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和荀子,只要会做这些题就稳了……

文摘   2024-09-18 09:54   广东  

近期,我们打算组建了一个哲学考研交流圈,会定期分享一些备考经验、开设一些免费课程,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扫一扫文末的二维码,添加胖达学长的微信,拉你进群哦。(注意,添加时,请注明来意,并备注所考院校和专业哦!)


小编按:在我们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拥有一份好的题目,以做输出训练之用,是能够事半功倍的。好的题目,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查缺补漏,温习知识点,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一些思路隐藏在题目中,训练大家的“解密”能力,当然,我们也能够通过这样一种“解密”,激发大家的思考,逐渐地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去进行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昨天,小编加班加点,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墨子和荀子的题目,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热爱哲学,公平参与。追求卓越,我是会饮。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圆梦想。



名词解释:兼爱、尚同、天志、三表法、察类明故、虚壹而静、化性起伪、制天命而用之、涂之人可以为禹


简答题:1、请简要回答墨子关于鬼神的看法;2、请简要回答墨子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3、请简要回答荀子关于礼的思想;4、请简要回答荀子的天人观;5、请简要回答荀子的政治哲学;6、请简要回答“天”这一概念在先秦时期的演变,并指出其在先秦诸子处的不同内涵


论述题:1、请对比分析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并在此基础上表达您自己的看法;2、请对比分析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发表您自己的看法;3、请对比分析“心”在孟子和荀子处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发表您的看法。


原著题(一):请阅读下面文献,概括相关文献所要表达的观点,并结合着哲学史相关知识和相关哲学问题,对该段材料所涉及的哲学问题做出评述。

1、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不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2、问者曰:“人之性恶,则礼义恶生?”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陶人蜒填而为器,然则器生于[工]陶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工人断木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者,谓之生于伪。是性伪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假之[人]有弟兄资财而分者,且顺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则兄弟相拂夺矣;且化礼义之文理,若是,则让乎国人矣。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3、曰:“圣可积而致,然而皆不可积,何也?”曰:可以而不可使也。故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小人君子者,未尝不可以相为也,然而不相为者,可以而不可使也。故涂之人可以为禹,则然;涂之人能为禹,则未必然也。虽不能为禹,无害可以为禹。足可以遍行天下,然而未尝有遍行天下者也。夫工匠农贾,未尝不可以相为事也,然而未尝能相为事也。用此观之,然则可以为,未必能也;虽不能,无害可以为。然则能不能之与可不可,其不同远矣。其不可以相为明矣。


原著题(二):


1、请阅读下面文献,分别概括不同文献中对于“天”的用法,然后在结合所学哲学史知识,分析“天”这一概念在先秦哲学中的演变。

1)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周颂·清庙之什·维天之命》)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大雅·荡之什·烝民》)


2)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荀子》)


3)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若我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然则我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祸祟中也。然则何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墨子》)


4)夫子曰:“天道,复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庄子·天地》)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2、请阅读下面文献,首先概括不同文献中对于“命”的用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命”这一观念在先秦哲学中的演变。

1)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召南·小星》)


2)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父。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子曰:道之将行与,命也;道之将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宪问》)


3)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命虽强劲,何益哉?”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驵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会饮学园哲学考研
目前会饮学园开设有中西哲学史及马哲课程。欢迎扫描二维码,添加胖达学长的微信,前来咨询!

小编是一个需要鼓励的人哦,如果你觉得小编的这一期内容还ok,那就帮小编至少点个赞吧!赞越多,小编更新的越积极!


会饮学园哲学考研
要做哲学考研届的马斯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