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慧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刘越男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
弘扬老一辈教育家精神,
建设世界一流信息资源管理学科
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广大教师工作中要坚持教育家精神,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文件强调的教育家六重精神,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教师节期间正式提出的教育家精神的制度化,也是对每位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专业素养、为师态度、职业本心和职业追求的全方位、立体化要求。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始建于1952年受中共中央委托创办的专修科档案班。创建伊始,周恩来总理亲自联系苏联有关方面,聘请苏联档案专家来校讲学。中共中央办公厅、政务院秘书厅从北京、上海、山东等地抽调部分干部来校从事档案高等教育工作,吸引了一批拥有报国志向的教育家投身新中国档案高等教育。我们从出生于1910年代、1920年代、1930年代的三位人大档案学老教师的自传、访谈和回忆录,提取时代记忆片段,重温老一辈教师的教育家精神故事,以飨师生,以励后人。
吴宝康:信仰为基勤耕耘,档案教育铸辉煌
▲吴宝康留影(1952年)及所著文章
《区分档案与资料问题的我见》
(载于《材料工作通讯》1951年第四期)
吴宝康教授在谈到对档案教育工作的热爱时,毫不掩饰对自己长期以来坚持的勤学笃行、甘于奉献精神。“干一行,安一行,钻一行,爱一行,这是我历来的态度。我认为这是一个革命干部起码应有的态度,共产党员就更不用说了。我对档案工作,从钻进去到热爱这个工作,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即钻进去,有了兴趣,然后觉得可爱,又进而热爱,最后达到迷恋。有人说我似乎给迷住了心,其实对工作热爱,发展到迷恋的程度,这是好事……热爱和迷恋自己的工作,这是任何想要专一行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思想条件”。
他从调任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档案高等教育到2008年5月逝世,从事档案高等教育事业五十六年,始终不忘共产党员初心,坚持教育家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我国档案高等教育的伟大事业中,筚路蓝缕、颇多建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档案学从新生状态,到文革期间陷入停滞状态,带入了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阶段,奠定了档案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之林的稳固地位。
▲1982年吴宝康在建系三十周年大会上讲话
冯乐耘:匠心独运培俊杰,档案保护领群英
冯乐耘教授出生于1928年,今年96岁,依然耳明目聪、精神矍铄。他于1952年被中共中央西南局秘书处选送到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第一届档案班学习,后转研究生班。时任档案教研室主任的吴宝康委以重任,请冯乐耘承担建设档案保护技术课程任务,于是他在1954年毕业时留校工作。冯乐耘带着满腔热情积极投身档案保护技术领域,克服重重困难,在北京、安徽、上海等地十几个档案制作材料生产与研究部门开展符合国情的调查研究,深究纸张老化、字迹褪色的原因,直接推动相关产品的变革;他与国家档案局、中科院昆虫研究所共同组成档案虫害调查组,发现了对档案危害最为严重的“档案窃蠹”(由昆虫学家赵养昌鉴定后定名);他走访苏州、杭州、上海裱画店,学习修裱技术,填补课程内容的空白;他为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科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学科长期耕耘,呕心沥血,奉献了所有的职业生涯。吴宝康教授曾经评价冯乐耘是“《档案保护技术学》课程的创建人之一,又是(档案保护技术)这门档案学分支学科的带头人,有独创性”。他在七十二岁时重拾幼年爱好,开始钻研暗榫工艺,精心打造了雄狮系列、水牛系列和生肖系列等三个系列70余件作品,并将最宝贵的28件作品捐赠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他始终坚持心有大我、求是创新、乐教爱生、以文化人的教育家精神品质,开创了不忘初心、精益求精、从一事爱一生的人生境界,一直是人大档案学人的楷模。
▲冯乐耘(左二)于1985年受邀访问哈佛大学图书馆
韩玉梅:弃译从教传档案,融汇中西育英才
韩玉梅教授出生于1932年,1948年进入华北大学学习,1949年响应国家培养俄语人才的号召,进入北京外国语学校(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学习。她在接受建院七十周年口述史访谈时曾回忆,在华北大学读书期间“印象最深就是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两门课,我就觉得共产党好……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所以1950年1月,我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2年初,被调至中共中央编译局任俄语翻译。她在新中国档案高等教育创办伊始,胸怀至诚报国的理想毅然投身档案教育与中外交流事业,她于1952年10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担任苏联专家俄语翻译小组组长,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翻译完成《苏联档案史》《苏联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苏联文献公布学》等文献,用作档案专修班的教材。改革开放第一时间主动积极投身学校档案学高等教育的重建工作,本着胸怀天下、甘于奉献的教育家精神,于1978年放弃翻译的副教授职称,主动调至教师岗位,从助教做起,自学德语、法语,接触原版文献,潜心学术研究,在翻译整理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合中西方档案思想,形成独特的、颇受学生和档案业界同行欢迎的授课风格,成就了中国档案高等教育史上勤学笃行、乐教爱生的一段佳话,为人大档案学派思想在国内外学界与业界中的广泛传播做出卓有成效努力。
▲90年代的韩玉梅教授笔耕不辍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已从吴宝康、冯乐耘、韩玉梅等前辈们开创的新中国一流档案高等教育事业高点果敢再出征,在新中国首位档案学硕士与首位档案学博士、国家一级教授冯惠玲的锐意改革精神指引下,已逐步拓展成为新中国首个本硕博层次完备的四个二级学科(档案学、信息分析、数字人文、数据管理)与最富改革创新精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组成的一流信息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平台。学院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领域全心全意、全面出击、全力以赴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老一辈教师长期坚守的教育家精神一直是学院全体师生前进道路上的“灯塔”、勇闯信管高等教育无人区的“法宝”,也将成为未来每一代人大档案人、人大信管人的精神底色,永不消逝,永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