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数据推给我一个热门视频,一所民办中小学校长介绍她建校的过程和理念,获得了10万+的点赞和2万+的评论。
被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你们是现代教育困境里的一束光。
这所学校在北京,学生只有100多个,却吸引了深圳南山区60多位学校的校长和书记去访问和学习,还有多位校长在视频评论区留言,表示想去参观。
这所学校就是北京博雅明悦学校,校长是谢康女士。她曾是戴尔公司全球数据分析的负责人,而她老公曾在亚马逊公司亚太区工作。
他们的孩子是清华第三代,本可以上清华附小,但他们夫妻宁可辞掉高薪又体面的工作,卖掉上海的房子,也要自己创建一所民办中小学,为什么?
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能够与人工智能时代与时俱进。
由于工作的原因,谢康和她老公成为最早接触人工智能的一批人,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人工智能时代是不可逆的,而现有的工业时代的教育已经过时。
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12年的教育后适应不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
他们想找一个与人工智能时代与时俱进的学校,但在国内国外看了很多学校,感觉都不理想,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办一个。
谢康校长和家长开玩笑:择校焦虑的最高境界,是自己办一个学校。
为了孩子,这对父母真的太拼了。相比之下,省吃俭用花几百万买学区房都不算什么了。
这所学校推崇的“全人教育”的理念,我特别赞同。
谢康校长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更要成为人,而不是机器。
人工智能时代的全人教育就是,一个人要有健康的身心、科学的头脑、艺术的涵养、生活的技能、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中国文化、国际视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谢康校长看来,教育的根本是尊重个体的价值,保护人的多样性。让孩子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擅长什么,知道要去哪儿的人。
这和唯学习和成绩论的现有教育模式大相径庭,但却是很多父母的心声和期望,也包括我在内。
这样的教育理念很好,如何落地呢?
有位网友分享了她儿子在这所学校学习的情况。
语文,一年级,学校不教汉语拼音,而是教了很多汉字文化本源的东西,比如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等。
英语,有中教和外教两个老师。
数学,卷子都是思维练习,是国家级顾问编纂的。
音乐,中教老师全英文教学,与时俱进,什么节日唱什么歌。
体育,有三个体育老师,天天上。
社团,不是为了收钱而存在,而是孩子从兴趣出发自己组织,老师提供帮助。
另一位网友说,她家大宝和二宝都是在这所学校上的,精神状态很好,他们也因此成为了幸福和放松的家长。
相比之下,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很卷、老师很累、家长很焦虑,谁都不好过。
只是,这样小而美的学校好是好,但属于贵族学校。
有网友说,每年学费20几万,12年下来要二三百万,也有网友认为,花几百万买学区房不如来上这个学校。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学校,普通收入家庭的孩子肯定是上不起的。
而且,这所学校是小班教学,总共100多个孩子,有四五十个老师,而传统的义务教育,每个班有四五十个孩子,所以,这样的教育模式要在公立学校复制非常难。
但是,有一些是容易改变的。比如,体育课天天上,美术、音乐课正常上,不要被主科老师占,各种社团搞起来,作业不要那么多。
还有,这所学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是值得借鉴的,他们设计的校本和课程能不能在公立学校推广?
总之,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看了这个视频很感动,特别佩服他们夫妻的勇气和执着。面对教育困境,抱怨的多,提出解决方案的少,行动的人更是微乎其微。
他们勇敢的行动让困境中的家长们看到了一线曙光。
即使不能让孩子去这样的学校上学,但它们“全人教育”的理念,我们家长是可以学习的。
不要老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发现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自驱力,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