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讀書月精彩繼續,香港出版業界此次積極參與,透過在深圳舉辦展覽及文化對談等活動,讓更多深圳出版業及讀者認識並欣賞香港出版物及作者。
11月10日,「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藝術」講座於深圳書城中心城2樓益文書局舉辦,圓融品牌顧問創意總監、@nowllloading「載物」責任編輯、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客席講師、「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家」研究計劃發起人黃宣游藉其新著《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以學術形式存記香港書法美學的點滴。
黃宣游
他提及區建公可以成為香港「招牌王」的原因之一是他能寫大字:首先寫大字需要大筆,在當時物質匱乏的年代下很難買到,如果沒有,則需要把很多小小的筆綁在一起,費心費力;其次,寫大字並非今時今日用手機等比放大,需要提前在腦中把字放大,寫大還要維持字的比例結構,才是最大的難點。
清末前士農工商劃分清晰,沒有書法家願意給商家寫書法,認為這會給字染上「銅臭」,但清末後隨著資本主義引入,讀書人和商家的界限開始模糊,也有不少有追求的商家,願意花大錢請書法家寫一個特色招牌。
知名如區建公怎麼收費呢?黃宣游查到當時的價目表,發現1950年代,長度一英呎以上的字每個字收20港元。經過一番對比研究,團隊得出結論:當時的20港元相當於今天的2000港元,是名副其實的「一字千金」。
講座現場
周星馳的《少林足球》也和書法有一些奇妙的聯繫:周星馳的媽媽是一個裝裱師傅,她與卓少衡、黎一鳴是好朋友,而「黎一鳴書法足球隊」正是周星馳《少林足球》的「靈感繆斯」。
他覺得,既然書法可以跟足球有關聯,為甚麼少林功夫不能跟足球綁在一起呢?由此誕生了這樣的故事。
近年來網絡上的熱門話題之一,是出於安全考慮,在政府政策影響下,香港街景中少了很多承載著精妙書法作品、代表一代本土特色的招牌。
不少網民為此感到遺憾,也擔心香港書法會因此後繼乏力,不過黃宣游態度樂觀:「我覺得香港的招牌雖然開始拆了,但是通過大家更多地去討論、或者對這方面的興趣,把傳統的藝術跟現代的一些美學去結合的話,會不會書法可以用另外一種形式重現在我們的眼前?所以對於未來我是非常正面的。」
講座後,現場觀眾踴躍提問,也有書法愛好者和從事品牌設計相關工作的人士與黃宣游深入交流,氣氛熱烈。
黃宣游與其團隊熱衷探索傳統和創新的平衡,自2018年起,已與逾二十家歷史五十年以上老字號合作。項目獲得多個媒體認可,並榮獲眾多獎項。感興趣者,可閱讀《香江墨跡——構築香港的書法》或關注團隊社交媒體賬號,了解更多資訊。
11月還將有不少講座、展覽及文化對談活動在深業上城、益文書局、福田區圖書館舉辦,詳情可見下方圖片。
更多最新資訊,大家可以關注「悅讀香港」的小紅書及微博~
(本文圖片來自橙新聞)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吧~
橙子君拍了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