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作者丨阿猫读书 编辑丨小秃子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之前推荐过一次。
最近重温,决定再次推荐,重读依然觉得很有帮助(证明自己还没读熟)。
我觉得应该把它当成床头书,直到把书里的内容完全消化了,才能够放下。
为什么我觉得这本书这么重要?
因为它能够把你从猴子进化成人的一本书,恕我直言,看完书也许你会觉得很多人和猴子差别不大。
这本颠覆我认知的书就是《超越感觉》,已经再版9次了。
豆瓣上英文版9分,中文版8.3分,个人认为主要是中文版翻译太差了,影响了分数。
看完这本书之后的感觉就是两个字 —— 愣住,原来我前半辈子活得如此无知。
就好像豆瓣的一个评论:
如果你想人生活得透彻、活得明白、思维升级,这本书绝对是你必读的书籍。
1/ 为什么我会看这本书?
最近一直都在思考「逻辑能力」这个问题,我慢慢开始养成凡事思考都按照「逻辑」,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变得更加理性。
以前我脑海中一直都没有「逻辑」这个概念,包括写文章,都是凭感觉去抒发,有时候感觉的确是对的,但是缺乏逻辑严谨性的。
如果不用「逻辑」去思考问题,你的生活就像是猜大小一样,有时对,有时错,但你不一定知道根本的原因,你只会把它归类为「运气」。
像是08年金融海啸之前,股市涨的特别厉害。
市场上有一种人:
「感觉」股价挺高的,我应该抛售股票了。
还有一种人:
根据估值判断,现在市场的确高估了,我应该抛售股票了。
两个人的抉择是一模一样的,但背后一个是根据「感觉」,一个是根据「逻辑」,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根据「感觉」的坏处就是当下一次出现相同情况,你不一定能够做出同样的选择,也许你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告诉你现在还值得买入,原本觉得高估的「感觉」瞬间就改变。
而根据「逻辑」,就算自己的想法改变,别人给你意见,你都是根据「逻辑」思考有没有道理,进一步再做出决定。
事实上,「感觉」可以是对的,「逻辑」也可以是错的。
但我宁愿做一个「逻辑错」,也不要做一个「感觉对」的人。
因为「逻辑」是可以不断锻炼的,随着你阅历、知识、经验的增长,你的逻辑推理会越来越符合真实,将来的抉择会越来越精准。
在别人看来是运气的事情,而你背后有「逻辑」的支撑,所谓运气也变成必然的事情。
学会「逻辑」还有一个好处:
和别人聊天或者写作后别人评论,说出一些违背我原本认知的观点,你都能够理性地去面对,而不是选择第一时间被「情绪」控制,思考如何反驳。
现在我会寻问对方「为什么」,理解对方提出观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果有道理并且有逻辑,我的认知就会得到更新。
我发现坚信「逻辑」的人,必定会持续进步,因为他们不会固步自封地认为自己就是正确的。
记得以前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和一个长辈在讨论问题,结果讨论慢慢演变成争论,我开始说出自己的「逻辑」,解释给对方听我的想法。
长辈变得不耐烦,说道:你说的都有道理的,但你不应该和长辈这样说话。
如果按照规矩来看,我是不应该反驳长辈的,应该选择「乖乖听长辈的话」。
但感觉这就是封闭了思想,不能随意说出自己的观点,就好像闭关锁国一样。
如果大家都是能够选择理性探讨,不应该存在「长辈和晚辈」一说,而是谁有「逻辑」,谁更有「道理」。
包括男女关系也是一样的,大多数人能说出「不要和女生讲道理」这种话的人,其实就和这个长辈的思想是一样的。
理性来看,长辈也同样有机会吸取晚辈的观点和论据,不仅仅只是「长辈说的就是对的」或用「我吃盐多过你吃饭」这些没有逻辑的话,试图让对方闭嘴。
人一旦找不到合理解释,就喜欢搬出道德层面,「为你好」、「做人大度一点」、「小孩子别管这么多」。
胡适曾说: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而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最终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在知乎上有一个有意思的高赞回答,问题是有哪些常见的道德绑架?
反正 两字,在中国大地上一出现,便标志着道德,规则,理智的偃旗息鼓。
例如反正你「有钱」,那就「借点钱」呗。
反正你「有空」,那就「帮个忙」呗。
反正你都看见这个回答了,就给点个赞呗
这种态度去面对未来变幻莫测的世界,真是害了不少年轻人,缺乏属于自己的思考,宁愿听从别人的意见,也不会相信自己的判断。
所幸的是,逻辑也是可以锻炼的,只要根据自己的逻辑多做决定,不断犯错,不断学习,你以后的决定会越来越好。
3/ 如何锻炼逻辑思考能力呢?
1)多读书
最好的学习方法一定是书,因为书一旦出版,作者很难再做出更改,所以他们落笔会小心翼翼,书中的方法也更为系统。
如果你选择去刷知乎、朋友圈、微博,大部分都是凭「感觉」写下来的,没有什么逻辑可言。
2)相信一件事情之前先看“来源”
现在网络上传播了很多“伪科学”“伪知识”,听起来不明觉厉,特别像真的。
这个时候你不是选择马上转发朋友圈,而是先看看出处到底在哪,去其他平台搜一搜有没有其他的解释,这样思考问题才会变得客观。
3)少看成功学和心灵鸡汤文章或书籍
偶尔看下安抚心灵是挺好的,但长期依赖的话,这些内容会禁锢我们的思维,让我们觉得世界这么简单,一句话就能说透了。
看起来特别爽,但往往提供的都是「个别案例」,极少提供理性客观的分析。
如果你没有养成阅读习惯,读读这类文章和书籍倒是挺好的。
我一开始就是读这类简单易懂的书籍养成了读书习惯,到了后期就开始慢慢不看这类书籍,因为除了爽和简单以外,对个人实质的帮助并不大。
我们应该选择成系统的书,教科书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读起来门槛特别高,特别难读,别说爽了,你在读的过程中还要边思考变理解,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欢迎加入阿猫的读书群,周一至周五推荐豆瓣高分书籍给你。
为了不错过每天20:15的见面,小伙伴们记得把我“星标”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回复【书单】获取星友必读书单,改变阿猫人生的几本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