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9月份,假如这件事你还没开始……

文摘   2024-08-22 09:52   广东  

一、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很多同学懒于写作,这在我看来,有以下诸方面的原因:


1)我们很少写作,这一点,即便是文科类的本科生也是如此。为此,我们往往没有一种很好的写作能力。


2)长时间的传统教育,让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个偏见,即我们只需要去背诵一些知识点,然后在考试中将这些知识点罗列下来就可以了。这一点的确很有效,对于考研政治来说,大家就得这样做。因为这些东西有个近乎标准的参考答案,一般来说都是按点给分,阅卷者不会太在乎,也没有太多时间跟精力去在乎你的逻辑是否严谨,论述是否清晰。但是,这同样的思维转换到哲学考研就吃不消了,尤其是那些好一点的985,因为,哲学的专业课都是自主命题,并且,哲学考研的人数总体上还是较少,为此,对于学校老师来说,他们有足够的条件去关注你的论述跟逻辑。


大家不要以为对于阅卷的老师来说,一分钟看完你的一个论述题并给出一个相对中肯的评价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至少对于我来说,现在的我在给大家改作业的时候,如果不是需要批阅,那么,我只要扫一眼就知道你大概是什么水平了。为了理解这一点,大家不妨想象一下,以前的中考作文让现在的你去看……


3)由于缺乏一种扎实的写作能力,同时心态难以转变,所以,很多同学在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会感到很痛苦,当我们感到痛苦,而且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提升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放弃,通过做另外的事情,比如背书、看书来逃避写作的这个过程。在这里,我想要再次重申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很多人都在假学习。我们有太多的人将学习=学习所花费的时间了。这不赖大家,因为我们的主流声音都在说:勤能补拙。但是,我坚信一点:大多数学生之间的差距,其实主要是由学习方法跟习惯造成的。关于这一点,大家不妨想一想田忌赛马的故事。记住:学习的好与坏,跟学习的时长没有必然联系。比如,有的人害怕写作,为此就通过背书的方式来逃避写作。这在我看来,又何尝不可以是一种麻痹自己的方式呢?学习难道不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么?既然是蜕变,那么不应该在起初定然会伴随着一种痛苦么?学习难道不就是一个补短板的过程么?通过指导,我发现我在这方面不足,这个时候难道不是努力地补足短板么?我们虽然会觉得,当一个人口口声声说要学得更好,但当他发现自己的不好却扭头装作看不见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但你们很多人其实都在这样做。


为此,我们必须扭转关于写作的态度,同时开始培养起一种真正的写作能力。这无论是对于我们的考试,还是对我们今后的学业,乃至于人生都具有一种非常有益的作用。关于这些,我还是需要说明我的几个理由: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过这样的经历,即我们本来已经自觉我们对某件事情已经有清晰的了解了,但当我们去写、去说的时候,我们又突然间发现,我们写不下去或者说不下去了。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我们没有真正的理解,为此,能否进行顺利地写作可以作为我们是否理解某个东西的一个标准。第二、写作能够深化我们对某个东西的理解,因为写作其实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与看、读、背一起构成我们理解某些东西的常用手段,而且它们分别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我们理解问题的视角。为此,通过写作,我们不但能够加深我们对某个东西的理解,同时也能丰富我们对于该物的理解。


2)写作,如我们上面所说,不但是一种技巧、技艺,同时也是我们理解事物的一个方式。为此,经常写作,经常进行某种真正的写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磨练我们的思维方式,如此一来,它将不仅在帮助我们在学到真东西的基础上考个高分,而且还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整个人生。


最后,让我用中哲里面最简朴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们的这个话题:由技进道。我们往往眼高手低,总会觉得进行一种写作训练是一件很低级的事情。这种心态,其实就好像是在说,对于贝多芬而言,每天按要求练习钢琴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一样。大家记住,即便大家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那你也得先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素养才行。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飞跃到“道”的层次,我们必须现在“技”的层次摸打滚爬很多年,才能在某个时刻厚积薄发。


说罢!下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我们该如何写作。


二、我们该如何写作?


我觉得,我应该首先再次限定一下这个话题,将这个话题限制为“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学术写作?”之所以没有直接谈论考试,是因为,在我看来,专业课的考试也是一种“学术写作”。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点,即:在此处我用的是“考试”而非是“应试”?我之所以不用“应试”,一方面是我非常讨厌这个词汇,另一方面是“应试”只是“考试”的一个蜕化形式。“考试”作为一种选拔、一种考核、一种查缺补漏……它其实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东西。欧美国家也有考试。我们通常的看法是:只有以“应试”为目标,我们才能最终通过“考试”。但大家既然学的是“哲学”,那么大家不妨仔细地想一想,这个“命题”是否是绝对无法撼动的真理。难道一个人像“考试”那样去看待“考试”,就不能考高分么?关于这一点,我们点到为止。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在写作中,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


1)文采的确很重要,但文采这个东西,有些时候是讲究天赋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柏拉图和尼采那样写作。好在,文采对于我们的学术写作而言也不是首要的。对于我们的学术写作而言,最重要的是以下两点:(1)清晰明确的表达:我们必须能够用词语和句子将我们的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因为,写作就是一个让自己想法进入到公共领域进行沟通的手段,为此,我们一定要保证对方能够看懂我在想什么。


清晰明确的表达对于学术,尤其是对于我们即将面临的“考试”而言,要首先具备这样的特征:简洁。因为,卷面和时间有限,为此,我们一定要学会用有限的卷面和时间尽可能多的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当然,如果你没有点东西,那就完蛋了。同样,如果你这也想说一点,那也想说一点,那就会导致你的答案像一具被拼凑起来的尸体一样,没有生气了。)(2)合理的论证。就“考试”而言,当我们在提出某个看法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给出相应的“论证”。比如,在论述身心关系的时候,有的人可能会写到莱布尼茨,说:“莱布尼茨与笛卡尔、斯宾诺莎相比,很好地解决了身心关系问题。”这样的说法自然可以,但你要给出论据,说明你为什么这样觉得。因为关于身心问题,莱布尼茨的解决方案是否比斯宾诺莎的好,这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想,很多人之所以会觉得莱布尼茨更好地解决了身心关系问题,其实是受一种粗糙思维的影响:后来者在同一个问题上,总比先前者更好。但这否成立,我们依然存疑。


我必须再次重申:写作的清晰流利以及符合逻辑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哲学专业的考试跟政治不一样,政治是按点给分,但哲学专业课在考察基础知识点的时候,还会关注你是如何将这些知识点用来回应所问之问题的。有些时候,即便是知识点缺了几个,但你能够将其余知识点以一种清晰、简洁、合逻辑地表达出来,也是能得高分的。


2)不要使用一些“空洞的词汇”:这个问题也可以稍作转化,转变为“你必须要对你所使用的概念负责”。如何负责?简单地说,就是在使用任何一个概念的时候,你必须首先明确,你对这个概念是清楚的。而且,有时单单是你觉得清楚还不行,还必须获得一个过来人的认可。过来人是谁,对于大家而言,过来人就是你的老师。比如,我们在论述老子的“道”的时候,往往会使用“辩证法”,但“辩证法”是什么意思呢?通过对西方哲学的了解,我们知道,柏拉图有“辩证法”、黑格尔也有“辩证法”、马克思也有“辩证法”。在这个时候,你就必须指明,你所说的“辩证法”到底是什么意思上的“辩证法”,并且它大概指什么意思。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警惕用一些空泛的东西对一个哲学家的某个论点做出点评。这就引申到下一个问题:


3)我们如何对一个哲学家的某个论点做出评价?对某个论点做出评价的一个前提是:你清楚掌握了这个哲学的观念。为此,对某一哲学家的某一论点的评论,就必须建立在你对该哲学家的该论点的清楚陈述之上。这是我们在基础知识这一环节需要掌握的东西。其次,在评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我们是新手,我们虽然鼓励独立思考,鼓励创新,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创新和独立思考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独立思考不是随便发发感想,它必须是理性的,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清楚地指出你所不满的点是什么,同时在表达你的意见的时候,你必须要给出合理的依据,不能仅仅说一句就了事了。比如,(还是以上面的身心关系问题举例)在身心关系这里,你当然可以说莱布尼茨相对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更好地解决了身心关系。但你必须指出“为什么”,而不能随便地将这个评价扔上去就完事了。如果是这样,那我们跟网上那些随便乱喷别人的人还有什么区别呢?


保险起见,我们最好躲在大哲学家、大学者的观点下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也是目前学界常用的方法。同时,这种方法也是必要的。因为,你要能够理性地对某一哲学家的某一论点发表看法,那你就必须了解一些大哲学家和大学者对该论点的看法,尽可能多地获得自己看问题的视角,然后在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视角。如果你不努力地让自己站得更高,那么你永远都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感想。为此,审慎的做法是,“以述为作”。除此之外,假如你没有其它哲学家和大学者的视角,你还想评价,那么,你一定要找到被评价对象在逻辑上的漏洞,清楚地指出,他在这个论点上是如何自相矛盾的。


总而言之,不要为了评价而评价,也不要鹦鹉学舌。如果没有以上的那些条件,还不如不评价,免得画蛇添足。同时,将下面这点作为衡量标准,可能会使得我们少犯错:那些没有对你触动很大的东西,无论是让你非常激动还是非常不满意的,就不要评价。那些我们在课堂上没有评价过的东西,就不要评价。


再说一句,评价不是必要的。


总结起来,写作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清晰地陈述所问的问题,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4)除此之外,你有必要形成你自己的风格。以上所说的清楚明白只是一个总体原则,在这一总体原则之下,你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添加进来。比如,我们在每次作业之后都会评选优秀学员作业,大家会发现,他们虽然使用的点可以是一样的,但他们却在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些点,而且都可以表达得很清楚。为此,大家要通过不断地参考、训练、模仿,逐渐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总结


要想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单靠看书、背诵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写作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写作也是一个长期训练并且反复更改的过程,这注定是一个伴随着痛苦,需要耐心、毅力的过程。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重视。同时,大家要意识到,哲学毕竟还被归属到文科,他需要不断地写,就这一点来说,无论是开题、毕业论文,还是之后发期刊,都需要按照学术的规范来不断地修改,直观地说,或者通俗地说,在大陆,做学术=发期刊=不断写东西。上面我说过,专业课考试≠应试,但倘若我们讲专业课考试=应试,那大陆的学术又何尝不是另一个”应试“呢?


同样,倘若说学习哲学能对我们之后的生活有什么用,那我大概可以想到一个,形成良好地写作习惯,能够勉强写出能读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身边的确有好多人,最后是靠”写“来过日子的。



会饮学园哲学考研
要做哲学考研届的马斯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