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答疑 | 你在答题时有这样的坏习惯吗?

文摘   教育   2024-03-22 11:30   广东  


在考试中,如果名词解释的一个小题是“反者道之动”,你会如何解释?这里为大家提供一种可能的回答:

“在本体论上,道是万物之母,万物均由“道”所生,而“反者道之动”则表明了道的创生过程的特点,这是老子辩证法内容的体现。这种创生过程的特点是:即(1)存在着广泛的对立面;(2)对立面相互依存;(3)对立面相互转化。”

上述回答比较简短,不过足以用来引入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问题。大家觉得,自己在练习的时候有没有像上述这样答题呢?你觉得这个回答好吗?



平时细心留意哲学论证的朋友会发现,上述回答使用了许多大而泛的词语,比如“本体论”、“辩证法”、“对立面”。更精确地说,这些词语本身所蕴含的含义是丰富的,它在不同的哲学家、不同的哲学学科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柏拉图和黑格尔都讲辩证法;再如,孟子、荀子、董仲舒都谈“性”,但是他们对这些核心概念的解释是一致的吗?


因此,当你用这些“大词”来解释“道”的时候,你只是在“反者道之动”这个词上套上了一个更加含糊不清的“外壳”。事实上,这些大而泛概念是需要被解释、被明确的东西;并且这些概念不是只出现在论证的开端,而是伴随着你的整个论证过程、在论证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甚至在多数情况下,它的定义出现在论证过程的结尾。 


这当然不是说这些概念没有任何用处,相反,这些概念本身的含义非常丰富,但无论这些概念听上去多么有道理,为你的观点提供论证却是非常不同的不要让这些概念取代你自己的思考过程。正如你可能相信对于一个人而言,自由是必要的,而如果你不能解释清楚为什么自由是必要的或者什么是自由,那么你的这些观点可能在日常闲聊中是有意义的,但这与哲学没有任何关系。


再如,“主观”和“客观”这两个词自从在哲学中被广泛使用,它们的含义已经面目全非了。如果只是使用这些“时髦词语”来思考、回答问题,那么尽管某些言论听上去一套一套的、概念套概念,但在思想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价值。


回到正题,无论在我们的练习和应试中,还是在之后的研究生生活中,都应该避免使用这种宽泛、含糊的概念;如果你真的需要使用这些概念,那么请一开始大致解释一下你在什么意义上用这个词,并且把这个词融入到你的论证过程中 


现在,你会如何解释“反者道之动”呢?


如果有其他的备考疑问大家可以后台留言,我们会定期解答大家的问题。接下来这段时间也会有问题答疑、哲学史方面的推送。祝大家备考顺利!







//

25届课程已上线!手慢无,速戳





会饮学园哲学考研
目前会饮学园开设有中西哲学史及马哲课程。欢迎扫描二维码前来咨询!



会饮学园哲学考研
要做哲学考研届的马斯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