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丨山西汾阳西外环宋墓M60发掘资料公布!墓室结构完整,砖雕壁画精美,墓葬时代为北宋晚期

文化   2025-01-15 18:24   山西  

2021年11月-2022年7月,为配合汾阳市昌瑞汾州府居住小区项目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吕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汾阳市文物局的大力配合下,对该项目区域内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项目地点位于汾阳市西门社区文峰路北、西外环东侧,北邻金鼎大街、南邻文峰西街(图一)。此次发掘清理了一座宋代砖雕壁画墓,编号M60,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M60位置示意图



墓葬形制


该墓为仿木结构六边形砖雕壁画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圹、墓室五部分组成,方向200°(图二~图四)。


图二 M60平、剖面图

1.瓷枕  2.瓷碗  3、5.瓷盘  4、6.瓷盏  7.铜带扣  8.陶盘  9、10、11、12.陶罐


图三 M60展开模型


图四 墓葬剖面模型


 墓道  位于墓室南侧,平面呈梯形,北窄南宽,口小底大,阶梯状,由口及底共有不规则的生土台阶8级,底部为一小段斜坡直通甬道口。墓道上口长4.15、宽0.75~1.06米。台阶高0.24~0.35、宽0.32~0.37米。


 墓门  位于墓室南侧,砖砌拱形,门额抹白灰,门柱涂红彩。条砖垒砌封堵墓门,底部平砌一层,而后依次往上竖砌四层,再错缝平砌六层直达顶部。门宽0.86、高1米。


 甬道 位于墓门北侧,两壁用青砖错缝平砌,顶部顺砖劵顶,壁面白灰涂地再施红彩。宽0.86、高1.10、进深0.69米。


 墓圹  平面圆形,口小底大。口径2.75米。


 墓室  砌筑于墓圹之内,与甬道相连,为仿木结构砖室墓,平面呈不规则六边形,方砖铺底(图五),条砖叠涩砌筑穹窿顶,顶距墓葬开口0.3米(图六)。墓室自下而上分为三部分,下部砖砌六面墓壁,高1.04米,壁面上砌出板棂窗、板门等。墓壁连接处黑彩绘制六根倚柱,倚柱间砖砌阑额,阑额红彩涂地长条黄彩装饰,倚柱上接白彩涂地的普拍枋。墓室中部为仿木结构,普拍枋上承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柱头铺作为四铺作单杪计心造(图七),补间铺作每间施一朵,为四铺作单杪计心造带翼形插栱(图八)。除华栱、昂施黄彩外,其余皆施红彩,并用白彩勾画出构件边缘轮廓。栱眼壁白彩涂地,黑彩勾画出荷花、菊花等图案(图九;图一〇)。铺作上呈撩檐枋,撩檐枋涂黄彩,白彩勾边。撩檐枋上架出檐椽,椽头砌出方形,白彩涂地黄彩装饰。椽上铺砌板瓦。墓室上部青砖向内叠涩成穹窿顶,顶口条砖碎块覆盖封砌。墓室长2.68、宽2.43、高3.25、六边长1.18~1.52米。


图五 M60墓底


图六 M60墓顶


图七 柱头铺作


图八 补间铺作


图九 栱眼花卉1


图一〇 栱眼花卉2


 墓壁  壁面皆白彩涂底。从墓门开始顺时针展开依次如下(图一一)。


图一一 M60墓壁展开图


南壁  壁面正中开拱形门洞,红彩绘拱形再施黑彩勾边。门洞宽0.86、高1米(图一二)。


图一二 南壁


西南壁  壁面正中砖雕板门,门宽0.77、高0.83米。上额、槫柱、门楣及抱柱均涂红彩,下门槛为1层条砖砌筑,涂红彩,门额内雕刻3个柿蒂形门簪。门框白彩勾边,门扇红彩涂地,门内四角黑彩涂包门叶,门上装饰4排黑彩绘制的圆形门钉,每排8枚,门中心位置黑彩涂圆形铺首门环,板门下设对称砖砌门砧(图一三)。


图一三 西南壁


西北壁  壁面正中砖雕板棂窗,窗宽0.57、高0.43米。窗棂、窗框均涂红色,3根竖直板棂施黑彩,白彩勾边。壁面右上角有一施红彩砖雕装饰,主体形似盾牌,如意头,中间对称置两圆孔,推测此装饰为灯台后部挡板,圆孔应是插入木棍而后上承燃灯(图一四;图一五,1)。


图一四 西北壁


图一五:1 西北壁局部


北壁  壁面正中砖雕板门,门宽0.75、高0.78米。板门结构、彩绘同西南壁。门扇装饰3排白彩绘制的圆形门钉,门扇靠上位置砖雕莲蓬宝座神兽2躯。左门扇雕瑞羊口衔灵芝草蹲坐于莲蓬座上,羊双耳耷拉,两耳之间饰卷毛,短尾,后肢蹲坐,左前肢直立,右前肢空抬,颈部饰飘带系铃,该羊可能为青山羊。右门扇雕雄狮口衔绣球蹲坐于莲蓬座上,雄狮颈部鬃毛后扬,粗尾上卷,后肢蹲坐,右前肢直立,左前肢微抬轻踩绣球,颈部饰飘带系铃。门下对称砖砌门砧。门框两侧用黑彩各绘一把椅子(图一六;图一五,2、3)。


图一六 北壁


图一五:2 北壁局部1


图一五:3 北壁局部2


东北壁  壁面正中砌雕板棂窗,窗宽0.56,高0.48米。板棂窗结构、彩绘同西北壁。壁面左上角置砖雕人物2身。左侧人物头戴宝冠,发梢呈团状覆肩,颈部饰项圈,腹部束带,披帛绕身飘扬,下裳裹身,露足;双手各带两只腕钏,右手前举握披帛,左手持如意头行香炉,侧首目视后方;头顶发式施黑彩,余部皆施白彩,高0.31米。右侧人物头戴皂帽,着黑色窄袖长袍,腰部束带,露足;右手上举抚额,左手持棍扛于左肩,面向前方,高0.27米。左侧人物似为菩萨,右侧人物似为皂隶。人物下部墨绘生活用具,左侧放一带盖梅瓶,右侧置一四足小凭几,凭几四周挂幔帐,凭几上摆放温酒执壶、小杯等(图一七;图一五,4、5)。


图一七 东北壁


图一五:4 东北壁局部1


图一五:5 东北壁局部2


东南壁  壁面正中砖雕板门,门宽0.75、高0.78米。板门结构、彩绘同西南壁。门扇装饰3排黑彩绘制的圆形门钉,每排10枚,门中心位置黑彩涂方形铺首门环,门扇上角黑彩涂包门叶(图一八)。


图一八 东南壁


 葬具葬式  葬具腐朽不可辨。清理骨架1副,位于墓室正中,头南足北,面向上,仰身直肢。



随葬品


共12件,有瓷器、陶器、铜器三类。


(一)瓷器6件

有瓷枕、瓷碗、瓷盘、瓷盏等。


 瓷枕  1件。M60:1,呈长方束腰形,枕面中间下凹,左右两侧上翘,侧面各有一圆形小气孔,器表施绿釉,枕面及侧面均刻画两周凹弦纹,枕面弦纹内填满方形四弧边钱纹图案,两侧面弦纹内填满圆形六弧边圆孔连钱纹图案,纹饰图案模印而成,规则有序。长17.8、宽8~10.4、高10.6厘米(图一九;图二〇,1)。


图一九 瓷枕(M60:1)


图二〇 M60出土器物

1.瓷枕(M60:1)  2.瓷碗(M60:2)  3、5.瓷盘(M60:3、M60:5)  4、6.瓷盏(M60:4、M60:6)  7.铜带扣(M60:7)  8.陶盘(M60:8)  9、10、11、12.陶罐(M60:9、M60:10、M60:11、M60:12)


 瓷碗  1件。M60:2,白釉印花葵口碗,器壁较薄,敞口,圆唇,斜弧腹,圈足底。内外壁施满白釉,白色微黄,内壁印有花卉,外壁留有一处白色粘胎。口径18.2、底径5.7、高8厘米(图二一;图二〇,2)。


图二一 瓷碗(M60:2)


 瓷盘  2件。M60:3,白釉印花葵口盘,器壁较薄,敞口,六入葵花形,斜腹微弧,圆唇,外壁与葵口对应处有竖向压印纹,在器壁内侧形成六个花瓣状效果,内壁、内底印有花卉,内底残留3个细小支钉痕。圈足,足墙竖直。内、外壁满釉,釉色白中泛黄。口径17.8、底径5.4、高4.6厘米(图二二;图二〇,3)。M60:5,敞口,六入葵花形,斜腹微弧,圆唇,外壁与葵口对应处有竖向压印纹,在器壁内侧形成六个花瓣状效果,内底残留3个细小支钉痕。平底。内、外壁均施满白釉,釉色白中泛黄。口径12.5、底径8、高2.2厘米(图二三;图二〇,5)。


图二二 瓷盘(M60:3)


图二三 瓷盘(M60:5)


 瓷盏  2件。M60:4,敞口,圆唇,斜弧腹,圈足,足墙外撇,足心略凸。内壁底部刮釉形成涩圈,外壁施釉到中腹,下腹及圈足底部未施釉。口径11.7、底径4.6、高4.5厘米(图二四;图二〇,4)。M60:6,敞口,圆唇,斜腹,下腹急收,圈足,足墙外撇。施白釉,内壁满釉,外壁釉至下腹。口径10.6、底径3.3、高4.7厘米(图二五;图二〇,6)。


图二四 瓷盏(M60:4)


图二五 瓷盏(M60:6)


(二)陶器5件

器形有陶盘、陶罐等。


 陶盘  1件。M60:8,泥质灰陶,侈口,圆唇,弧腹,平底。口径41.6、底径36、高5厘米(图二六;图二〇,8)。


图二六 陶盘(M60:8)


 陶罐  4件。泥质灰陶,器型相同,侈口,圆唇,束颈,鼓腹,平底,出土时均置于陶盘内。M60:9,口径6.4、底径5.8、高8.2厘米(图二七;图二〇,9)。M60:10,口径6.5、底径5.9、高8.1厘米(图二八;图二〇,10)。M60:11,口径6.5、底径5.4、高8.1厘米(图二九;图二〇,11)。M60:12,口径6.7、底径6.4、高9.2厘米(图三〇;图二〇,12)。


图二七 陶罐(M60:9)


图二八 陶罐(M60:10)


图二九 陶罐(M60:11)


图三〇 陶罐(M60:12)


(三)铜器1件。


 铜带扣  1件。M60:7,严重锈蚀,呈长方形,两头饰穿眼,出土于人骨胸骨处。长11.8、宽6.7厘米(图三一;图二〇,7)。


图三一 铜带扣(M60:7)



结 语


汾阳地区历年已科学发掘多座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该墓从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与东龙观宋金墓群、汾阳高级护理学院金墓等皆有可类比之处。以往发现的宋金墓葬平面多为八边形,仅汾阳高级护理学院的M2为平面六边形,该墓平面亦为六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墓葬在砖雕构件、墓壁装饰等方面未有大的差异,应是同一时期存在的两种模式。该墓出土的瓷枕、白釉瓷盏与东龙观M48极为相似,且不见该地金墓常见的陶魂瓶、铁牛等,该墓砖雕门窗全为板门、板棂窗,综上分析,该墓年代应为北宋晚期。


汾阳宋金墓葬中多出土有瓷器,部分器物为本地窑口产品,如东龙观墓地M48出土的白瓷碗便为霍州窑早期产品,而该墓出土的白釉印花葵口碗和白釉印花葵口盘可能为当地介休窑产品。


该墓位于汾阳城西,南距东龙观墓地约7公里,这对研究汾阳宋金时期的地望以及墓地可能的分布范围等增添了新的资料。



 附记 


此次发掘项目领队为王普军,参加发掘人员有刘吉祥、冯智超、周瑞伟、张武胜、凌卫兵等,线图由刘鹤婷、辛宇完成,照片由李海龙拍摄。另:为安全起见,发掘时拆除部分墓顶,田野工作结束后,该墓已进行了异地搬迁保护。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王俊、刘岩先生的不吝指导,谨致谢忱。


执笔:王普军、刘吉祥



  E N D

图文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

汾阳市文物局

原文名为《山西汾阳西外环宋墓M60发掘简报》

刊于《文物季刊》2024年第4期

此处省略注释

责编丨静    静

初审丨王普军

终审丨郑   媛

考古汇

山西考古博物馆

考古汇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创办的考古汇平台;面向公众传播考古知识,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