于“来自超过二十四名MIT教师的初步证据”,即学生对了解当代经济及相关问题(收入决定和价格设定,而不是厂商和价格接受)比对新古典价格理论更感兴趣。
规范上的原因,我们认为,是促使萨缪尔森编写这本书的动机:
“一个民主国家的政治健康与成功地维持稳定的高水平就业和大量的谋生机会密切相关。可以说,独裁政权的广泛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世界未能充分解决这一基本经济问题造成的(p. 3)。”
书中“问题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期望在下一次经济萧条中如何度过?”
在1955年的第三版中,萨缪尔森创造了一个短语,这一短语被Kerry Pearce和Kevin Hoover称为“宏观经济学史上最著名的名言之一,以救世主式的措辞强调了他的调和主义目的” (Pearce and Hoover 1995, p. 202)。萨缪尔森写道:
“……我提出了我所谓的一个“新古典大综合”。这是一个(1)现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合理核心与(2)古典经济学原理的综合。它的基本信条是这样的:用收入分析工具解决关键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问题,将使古典真理得到验证并重具有现实意义(p. 202)。”
他声称不仅找到了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框架,而且使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与“古典”微观经济学相协调:
“这种新古典的综合……调和研究总量的宏观经济学和传统微观经济学之间的矛盾,使它们成为相互补充的统一体(p. vi)。”
萨缪尔森的设想是,凯恩斯经济学及其所支持的政策会维持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而马歇尔经济学则适用于这种状态下的经济。
① 马歇尔(1890)。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认为:“在整个19世纪下半叶......穆勒的《原理》毫无争议地是经济学家们的圣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的论著开始取代穆勒。”(布劳格1962)。马歇尔和穆勒的著作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入门教科书;相反,它们是作者所认为的该领域当前状况的综合。
三、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的成功与局限
但其实根本没有综合。
萨缪尔森所提供的是后来被称为“包含马歇尔微观经济学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连接。他意识到了自己对经济在充分就业和远离充分就业时的运行方式作统一处理的不足,因此他告诫读者供求的价格接受模型不适合于分析劳动力市场:“美国的劳动力需求不能用本章的方法来分析。”但他也没有提供其他的劳动力市场分析模型。 ①
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的微观经济模型得到了发展,但教师和现代教科书的作者们至今没有听从萨缪尔森的告诫,即不应该用供求图表来描绘总体的劳动力市场,且继续引入关于工资“下行刚性”或价格 “粘性”的特定性假设。(例如 Acemoglu, Laibson, and List 2015, pp. 237–8; Mankiw 2009, p. 589; Krugman and Wells 2015, pp. 665–6)。
与持续性失业一样,萨缪尔森的国民收入和就业分析的第二个关键要素——凯恩斯乘数——也无法在一个一致的模型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这是因为,只要有远见的家庭能够按现行利率借到大量资金,收入冲击就不会引起需求冲击。
凯恩斯乘数存在的前提是受信贷约束的借款人的存在。这些借款人在面临收入冲击时,将被迫通过减少开支予以应对。但这并不存在于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中。尽管学界数量约束和信贷市场模型的发展将借款人排除在外,但为了让乘数发挥作用,教科书作者和宏观经济学教师仍然引入“勉强糊口”的家庭这一特定性假设。
另一个显示萨缪尔森意识到新古典“综合”局限性的迹象是他在第一版教材中给读者提出的第二个讨论的问题:“举出一个经济学原理,当充分就业时该原理是有效的,而当存在失业时它又具有误导性。”萨缪尔森提供的暗示是具有诊断性的:“在一类世界中正确的事物,在另一类世界中可能是错误的。” (Samuelson 1948, p. 10)
随着生产率增长的减弱,以及因1960年代晚期和1970年代初持续的低失业率造成的通胀压力的增大,萨缪尔森主张的通过总需求管理来实现持续的充分就业的方案受到了抨击。他的新古典综合的基本思想——可以利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这种状态一旦实现,就可以为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再次发挥作用提供应用环境——就是一个抨击对象。
基于瓦尔拉斯微观基础(Hoover 1988)的被称之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革命”(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一种通向真正综合的路径。该模型是关于具有理性预期的追求跨期最优化的代表性行为主体的模型。这种设定将允许私人行动者“求解模型”,由此形成应对政策制定者行动的新信念,从而避免了所谓的卢卡斯批判(Lucas 1976,Sargent and Wallace 1976)。Sargent和Wallace解释说:
“在这一体系中,当局没有理由选择实施反周期政策。要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就必须以某种方式欺骗公众。但是,由于假设预期是理性的,当局可以使用并期望能够系统性地欺骗公众的反馈规则是不存在的。这意味着,当局者不能指望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达到哪怕只是一个时期的政策目标。因此,将自然利率假说与理性预期的假设相结合,就把前者从一种或许具有远期政策影响的好奇转变为一种关于推行反周期政策可行性的具有立竿见影和剧烈影响的假设。(Sargent and Wallace 1976, pp. 177–8)。”
宏观微观的新的古典(New Classical,区别于萨缪尔森的“新古典”Neoclassical——译者注)综合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但这个框架在指导制订公共政策以追求萨缪尔森最初提出的目标——维持高水平就业率和调节商业周期——上毫无用处。②
此外,在瓦尔拉斯微观经济学基础被引入宏观经济学的同时,微观经济学中正在进行信息经济学革命(e.g., Akerlof 1970, Stiglitz and Weiss 1981),博弈论正在取代价格接受主体和非战略互动的模型(Fudenberg and Tirole 1991, Grossman and Hart 1983, Holmstrom and Tirole 1989, Milgrom and Roberts 1990),瓦尔拉斯微观经济学基础作为微观经济学主导理论框架地位也开始被取代。
与此同时,为经济学初学者编写的教科书几乎完全没有涉及到后来主导期刊和经济学研究生培训的相互矛盾的研究项目。在微观经济学的入门课程中,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学入门课程中,“新”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仍然处于边缘地位或是完全缺席。许多人认识到萨缪尔森的新古典大综合(Grand Neoclassical Synthesis)已经失败,这导致“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分离日益加剧。
萨缪尔森最初关于微观经济学的第三部分(“国民产出的构成和定价”)早已放在了他的教材的前面。正如现在的标准,仍占主导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成为教材的后半部分,同时加入了对经济增长的讨论。
教科书被一分为二——有时由不同作者编写——通常由不同的教师讲授,而他们对另一部分课程的内容知之甚少,也不感兴趣。一位为出版商撰写微观课本的杰出经济学者告诉我们,他不记得撰写与之配套宏观教材的经济学者的名字。学生们把微观和宏观看作是经济世界中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这两个领域通过以下方式被明确地区分开:使用特殊的、往往不一致的假设(例如弹性价格和工资与“粘性”价格和工资);在一个领域中使用小写字母和希腊字母而在另一个领域使用大写字母。
萨缪尔森的对经济学中能减轻社会弊病和捍卫民主的主要思想进行真正整合的愿景已经走到了尽头。尽管如此,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以及后来的教科书将使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掌握该书中发展出的分析工具,用以解决失业和经济周期问题。几十年后,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知识的广泛传播促使高收入国家的政策制定者采取行动协调货币和财政政策杠杆,维持了总需求水平。全世界要对萨缪尔森(1948)致以诚挚的谢意。
① 萨缪尔森 (1948, p. 454)。在萨缪尔森的教材出版的仅仅三年后,第一个不完全契约下的委托-代理雇佣模型就发表出来了,该模型后来为与凯恩斯思想相一致的新古典模型的替代模型提供了基础。(西蒙1951)。
② 当受到生产率冲击时,该模型会产生一个总体经济在拉姆齐增长路径周围的均衡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并演变为真实经济周期(RBC)研究课题(Kydland and Prescott 1977, Lucas 1972, Sargent and Wallace 1975; see Carlin and Soskice 2015, chapter 16)。与萨缪尔森的框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实经济周期是均衡现象——因为总体经济的周期性行为是行为人针对外生的和持续的技术冲击而最优化地调整其劳动-闲暇选择的结果。
四、基于主题模型对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中创新性内容的度量
我们对萨缪尔森的创新性和贡献的评价,部分是基于对教材的定量分析。一本教科书的创新可以通过对其目录进行细读或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阅读的评价或通过对接触该教科书的学生所学到的内容的评估来衡量。所有这些方法都可以提供重要的见解。在这里,我们采用了一种实质上消除了研究者对内容的判断而更倾向于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
1.主题建模
我们使用一种被称为主题建模的贝叶斯机器学习技术来探讨一个问题:哪些主题最能描述经济学入门教科书中出现的词汇的分布?(Theme 本意是主题,Topic指话题、题目等。本书中的topic均翻译为主题。这里把原翻译中的有关THEME 和 TOPIC 的区别及原译者的注释删除了。不影响原文的表意。)这些主题是词汇的向量(每个向量按其在该特定主题中的重要性赋予权重)。这些向量来自一个固定的词汇库,在我们的案例中,包含了自1900年以来发表在顶级经济学期刊上的研究论文。通过将主题建模应用于这个研究语料库,我们能够以一组具有经济学意义的主题的形式产生一个透视镜,可以用来衡量主题及其在任何经济学工作中的相对重要性。下面,我们将说明一个我们称之为“逆向选择;‘柠檬’。”的主题。这个透视镜可以集中在我们感兴趣的对象上,在我们的案例中,就入门教科书的内容。如果各教材中最能说明单词分布的主题是相似的,那么这些教材就被认为是相似的。
主题建模是一种概率建模的形式,它将观察数据(文档)的语料库视为一个来自隐藏的数据生成过程,并对其结构进行估计(Ash, Chen, and Naidu 2019; Blei 2012; Blei, Jordan, and Ng 2003: Blei, Ng, and Jordan 2003; Gentzkow, Kelly, and Taddy 2019)。在生成与每个文档相关联的主题或权重时,既不使用文档中的含义、在文档中的顺序,也不使用文档的时间顺序。①因此,每个文档都被视作一个“词袋”(bag of words);唯一观察到的结构就是文档中词的存在。
然后,这个模型会问:什么样的主题结构假定最有可能生成观察值(组成语料库中每个文档的词汇分布情况)?单词是通过数据生成过程被存入组成文档的单词袋中的,这个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选择一个主题向袋子贡献一个词,其概率等于该特定主题对于所研究文件的重要性;接着,从该主题的词汇向量中按各词汇的概率权重抽取一个词放入词袋。然后这两步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文档中词汇补全为止。
假定语料库中每个文档都是由这个假设过程产生的,那么主题建模将在那些最有可能产生所观察到的单词在文档之间的分布状况的主题中生成主题权重和单词权重。
最简单和最广泛使用的主题模型被称为隐含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或LDA模型,这一模型建立在19世纪德国数学家Gustav Lejeune Dirichlet所提出的离散分布之上。该分布的支持是K个向量(即,主题)的集合,这些向量的元素是一些分类事件的发生概率(例如,一个特定词汇在确定其所属主题对某一文档的构成有贡献的条件下被抽到文档中的概率)。LDA模型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主成分分析。
观察到的数据是位于一组D个中的N个单一单词或双词词组(指的是经常出现的双字联,如“最低工资”)。单词和词组被统称为标记(tokens)。从预估的主题模型中,可以得到两个矩阵。第一个矩阵由K个主题向量组成,其元素(每个主题向量中的N个标记权重)是该标记在主题对文档构成有贡献的条件下进入文档“词袋”中的概率。第二个矩阵是跨文档的主题分配,其元素是各个主题被提出来为相关文档贡献标记的概率。
为了用主题建模方法对经济学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比较,我们采取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文档语料库,并从中生成主题。这个语料库是由1900年至2014年间在英美主要经济学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组成的经济学研究,共计27,436篇,如图2所示。
图2 语料库:自1900年以来按期刊和时间片划分的27436篇学术论文
语料库的处理方法是词干提取,将以如名词、动词或形容词(“competition”;“compete”;“competitive”)等不同形式出现的一组词汇作为单一标记收集起来,并通过使用标准词典来删除那些对我们的目的而言不能提供任何信息的停顿词(连词、代词、介词)。这种处理的结果是得到了一个有10,849个唯一标记的词汇表中。
其次,我们将主题数量K设置为100 ,然后对该语料库进行主题建模,以生成主题的集合以及这些主题在每个D个文档的分配情况,即前面提到的两个矩阵(主题×标记概率;文档×主题概率)。②
第三,我们可以用这两个矩阵作为我们的透视镜来比较任何文档集的内容,即比较极有可能组成这些文档集的主题之间的异同。(在随后的章节中,我们将使用这些技术来研究一些当代教科书的内容)。
为了使这些比较有意义,我们需要找到每个主题的速记描述,这是一个N=10,849维的标记权重向量。在这里面,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主观因素。③图3展示了主题4的词云,其中字体的大小与该词或词组在对文档的词袋的贡献的概率(条件是主题4被抽中贡献词汇给文档)大小成正比。所有标记中权重最高的两个词分别是“质量”和“汽车”,权重分别为0.296和0.069。也就是说,如果主题4被抽中贡献词汇给一个文档,这两个标记将分别以29.6%和6.9%的概率被贡献到文档的词袋中。
图3 主题4中前100个词汇的词云,标记为“逆向选择;‘柠檬’”
我们将这个主题命名为“逆向选择;‘柠檬’”。表1给出了预估得到主题4贡献的词汇的概率最大的五篇文章。左边一栏表示,在Hendel和Lizzeri(1999)一文所代表的词袋的生成过程中,对于任意一次抽取,主题4被抽中贡献词汇的概率为0.36——对表中其他论文来说也是如此。
现在,我们准备把通过使用主题建模机制打磨出来的透视镜用在比较入门教科书的内容上。我们将从探讨萨缪尔森于1948年编写的教材的创新程度以及在什么意义上的创新开始。
表1 主题4(逆向选择;“柠檬”)最有可能贡献的文档以及对应的主题权重
2.萨缪尔森教材的创新之处
乍一看,衡量萨缪尔森的创新之处,最明显的比较就是他的教材与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原理》之间的异同(马歇尔的《原理》写于19世纪80年代末,在1890年首次出版)。但除了少数例外,马歇尔的教材并没有被用作经济学入门课程教材——至少在美国没有。美国的经济学入门教材被Richard T. Ely(以及一系列合著者)的著作《经济学大纲》(Outlines of Economics)所主导,该书与马歇尔的著作在同一时期写成,并于1893年首次出版。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间期,Ely等人的著作在美国每年售出约14,500册,而马歇尔的著作仅售出约800册(Backhouse, Bateman, and Medema 2011)。
今天,Elyz因在美国经济协会会议上以他命名的年度演讲而为许多经济学家所熟知。Ely主张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以保证收入分配更加公正,并维持竞争和对非竞争性的公司进行监管,这些主张反映了他对在其编写教材时标准石油公司和其他信托公司所拥有的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担忧。我们用来进行比较的《大纲》是完成于1930年3月(因完成时间过早,故未受到几个月前股市崩盘的影响)的版本,其合著者包括Max Lorenz(他写了整整一章关于不平等的内容)和Allyn Young。Young(Ely的学生)是Edward Hastings Chamberlin的老师,他的讲座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后来垄断竞争理论的发展。
图4显示了两本教科书的主题权重。每个轮廓条的长度衡量了的各个主题的重要性(该主题在文档中的100个权重向量中的对应权重),对应Ely教材的权重的是纵轴右边的轮廓条,对应萨缪尔森1948年著作的则是左边的轮廓条。每个实心条显示了Ely和萨缪尔森教材在同一主题上的权重之差,右边的实心条显示的是Ely的教材中这些主题的权重比萨缪尔森的教材中高,反之亦然。主题按教材间的权重差异大小进行排序,因此中间位置的主题是两个教材在权重上最接近的主题。
Ely的教科书比萨缪尔森更重视企业家精神和组织(77),经济史;经济思想史(61),公共管制(15),交通;20世纪初期(75),农业经济学(46)、金本位(30),所得税;制度(82)等主题。萨缪尔森的创新体现在总需求的波动(89),总需求;消费(33)这两个主题上。这些主题的重要性说明了萨缪尔森的主要创新之处:采用凯恩斯主义框架来确定国民收入。
图4 萨缪尔森(1948)和Ely等人(1930)所著教材内容的比较
注:如果某个主题在两本教材中的权重均小于0.015,或者它所包含的标志的最大权重小于0.01,则剔除这一主题。主题的编号只是标识符而已,不表达任何重要信息。
萨缪尔森的另一个主要的概念创新是他对竞争与市场结构(44)和需求与供给的弹性(80)的强调,反映了爱德华·张伯林和琼·罗宾逊在教材出版的十五年前的贡献(Chamberlin 1933,Robinson 1933)。与Ely相比,萨缪尔森对价格制定和市场结构进行了更为正式的处理,这降低了企业家精神和组织主题所包含的制度性主题的权重。萨缪尔森的轮廓图表明,他和Ely的教科书都相当重视银行机构、对产业的实证研究和所得税制度方面的问题。④
Ely教科书中关于“生产和消费”的三章和关于“价值和价格”的四章(由Allyn Young写作)与马歇尔教材的内容基本相同,包括对外部性和“费用递减趋势的事实”(即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得细致关注。Young给马歇尔寄去了一份《大纲》,并在随信中赞同了马歇尔“对需求和供给力量的详细分析”,同时承认他本人对边际效用分析的使用有限(Backhouse,Bateman and Medema,2011)。萨缪尔森1948年的教材非常符合这种马歇尔传统,但除此之外还加入了来自凯恩斯著作的内容。这有时被称为“马歇尔加凯恩斯的综合”,这里加引号是为了强调马歇尔和凯恩斯著作中的很多内容并没有在出现在萨缪尔森的教材中。
① 另一种方法是认识到出现的单词有一个结构,因此观察结果将是基于前一个单词或多个单词的单词。其他与主题建模的“词袋”方法的不同的方法也值得探讨。
② 我们的初始选择是K=100,这一选择产生了易于解释的主题;巧合的是,这一数值大致相当于两位数级别的JEL代码的数量(两位数JEL代码有111个,其中不包括“一般”和其他非实质性的代码)。
③ 我们在在线附录中展示了一百个主题里每个主题中权重大小排名前一百的标记构成的词云,以及我们给每个主题分配的标签。
④ 农业经济学(46)在萨缪尔森的教科书中不太重要,但农作物(87)却不一样。惯性教学法和动态经济史为此提供了证据:Ely和萨缪尔森的教材都用小麦等农作物来解释生产模型,然而,农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的下降则是其在萨缪尔森著作中重要性下降的原因。但是,在我们分析的所有现代教科书中,农作物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这反映了它在教师们中的受欢迎程度(如果不是因为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
五、今天的经济学101: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教材市场对萨缪尔森的创新反应是惊人的:在1985年萨缪尔森的教科书成为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合著的教科书之前,萨缪尔森的教科书销量超过了400万册,而同时期美国每年授予的学士学位数量平均不到50万。本世纪初,挑战萨缪尔森-诺德豪斯教科书市场份额的新教科书均采用了萨缪尔森的“马歇尔加凯恩斯”式新古典综合,并致力于向非专业的未来公民们传授经济学知识。
我们对当下经济学入门教材的探讨将集中在两本由著名经济学家所撰写的两本教科书上:其一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1997年首次出版),其二克鲁格曼和韦尔斯的《经济学》(2005年首次出版)。这两本教材如鼎盛时期的萨缪尔森的教材一样,在美国被广泛使用,在世界范围内的入门课程中也很流行。①
1.萨缪尔森1948年的教科书与现代教科书:定量比较
正如我们用主题建模得到的透视镜来比较Ely和萨缪尔森的教科书内容,我们对萨缪尔森的教科书和现代教科书也采用相同的比较方法。图5和图6显示了主题权重的对比。萨缪尔森教材中关于凯恩斯的总需求主题(33,89)中的权重较大,这一点从它们位于两个图表的近顶部就可以看出。两个在现代教科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微观主题是供求弹性(80)以及竞争和市场结构(44),尽管这似乎反映了现代教科书总体上对微观主题的更多关注,而不是微观经济学主题的相对重要性增加。
现代教科书的创新体现在图表底部的不对称的轮廓条中:最显著的是引入了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31)、税收的福利效应(41)、行为经济学和博弈论(20)。
图5 萨缪尔森(1948)和曼昆(2018)的主题对比
注:如上图所示,每个轮廓条的长度衡量了该主题对于两本教科书的重要程度。实心条部分显示了两本教材的主题权重差异。
图7中对称的轮廓条直观地凸显出了曼昆和克鲁格曼-韦尔斯(Krugman-Wells)的两本教科书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由于轮廓条是对称的,所以衡量两本教科书主题权重绝对差异的实心条很短。竞争与市场结构(44)和供求弹性(80)两个主题都具有相当大的测量值(轮廓条的长短),它们的权重在主要因素的曲线移动分析中也相差不大,所以对两本教材来说都是最大的主题。这表明,竞争与市场结构和供求弹性是这两本教材共同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实心条表明,相比较而言,曼昆的教科书关注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31)更多,而克鲁格曼-韦尔斯的教科书关注总需求的波动(89)和国际发展比较(60)更多。这种在宏观经济政策重点上的差异出现在他们对学习高阶经济学原理的学生的初步概述中:在曼昆的教材里,第9条原理是“当政府印钞太多,价格就会上涨”;在克鲁格曼-韦尔斯的教材中,第10条原理是“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第11条是“总支出有时与经济体的生产能力不一致”,第12条是“政府政策可以改变支出”。
图6 萨缪尔森(1948)与克鲁格曼和韦尔斯(2015)的主题比较
2.从萨缪尔森(1948)到曼昆和克鲁格曼-韦尔斯
主题模型没有捕捉到的是一个重要转变:萨缪尔森早期的教材,关注于对当时最紧迫的经济问题解决,而现代教科书则聚焦于经济学如何让个体进行决策时“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以及市场出清条件下的供求模型如何应用于更广泛的经济问题。
对萨缪尔森在其1948年教科书中的设想的背离,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
首先,随着大稳健时期的过去,像萨缪尔森那样问学生——“在下一次经济萧条中,你预计情况会怎样?”——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几乎没有理由质疑罗伯特·卢卡斯在2003年向美国经济协会发表的主席致辞中总结的当时的普遍观点:“预防经济萧条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了,事实上它们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解决了”(Lucas 2003)。
这正是萨缪尔森所期望发生的事——至少部分地是因为公民和决策者们通过修读经济学课程的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而这些经济学课程采用的正是萨缪尔森编写的教材。他说:“……如果有一天商业周期能被明智的社会行动所掌控,那么这些(在高就业率水平下支配经济资源使用的经济力量)将再次成为经济学的主要关注点”(Samuelson1948, p. 591)。在这种情况下,关于不充分就业持续存在的宏观经济学内容就可以被放心地安排到书的后面,并且减少它在书中的比重。萨缪尔森1948年的教材中,在微观上的篇幅不到宏观的一半,而曼昆和克鲁格曼-韦尔斯的教材在微观上有超过宏观四分之一以上的篇幅。
图7 曼昆(2018)与克鲁格曼和韦尔斯(2015)的主题比较
第二,取代了萨缪尔森教材第一部分长达249页的有关制度和实证的细致分析,曼昆和克鲁格曼-韦尔斯的教材一开始是一个简要的主题:“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同时还介绍了竞争性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这两部分都把学生从他们自身所处的世界带向了一个抽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们被要求学习一套为经济学家所熟知的真理。②这些陈述传达的信息是,经济学是关于“经济人”在均衡的竞争性市场条件下——当市场(非典型的)失灵时,有时会有一位仁慈的社会计划者予以干预——与自己的同类相互作用的学科。
萨缪尔森的观点则截然不同。在介绍了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运作方式描述后,他立刻告诫学生:“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这种轻率的结论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几乎一样多,尤其是30年后,我们的一些重要公民对他们的大学经济学课程就记得这些。事实上,对完全竞争的许多赞美都是不着边际的。”(Samuelson 1948, p. 36)。
第三,当今许多“真正有趣的且至关重要的总体经济政策问题”很少被现代教科书所重视。与萨缪尔森在教材中对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相比,这些问题当然也不是目前教材理论内容的重点。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最新版本确实通过对环境问题和该领域最新理论的概念发展的重要关注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但除此之外,吸引学生学习经济学的问题(图1)和当今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问题,如气候变化、不平等、财富创造、创新及其对就业前景的影响、金融不稳定等,不是(不像萨缪尔森所做的那样)作为理论建设的挑战来予以介绍,而是作为对已讲授的模型的说明,或是相反,作为没有引用所讲授地基准模型来处理的特殊主题来介绍。
① 在这方面,这些书与McConnell、Brue和Flynn(2018)不同,后者虽然已经出到了第21版且在美国有重要地位,但在其他国家影响甚微。
② 这是那些提倡所谓的原理课程非主流化或多元主义化的人经常提出的批评。(例如,Chang 2014, ch. 1)。
六、重申萨缪尔森的设想:新问题需新模型
当萨缪尔森在其1948年的教材一开篇就表明失业是经济学面临的核心挑战时,他就知道这本书的其余部分也必须做出改变。
当今,各经济体所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但这些问题提出了同样的萨缪尔森式的问题:只是在教材后面的章节中增加对新问题的处理,而不实质性地改变先前章节中的基准模型,这就足够了吗?一个肯定地回答是,根据经济学教科书出版商制定的经验法则推断,至多可以有15%的内容可以偏离“标准的”原理教科书。①
我们现在又回到了“萨缪尔森时刻”吗?
在许多国家,2008年的金融危机及其后果在媒体上和学生、教师、私人部门中的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中间引发了一场辩论。辩论所围绕的问题是:经济学课程——尤其是入门课程——是否与我们的目的一致?突出的例子是2012年于英格兰银行举行的备受瞩目的会议(Coyle 2012),以及2011年至2014年由新经济思维研究所(INET)举办的国际会议上进行的有关课程改革的会议。2012年,在“反思经济学”和“国际学生经济学多元主义倡议”的旗帜下,发起了一场充满活力的呼吁全面改革经济学课程的全球学生运动。
经济学家们对此反应各不相同。所有的主要教科书都进行了修订,许多包括了关于金融危机和不平等的新专题章节,将其作为前几章中基本不变的概念基准的应用。Daron Acemoglu、David Laibson和John List编写的新教科书介绍了当代经济学家们的经验主义实践,但它显然与主流教科书一样坚持15%规则、继续教授标准的基准模型。②
其他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金融危机和对我们的入门课程的不满标志着当代经济学知识的根本性缺陷。这些作者抛弃了15%规则,并主张发展和教授受奥地利学派、马克思主义、凯恩斯主义、女权主义、生态学及其他传统所启发的全新理论框架。③
第一类回应——保持在15%以内——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即在入门课程中所教授的基准模型没有什么根本性的错误。第二类回应则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经济学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错误。显然,应该还有第三类可能的回应:做研究的经济学家们经常使用的和许多研究生熟悉的经济学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错误;但我们教给一年级学生的东西确实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错误。
2013年1月,一小群经济学家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NBER开会,讨论开设一门新的经济学入门课程。一些人认为,课程需要的主要改变要完全在15%规则之内:在课程中加入实验研究的新方法和最近的经验证据以及行为经济学。
但是,会议上还出现了一个在领域专业化方面具有多样性和在范围上具有全球性的小组,这一小组致力于第三种可能性:我们的经济所面临的新问题要求对整个入门课程进行更有雄心的改革,而当代经济学的精华部分提供了概念性的工具来完成这项工作。该小组还试图引入一种开放获取、互动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该项目被冠名为经济学课程开放资源(CORE),于2013年11月在伦敦的英国财政部启动。该项目旨在为经济学入门教学提供一个新的基准。从这个项目中诞生了免费在线教材《经济》(The Economy)(当前的两位作者都参与了这个项目),该教科书的1.0版本于2017年推出(CORE团队2017年)。从2014年开始在网上发布的测试版已被伦敦大学学院(UCL)、巴黎政治学院(巴黎)、洪堡大学(柏林)、图卢兹经济学院等学校作为标准的入门课程。④截至2019年12月,该教材已被来自63个国家的310所大学采用,其中法语和意大利语的翻译已经完成,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越南语、芬兰语和格鲁吉亚语的翻译也在进行中。
表2 新入门课程中讲授的问题与关键概念
正如萨缪尔森在半个世纪前所做的那样,该小组确定了新课程的两个组成部分。首先是公民和经济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其次是一套概念和数据,掌握了这些概念和数据,学生们(即使是那些只学了一年经济学的学生)就能够参与到有关公共政策的理性讨论中去。
表2列出了一系列问题以及CORE小组认为分析这些问题所需要的一些概念。中间一栏中的许多概念,要么在标准的入门课程中缺失(熊彼特租金、权力、动态、不完全契约),要么是它们浅尝辄止、很少使用的(制度、涉他偏好)。然而,正如第3列中的研究论文所显示的那样,这些新的模型和概念在研究型经济学家中已经相当普遍,并且经常教授给博士生。或者,重复一下萨缪尔森的话:这些方法是过去几十年里, 90%的50岁以下活跃的学术经济学家所采用过的方法。
受来自经济学的萨缪尔森和来自物理学的费曼的启发,CORE小组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一种能够阐明“迫在眉睫的问题”的方式让入门级的学生能够理解这些概念。
CORE不是以“经济学”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作为教材的开篇,而是以“经济”和 “世界是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作为起点。关于复杂的动态过程的历史证据和利用经济模型和数据获得洞察力的希望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一章的标题是“资本主义革命”,以一组最近估计得千年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开始。学生们看到并处理得第一张图表显示,在连续七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平稳发展之后,随着一系列数据的开始,世界经济出现了一种明显的上升趋势,首先是在英国,然后是在日本和意大利,最近则是在中国和印度。接下来是一个交互图表,展示了全球范围内一国内部及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状况,同时还展示了这些不平等情况自1980年以来的变化情况。
这为学生使用经济学的第一个工具——产出度量(用数据练习)和创新模型——提供了一个“有必要去了解”(need to know)的动机。学生们学习的第一个模型(在第二章)是熊彼特模型,它为理解经济租金在解释资本主义动力中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个框架;具体而言,就是创新租金如何影响工业革命和历史上经济增长的转折。
对不平等问题的分析处理同样表明了该教材基于问题和“有必要去了解”的结构和动机。这一部分首先叙述了18世纪海盗船的(书面)章程——这一章程规定了如何分配战利品(Leeson,2007),接着描述了如何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来表示分配结果,并将这些结果与追逐海盗船的皇家海军船只上的不平等状况进行了比较。
在这里,主要的挑战是如何以分析的方式呈现“权力”和“制度”这两个有时模糊但却必不可少的概念。这是通过在一开始引入基本的博弈论(第4章)并将制度作为为“博弈规则”来实现的。一个简单的讨价还价模型可以代表一个农民和地主在不断演变的制度环境下的互动,这一制度环境包括强制、法治、民主规则的制定和科斯式的讨价还价。
这种对围绕经济租金的利益冲突中权力行使的分析处理随后被用于研究信贷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三种情形中,相关契约的不完全性意味着经济租金和委托人对权力的行使是相关纳什均衡的特征。由此,经济互动的制度环境的细节在描述中居于中心地位且在分析上是可处理的,并且,交易的政治-社会方面也成为建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跨学科姿态地表示被选择性地和描述性地附加的东西。
图9中其余的关键概念为把现代理论发展和经验发现作为必要构成要素整合到对当下经济挑战的模型建构中提供了类似的机会。如果一开始就将它们构建到学生的工具包中,那么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必等到新的概念可以作为“前沿主题”添加到书的末尾。
① Colander详细解释了15%规则是如何影响其原理教科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的(Colander 2003)。
② 在线附录中,我们介绍了这本教材与本文考虑的其他教材的主题建模比较情况,以及对另一本教材的类似处理(Goodwin et.al,2014)。总而言之,Acemoglu和Goodwin的两本教材在国际发展比较方面的权重都比曼昆的教材高一些,而在竞争和市场结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方面的权重则都比曼昆的教材低一些。前者(指Acemoglu的教材 )的显著特点是实验设计的权重高于其他教科书;后者(指Goodwin的教材 )和萨缪尔森之前的Ely的教科书一样,在描述性主题上的权重更高。
③ 世界经济学协会教科书评价项目列出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教科书清单,可见于:https://www.worldeconomicsassociation.org/textbookcommentaries/alternativetexts/。
④ 教材可见于:www.core-econ.org/the-economy/。主要作者为:Yann Algan、Timothy Besley、Samuel Bowles、Antonio Cabrales、Juan Camilo Cardenas、Wendy Carlin、Diane Coyle,、Yann Algan、Timothy Besley、Samuel Bowles、Antonio Cabrales、Juan Camilo Cardenas、Wendy Carlin、Diane Coyle、Marion Dumas、Georg von Graevenitz、Cameron Hepburn、Daniel Hojman、David Hope。Arjun Jayadev、Suresh Naidu、Robin Naylor、Kevin O'Rourke、Begüm Özkaynak、Malcolm Pemberton、Paul Segal、Nicholas Rau、Rajiv Sethi、Margaret Stevens和Alexander Teytelboym。
七、相关性和连贯性:新基准的挑战
编写入门教材需要作者对一系列基准问题表明立场,这些问题涉及什么是经济、人们具备哪些特征、我们在经济中如何互动、这些互动的经济结果是什么,以及如何评价这些结果、如何采取公共政策加以改进结果。
表3的右栏是新基准的图示表征,中间一栏是传统基准的摘要。传统的基准发展得很好并且根基稳固,新基准虽然还处于萌芽期,但我们认为新基准具有连性且适于教学的(我们将在后面讨论)。表中的条目是高度简略和过度简化的,因此无法表现相关教科书的丰富性和微妙性。不过,它们代表了我们认为学生会从基于传统基准或基于新基准的课程中学到什么。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编制一个略有不同的清单,但很少有经济学家会声称,右栏中可能经过适度修改的要素是不真实的或不重要的。同样,很少有人会坚持认为传统基准完全没有价值。经济学家的分歧在排序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学习了传统的完全合同基准之后,才会在高级课程的学习中对不完全合同的现代观点有更好地理解。另一种观点是,无论是专业的初学者还是只修一门经济学课程的学生,都最好学习新基准。在新基准中,这些话题不是作为特殊的、例外的情况或是对基准的批评出现,而是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学方法的基础与启示出现。
说得简单一点:分歧归根结底在于,入门课程中教授的基准是否仍应放在中间一栏,而把右边那一栏留给高级主题课程,供为数不多的准备在经济学继续深造的学生进一步学习。
CORE团队在《经济》中的替代方案是将新基准(表3的最右栏)放在教材的前面。其结果是,完全竞争市场(该市场中的市场主体是价格接受者)的均衡成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特例,这一特例将在以后的课程中更详细地讨论。与传统的基准不同,这里的经济不是表现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的静态均衡,而是一个嵌入在社会和生物圈中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既影响又反映自身所嵌入的环境。
在《经济》一书中,通过改变基准,人们既能盘算自我利益,又能做到慷慨大方;他们不仅在市场中相互作用,还在权力差异和博弈规则(制度)会影响人际关系本质(如管理者和雇员之间、公民和政府部门之间、工会成员之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下相互作用。在新的基准模型中,这些互动产生的经济结果很少是有效率的或公平的,这使本身也有其特有失灵的政府在解决效率低下、不公正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问题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
表3 对经济学入门教科书中基准的描述:传统基准与新基准
相比之下,在标准原理教学中,市场失灵是作为传统基准的偏离而被引入的。例如,克鲁格曼和韦尔斯向学生介绍上述领域时讲授的12条“原理”中,就包括对“市场会走向均衡”、“通常是有效率地”和“在市场没有实现效率的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可以改善社会福利”的确信。而曼昆则是这么说的:“市场通常是一个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基于标准教科书的主题起点和各主题间的平衡,学生可以合理地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是关于竞争性市场的相互作用(实证性的陈述),并且这些市场运作良好(规范性的陈述),因此,用克鲁格曼-韦尔斯教科书中的话来说,政府不应该“插手”。导致市场失灵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完全契约只是一种特例,而非大多数交易的特征。
政府失灵——教材以租金管制和最低工资为例——也是特例。没有对公共机构的寻租行为或政府运作的信息有限性的分析处理,而这种分析处理可能有助于解释国家(即便是民主国家)的干预的内在缺陷。
此外,如果没有一个模型来帮助说明为什么对于某些商品或服务,公司的指令经济或家庭(或社邻)的合作经济可能会优于市场交易,那么学生可能会对不在市场上而在公司、家庭和社区内部发生的大量经济互动感到疑惑。
非市场互动、不对称和不可验证信息、公共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现代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基准。这个基准提供了一个有关政府和市场更为平衡但可能对二者都不太有利的见解,支持政策选择应具有更过的经验相关性更少的理想化的观点。
八、入门课程中宏观经济学的新微观基础
通过利用我们对劳动力和信贷市场运作的新认识,表3所示的新基准可以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萨缪尔森综合理论以及延续了这一理论的现代教科书的一个关键缺陷在于,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模型(该模型存在凯恩斯式的需求驱动型波动和劳动力市场均衡时的持续失业)的关键要素完全不一致。但过去40年的研究填补了马歇尔经济学的这些空白。①
信贷市场的委托-代理模型(如Stiglitz和Weiss 1981)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个有许多财富有限的家庭的社会中,会有被排除在外的借款人。这些受信贷约束的家庭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这限制了总体经济层面上的消费平滑程度,从而激活了乘数作用过程。
同样,认识到在一个信息稀缺的环境中不可能针对工人的努力制定出可执行的合同,厂商就会设定工资水平,如此一来,工人就总面临一个失业成本。(例如,Bowles 1985,Salop 1979,Shapiro和Stiglitz 1984)。结果,在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态下也会存在着非自愿失业。这并非(如主流教科书中标准内容一样)是由任意设定的工资刚性、最低工资、独家雇主或工会所造成的对市场出清的偏离。失业是在弹性z和弹性工资、无竞争阻碍的情况下由逐利行为产生的结果。这是一个不同的经济基准模型,在该模型中,劳动力或信贷的供求函数的没有交点,而是被相互间存在战略互动的委托人(雇主和放贷人)和代理人(雇员和借款人)的纳什均衡分析所取代。
因此,宏观经济学入门课程的新基准中的基本关系,是从描述主要行为人(工人、公司、银行和政府)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行为的可操作模型中推导出来的。在信贷和劳动力市场中,合约是不完全的,因此家庭和个人都会受到数量限制,这是一个与学生们所经历的世界相一致的设定。微观和宏观课堂之间的过渡并不需要一套新的、不和谐的临时假设,因为学生对乘数的理解与信贷市场的模型一致,而均衡状态下失业的存在也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设定工资的方式一致。
相比之下,在传统的教科书中,即使引入了效率工资的概念,也通常是被简单地添加到劳动力供求曲线相交的标准劳动力市场分析工具中,作为对劳动力市场出清的模型的一种临时偏离(例如,Mankiw 2009, p. 594;Acemoglu, Laibson和 List 2015, pp. 237–8)。效率工资像政府强加的最低工资一样,被表示为市场出清工资的附加费用,但这根本不可能建立在任何连贯的模型上,因为在效率工资模型中不存在有限的市场出清工资。
① 信贷约束和均衡失业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学前沿研究的主要内容,被归入到异质性行为主体下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HANK)中,例如Challe和Ragot(2016);Kaplan, Moll, 和Violante(2016);Ravn和Sterk (2016,2017);以及搜索和匹配模型(SAM),Blanchard and Galí(2010); Christiano, Eichenbaum, 和 Trabandt (2016); 和Gertler and Trigari (2009)。
九、供求的力量还是两条曲线的交点?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当均衡状态下可能存在超额需求或供给(如使用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借贷和雇佣时的劳动力和信贷市场),学生们怎样使用供求关系的分析工具呢?如果厂商和个人失衡的寻租行为造成了对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供求曲线的交点的显著偏离,那么其他市场也会出现相关问题。
我们的回应是,在许多情况下,“供求曲线交叉的地方”并不是正确的答案。但重要的是,这并不等同于废除“供求法则”或减弱了它们的力量相反,它要求我们脱离两条曲线的交点这一基准,或因为这个交点可能不存在交叉,或因为这个交叉可能不是市场的前进方向(例如,就像在泡沫时期发生的那样)。
图8 每万词所含供求图与分析性图示
注:如果一张图里既有供给曲线又有需求曲线,或者呈现了AD/AS模型,那么这张图就会被算作是“供求图”。如果有若干幅图表的出现只是为了最终推导出某一个图表,那么它们就统一算作是一张图表,反之则按图表数量计数——例如,如果给出了关于苹果市场和苹果采摘者的两张图表,那么这就算两张图表。图中教科书中的AD/AS图示出现频次(按图中顺序)为:0、0、16、9、16和0。
上述关于劳动力市场和工资设定厂商的现代理论说明了,即使在一个以过度供给为均衡特征的环境中,供求力量也具有持久的重要性。在该模型中,雇主(委托人)设定工资,给雇员(代理人)一个租金,以使工人提供的单位努力成本最小化(而厂商不能通过契约得到保证)。供求的力量影响着利润最大化的工资水平,因为它们改变了工人的后备选择,而这一成本取决于雇员因提供的努力不足而被解雇后的预期失业持续时间。
将这一劳动力市场模型与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的产品市场模型相结合,就提供了一种紧凑的方式来研究移民、生产率变化、劳动技能提高、失业保险、工会、解雇的法律限制、不竞争条款、劳动力市场买家垄断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均衡工资与就业水平的影响。在这种设定下,供求效应是工资和就业变化的机制,但根本无需用到“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交点”。
“供求曲线的交叉点”不再是一个足够的答案,这是新基准一个特征,而不是一个缺陷。原因在于,理解供应和需求的作用机制(包括对议价能力的影响)可以使学生对这个过程有一个因果性的理解,而不是用一个简单的算法来生成“正确的答案”。类似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去理解怎样的因果机制影响着设定利率的银行的行为和受数量限制的借款人的行为。
CORE的引言中提到,供求的力量在各种制度环境中都发挥着作用,而不仅限于在完全竞争的价格接受模型均衡的条件下发挥作用。在介绍完全竞争市场的第8章之前,教材先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经济制度和垄断竞争中的应用,包括了对成本转移和产品需求的影响。在这一点上,该教材不仅沿袭了萨缪尔森1948年的教材,也沿袭了为博士生编写的主流微观经济学教材(MasColell, Whinston, and Green 1995)。在这本书中,对竞争性市场的分析始于第10章,就像《经济》一样,这本书长达300多页。
相比之下,标准的现代入门教科书在一开始就介绍了供求工具,并将其作为讨论供求力量的一般模型来介绍。而价格接受市场的均衡的独特性则是在教材的后面部分才开始讨论,因此,如果学生们认为图中所表示的出清市场具有广泛适用性,那么也是无可厚非的。如我们所见,萨缪尔森(1948)故意选择不这样做。他很晚才介绍这个模型,并且介绍时附加了很多注意事项。
Rod Hill和Anthony Myatt解释道:
“克鲁格曼-韦尔斯的教科书相当明确地指出了超出完全竞争的环境中使用供求模型的理由。例如,在注意到寡头垄断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市场结构之后,他们问道:“既然寡头垄断普遍存在,那么,基于完全竞争的分析……是否仍然有用?”他们认为是有用的,因为“从供求分析中得出的预测往往对寡头垄断的情形中也确实有效。”鉴于寡头垄断模型的复杂性,“在经济学家认定与寡头垄断相关的复杂性并非至关重要的情况下,他们会更倾向于采用完全竞争市场的运行假设”(Krugman和Wells 2005, 383; [2015, 438]; Hill和Myatt 2010, p. 58)。
图8显示了五本教科书中按单词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的分析性图示的数量,包括标志性的供求图的分析性图示数量。从萨缪尔森1948年的教材到现代教科书,经济学教学中使用的分析性图示越来越多。在曼昆和克鲁格曼-韦尔斯的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图示是供求图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接受型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局部地或总体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分析图示,还使用同样的语言和图示运用总需求和总供给(AD/AS)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
在萨缪尔森1948年的教材中,共有52个不同的分析图示。而在曼昆的教材和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的教材中,这一数字几乎是52的四倍,而在克鲁格曼-韦尔斯的教材和CORE的《经济》一书中则近乎是52的五倍。萨缪尔森教材的图示中只有五分之一是供求关系图(没有AD/AS模型),然而,曼昆的教材中有41%为供求关系图,克鲁格曼的教材和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的教材中则有34%为供求关系图。CORE中只有十分之一的分析图示是供求关系分析图示(没有AD/AS模型)。
在以CORE教材为代表的新基准中,AD/AS分析工具被一个总体经济模型所取代。在该模型中, 与在“微观”章节中引入的相同的行为人(厂商、银行和中央银行)进行工资、价格和利率的设定。
以经济如何应对总需求的变化为例。CORE的新基准模型和传统教科书中的“AD/AS加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定性预测一致。
然而,对供求曲线的熟悉可能导致学习传统教科书的学生忘记了AD是一个包含了具有实际平衡效应的商品和货币市场的复杂的一般均衡条件,并以局部均衡的市场供求互动的逻辑来进行推理。考虑到“微观”中供求曲线交点与帕累托效率的关联性,学生们甚至可能被引导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经济是竞争性的,“长期”中AD/AS的交点处就不存在无谓损失。
就其本身而言,AD / AS的逻辑是没有吸引力的,正如布兰查德(Blanchard)用对总需求的负面冲击的例子所解释的那样:“它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产出是如何通过一个在实践中看似无关紧要的机制自动地回到最大潜在水平的。”这个机制是:较低的产出导致价格水平降低,对于给定的货币存量来说,较低的价格水平会使实际货币存量变大,从而导致利率降低,利率降低又会引起需求和产出的增加。这是一长串错综复杂的事件,带有令人怀疑的现实主义色彩。”(Blanchard 2016)。
这与以行为人为中心的CORE教材中的推导形成了鲜明对比。在CORE教材中,通过对总需求有正面影响(与布兰查德的例子正好相反)的案例来说明这一点。它首先解释了厂商(在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时)为什么通过增加产量来回应总需求的上升:因为即使价格不变,这样做也有利可图的。其次,基于信贷市场委托-代理模型的数量限制激发了乘数机制的作用的发挥,由于一些家庭无法平滑他们的消费,这加大了需求的增长。其三,劳动力市场的委托-代理模型解释说,当总失业率下降时,工人的回退情况会得到改善,因此厂商会选择设定更高的工资水平。厂商将增加的成本加在价格上,从而通胀水平上升。政策制定者是一个有目标(如通货膨胀目标)的行为人,通过干预引导经济朝着成本最低的通胀目标发展。
政策制定者的通货膨胀目标(而不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目标)确定了持续的通胀均衡中的通货膨胀率。当然,货币在任何形式的通胀模型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在通胀目标制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并不决定通胀率。例如,如果通胀率高于目标是因为总需求偏高,那么中央银行将通过提高政策利率来降低总需求。中央银行通过诱导银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使家庭和厂商的贷款需求增长降低,来实现其通胀目标。因此,货币供应量增长的降低是结果(因为银行减少了放贷),而不是通胀率下降的原因。在新基准模型中,货币供给是内生要素。
图9 CORE(2017)和克鲁格曼与韦尔斯(2015)的主题比较
十、教科书的定量比较
尽管仅靠主题建模不能充分地对基准进行对比,但它可以揭示主题涵盖范围和各主题在文本各章中的分布的差异。
CORE的《经济》与克鲁格曼-韦尔斯教材(图9)以及与曼昆教材(图10)的两幅对比图中的轮廓条,与图7(曼昆教材与克鲁格曼-韦尔斯教材的对比图)中的轮廓相比,它们围绕纵轴的对称性明显更小。这反映了CORE的教材和这两本主流的现代教科书在主题涵盖上的不同。
但图中较长的对称轮廓条显示,所有这三本现代教科书都涵盖了大量的竞争和市场结构、供求弹性以及总需求的波动等经济学的标准主题。
这三本教科书都介绍了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20),以及国际发展比较(60)(与萨缪尔森1948年的教材形成对比)。但正如图9和图10底部的实心条所示,CORE的教材对这两个主题都给予了大得多的关注。主题权重显示,克鲁格曼和韦尔斯的教材与曼昆的教材都对竞争和市场结构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两图中的第一行)。CORE教材主题的新颖性还在于它引入了创新(21)、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61),对制度变迁(78)和民主政治竞争(66)也给予了更大的篇幅。
图10 CORE(2017)和曼昆(2018)的主题比较
学生们可能会关注哪些主题是首先被介绍的,哪些主题是经常被重提的,而不会去关注那些曾经引入过而现在已被抛弃的主题。他们会明白,前者才是经济学是有关什么的学科。
定量文本分析可以用来追踪教材中各章的主题分布情况。标准的现代教科书都遵循一个非常相似的章节顺序。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与萨缪尔森的教材和CORE的教材都有很大的不同。主题建模可用于通过章节序列来追踪特定的主题。追踪的结果显示了两个感兴趣的主题。
1.创新(主题21)
在图11的最后一栏中可以明显地看到,CORE教材对创新主题的引入较早,并且该主题在书中的频繁出现。在给出了生活水准从零增长向“曲棍球棒”阶段过渡的数据之后,《经济》的第二章在分析工业革命中的熊彼特租金时引入了一个创新模型。创新不是一个一次性的“主题”,而是一个持久的主题,在随后关于公司组织、市场失灵、技术变革和就业前景、全球经济和环境的章节中也有显著的出现。一个关于创新的“收官”(capstone)单元讨论了知识产权、创新的扩散以及市场与平台技术的匹配等问题。
图11 三本教材中创新(21)主题的章节分布
注:黑色横条的长度是三本教科书中对应章节中主题(21)的权重。这些章节是按顺序排列的。
相比之下,标准教科书(以克鲁格曼-韦尔斯教材和曼昆教材为例)中对创新的处理,集中在有关外部性的一章中的专利上和有关长期经济增长的一章中的外生性技术变化上。从图11的左边两列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相对稀疏性。
2.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主题20)
在给定主题名为“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20)的条件下,词汇向量及它们的权重在这三本书的许多章节里都有所呈现,且都出现在讨论经济互动和经济行为人的动机与行为的地方。从图12可以明显地看出,该主题在不同教科书中的分布差异很大。在《经济》一书中,该主题的权重在前几章中逐渐攀升,在第4章达到高峰,并且在整个教材的大部分章节中都很突出。
图12 三本教科书中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20)主题的章节分布
注:黑色横条的长度是三本教科书中所示章节的主题(20)的主题权重。
这本书从第2章和第3章对个体行为人违背“自然”进行决策的建模,推进到了第4章地利用博弈论研究社会互动,而就在这一章中分布达到了顶峰。在前几章发展出来的工具首先在第五章得到应用,以展示行为人行动时的不同博弈规则(制度)是如何影响结果的,然后又在劳动力和信贷市场的微观基础的委托代理设定中得到应用。
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主题在“宏观”的第13章“经济波动和失业”中也有一定的权重,其原因有二:首先,认知偏差(这是意愿的一个弱点)对抑制消费平滑(与信贷约束一起)的影响是经济波动所要讨论的内容的一部分;其次,投资的波动性是使用一个两人协调博弈来说明的,其中一个公司的投资依赖于它对市场增长的信念,而市场增长又依赖于另一个公司的投资。
相比之下,比如,该主题在曼昆教材里出现在三个完全不同的地方——第3章贸易收益分析、第17章寡头垄断,以及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微观部分的结尾。
十一、新基准模型可以教给一年级的学生吗?
新的基准概念通常只在主修经济学的学生的后续课程或研究生课程中引入,这一事实可以用惰性或教学逻辑来解释。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这些概念是由年轻教师在学生的学位项目结束时的选修课程中引入,这样做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课程进行更为全面的更新的需要。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经常有人认为,CORE新基准中的主题对于入门课程来说太难了。
认为这些概念本身既不难教也不难学的一个理由是,CORE的《经济》已经被成功地作为标准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在精英大学(伦敦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对第一代大学生(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伦敦贝伯克大学、拉托贝大学)以及在大型讲座课程(图卢兹经济学院、柏林洪堡大学、都柏林圣三一大学)中讲授。另外,法国中学现在正在教授CORE教材的改编课程,这也表明了这本教材的使用方便性。
现在就下结论说这个新课程比较成功还为时过早,但是,对这种截然不同、表面上更苛刻的方法的采用,值得一些解释。
CORE的作者团队从萨缪尔森对经济学和费曼对物理学所采用的原则为出发,即通过传授经济学赋予学生对一个可识世界的洞察力,很可能是一种激励。大多数学生都有过工作,马上就能理解不完全劳动合同的概念。他们或他们的家人在信贷市场上有过经历,知道什么是信贷排斥和信贷配给。他们还知道,他们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工人雇佣资本或资本雇佣工人都无关紧要的世界。萨缪尔森(Samuelson 1957)曾指出,在标准教科书中的完全竞争模型中,工人雇佣资本抑或资本雇佣劳动无关紧要。
如图8所示,CORE中广泛使用了分析性图示。可能性边界和无差异曲线以及纳什均衡的概念(在第四章中和博弈论一起被引入,见图12)在更宽泛的应用范围内被反复使用。一般来说,这些概念在第一门课程中不会有这么宽泛使用这些概念。对视觉呈现和术语的标准化处理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经济模型的力量及其多种应用。例如在CORE中,中央银行被描述为拥有由无差异曲线表示的偏好、但同时又受到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约束的行为人。
第二个例子是利用垄断模型来探讨政治垄断和政治竞争。在价格设定的厂商模型中,公司在等利润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切点处设定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个模型被用来表现独裁者在“在位时间”的约束下设定税率以实现政治租金最大化的行为。表示在位时间和税率的关系的曲线像需求曲线一样向下倾斜(独裁者预期的未来在位时间表示在横轴上)。
图13 学习了以CORE为基础的原理课程的第一批伦敦大学的学生与最后一批没有学习该课程的学生的比较:中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试结果相同
注:打分:I:70-100;II.1:60-69;II.2:50-59;III:40-49;不及格:0-39。
对于选择主修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很早就养成了用有约束的最优优化和纳什均衡来思考问题的习惯,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内在动力去打磨自己的微积分工具。虽然学生对建模工具的选择是基于主题顺序所驱动的“需要去了解”,但它也有副作用,那就是在为学生学习中级课程铺垫道路并激励他们学习中级课程方面有着负面影响,因为一些中级课程是从博弈论开始的,而不是按照“消费者”、“生产者”、“一般均衡”这一顺序推进。
CORE把对学生后期学习的铺垫与培养学习动机进行了某种结合,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学习过CORE的学生在随后的课程中表现良好。在伦敦大学的相同的中级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第一批学习CORE入门课程的学生(所有一年级学生都学习同样的课程)的成绩明显的好于上一批学生(计量经济学的成绩没有变化),关于这点可参见图13。虽然图13中的数据并不能构成对使用《经济》的入门课程为学生后续经济学课程做了多大程度铺垫的充分检验,但这也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
学习CORE课程的学生不会学习传统的IS/LM或AD/AS模型。这使他们能够较好地进入现代中级宏观课程,这个课程中的教科书越来越多地抛弃了这些模型(例如,Blanchard 2017)。更新后的中级课程的要素中包含两个利率(银行设定的贷款利率和中央银行设定的政策利率)、一个以通胀率为目标并受限于零通胀界限(通胀率最低只能为0——译者注)的中央银行,还有一个基于工资和价格设定曲线的供应方——其中工资和价格设定曲线产生了均衡状态下的非自愿失业,并被用来推导菲利普斯曲线。这些要素都可以在《经济》的第9、第10和第13到第15章中找到。
CORE不仅在课程内容和课程材料的顺序安排上与传统的入门课程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呼声也不同。本书是为所有年龄段的人编写的,无论他们是否参加正式课程,只要他们有兴趣了解经济并有兴趣习得一套经济学概念和方法工具,那他们就是本书的受众。读者还可以一窥经济学家在科学研究和政策分析中所做的工作,并一瞥数据和事实的核心重要性。
最后七章被称为“收官”部分,对当今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提供了持续的解决方案。一般的入门课程很少有空间容纳多于这些章节中的两三个部分的内容, 但在这里,它们是为其他课程和独立读者设计的。在撰写《经济》及在网上免费先出数字版图书时,作者不仅考虑到了本科生,还考虑到了所有阅读有关经济学的博客、报纸和杂志的读者。①
① 最初为比较美国海军训练手册中语言的复杂性而开发的标准工具被用来比较教科书的可读性。Flesch测量的结果是,CORE的教材比曼昆的教材要复杂一些,但比克鲁格曼-韦尔斯和萨缪尔森1948年的教材要简单一些。测量是基于每个单词的音节或多音节单词的比例以及句子的长度进行的。四本教科书中多音节词的使用状况几乎是相同的,但克鲁格曼-韦尔斯和萨缪尔森教材中所使用的句子更长。Flesch-Kincaid(F-K)测量的结果显示的是理解教材所需的(美国标准的)年级水平,而根据该测量结果,萨缪尔森1948年的教材和克鲁格曼-韦尔斯对12年级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曼昆的教材对10年级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而CORE对11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上述的全样本分析使用的是一个名为Flesh(原文如此)的开源工具(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flesh/)。每个词的音节是用Onlineutility.org计算的。(Kincaid et al. 1975)。
十二、多元主义的必要性
对经济学缺乏“多元主义”的批评一直都屡见不鲜,也包括对CORE教材的批评。批评者说,CORE教材对思想流派的对比(如,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马克思与新古典主义)、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关注不够。
批评者是对的。经济学本科教学在这两方面都趋于狭隘,我们的学生也因此而处于比较糟糕的地位。然而,当涉及到补救措施时,问题就出现了:一些批评者对多元主义的概念有限,而且倾向于忽视经济学的最新进展。
让我们区分一下多元主义的两种变体。一种变体可以被称为并列的多元主义(pluralism by juxtaposition):用不同的方法对思想流派或学科进行比较,以突出它们创造和使用知识的不同方式。尽管在最好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去学会从不同的观点对这些不同的思想进行比较和批评,但这种并列多元化也会使经济学研究简化为一种范式竞赛,很少或者根本不能向学生传达共同的核心分析概念。
除了能够批判性的评估论点和讨论相互竞争的方法之外,公民或政策制定者还需要能够自己提出经济观点。尽管萨缪尔森意识到了他所谓的“古典真理”在资源未充分利用的经济中是一个糟糕的政策指南,但这并没有促使他写一本名为《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的入门教科书。
多元主义,也可以像萨缪尔森渴望去做的那样,通过将不同学派的见解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到一个连贯的范式中来实现。这可以给学生提供从许多学派或学科借鉴过来的分析工具,帮助他们做经济学研究,而不仅仅是谈论经济学。我们把这称为整合的多元主义(pluralism by integration)。
这里有一个整合的多元主义的例子,说明了基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CORE对厂商和劳动力市场的处理始于这样一个事实:雇主和雇员在工作中所施加的努力上存在利益冲突。认为劳动合同不能确保雇员工作努力且出色的观点是现代微观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的一个常见例证。但它的出处是卡尔·马克思,而不是瓦尔拉斯或马歇尔。
契约不完整的原因是信息既是局部(local)的又是稀缺的,这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的经济学的基石——尽管在过去三十年里,通过对委托-代理建模的影响,这一理论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雇主不可能通过法院命令来获得执行劳动契约中的多维度工作努力所需要的信息。
在CORE的《经济》一书中,学生可以从罗纳德·科斯那里学到,“企业的显著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抑制”,倾向于支持权威体系。这听上去也更像马克思主义而非芝加哥学派。援引已故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Robert Dahl)的著作,工资和付出多少工作量部分决定于雇主的权力行使和在雇员间的工作伦理或其他社会规范,而不仅仅由市场竞争决定。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法律,对于理解这一模式如何运作都是不可或缺的。
学生们还了解到,赫伯特·西蒙,一位拥有政治学学位的经济学家,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供了这个过程的数学模型。在科斯、哈耶克、马克思和西蒙以及最近的研究的丰富下,这个关于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理论提供了一个模型,学生可以用这个模型来分析零工经济、最低工资的效应,或具有不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国家的宏观经济表现。
在入门课程的新基准中,多元主义一种必要,而不是一种选择。想象一下在标准的供求市场出清模型中的劳动力市场和厂商的情况:厂商可以在一个具有完全契约的交易中从工人那里购买劳动(即工作),而这种交易与购买电力或任何其他生产投入要素没有任何区别。其含义是深刻地:在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中不存在失业,工作投入上的利益冲突亦不复存在,雇主也不会行使权力,社会规范也不会发挥作用。
如果基准模型是建立在一个身处具备完全信息、完全契约和市场出清的世界的自私经济人的基础上,那么整合多元主义就毫无意义。在传统基准描绘的世界中,科斯、哈耶克、马克思、西蒙都是不相干的——更不用说约瑟夫·熊彼特、海曼·明斯基和其他一些人了,人们所能期望的就只是把他们并置在一起。
在新的基准中,多元主义(具体而言,就是整合的多元主义)是所提出的问题和所教授模型的内在要求,同时,它还向学生表明,有用的见解来自于许多思想流派和学科。
与新基准内在的多元主义相一致,CORE的经济学入门课程借鉴了并明确承认了其他学科和思想流派的贡献。这些贡献并没有在专门讲述经济学历史的章节中被分开,也没有在经济学教学应加强多元主义的倡议所特别强调的主题中被分开,比如有关制度的作用的内容的处理。
图14展示了我们的主题建模所提供的证据,即,制度变迁(78)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61)这两个主题在课程的早期被介绍,并且随着课程的进展经常被使用。
图14 主题权重按《经济》中的章节划分为制度变迁(78)(左侧)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61)(右侧)
注:列标题中的整体主题权重显示了该主题在生成CORE《经济》中的重要性,图中的条柱则是该主题在生成特定章节内容过程中的重要性。
十三、结论
教科书作者有时会把他们作品的出版想象成是一种知识上的“历史的终结”。就在萨缪尔森出版他的著作的整整一个世纪前,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读者无疑会被他的断言所振奋:“令人高兴的是,价值规律中没有什么需要当前作者或任何一个未来的作者去弄清楚的;这个学科的理论已经完全建立了”(Mill 1867 [1848], p. 420)。
萨缪尔森并不拥有穆勒那样傲慢。而萨缪尔森的新古典主义大综合的成就、局限和最终的崩溃,建议我们对“当前作家或任何一个未来的作家”所能希望实现的目标进行更为适度的评估,并从一个更具历史依赖性的视角对“每个经济学学生应该知道什么”以及未来对这类知识的批判性见解可能来自何处进行探讨。
二战后世界的学术环境,在对战争、大规模失业和独裁统治的畏惧的推动下,发出了一个信号:经济学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为回应,萨缪尔森大胆地将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分支嫁接到了马歇尔的大树上。
但凯恩斯远远不是萨缪尔森可能会采用的唯一的动荡时期的学术产物。对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来说,匈牙利和欧洲其他国家令人不安的政治进程是他对博弈论作出贡献的主要动力,他希望博弈论能够阐明社会群体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组织这些关系(Leonard 2010)。对哈耶克来说,是希特勒和斯大林统治下的威权政治体制和中央集权经济带来的威胁,促使他开始研究在信息稀缺和具有局部性的条件下的经济学(Hayek 1937, 1945, 1948)。
萨缪尔森对博弈论兴趣不大(这让冯·诺伊曼很是懊恼)。这也许是因为,至少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相比,在当时,博弈论的政策应用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并且也没有实现一个稳定的高就业水平的经济那么紧迫。此外,哈耶克的有限信息经济学在当时影响不大,因为它与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捆绑在一起,而萨缪尔森和其他许多人都认为,政府干预经济是民主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Bowles, Kirman, and Sethi 2017)。
大萧条、法西斯主义和冷战的到来,这些现实世界的冲击与经济学本身的进步一道,推动了学生在经济学101课程中所学内容的最后一次重大变化。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幽灵及其带来的正在发生的灾难、对民主的挑战死灰复燃,可能会激发我们对所教内容进行根本性的反思。
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现代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对冯·诺伊曼和哈耶克等人在1940年代的贡献的继承(尽管久远但仍易于辨别),以及经济学的最新进展,为能够解决当今主要经济问题的新基准提供了概念上的基石。
毫不奇怪的是,自穆勒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教科书都是用英语编写的,这反映了英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先后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因此,“经济人”的母语是英语。随着经济活力的跨国转移,以及亚洲逐渐恢复其曾经在世界产出中所占的杰出份额,我们推测,经济学中的新问题和新进展在范围和来源上可能不会像迄今为止的经济学那样以盎格鲁为中心。或许,像CORE项目本身这样的经济学入门课程教学的新基准,将会有一个更加全球化的起源。
推荐阅读
5.陈平 | 经济数学为何如此落伍却自封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的七大困惑
8.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走向错在哪里
11.法国政治经济学会丨多元化的终结——2000年之后法国经济学教授遴选情况的变迁
12.曼彻斯特大学危机后的经济学研究会 | 经济学教育必须改革:曼彻斯特大学的经济学教育
15.张林 | 经济学的自主创新:来自美国经济学早期发展史的经验
http://www.cpeer.cn/
http://www.peforum.cn/
责任编辑:吴晓雅 审核:吴丰华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
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