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PE荐读|AER: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未来前景

文摘   2024-12-02 10:18   广东  

文献来源: Wright, David McCord. “The Future of Keynesian Economic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35, no. 3, 1945, pp. 284–307.
翻译:李维涛,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2022级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袁丹,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2023级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经济理论常常像美国最高法院一样,映射出公众舆论的态势,众所周知,公众舆论与经济活动的波动息息相关。当前,日益繁荣的经济似乎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情绪。人们对政策和理论的批评,时而正确,时而错误地将矛头指向凯恩斯,从不同学术背景的报纸专栏作家到冯·哈伯勒和哈恩的学术著作,再到弗兰克·奈特教授对基本理论的异议。在经济形势逆转之前,这种状况似乎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凯恩斯的理论是在大萧条时期应运而生的,但在经济繁荣时期却似乎失去了一些吸引力。这并不令人意外。当我们忙于应对劳动力短缺和通货膨胀时,失业和通货紧缩的问题似乎已经变得过时。凯恩斯理论不能——也并不比其他任何理论更能——声称自己完全无懈可击。本文将试图指出它的一些不足之处。然而,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出现了:我们能否允许有效需求这一构成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在经济繁荣时期被大众遗忘呢?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如今,尤其是在大众媒体中,偶尔会出现一种趋势,将经济学家划分为“凯恩斯主义者”和“反凯恩斯主义者”或“正统派”,并暗示两者之间存在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思维方式既不准确,也是不幸的。它不准确,是因为如今很难找到一个美国经济学家,无论其政治立场如何,都不在某种程度上使用凯恩斯主义模型的元素。它是不幸的,因为它导致了笼统的概括,并通过给人一种存在根本分歧的假象,破坏了经济学在具有实质性共识的重要领域的权威。

本文可视为一种尝试,旨在克服这种基本分裂的印象,并调和一些表面上广泛的思想分歧。不可否认,目前在提议的经济政策方面存在巨大分歧。但是,这种分歧反映了一种基本的理论分裂,对学者来说似乎更值得怀疑。如果经济学家们能够明确他们所面向的世界类型和对当前世界的假设条件,他们就会发现,在分析和理论上,他们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尽管在情感态度、社会目标和事实假设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难道我们还没有到达一个能够准确看待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阶段吗?在本文中,让我们尝试将该理论与此前的观点联系起来,评估其政策,并对其未来进行一些总结。

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雅典人处决苏格拉底,更多是因为他们对他言论的解读,而不是言论本身。《通论》中提出的分析之所以饱受非议,是因为某些被假定为理论的一部分实际上并不构成基本分析框架,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构成基本分析框架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这个国家的商界,人们似乎经常误以为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蕴含着某种神秘的“激进”或反资本主义因素。这几乎是毫无道理的。在批评《通论》时,重要的是要区分:(1)权威的科学分析和(2)1935年凯恩斯先生(一位有些沮丧的自由主义者)关于事实和政策的个人观点。这种区别几乎总是被清晰地标示出来。今天特别受到批评的大多数观点都出现在第24章,“关于一般理论可能导致的社会哲学的一些注释”(加重部分),这一章显然属于前文所说的第二类。它不是前面科学分析的组成部分,而且,如果学者正确地解释它,它本质上是非常试探性的一个章节。那么,让我们暂时把这一章搁置一旁,回顾一下经常被错误地认为是凯恩斯主义方法必然伴随的一些主要结论。

  1. 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本身并没有“证明”我们“必须”实行社会主义,或者社会化投资,或者资本主义“注定”会自我毁灭。
  2. 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未必能证明,战后(或任何时候)“肯定”会出现长期失业。
  3. 它并不必然依赖于纯粹形式意义上的储蓄,也不依赖于刚性价格、刚性工资或“囤积”来显示失业均衡的可能性。
  4. 它并没有说不断上升的国债总是必要的,也没有说国债没有负担。
  5. 它并没有说消费总是好事,或者“储蓄”总是坏事。
  6. 凯恩斯并不认为政府花费的每一美元必然会使自己“翻倍”。
  7. 凯恩斯在《通论》中的分析并不是主张不加选择地增加货币工资,以“重新分配”财富或“增加购买力”。相反,他非常明确地支持稳定货币工资的政策。
  8. 凯恩斯的分析并不否认,降价在某些时候和某些情况下可以解决失业问题;争论也不一定是流动性偏好的问题。
  9. 凯恩斯本人并不支持保护主义或关税。
  10. 在《通论》中,他并没有“忽视”利润税和一般高累进所得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11. 《通论》中充满了对商业预期和商业“信心”重要性的提及。没有理由说这些因素被忽略了。事实上,保守派候选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用《通论》来进行政治竞选。

当我们读完这张清单,当我们想起大多数真正令人吃惊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命题,比如储蓄和投资的“相等”,已经被证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定义问题时,自然会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凯恩斯的教义在今天的某些地方如此不受欢迎?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尽可能简单地说明这种教义是什么。由于对结论有如此多的明显误解,很明显,对分析本身也一定存在广泛的误解。

在凯恩斯勋爵(Lord Keynes)的引领下,无论是批评者还是支持者,通常都倾向于在所谓的“古典”经济学背景下讨论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这种做法往往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首先,在《通论》发表之前,关于就业、利息和货币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单一且同质的;其次,凯恩斯的理论代表了与这一理论的明显分歧。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准确,它们的共同作用严重扭曲了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实际上,在凯恩斯之前和现在,关于就业难题的基本事实假设方面的分歧始终存在。然而,笔者认为,有可能构建一个大致代表《通论》之前大多数英美经济学家观点的综合图景,基于这样的图景,我们才能最好地评价凯恩斯主义贡献的性质。这一传统,被认为是这个国家的主流传统,通常更多地被暗示而不是被马歇尔明确陈述,并且在美国的基本教材中通常与庞巴维克、费雪和威克塞尔的一些观点相混合。

每个人都认同,在充分就业均衡中,社会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可以被视为在两个群体之间分配:投资品的制造者和消费品的制造者。每个人都进一步认同,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的比例大致取决于经济的消费习惯,在凯恩斯的体系中,这被称为“消费倾向”。

对于英国古典学者来说,利率当然是通过可贷资金的供求来决定的,但深入分析后,我们会发现这通常只是他们理论中最表面的现象。从根本上说,这些货币交易象征着:(1)商品实际储蓄的供给——即社会未能消费其全部产出,目前可供投资使用的资源流动;(2)对这种商品的需求是由当前的投资机会决定的——归根结底,是使用新生产的投资品所产生的当前净边际价值产品。可贷资金的货币利率仅仅表示“实际”利率——用某种理想的数字表示,即借款人返还给贷款人的实际购买力,超过了贷款人在贷款时最初放弃的部分。货币变动可能会扭曲这种“真实”关系,但一旦重新达到平衡,实际汇率就会重新确立。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基础相当稳固,但就在这一点上,我们遇到了经济思想的基本分歧,这是几乎所有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对于一部分学者,例如弗兰克·奈特教授来说,额外增加的资本(净新投资的当前流量)的用途是无限的,或者实际上是无限的。因此,排除“摩擦”,实际上不可能有太大比例的社会资源用于制造投资品,而且没有必要改变这一比例,当然也不需要减少它。失业问题要通过消除各种“摩擦”来解决——比如降低工资,或者降低利率。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当前额外资本的潜在用途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很大,这就需要改变消费习惯或国家投资。

虽然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过于教条,但有人提出,在凯恩斯之前,可能有更多的美国和英国经济学家认为,当前对可贷款资金的需求(基本上是对它们所代表的实际资源的大部分需求)随着发明、扩张、增长等方面的变化而随时间变化。尽管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关于发达工业国家习惯性地处于稳定状态的“边缘”的观点可能被认为是极端的,但这个国家的大多数经济学家——在特定时期对投资前景持不同程度的乐观态度——仍然认为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自然稳态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如果投资渠道多种多样,如何能保持充分就业呢?

尽管很少有人直接面对这个问题,但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能是这样的:活期储蓄的表现类似于任何其他商品。当新发明等暂时提高了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并促使人们希望暂时将更大比例的资源从消费转移到投资时,对可贷款资金的需求(在假定条件下被视为对闲置资源需求的象征)会增加。因此,活期储蓄释放的利息提高,导致利率(包括实际利率和货币利率)上升。随着流动储蓄的“价格”增加,其数量自然会增加,导致人们从生产消费品转向生产投资品,从而解决问题。

如果这一过程逆转,即新的机会得到充分利用且没有新机会出现时,那么倾向于更大比例的消费是可取的。这一转变也将自动发生。随着投资机会的减少,利率也会下降。消费将随着投资的减少而上升,投资行业的剩余劳动力将重新转向制造消费品。

因此,在不考虑“摩擦”和商业周期的情况下,充分就业将始终通过利润、利息和经常储蓄之间假定的功能性关系来维持。如果经济达到稳定状态,消费将上升,利率可能会:(1)降至零,没有净储蓄-投资,正如熊彼特、欧文·费雪和一些英国学者所主张;(2)根据一些奥地利和瑞典学者的观点,由于时间偏好,消费会上升至维持一定的最低水平,低于这个水平将导致资本消耗;(3)其他学者,如J.B.克拉克,提到了“最低限度”,但未对“最低限度”的含义或成因进行明确分析。但无论如何,将不再有任何净储蓄-投资,充分就业得以实现。

凯恩斯主义学说在以下三个重要方面与上述观点有所区别。首先,与许多其他现代学者一样,作者强调的不是生产的技术条件,而是“资本的边际效率”——对新生产的资本资产未来利润的主观预期。这只是对先前分析如果得到适当解释所要表达的意思的阐述,但它给“信心”和投机因素留下了空间,这些因素在任何实际情况下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凯恩斯主义的分析否认了利率与消费倾向之间存在任何强有力的函数关系,就像人们所解释的那样。凯恩斯认为,即使利率下降,总消费和消费倾向也不一定会上升。第三,凯恩斯主义者提出了一个“纯粹的”货币利率理论,该理论指出,即使在存在失业和自由资源“过剩”的情况下,利率也不会降至零。

除了这三点之外,《通论》还特别强调了对“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的一种解释,以至于许多人把这种解释误认为是《通论》本身。当然,本文指的是这样一种观点:随着生产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幅度不会那么大。这一概念是对凯恩斯主义就业不足均衡最常见解释的惯常出发点。由于消费跟不上产出的步伐,据说新投资的利润预期——“资本的边际效率”——最终将被迫下降,但由于利率不一定会随之下降,因此达到了一个点,投资的诱因变为零。如果消费上升,一切可能都好,但由于短期消费倾向相对不变,消费不太可能上升。通货紧缩缺口出现,二次通货紧缩开始,经济被迫下降到一个点,在这个点上,要么是人们拒绝进一步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要么是新的动态因素的介入,导致收缩结束。新的动态因素,或资本消耗,可能会导致某种程度的复苏,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失业,除非发生什么事情足以提高投资的诱因或消费的倾向,平均失业,尽管周期性变化,是无限期延长的。一方面,通常(但不一定)有一大笔“闲置”资金;另一方面,总有一群无所事事的人。

上述事件的顺序并非凯恩斯失业均衡产生的唯一可能方式,但它是最常见的解释方式,可以作为我们评估的一个很好的起点。

本文旨在探讨上述分析是否应恰当地被标记为“激进”,以及它是否代表了与先前主要经济思想的显著分歧或矛盾。但首先,无论其是否具有激进性,其很大一部分在初步检验中显然已被证实是正确的。在前文提及的三点中,第一点,即“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以及凯恩斯对牛市和熊市的深刻分析,几乎没有遭到反对,并已被广泛接受。其次,消费倾向在短期内(如5年或10年)不会与利率成反比地大幅变动,这一点已在经验上得到充分证实,且无可争议。另一方面,长期消费倾向的行为则更具争议性,正如萨缪尔森所指出的,它有时似乎会自发上升,从而超过产出。然而,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最常受到质疑的观点涉及利润下降的特殊理论、“纯”货币利率理论,以及对价格和工资下降的态度。

凯恩斯的“正常心理规律”指出,在短期内,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增幅较小。总体而言,这一规律在经验上可能与消费不与利率成反比这一更广泛的说法一样得到了充分的证实。然而,不知何故,它激起了更多的敌意。笔者认为,如果倾向于保守的学者意识到,这一理论并不是作为一种专属的商业周期理论或资本边际效率崩溃理论提出的,他们会更容易接受这一理论。凯恩斯非常清楚,还有许多其他力量可能影响商业预期。尽管他没有在《通论》中考虑新发明的影响(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但凯恩斯当然不否认,在任何实际情况下都必须考虑到这些影响。

遵循凯恩斯主义的分析,人们不必认为消费未能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增长,总是导致经济衰退的唯一原因,甚至在许多情况下是最重要的原因。发明速度的下降、人口增长的减缓,或对“信心”的简单冲击,有时可能同样重要。必须认识到,当前的投资机会各不相同,或者更确切地说,它们并非“无限”,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在较长或较短的时间内耗尽。消费未能增长仅仅是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造成麻烦的众多因素之一。

考虑到“纯粹”的货币利率理论,这似乎是对凯恩斯主义体系中公认的学说最激进的背离,确实可能引起极大的误解。事实的真相是,在充分就业均衡中,凯恩斯的利率理论是对马歇尔利率理论的补充,而不是矛盾。由于这一点被广泛误解,特别是被许多受凯恩斯影响的学者误解,因此值得详细说明。

众所周知,凯恩斯认为利率“完全”由“流动性偏好”和货币供应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但是,让我们假设我们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并且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新发明,这些新发明极大地提高了使用额外资本的利润预期。因此,商人们为了当前的实际储蓄而相互竞价,也就是说,为了获得可用于生产额外投资品和开发新机会的闲置资源而相互竞价。凯恩斯之前的学者们会认为,除非当前的实际储蓄增加,否则货币利率迟早会上升,否则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但凯恩斯的理论得出了完全相同的结论。同时,商人们在为闲置资源竞价的同时,也在为增加的交易和预防性现金余额竞价。“也就是说,”根据定义,“流动性偏好增加了——因此利率必须上升——这限制了货币供应量M增加和V货币流通速度V的提升。”

然而,一些凯恩斯主义者可能会反驳,如果流动性偏好因为“投机”动机而降低,同时对交易余额的需求增加,那么总流动性偏好可能并没有变化,因此,除非货币供应量M增加,否则利率不会变化。然而,这一论点仅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有效。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个过程只会增加货币的流通速度。众所周知,M或V的增加可以将货币利率压低至“实际利率”以下,但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这只会以价格上涨为代价。如果达到了货币通货膨胀的极限,“实际”关系将再次确立。所有这些都可以用流动性偏好的概念来表述,而不会改变问题的本质。可以说,在“货币”利率等于或超过“实际”利率之前,用于开发投资机会的交易余额的流动性偏好将是“无法满足的”。

在失业问题上,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利率主要是基于对自由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或者说“资本的处置”来解释的,那么,当“自由资源”(失业者)随处可见却无人问津时,我们如何解释利率的存在?奥地利学派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认为,排除摩擦和周期性问题,总能达到充分就业,而且由于“时间偏好”,自由资源总是稀缺的。当前的消费率过高,无法充分利用生产潜力。只有通过凯恩斯这样的分析,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失业率在失业时期不会降至零。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最低利率理论构成了对经济科学体系的一个真实、新颖且有效的补充。对其他人来说,“纯货币的”凯恩斯主义理论主要是一个定义问题,它让人们注意到某些重要的短期投机因素,但并没有根本改变问题的最终本质。

马歇尔试图从资本的边际效率中推导出一种利息理论,但凯恩斯认为这种理论应该只适用于一定的稳定条件下的最低利率。的确,正如凯恩斯所说,如果不考虑变化、扩张等因素,以及流动性偏好的影响,按照马歇尔的推理思路,投资将会达到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利率都为零的地步。因此,在没有动态因素的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不能解释最低利率。但似乎被忽视的是,在动态因素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断涌现的发明等可以创造出新的投资机会,其速度与旧的投资机会被利用的速度一样快,因此,如果发明领先于积累,即使经济不使用任何货币,自由资源或资本处置(“实际”利率)的永久稀缺性溢价也可以维持。

一旦我们以这种方式理解凯恩斯主义利息理论的基本事实假设,即使是第24章中关于利息的许多批评意见也可以给出一种解释,至少在笔者看来,这种解释有助于使它们与许多前凯恩斯主义思想相协调。在第24章中,凯恩斯假设“当代条件”实际上是一种静止状态。人口没有显著增长,外国投资没有增加,重要的新发明没有被引入,偏好没有显著变化。然而,消费倾向仍然很低。如果我们考虑1935年的英国,这些假设并非没有依据。如果有充分就业,新的资本工具的流动将是可能的,这可能很快将纯利率降至零。但利率的下降并不是因为(也不仅仅是因为)流动性偏好。只有过度持有货币和其他流动性替代品才能阻止零利率。此外(尽管这一点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阐述),还有一种暗示,即即使在零利率的情况下,利润预期也可能不够高,不足以吸引足够的投资。在这些假设下,提倡食利者安乐死、投资社会化等等,都是合乎逻辑的。但这仅仅是因为假设的事实。所建议的政策绝不遵循凯恩斯主义理论分析本身,如果一个人相信,与本文作者一样,这些特定的事实假设不一定是普遍正确的,那么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凯恩斯并没有说“利息回报没有真正的牺牲”,也没有说“资本稀缺没有内在原因”。他说:“今天的利益得不到真正的牺牲。”今天这句话适用于随后的所有讨论。但在1945年的今天,当“今天”已经褪色成为“昨天”时,我们完全可以自由地修改我们对“明天”的估计——以及我们对经济政策的建议。

对凯恩斯主义分析的探讨,如果不涉及降低价格和工资的问题,那么这一探讨就是不完整的。在这一点上,凯恩斯与大多数其他经济学家在分析上的真正分歧,实际上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小得多。凯恩斯承认,价格和工资的削减,通过释放交易余额,可能有助于满足投机动机产生的流动性偏好,并降低利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积极的结果。关于工资,他也承认,降低工资可能有助于“在企业家的头脑中产生乐观的基调,这可能会打破过度悲观估计的恶性循环。”凯恩斯的观点与斯利切特教授的“选择性”减薪理论并不冲突。此外,凯恩斯的分析并不一定否认,尽管它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提及那些巧妙的序列结构,通过这些结构(只要人们接受这些假设),可以证明一般工资水平将比价格和收入下降得快,或者价格比收入下降得快,或者特定学者选择的任何顺序,以表明投资可能由于利润的暂时增加而增加。确实,凯恩斯并不认为这些政策在实践上是非常有希望的,但他并不否认它们在适当的情况下可能的效用。保守主义者应该承认,至少在纯粹的分析层面上,凯恩斯提出的价格与工资按一定比例无限期下跌的观点,与他们自己的观点一样,在假设上也是可能的。

凯恩斯从根本上反对的是将所有或几乎所有失业归咎于劳动者坚持“过高”的实际或货币工资水平的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劳动者接受足够低的工资,就会有充分就业。因此,很容易断定,几乎所有的失业都是“自愿的”,因为无论劳动者的意图多么单纯,如果他们不是“自愿地”坚持要求过高的工资,人们就会找到工作。

这种观点自有其合理之处。首先,这是因为部分均衡需求曲线分析的错误类比。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人们愿意无偿工作(即零工资)或支付以求就业(即负工资),他们将能够找到工作。这种观点虽正确,但其实际意义何在?既然人们想要的当然不是工作,而是工作加工资,既然事实上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人们的工作是零工资或负工资,那么零工资或负工资的争论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一旦排除了工资降至零或负值的可能性,显而易见,最大幅度的工资削减不会增加就业。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可以谈论“非自愿失业”,并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相反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前面提到的关于投资渠道的基本假设的分歧。我们是否应该接受或接近奈特教授的观点,即投资机会总是“无限的”或几乎如此。许多人确实认为,相对较小的工资削减将有助于打破创业活动的僵局,使人们重返工作岗位。因此,在不涉及不人道或残忍行为的情况下,可以合理地认为,大多数失业是“自愿的”。但如果一个人追随马歇尔、陶西格、熊彼特等人的观点,相信可能存在一种静止状态,那么在投资需求低迷时期,大幅削减工资很可能不会增加就业。一旦假设投资出口相对于消费倾向存在相当大的可变性,那么与其他政策相比,削减工资的可取性就转向了基本的投资出口情况(排除社会哲学的辩论)。笔者相信,这是《通论》所持的立场。

谈到降价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哈伯勒提出的建议,例如,他认为降价“迟早”会给囤积者带来这样的便当,使他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而把囤积的东西扔掉。在笔者看来,从分析角度来看,这个观点可能是正确的。若有人拥有100万美元现金,能以极低的价格购得帝国大厦,他们很可能会决定这么做。然而,将这一观点作为仅通过降低工资或价格来治疗萧条的理由,意味着对现行制度结构持有信心,但这种信心并非人人都有。在严重的经济萧条时期,“迟早”有一天,在某个不确定的时刻,事情会停止恶化的论断,更可能引发革命而非提供安慰。此外,即使在纯理论层面上,解除囤积确实也可能阻止收缩;但是,如果对未来的估计是悲观的,那就绝对不能保证由价格下降引起的去囤积会使经济体系充分扩张,从而重新实现充分就业。降价促使购买现有实物资产与价格政策激励创造新资产之间的差异必须得到区分。

最后,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凯恩斯失业均衡和“囤积”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当前对闲置囤积征税的呼声的根本原因。然而,完全可以想象,凯恩斯失业均衡可以出现并持续下去,而市场总购买力从未发生过丝毫变化。假设系统受到冲击,这大大增加了净新投资的风险。因此,人们决定不存钱,而是花掉所有的收入。结果,消费品行业的价格上涨了,但由于没有人愿意在任何条件下扩大经营规模,投资品行业仍然不景气,从而导致人们失业。没有囤积,也就没有流通速度的变化,而只是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一些对闲置资金征税的狂热支持者忽视了,如果风险同时增加,仅仅增加货币需求并不等同于增加就业。但这一错误不能归因于凯恩斯主义分析的主体。

通过对凯恩斯分析的基本框架的审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凯恩斯的理论并非直接与马歇尔的理论相矛盾,也非对陶西格理论的修改提出反驳,而是对它们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凯恩斯确实挑战了短期内总消费随利率下降而增加的传统观点,但在这一点之外,他的利率理论与马歇尔的理论并无冲突——实际上,它们关注的是不同的经济环境。凯恩斯的货币理论适用于非充分就业的情况。在一个充分就业且资本需求旺盛的世界里,马歇尔的理论仍然适用。同样,在工资和价格政策问题上,凯恩斯与其他现代经济学家之间的分歧往往不是分析方法上的,而是观点上的。争论的焦点在于,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哪种政策最有可能产生积极的结果。换句话说,双方都应该在适当的情况下承认对方观点的理论可能性。重要的问题是哪一组假设更贴近给定时期的实际情况。

尽管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共识,但仍有许多经济学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持反感态度,他们倾向于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萧条现象。在本文的剩余部分,笔者希望探究导致许多人对凯恩斯学说产生反感的两个原因(一个合理,一个不合理),并希望就这两种态度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思想未来的影响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已经看到,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投资机会实际上是无限的。如果这种观点成立,那么凯恩斯的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意义。笔者在其他地方已经给出了反对这种观点的理由;然而,投资机会的问题是根本性的,它确实暴露了凯恩斯学派最脆弱的一面。如果要比较凯恩斯主义观点与前凯恩斯主义理论家的弱点,笔者认为这些不同的倾向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古典”学者往往很少关注有效需求的障碍;凯恩斯主义者倾向于忽视供给障碍。但是,正如马歇尔在他著名的剪刀类比中所指出的,在任何实际情况下都必须同时考虑供给和需求。这里当然有许多批评的理由,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现在看来,一如既往,确实难以达到。

为了阐明学者们所认为的凯恩斯主义方法的主要弱点,我们必须区分投资的“制度”或“意识形态”障碍与“客观”障碍,尽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明确。许多学者运用凯恩斯主义分析工具,倾向于认为投资机会的“短缺”——最终归因于“客观”因素,如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政策的控制范围。其他学者则主要强调“制度”因素,如税收、对外贸易政策、不明智的工资政策等。很明显,归根结底,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与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尤其是消费倾向和出生率。但是,当我们实际应用这些区分时,这对凯恩斯理论有何影响?

学者们既相信稳定状态的理论可能性,也相信实际投资机会随时间的变化。然而,我们认为,投资机会“短缺”的最终原因往往是意识形态或体制因素,而非客观因素。但这样的观点会削弱凯恩斯主义体系的有效性吗?真正的区别不应该是“客观”障碍和“制度”障碍,而应该是可以迅速消除的障碍和不能迅速消除的障碍。凯恩斯所关注的根本问题是有效需求问题。他的理论的基本论点是,如果要实现充分就业,消费倾向和投资动机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关系。他强调的交换经济的本质弱点是二次通货紧缩的问题。就其本身而言,这一理论与提高消费倾向一样,都是试图提高投资动机的一个很好的论据。但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必须及时行动。

在特定情况下,最初引发危机的投资机会“短缺”很可能是由于最终可能被消除的体制混乱(例如,货币困难等),或者是类似性质的国际竞争。但是,在我们等待这些长期政策生效的同时,经济结构可能会受到通货紧缩的破坏。我们必须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真正全面的政策既要保持有效需求,又要实现基本调整。

一些凯恩斯的追随者,尤其是罗宾逊夫人,往往只看到问题的一半。这种态度可能基于对资本主义道德的隐性敌意,或者源于其他原因,但无论其原因为何,如果应用于资本主义经济,其结果必须被解释为错误的经济学或政策。例如,这种态度很容易将美国对凯恩斯主义的一些应用转变为一种经济孤立主义。因为,即使美国的投资机会相对于消费倾向不足,例如可能因为人口增长下降,这仍不能解释为何我们未能找到外国投资机会。垄断问题虽然很容易被纳入凯恩斯主义的体系,但在《通论》中基本上被搁置一边。劳动力和资本压力集团吸收了增加的需求,但随之而来的就业和产出增长未能与货币刺激成比例,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凯恩斯或许会承认,期望他一本书囊括整个经济学领域是不现实的。然而,一些人在运用他的分析时,对垄断问题的模糊处理、对过度累进所得税影响资本边际效率的警告的忽视,以及对货币工资变动的警告的无视,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至少在这个国家,鲜有经济学家,无论是否自诩为“凯恩斯主义者”,会认为我们无需关注投资激励。尽管如此,这种观点偶尔仍会被提出,并在罗宾逊夫人的论文《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得到一定支持。她指出,一旦引入资本供给价格的概念,利润作为必要生产成本的道德正当性便不复存在,正统辩护的整个架构也随之崩塌。

这一观点的根源,部分可追溯至凯恩斯本人在“总结笔记”中的一些不慎言论。正如前文所述,本章的缺陷在于,它倾向于从两次世界大战间的英国特定制度背景中,草率地进行泛化。诚然,现代大型公司可以长期维持运营,甚至依靠内部资金实现大幅扩张,而无需期待高额利润,有时甚至无需任何利润预期。同样可能的是(尽管笔者认为这一点被夸大了),许多企业家从他们的工作中获得如此多的满足,以至于他们愿意无偿工作。但这两种情况并不能推出,在充满活力的经济中不需要利润,或者我们无需担心投资激励。

我们必须谨慎区分投资与净新增投资,一方面是“租金”、管理工资和垄断收益,另一方面是风险利润。无论企业家是否享受其工作,除非他使用的是内部资金,否则他必须借贷或发行股票,为了吸引潜在的股权资本购买者,他必须提供一定的利润预期。当风险资本或股权资本的稀缺成为美国企业融资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时,坚持认为不需要投资激励,无疑是自相矛盾的。我们在此无需讨论资本主义在道德上的利弊。唯一的问题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高风险的净新增投资难道不需要高额利润吗?”

这样的问题在英国往往被忽视,因为相较于美国,英国的净新增投资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小。看起来,凯恩斯所描述的企业家并不需要太多利润激励就能继续经营,他们并非熊彼特所描述的那种企业家——在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体系中,那些在迅速成长的新兴企业中扮演创新者和推动者角色的人——而是更像是熊彼特所说的“经理”类型,他们管理着一些半垄断的、稳固的、“合理化”的英国老牌公司,这些公司拥有充足的内部资金,是未加冕的“保守公司国家”的王者,也可能是拥有头衔的统治阶层之一。然而在美国,净新增投资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资本主义的僵化程度尚未如此严重,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面临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问题。除非我们实现投资的社会化,否则我们仍然需要考虑利润预期和投资激励。如果忽视这些关键点,凯恩斯主义的模型确实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僵局。如果通过剧烈的再分配来提高需求,供给可能会受到抑制,导致新的实际投资不会出现,实际消费也不会增加。

实际上,那些受凯恩斯影响的经济学家们,与其他人一样,对于人类将个别情况泛化为普遍法则的倾向,似乎并没有更强的免疫力。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之前,一些学者就已经犯了将特殊情形误认为普遍规律的错误。凯恩斯通过自己的特定案例揭示了这种泛化的谬误。然而,在他还未来得及彻底澄清这一点时,他的一些追随者已经表现出了一种趋势,即错误地将凯恩斯的特定情况视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例如,在评价S. E. 哈里斯教授的著作《社会保障经济学》时,罗宾逊夫人批评他的观点自相矛盾。她指出:“他采纳了凯恩斯先生的理论体系,但同时也认同高工资会导致失业,以及节俭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利率下降(不包括对货币需求的反应)。”

这些批评中的第一条清楚地揭示了简化、聚合和静态分析方法的不足之处。在凯恩斯的理论中,并没有内容妨碍我们认识到,在某些特定行业,过高的工资水平或过快的货币工资增长,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失业——这正是哈里斯教授所暗示的。罗宾逊夫人忽视这种可能性是没有根据的。同样,节俭的增加有时确实会对利率产生直接影响——尽管“按定义”总是存在例外——货币需求也会对利率产生直接影响。正如我们所见,凯恩斯主义的“纯粹”货币利息理论,在某些情况下(但并非总是)仅仅是逻辑上的诡辩或同义反复。

总体而言,在很多方面,教条化的简化和对供给障碍的模糊处理可能导致持保守观点的经济学家对凯恩斯主义的分析产生偏见,这种偏见在某些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解释中尤为明显。然而,这些观点并未触及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框架。它们确实暴露了侧重点的错误,如果资本主义希望在凯恩斯主义的一些理论产物中存续,那么这种侧重点的错误必须得到纠正。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框架本身并未受到影响。这个框架是完全中立的,能够被持有各种政治立场的经济学家接受为科学真理。

我们再次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为何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框架在今天仍然受到质疑?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审视一些不太稳固的批评理由。如果我们排除那些基于完全不同事实假设的学者,如奈特教授,他们在基本科学分析上与凯恩斯有差异,那么在笔者看来,许多对凯恩斯主义的反对意见并非源于我们所讨论的具体弱点,而是源于这一理论本身在美国传统法律和政治理论背景下所具有的不安本质。一个人可以遵循凯恩斯学说的主要框架而仍然相信资本主义,但一个人不能相信凯恩斯的学说能让资本主义“自动”解决自身的混乱和失业。问题的核心正在于此。

因为,如果人们像大多数经济学家那样假设,那么对新资本工具的需求会随着时间大幅波动;如果人们承认统计数据所揭示的,那么短期消费倾向不会因为利息和利润预期的下降而提高;即使利率能显著下降,也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刺激足够的投资需求。同时,正如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认同的,不能总是依赖降低工资或价格来解决经济困难。因此,时不时地会提出需要政府干预的理由,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及‘无法满足的’需求或未使用的生产潜力。

的确,有人会指出,投资渠道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我们的核心任务应该是消除这些制度性的摩擦。萨缪尔森博士对长期与短期消费行为的区分,为凯恩斯和奈特教授之间可能的和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如果消费者的偏好或消费模式发生了足够的变化,那么奈特关于资本“无限”使用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而且从长远来看,这种变化确实可能发生。但不管是因为制度障碍,还是消费增长的暂时停滞,或者是出于变革的需求,我们都面临着一个必须保持需求的底线,否则通货紧缩就会成为现实。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

当然,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除了增加货币供应量之外,在适当的情况下,理论上还有其他多种政策工具可供选择。这需要我们对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

然而,当我们再次审视对凯恩斯主义模式的批评时,经济学家们,尤其是欧洲的经济学家们,可能不会对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市场竞争机制来解决问题这一观点感到惊讶。但在更倾向于保守主义的圈子中,特别是在美国,笔者认为凯恩斯的观点之所以遭到反对,是因为它们构成了最为人所知的干预经济的理由,尽管这种干预在本质上可能仍然是资本主义的一部分。

无论是应对周期性问题还是停滞状态,凯恩斯主义解决方案的难点在于,它们要求持续的努力、深思熟虑、审慎的政策制定。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没有任何政策能够一劳永逸。随着商业环境的波动,我们有时需要从促进经济增长转向遏制过热,然后再适时调整回促进增长,并在恰当的时刻运用所有可用的工具。确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充满竞争和民主的资本主义体系中,维护足够的普遍安全;但这永远无法满足那些崇尚自由放任、认为已经找到了自动自我调节系统的经济学家们的期望。“法治而非人治”的理念在美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几乎被所有人所珍视,但只有在最根本的层面上,这样的理想才可能在不断发展的经济体系中得以实现。在需要不断调整政策的地方,就必须有人来做出这些调整。

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清晰地揭示了某些事实,而这些事实是极端保守主义者不愿面对的。每当繁荣出现时,哪怕是短暂的繁荣,也总有人惊呼:“幸福的日子又回来了。”我们似乎正处于一个新的时代,其中萧条似乎已成为过去。这种态度显得幼稚且充满风险。由于鼓励了过度的乐观,它引起了过度的绝望。资本主义的真正支持者不会要求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一种显然不可能的目标。萨伊有充分的理由指出,周期性波动是快速技术变革不可避免的结果;我们不可能避免一个而不摧毁另一个;然而,适当使用以资本主义为导向的补偿性财政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调和安全和进步这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与完全计划的国家相比,这样一个更安全的社会可能会给个人暴政和压迫留下更少的空间;全面计划的好处和它所能避免的困难在目前被荒谬地夸大了——所有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的信仰者所能说的。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跟随凯恩斯的某些论点,认为该体系如果放任自流,总是能自动产生足够的有效需求。根据凯恩斯的教导,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如果资本主义的理由是依靠一种所谓的“自动”的普遍调节能力,如果人们真的试图遵循这样的政策,那么崩溃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制度将逐渐失去信誉。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支持资本主义的理由总是基于完全不干预的假设,那么在一个要求安全和稳定的世界里,这些理由将不再有说服力。

因此,当我们展望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未来时,我们可以在不破坏其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在许多方面寻求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有必要持续深化序列分析,避免对复杂经济体系的简化处理,而应进行更加细致和全面的研究。我们需要减少重复性的工作,增加调查研究的力度。我们必须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内在的偏见,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以维护现行体制。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供给的障碍和需求的不足。沿着这样的思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未来应该是一个既稳步发展又与过去成果相结合的未来。

然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乃至美国经济学普遍面临的一个巨大风险是,不愿正视资本主义非自动调整的本质,这可能会导致我们在经济繁荣时期忽略或抛弃凯恩斯主义体系的核心原则。难道我们不应该像军事指挥官那样,随时准备应对不同类型的战争吗?在经济繁荣时期,我们的研究生是否只接受防止通货膨胀的训练,从而在经济衰退时手足无措?他们是否在经济衰退时只接受防止衰退的训练,以至于在下一次经济繁荣时引发通货膨胀?公众和许多经济学家何时才能认识到,在政策领域并不存在一成不变、永远有效的标准,一切都是相对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仍有巨大的改进空间。但是,如果我们偏离了这个基本体系,忽视了它对有效需求的警示,那将是一场重大的科学灾难——而且笔者认为,这场灾难将严重削弱资本主义的生存机会。



阅读

NHPE通讯|【政经新时空】启动“一杯奶茶@学术沙龙”活动的声明暨征求意见书

NHPE通讯|如果你想加入【政经新时空】

「政经新时空」致力于政治学与经济学在理论(议题)关切而非方法(技术)应用上的融合,以期推动对重大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随着未来团队的建设与成长,公众号不仅会横跨政治学与经济学两大学科,更会谋求发展为囊括社会学、人类学等在内的综合性社会科学交流平台。



政治经济学新时空
「政经新时空」致力于政治学与经济学在理论(议题)关切而非方法(技术)应用上的融合,以期推动对重大政治经济问题的研究。谋求发展为横跨政治学和经济学,囊括社会学、人类学等在内的综合性社会科学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