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经济学院教授
追忆怀念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教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经院师资队伍建设
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高校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强国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深深怀念和追忆“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与“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他被誉为中国理论经济学界的大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一面旗帜。
卫兴华教授用一生诠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坚定信仰、丰富内涵和生动实践。卫兴华少年励志兴华,青年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之初,他进入经济学殿堂,无论逆境顺境,初衷矢志未渝,砥砺前行九十五载春秋。他立经世济民之志,怀富民强国之愿,深耕于经济学园,成果丰硕,著作等身;他春风化雨,桃李满园,栋梁辈出,群星璀璨;他治学严谨,不跟风,不盲从,倡导理论是真理的喉舌,学术界评价他“树起一面讲真话的旗帜”。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始终站在经济理论研究前沿。学界赞誉他是以马克思主义态度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典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楷模,是当代中国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大师。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华北大学的学生参加了群众游行,卫兴华就在队伍之中。卫兴华与同学们一道经过天安门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泪水从他的眼中夺眶而出。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广场上红旗烈烈飘扬,他不由得想起了曾经牺牲的战友,为他们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而伤怀。战友们熟悉的面孔在他的脑际掠过,回想那些在腥风血雨中患难与共的朋友们,他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与重托。自从选择革命道路,卫兴华的命运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共患难、同忧乐。尽管在“文革”中遭受极大的伤害,但他初衷不改,没有悲观绝望,依然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惜时如金般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1952年7月,卫兴华以全优成绩毕业留校,正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教师,自此他在这个不平凡的校园度过了一个多甲子的时光。这位共和国的见证人,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的亲历者,将满腔热血深深融入了人大这片沃土中。虽然在这所校园里经历了政治生活和教学研究中的风雨和坎坷,但卫兴华始终以执着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传播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
卫兴华从不计较和纠结个人荣辱得失,他常以“鱼能逆水而游,鸟能逆风而飞,人能逆境而安”来勉励自己,以豁达的心胸在艰难而复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在他身上永远释放着岁月积淀的智慧与光芒。卫兴华从来没有功成名就的自得,没有社会变革中的心态失衡,没有坐拥盛誉的自矜炫耀。学生们评价卫老师不仅治学有道,而且道德高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坚定不移。在“左”的年代不跟风,不说违心话,在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阵地,敢讲真话,坚持真理。这是一个学者难能可贵的精神。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块沃土上,卫兴华辛勤耕耘60余载,不仅坚持挖掘、探索、继承、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且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77级经济系本科生是人大复校后招收的第一批大学生,卫兴华是该班的班主任及主讲教师,同学们回忆当年在学校北门临时搭的工棚木板房里上课的情景——夏天很热,屋里热浪蒸腾,卫老师手中摇着一把大蒲扇,挥汗如雨地给大家讲解《资本论》。同学们觉得非常幸运,一入学就遇到了卫老师这样最顶级的老师,将他们领入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殿堂,卫老师在教学上的投入坚定了同学们一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功底,这个班的同学多数已成长为国家部委领导干部、高校知名学者等栋梁之材。
卫兴华老师为人平和,愿意主动与学生联系,他说跟学生互动既是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是不断开拓新知识领域的过程。他将博士生培养要求总结为“平等竞争,保证质量,教学相长,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争创名牌”。卫老师把博士生当作与自己一起做学问的青年学者,既注意和关心他们的学风文风及思想倾向,更秉持开明态度,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彼此争鸣。卫兴华曾深情地对学生说,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他始终要求自己和学生在理论工作和治学方面要有“四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学风,严密的论证。治学贵在严、贵在勤,勤读、勤思、勤写是他治学的一贯态度。
卫兴华还多次表示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他说要关心、培养和重用中青年一代中有学术造诣和社会影响的教师们,要善于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希望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们能够真正刻苦学习,刻苦钻研,人品和文品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不能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唯利是图。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拨乱反正之后,卫兴华学术的春天来了,他的研究成果渐呈井喷态势。即使在耄耋高龄,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在经济学界仍遥遥领先,成就斐然。卫兴华在经济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纠正中外学界对马恩著作中某些原理的误解和错解等。在改革开放之初他就开始研究经济体制问题,表现出学术研究的求是开创精神。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卫兴华的研究领域更多地转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经济运行机制理论、所有制理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公平与效率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领域。
卫兴华爱生胜子,从如何做学问到琐碎的家事,他都像家长操心孩子一样关心着学生。卫老师自己的子女都嫉妒地说爸爸带学生比我们还要亲。学生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家长,把老师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很多时候卫老师给学生上课,选择在家里,晚上下课赶上吃饭的时间,卫老师和师母会马上盛饭拉学生一起吃,仿佛是自己的孩子回到了家。学生们说卫老师这种不求回报的无私大爱就叫“师爱”。
卫兴华在79岁离休后还一直继续工作,活跃在教学一线,始终孜孜以求,悉心授业。即便已至耄耋之年,他依然坚持带博士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他教育学生要关心弱势群体,替老百姓说话。卫兴华教授不赞同“老同志发挥余热”这个说法,他说余热是表示炭火已烧尽,还有点余热的温度,卫老师说自己还一直在燃烧。他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不断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在逾一个甲子的岁月里,卫兴华埋头于浩渺如烟海的经济理论中,早期逆风而行,后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经济理论,主张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卫兴华的经济思想和理论观点,可以归纳为《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等三个主要方面。卫兴华作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个严谨的学者,有一种对国家、对人民、对中国历史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而又严肃地看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时代重大命题。纵观他的学术生涯,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他终生追求的理想目标。
卫兴华善于独立思考、尊重客观事实,面对大是大非,他不从众随流,尊重权威而不迷信权威。他始终治学严谨、求真求实,奉行“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独立思考,实事求是,服从真理”的治学精神。“松高更显劲节志,云深方知本色心。”在中国人民大学这片热土上,卫兴华笔耕不辍,上下求索,鬓生华发而不悔。
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精髓传承下去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办学治院坚守的初心使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教师不仅教授知识,更要传递信仰。人大经济学院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教师优秀学术品质和师德涵养,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增进广大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增强理论自信,提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是坚持不懈探索,紧跟时代脚步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用科学理论回答时代和实践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