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最喜欢的庄子,必须得多说几句!

文摘   2024-04-01 12:40   广东  


道家思想之起源与其说之基本形态



01
感世之污浊以求超拔之道


道家之人物,几近神秘,例如杨朱、老子、庄子、他嚣等人,其人物生平难以考证。以老子为例,或以老子为周之史官,先于孔子;又或以老子后于孔子等等。关于老子之人物生平,诸多学者据不同之资料,有不同之说法。此涉及一历史考据问题,在此略过。今,我们主要从思想方面论述一下道家思想之起源。其所参考资料为唐君毅先生之《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


唐君毅先生认为,道家之思想起源于对世间之污浊之痛感而不愿与之同流而自求一超拔之道。大概有三个历程:首先,由于世之浑浊而升起一痛感;其后,不愿与此浑浊之世而同流,以自求一超拔自洁之道;最后,既得此道,然又不得不生活于此世间,最后则以一超拔之心态以与世俗处。此一环节分为三段,甚是有趣。例如,中国佛教里流传一广为人知之典故:人生之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生之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生之第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于道家思想之三特征而言,就是:生于世之浑浊,起先而不自觉,认为此乃世之本来面目,无可无不可。人于此之际尚未对此世有所自觉、有所反思;既于人生之某一际遇之后,例如受某种刺激之后,开始对此世间而有所体会、有所反思,则自觉世界有此污浊,本不该,其后则自求一超拔之道,而自洁其身,自养其心。既有此觉悟,又有此修行,其身心得一超拔,然人既生于此世间,难得逃离,而后,便又以超拔之心态以与世俗处,然既有此心灵之上升与回转,此与世俗处自然不是与世同流,而是独得其道。为此,此一心态,大致经过以下诸环节:其一,浑浑噩噩;其二,有一痛苦之自觉,于此之中或伴有一愤怒、一不满,此于陈仲、史鱼较为明显;其三则得一洒脱、一逍遥,与世俗处而得一高雅洁净之乐,此于庄子最为明显。


就此而言,我于道家,尤其是庄子则甚为欢喜亲近。吾学哲学已有10年之久,于此之间,心态几经变换,同时又因经常与学哲学者或哲学热爱者结交之故,是故于道家之学,于唐君毅先生所言道家思想于思想之起源而言,深有其感。



学习哲学者,其原因不尽相同,然有一部分人,或因其当下生活之不顺心而期望能于哲学之中寻一解脱之道,其中机缘,来源于一对现世生活之不满,是故有逃避之心态在,尔后,学之愈久,似乎陷之愈深,对于此人世间之变换殊不关心,而自绝于世界之外,自藏于书本学院与高谈论阔之中;时之愈久,此心之活泼容易枯竭,然此心之灵明于此压迫之际,又会生发出一自觉、一反抗,则又会有更上一层楼之可能性。例如,人于此之际,可能会解锁其心,不再以一抽象之义理自困其心,而与世界解,重新投入世界之怀抱,感受其温暖、感受其动人、感受其中之大美。然亦不避其丑恶、避其苦痛等等。是故,庄子其境虽高,能与其妻之死而鼓盆而歌,非不伤也,能不自陷于伤也。


义理若学之不当,则容易“大至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等等。关于庄子之《齐物论》,我们稍后会说。于此,只想道一句先前为我所鄙视而如今却奉之如佳臬的俗语:理论是灰色的,然生命之树常青。


然于此却不是说,我们无须注重义理之辨析,庄子虽反“智”,然庄子却能熟读百家之言;譬如人生之诸阶段,于你老年之际,当你回想起其青年往事之时,虽有不堪,然彼此却是相互建构的,缺一不可。又若吃饼,尔于临饱之际所吃之一口能代尔先前所食么?


总而言之,余读道家,尤其是庄子之言,读之愈久,加之年龄愈长,经历愈丰,愈加服膺于庄子。庄子之文,细读之,能于其中读出庄子对于世界之大关怀、大忧虑、大愤恨,当然,也能够于从中读出庄子的大逍遥、大洒脱。此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只有对世界有着深刻认知与感触并且还有大爱的人方才以能有大乐,否则既为无知之乐,无知之“乐”有如孟子所言无集义之“气”,易馁。同时,庄子之学,能于“人籁、地籁”之中听出“天籁”。可见其人对于天地大自然之感悟之深。其中感悟,必须源于一种亲近。对于庄子而言,一阵微风、一棵小草,都绝不普通,而能变为清风,变而为稚嫩,而于其中观其“大道”之美等等。为此,我也希望大家在阅读老庄之说之时,能够使你心所该有、所本有之活泼活泼起来,使得你心本有之“灵台”能够“玄览”起来。


以上皆为一些感慨,以下则正式进入义理部分。



02
道家之思想于先秦之主要人物


以上点明道家思想于思想方面之起源。以下则点明道家思想于先秦之诸人物,及其于思想上之升进次序。(按:此说主要参考唐君毅先生《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因关于道家之人物,古往今来,言说不一。例如,劳思光先生以慎道为法家,而唐君毅先生则以慎到为道家。此种争论,稍后略有涉及。吾采唐君毅先生之说,其立据,稍后再加以辩护。)


道家之思想可分为三型:其一、贵己之说:有杨朱、有陈仲、史鱼;又有它嚣、魏牟;其二:去己之说,有田骈、慎到;其求一超拔之自我之说,此为老庄。于其三个类型之中,又可细分。详见下文。


而此思想之三型,于感世之浑浊而自求一超拔之道则其同,是以能同列于道家。以上我们约略讲述了道家思想之升进次序,唯老庄能立于顶峰,其余人物或过或不及。是故,以上所列之道家思想次序,乃以老庄为其原型。老庄之思想可谓是顺此思路而发展之顶峰。


1、杨朱有贵己之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其说“全行葆真,不以物累形、自全其身。”陈仲、史鱼亦为贵己之说,然“忍性情,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它嚣、魏牟意为贵己之说,然却纵情性。其过则易于流为恣情纵欲之说。


2、田骈、慎到有去己之说,重势(与顺其自然之义有同有不同)。然其说容易流为乡愿。


3、老庄于“我”分出诸多形态,是故,所贵之“己”乃为“真我”,所去之“己”乃为“假我”,是故庄子有“至人、真人、圣人”之说。就其境界与立说之精微而言,则有高于以上诸人。


以上只是列为纲要,以下则细说之。


会饮学园哲学考研
目前会饮学园开设有中西哲学史及马哲课程。欢迎扫描二维码前来咨询!




会饮学园哲学考研
要做哲学考研届的马斯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