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葉問當年在香港教詠春,主要是因為窮?

民生   2024-11-16 10:01   中国香港  




葉問與詠春拳是香港的文化標誌之一,更是享譽世界的中華文化代表。


「故宮館藏X香港非遺」展活動精彩繼續,11月9日下午於深圳深業上城舉辦「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講座,邀請《武藝傳承:香港葉問詠春口述歷史》作者、香港樹仁大學助理副校長、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向觀眾介紹葉問詠春拳的歷史傳承、符合當下時代潮流的傳播手段,以及在香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挑戰。


李家文(左)主講「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講座


李家文以其深厚的研究積澱首先向觀眾揭示葉問如何在1950年代將詠春拳從內地傳入香港。雖然葉問原本並無意教授詠春,但戰後的經濟困難迫使他在香港開始教授武術。


李家文提到:「葉問在1950年才正式於香港教拳,當時主要是因為窮,其實完全沒有興趣教拳。」葉問在香港的廿二年教學生涯,儘管時間不長,卻深深地影響詠春拳的發展和傳播。



李家文的研究並非關注詠春拳的技術,而是更專注探尋其傳播方式。她表示:「我主要想研究葉問詠春的傳播方式,葉問在香港只有二十幾年,他傳播的方式究竟是甚麼?為甚麼能夠吸引不同的人?」


在講座中,李家文強調詠春傳播方式的演變:「以前你可能要先練好基本功,練個三年,之後才能打木樁。現在如果還用這種方式,可能很多人完全不學中華武術了。」


她認為,現代的詠春拳教學需要與時俱進,運用新的傳播技術和教學方式,才能吸引年輕一代。



李家文在講座中也提到詠春拳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於傳承時面臨的挑戰。


她提到,詠春傳承的過程中,如何保持文化的純粹性,以及如何讓新一代真正理解其內涵,是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香港非遺的最難之處在於,如何做到代代傳承,不變質、不變形。」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文化價值的傳遞。


李家文引用自己採訪葉問兒子葉準的經歷——葉準雖然在詠春的傳承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他自己也坦承,詠春的傳承過程已經出現了一些改變。


李家文出版詠春主題著作:《武藝傳承:香港葉問詠春口述歷史》,以及繪本《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阿樺出拳》與《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阿樺秘笈》。


李家文在講座中展示了一些運用現代技術以促進詠春傳播的創新方法。她提到AI技術如何被採用以幫助年輕一代更直觀地了解武館文化,並談到如何利用新技術來創造更靈活的學習方式。


她介紹道:「我們用AI去畫一個拳館,送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設計拳館的名字。」這種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方式,無疑為詠春的傳播帶來新的可能性。



是次「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講座屬「故宮館藏 × 香港非遺」展覽系列活動之一,活動以外,展覽展出逾10幀故宮精品畫作,以及近50件香港非遺精品,供公眾免費欣賞。



整個11月還將有不少講座、展覽及文化對談活動在深業上城、益文書局、福田區圖書館舉辦。



更多最新資訊,大家可以關注「悅讀香港」的小紅書及微博~


(本文圖片來自橙新聞












往期精選 點擊閱讀↓↓↓

可以「刷臉」過關了!深圳灣、拱北口岸下周三起試行免證件通關

港大醫學教授當輔警圓夢:成為一名警察,我感到自豪!

一家三口野外生火燒烤,網友怒了:報警!

晨讀|一杯好的港式奶茶需要滿足什麼標準?

更多香港資訊,盡在橙新聞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吧~



 橙子君拍了拍你


邀你點擊閱讀原文來b站一起玩

橙新聞
时事解读、人物专访、港味文化... 这里的文字让你更懂香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