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感觉身体不太舒服,老公就带我去看一个中医。
中医给我把了把脉,然后问我:你是不是经常犯懒?
我马上否认:没有啊,我是我们家最勤快的。我要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中医笑了笑,说:不是说你那个懒,是没精神,干一会儿活就感觉累,得歇一歇。
我想了想,还真是。比如,在家里拖地,把客厅、卧室、餐厅、洗手间拖一遍,就感觉累得慌,必须坐下来或者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才能缓过来。
于是,我冲中医猛点头。
中医说:因为你气血双虚。然后,他给我开了补气血的中药,让我回家调理。
那是我生完老二的第二年,我以为气血不足是因为高龄生产,再加上坐月子没有好好滋补导致的。后来发现不完全是。
人到中年,尤其是做了妈妈,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开始看一些中医养生的书。
其中一本口碑相传的畅销书,是吴清忠写的《人体使用手册》,是站在人体设计者的角度来看人体的运转,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书里有个概念:每个人的能量水平、也就是血气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血气旺,有的人血气弱。
这个有后天的因素影响,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气会逐渐减弱;内耗严重、长期熬夜等也会大量消耗血气。
同时,血气不同也有先天的因素。也就是娘胎里带来的,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血气旺,而有的则血气弱。
就好像手机电量,天生血气旺的人是100%电量,天生血气弱的人可能只有80%电量。
我想起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早上升国旗,站得时间稍微长点儿,我就会感到头晕。最严重的一次,回教室的路上,我晕倒在了楼梯上,好一会儿才醒过来。
后来怀老大的时候产检,医生说我贫血。按照《人体使用手册》的理解,贫血其实就是血气弱。
所以,我以此推测,我就属于天生血气比较弱的类型。
中医讲身心不二,就是身体和心灵是紧密相连、合二为一的,也就是不同的体质会伴随不同的性格特征。
我观察两个女儿。两个人小时候长得特别像,见过的人都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是性格却相差很大。
老大特别文静,不到一岁的时候和我们回姥姥家,坐车九个小时不哭不闹,非常乖巧。
而且她特别能坐得住,做拼图、做手工,一坐五六个小时,让我很惊讶。但她不喜欢运动,跑步总是倒数几名。
老二就不一样了,她是特别好动。每天早上起床后,就不停地上窜下跳,一直折腾到晚上睡觉,精力特别充沛。
但是她坐不住,画画能坐半小时就算长的,做事情缺乏耐心,而且脾气容易急。
总之,姐姐喜静不喜动,性格比较内向,而妹妹喜动不喜静,性格比较外向。
接触中医之后,我才发现,她们的性格差异和她们的体质有密切的关系。
血气旺,也就是阳气足,血气弱,也就是阳气弱。中医讲,热的、动的、向上的、向外的属阳,而冷的、静的、向下的、向内的属阴。
老大的体质属于血气弱,而老二属于血气旺。结合我和我老公的体质和性格,老大遗传我比较多,而老二遗传我老公比较多。
所以,有一种懒,叫血气弱,有一种急脾气,叫血气旺。
为什么血气弱的人喜静不喜动?这里可以看出来,人体是非常智能的。因为血气弱,所以人体自动选择了低耗能模式,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血气是人体能量的来源,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减少血气的过度消耗,尤其是天生血气弱的人。
比如,动能升阳,但是剧烈运动则会消耗阳气,尤其是血气弱的人,更不适合剧烈运动。
周末我带姐妹两个去爬山,爬到一半姐姐就喊累了,快爬到山顶的时候我也有短暂的头晕。但是,才5岁的妹妹爬到山顶还活蹦乱跳的。
回家以后,我和姐姐都不想动了,妹妹还要出去骑车玩。
第二天,姐姐还出现了感冒的症状,妹妹却一点事都没有。
通过这些观察,我发现,学习中医的作用真的太大了。
虽然我现在刚接触到中医的皮毛,但已经帮我了解了自己和家人的体质和性格特点,这样能帮助我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甚至能帮我育儿。
此话怎讲呢?因为小孩子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很少,她的行为能更直观、更真实地反映出她的天性和体质,便于我们采取更合适的育儿策略。
举个例子,我家老二脾气急、爱哭,以前,我经常被她搞得很崩溃、忍不住发火。
学习中医后,我明白了身心不二以及血气的概念,我就理解了,她脾气急,很大程度是天生血气旺的体质导致的,我就不会像以前发火,而是更有耐心地和她沟通。
此外,老二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去过一次医院,没有输过一次液。并不是她很少生病,相反,刚上幼儿园的一年多,她经常感冒发烧。
但我学习中医后,知道了发烧是一种免疫反应,就不会她一发烧就给她吃抗生素,而是用一些中医外治的方法辅助她退烧。
所以,真心建议妈妈们学一学中医,不用学到看病开方的水平,那需要深厚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中医实践,没有八年、十年的积累是不可能的。
只要学习中医的一些基本理念、了解人体运转的机制,就已经能对我们的生活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