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蓝字“润物 遗产”关注我们
֍ 钩沉历史 丈量土地 荟萃人文 ֍
| 调研团队 |
领队老师
杜晓帆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主持人
参与同学
张煦 田恬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生
胡媛媛 张颖洁 刘嘉璐 武彤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硕士生
01
前言
仙游县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部,木兰溪中、上游。仙游一名之渊源,与西汉安徽庐江何氏九兄弟来仙游“炼丹成仙、跨鲤升天”相关,此传说被称为“九仙说”,已成为仙游的文化烙印。
仙游县卫星地图(图源:bigemap)
仙游传统手工艺资源极为丰富,包括古典家具制作、制瓷、大漆、各类编织、雕刻等等。截至当前,仙游县已认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3项,代表性传承人144人。
工艺美术产业已是仙游县最具基础、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富民产业、支柱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各类厂家4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艺企业达145家,相关从业人员20多万人。
向左滑动 | 图1 红木家具;图2 木雕;图3 大漆;图4 青瓷;图5 绳结
以“仙作”著称的仙游古典家具享誉世界,与“苏作”“京作”“广作”并称为全国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仙作在我国红木古典工艺家具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经济与文化影响力远至南美洲、非洲、东南亚60多个国家或地区。因此,仙游拥有“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 “中国工艺美术之乡”“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等称号。
为持续探索遗产在社区中的整体性保护传承与阐释利用、深化遗产实践,2024年4月11日至4月23日,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项目团队杜晓帆教授、张煦、田恬、胡媛媛、张颖洁、刘嘉璐、武彤等成员一同前往福建省仙游县,通过物质遗存考察、口述访谈等方式,以整体性视角,对仙游传统手工艺的历史脉络与传承现状展开调研,并于城市层面思考传统手工艺对于仙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02
仙游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图卷与当代续章
在仙游,传统手工艺自古以来延续着传承脉络,经过长时段的历史积淀,不断顺应时代潮流,至今仍延绵不绝焕发活力。结合历史文献,考察相关文物保护单位,以整体性视角回望手工艺的过去,对当今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当今仙游城市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
一物一故事:仙游手工艺的过去
仙游手工艺在唐五代建筑雕刻艺术便已初见端倪,据宋代《仙溪县志》记载,早在唐代,佛教就已经开始在仙游传播和蔓延,当时仙游境内寺庙林立。木雕主要适用于寺院庙宇的栋梁、屋椽、门楣及家具等,特别是木雕佛像造型。始建于五代,清嘉庆年间重修的枫亭镇天中万寿塔即为一座石构四角五层实心塔,塔身布满卷草莲花、观音力士等浮雕,是仙游年代较早的手工艺石雕精品。
向左滑动 | 始建于五代,清嘉庆年间重修的石雕作品(天中万寿塔)
向左滑动 | 仙游文庙匾额及藻井
据当地故事流传,宋元时期,仙游人蔡京曾召集在寺院祠庙做雕刻的仙游工匠制作家具,运抵京师进贡。该故事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其在整个仙游地区广泛传播,根植在从业者与普通市民心中,成为公认的仙游古典家具起源故事。
明弘治《兴化府志·艺文志》引宋代林蒙亨《螺江风物赋》,宋代仙游枫亭“其沃衍之畴,则植蔗以为糖。于以盛之,万瓮竹络。于以奠之,千艘桂楫。顺风扬帆,不数日而达于江浙、淮湖都会之区。”可见枫亭港在当时已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可以推测,在商贸兴起的背景下,仙游的能人巧匠们通过将雕刻与家具制作技艺、传统国画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且风格各异的作品。
明清时期,仙游地区的传统手工艺获得了长足发展,尤以木石雕刻为突出,可见清道光《莆田县志稿》记载:“工役……木工分为三:曰都绳、曰细墨、曰雕柴。都绳唯能建造屋舍,其工坚致牢实;细墨制造椅桌器用等项,间有新巧之工,然而坚致细密视他处多矣;雕柴者,凡一切雕刻之工归焉。……用石工极精巧,能于石上雕琢人物花卉,有细如丝者皆不断。”至今在仙游仍可见不少遗留的艺术珍品。
仙游文庙的大成殿和棂星门前的八根青石透雕龙柱形象逼真,东门石坊精雕细琢而宏伟壮观,皆为清代仙游石雕巧匠郭怀师徒的佳作。枫亭麟山宫厅堂两厢有清代著名仙游画家林肇祺于宣统元年绘制的《龙》《虎》等十九幅巨型壁画,笔墨优美,形神兼备,堪称国画艺术瑰宝。
仙游清代石雕作品。左图 | 文庙石柱;右图 | 东门石坊局部
据推测,仙游的木雕与家具制造形成集聚效应的年代或在清末。此时福州龙眼木雕,因采用福建盛产的龙眼木而得名。龙眼木雕的表现题材多为古典的老翁、仕女、仙佛等,并以雕刻寿星、渔翁、弥勒等人物见长。
据木雕大师王启瑞口述:“仙游木雕与福州、莆田这一带的都是差不多的。上世纪初期,我们度尾、洋塘、中岳这些老前辈,一批姓王、李、杨、林的,也都同时在莆田东庄学木雕技术,回来就自己做了。”度尾等木兰溪上游区域或为仙游木雕的早期聚集地,我们推测或与该地更靠近的钟山、凤山等山区,柚木、杉木等本地树种资源丰富有关联。后来工艺集中区或沿木兰溪,向河流中游与县城更接近、交通更方便的榜头镇转移。
木兰溪中上游
民国时期,仙游木匠仍具实力。民国《莆田县志》卷四载:“工业以细木工最优,坚致质朴,颇为耐久”。这时以家庭作坊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师带徒为技艺传承途径。通过为民间盖房、制作眠床与其他生活用具,延续着仙游木工技术的优秀传统。仙游人只要到了适婚年龄,必须攒钱置办眠床,眠床三面有围,四角立柱,上安顶棚,四周通常置有横楣。眠床制作工序繁琐,是木雕与家具制造技艺的集中体现。这样的风俗使仙游工艺延续具有深厚的本地土壤。
上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度尾镇有国营工艺一厂、二厂主制木作,榜头是三厂、四厂,做陶瓷、竹编。1950年代,很多仙游本地人进厂学习技术。主要的木雕题材由宗教转向红色题材,样板戏成为母题之一。木雕脱离寺庙、家具装饰物,成为独立艺术品,受到更多关注。
左图 | 国营工艺一厂木雕作品(图源:源祥瑞艺术馆王哲学);右图 | 红木集散地仓库
当前,仙游木雕和家具制造已形成了榜头、度尾、大济、赖店等工艺生产集中区,成为仙游县支柱产业。漆器、竹雕、青瓷、国画等艺术作品也远销海内外。仙游已是国内最为重要的工艺城市之一。
“
传统何去何从:仙游手工艺的当下
调研期间,团队采访了许多非遗传承人与工艺美术产业代表,对每项传统手工艺及其传承现状、应对方式进行了记录。仙游的传统手工艺具有良好的产业生态与优异的生存发展环境,同时我们也在其中了解到目前存在的传承问题与发展差异。
▍现状与问题
仙游传统手工艺大多以家族传承为主要的传承方式。如“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与“竹刻(仙游竹雕)技艺”,皆已传到家族第六代。代际相传,实属不易。除内部传承外,仙游手工艺人还与外界建立紧密的联系,向不同的社会群体主动传播推广传统手工艺。
仙游三福集团通过大师工作室、与高校合作讲学等方式接续传授技艺。近年来,通过开展家具雕刻职业技能竞赛和主办班培训等方式,累计培养专业技师和爱好者600多人。
三福工艺园内的匠人
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王启瑞秉承着传承技艺和回报社会的赤子之心,曾提出招收残疾人学徒的想法,得到当地大力支持。“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疾了,但心不能残,我想将我身上的技艺倾囊相授,让残疾人坚定对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自食其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与王启瑞、王哲学父子(左二)座谈
同样为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的林洪英无私地向贫穷人家的子女传授技艺,鼓励农村妇女自力更生。她成立了莆田木雕和仙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林洪英传习所,“授之以渔”,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并向她们介绍工作岗位,提高了她们的家庭收入。
通过多元方式,传统手工艺在仙游整体呈现出兴盛发展的态势。但不可忽视的是,其中许多类别仍存在亟待解决的传承困境。如水晶雕行业已基本没有二三十岁的手工艺人,“这一辈的人基本上都跳出来了,要么做电商,要么做比较轻的活,这些脏活已经没有人有耐心去做”。仙游主营漆器的西红柿家居林飞雅说:“我们一直在面临一个问题——手艺人老龄化,年轻人不学这种东西。如果说我们这个东西没有传承下去的话,往后的年轻人更不会去做这种东西。”
正在工作的手工艺人
不少从业者提到,和国外相比,中国现在很多传统技艺存在明显的传承局限性。例如日本古建筑技艺虽起源于中国,但他们传承得很好。这其中的工匠精神、严格严谨的态度、奉献精神、对师傅敬畏的态度等都被严格地保留了下来。
仙游传统手工艺已成相当规模且独具特色。然而,许多手艺匠人都提出,当前的确面临着手工艺传承青黄不接的严峻挑战。对古典家具制作之外的其他类别手工艺而言,这样的困境尤为突出。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技艺的兴趣逐渐淡漠,学习传承的人数越来越少,这值得引起更多的重视。
▍路径与措施
(1)
个人之力:面向社会的教育
如何在社会、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加强传统手工艺的影响力,是所有非遗传承人与从业者都曾面对的难题。仙游有一个在年轻团体中流行的“红木二代”的社团,名为“红木研习社”。这种创意的新形式,体现着这些年轻人想要传承,并要跟现代社会联系发展的决心。“只有随着年轻人注入活力,新鲜的血液,我们才可以说这一传统手艺行业依然有蓬勃的生命力。”仙游琴桌代表性传承人张剑伟先生如此说道。
复古琴室文化空间
尽管困难重重,不少手工艺人已在此方面作出一些成绩。仙游竹雕传承人王新明与仙游职业中专进行产学研协作,每年实训学生120人,对民间竹雕技艺人才进行工艺传承人的技术培训。同时,为培养后起之秀,王新明创办起竹木工艺雕刻研究所,建立传承保护机制,每年培养20名以上竹雕手艺人,目前已培养了上百名人才。
仙游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万龙同样重视制瓷工艺的教育和传承,他建立了青瓷艺术馆,并倡议希望能够在仙游县内高校及职业技术学校设立陶瓷专业,进行产学研结合。
西红柿家居林飞雅认为,手工艺传承可以从企业人员的家族内部抓起,保证工艺在子女的延续,这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只要有人愿意学习大漆技艺,西红柿家居甚至愿意进行免费的公益教学。
向左滑动 | 图1 王新明演示木雕技艺过程;图2 团队调研合影(左二为“仙游竹雕”代表性传承人王新明);图3 仙游民间青瓷艺术馆陈设;图4 林飞雅(左一)座谈
面向社会的教育活动,被认为具有改善市场审美、提高大众对工艺品价值认知能力等广泛作用。只有对传统手工艺及其作品的审美价值持续不懈地进行普及性教育,才能培养出一代代的消费群体,有了广大的消费群体,就会有内部激烈竞争的、富有生命力的行业,自然就会有“技”的传承、革新与发展。
(2)
传统之新:面向时代的创造
创新是每一位仙游手工艺人正在努力的方向,他们从传统中不断汲取新的灵感与能量,并持续尝试着将传统融入当代社会、融入鲜活的社会需求和崭新的科学技术。既尊重历史,也面向时代与未来。这对于保持传统手工艺的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宽创作空间、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文物专家、学者王世襄曾对制作竹雕的王新明作出评价:“王新明深知‘文似看山喜不平’的道理,即作品以不寻常不落套,有变化为好。王新明的作品经常以人世不可能有的事和物作题材,神奇怪诞,完全出乎人们意想,却使人们觉得新奇。他从前人得到启发进行尝试,构思遐想,推陈出新。”
左图 | 面向儿童推出的木制榫卯玩具;右图 | 王世襄写给王新明的亲笔来信
青瓷制作技艺传承人陈万龙也提到,自己会去收集各个时代、名窑的古瓷器碎片,对其蕴含的传统手工艺方法进行观赏学习,并不断总结心得。
八宝灰漆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林文峰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他认为创新思维的引入对任何类型企业而言都是持续发展的源泉,而政府在推动创新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向左滑动 | 图1 团队调研现场(右一为林文峰);图2 大漆与蛋壳镶嵌制作现场;图3 大漆与蛋壳镶嵌的工艺品
在手工制作的基础上,仙游的工艺美术产业已开始尝试与先进科技的结合。三福工艺馆刘希勇向我们介绍,目前设计环节团队人员已采用人工智能作为辅助的工具,比如用它计算塑像的身态和比例,有效改善比例失衡的问题。仙游铜雕技艺与时俱进,将人工智能作为手工艺生产线的辅助工具,成为现今工艺品生产线的新趋势。
向左滑动 | 图1 三福产业园前象征着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的鲁班塑像;图2 鎏金水月观音铜雕像(三福艺术馆);图3 圈足长颈方口铜对瓶(三福艺术馆)
(3)
城市之光:面向世界的对话
仙游工艺品出口量十分庞大。其中仙作古典家具“三福国礼系列”,甚至数次作为外交礼物赠送他国。
接见外宾所用的明式交椅
黄氏木雕家具制作,从一个家族手艺传承到今天一个养活数千人的社会企业,再创作出国礼上升到国家层面,让”仙作“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正体现出手工艺对于仙游城市根脉的塑造和支撑作用。
首届“国际木文化节”曾在仙游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举办。2014年的这次国际盛会,旨在向人们全方位、多层次展示木文化内涵,增强木材保护意识,共同推进世界木文化繁荣以及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仙游人来说,他们思考更多的,并不是国际木文化节本身的成功,而是其给仙游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扩大其影响,推动仙游工艺美术产业跨越发展。
这类活动,既是仙作古典家具提升国际知名度的重要平台,也是不同地区的手工艺人相互交流、展示自身艺术风格、交流技术的重要途径,对仙游工艺产业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但此类大型活动,后续在仙游举办较少。
左图 | 国际木文化节作品《伤感的人》;右图 | 国际木文化节作品《防患于未然》
保护利用传统手工艺,需秉持高瞻远瞩的视野,立足整体综合的维度,以全球化为坐标,充分发掘并依托仙游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宝藏。在此基础上,积极搭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促进深度文化交流与对话,让仙游传统手工艺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异彩。
03
传统手工艺与仙游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整体的视角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全面长远的思考与规划。仙游作为全国最著名的手工艺城市之一,一定程度上已将传统手工艺这一文化资源转变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范例。
仙游深耕城市历史优势,依托丰富深厚的传统手工艺资源,通过家庭传承、师徒传授、学校教育等多种教育模式,传承和弘扬蕴含在其中的知识体系,包括精湛的制造工艺、深厚的民族精神、独特的生活智慧和美学观念等,由此增强了城市的自信与认同。
放眼当下,仙游致力于激活社会生活对传统手工艺的需求。将这一需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可以推动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由此有效解决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就业分配等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实现文化传统在当今社会语境下的活态延续。
出口到日本的大漆器具
在全球化背景下,仙游凭借其东南沿海的区位优势,通过全球商业网络和广泛的交流宣传活动,让中式家具、木雕漆器等手工艺品打造成为东西方文化和商业交流的重要桥梁,促进了相关领域创意与资源的全球交流与合作。
总而言之,面对恢复经济增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保护区域传统文化等多重挑战,仙游应持续将传统手工艺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公众教育、地方凝聚力与文化多样性、对外交流等方面的独特驱动力,以形成传统承续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融合现代艺术风格的木雕作品
04
结语
漫步在仙游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工艺品商铺,不经意间便能与“艺术家”擦肩而过。在这里,我们遇见了兼职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网约车师傅与博物馆讲解员,参观了布满精美收藏和字画的政府工作人员办公室……每当走进仙游,我们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艺术氛围与韵味,这是独属于仙游的城市气质。
政府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收藏品
传统手工艺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延续的重要载体,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宝贵的遗产代代相传,后人继而才能领略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对传统手工艺进行整体性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智慧的尊重,更是对文化多样性的维护。
向左滑动 | 仙游工艺美术街景(图源:网络)
仙游工艺美术园区分布(图源:网络)
从对非遗技艺的质朴之爱,到创新创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这几乎是每一个仙游手艺人的必经之路。毋庸置疑的是,人是文化遗产的灵魂。作为核心社区的传承人群体若日渐减少,宝贵的技艺遗产将逐渐消逝,城市发展的动力也将日趋式微,值得仙游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共同努力。在尊重传统手工艺的本真与精髓基础上,探索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之路,如何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维护传承民族智慧与艺术美学的结晶,也是不同主体都应该持续思考的关键问题。
向左滑动 | 仙游手工艺人。图3和图4取自网络
最后,感谢仙游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对本次调研的大力支持,感谢仙游各企业代表及传承人的热情分享。匠心映月,薪火相传,仙游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之路虽然历经沧桑,但仍在当代的各种挑战下熠熠生辉。作为遗产团队,我们也将继续探索遗产的故事与价值,深入研究,砥砺前行。
向左滑动 | 团队调研现场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与文化资源委员会
整理 | 田恬 武彤
审校 | 吴敬 杜晓帆 侯实
编辑 | 张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