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乙巳蛇年。提到蛇这种动物,一般人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蛇以各种形态出现在世界各地,在田间地头、森林草原都可能会有和蛇不期而遇的经历。它独特的长相和与众不同的移动方式,看似线条简洁,体态瘦弱,却蕴含着冰冷和庞大的力量,赋予了自己复杂和强大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蛇往往被赋予了神秘而神圣的属性,既是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人类命运的主宰。根据传说,创世女神女娲不仅用黄土造人,还曾用蛇来编织大地。这一神话传说不仅显示了女娲的伟大功绩,也凸显了蛇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位。一些专家认为“蛇”可能是“龙”图腾的原型。在古代汉语中,‘龙’与‘蛇’通常是通用的。因此,蛇作为构成龙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进一步强化了蛇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地位。
从诞生于地球上开始,人类就要与这种白垩纪就登场的爬行动物共同生存。我们的先祖既需要防范它们的利齿与剧毒,但也享受它们美味的肉食。中国科学院、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通过对广西左江流域的宝剑山遗址和大湾遗址中发现的蛇骨进行形态学研究,鉴定出缅甸蟒、眼镜王蛇和百花锦蛇三种蛇类。并且出土的蛇骨表面发现有灼烧痕迹,说明左江流域的先民在距今6000至7000年前就有了捕食蛇类的生活方式,且可能用烧烤方式加工肉食。
在中国史前文化中,蛇作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这种长期的接触和潜在的威胁,可能使史前先民对蛇产生了深刻的惧怕和厌恶心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可能逐渐演变为一种敬畏,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原始崇拜。在面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和潜在的危险时,将蛇视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或许能为他们带来某种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蛇会作为一种图腾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
距今约8000年前,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查海村的先民制作了一件饰有蛇衔蟾蜍的斜腹罐(图一)。这件陶罐的一侧以写实手法浮雕着单体蟾蜍,蟾蜍大肚膨鼓、四肢张开,仿佛即将跳跃。另一侧则浮雕着蛇衔蟾蜍的图案,蛇紧紧衔住蟾蜍的右下肢,蛇尾甩动,蛇背鳞和两侧腹鳞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压划短线纹进行装饰。蛇和蟾蜍都具有强大的生殖能力,对于平均寿命很短的史前先民来说,这个图案也许承载着其祈求多子、强大族群的美好愿景。再联系到查海遗址发现的石堆龙和龙纹陶片,可知在距今8000年前,龙和蛇都是查海先民的图腾,又似乎在暗示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以蛇身为主体的,龙是由蛇演变而来的。
图一 查海遗址蛇衔蟾蜍斜腹罐
蛇崇拜更多的还是出现于南方。在中国南方的山地和丘陵地带,充沛的雨水与温热潮湿的气候为蛇虫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使得这一区域蛇类活动频繁。在传说中,蛇的活动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民谚常说“燕子低飞蛇盘道,大雨不久就来到”,这表明蛇的行为被视为下雨的预兆。在上古时期,大雨常常引发洪水泛滥,蛇的这种“预报”能力,使人们能够提前做好防洪准备,从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先民们对于蛇的情感更加复杂。
在距今约6500-5500年的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曾出土一件红衣陶豆,外壁刻有一周方折云雷纹。可以观察到纹路的盘曲折叠,中间类似于张着嘴的蛇头,而一圈圈盘旋的则像是蛇的身子(图二)。杨建芳认为云雷纹的原型是自然界的蛇,是蛇的抽象化和图案化。此后,蛇纹持续发展并向南传播至今浙江北部和两湖地区,良渚文化的蛇纹陶器便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中的一种重要陶器装饰艺术。良渚蛇纹的发现始于20世纪30年代,施昕更先生在浙江余杭遗址群的一块陶片上发现了刻画蛇纹(图三)。随后在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上海金山亭林遗址、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浙江奉化名山后遗址以及浙江余杭庙前遗址等地陆续发现了大量的蛇纹陶器。这些蛇纹常见于扁腹盘形鼎、高足浅盘豆、圈足壶的外腹部和器盖上,并且可以看出一个演变的过程,从一片陶片上的单躯盘曲状的比较写实的蛇纹,进化到例如福泉山M101出土陶豆上的单体盘曲附云纹或鸟纹(图四),再到福泉山M65出土陶鼎上的勾连卷云纹(图五),可以看出一个从较为写实的形象到逐渐成为一组稳定而特殊的陶器装饰艺术。
图二 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出土陶豆外壁
图三 浙江余杭遗址群出土蛇纹陶片
图四 福泉山M101出土陶豆
图五 福泉山M65出土陶鼎
除了南方,渭河上游南岸的甘肃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的距今约5200年的彩陶瓶上,有一种特殊的纹饰。这种纹饰头部似人脸,面绘十字,睁眼露齿,身躯颀长并附有网格纹,首尾相连,四肢从身体两侧延伸出来,整个身体弯曲,似乎正在水中游动。这种纹饰被称为“鲵鱼纹”(图六)。西坪遗址属于石岭下文化类型,同属于该类型的武山傅家门、礼县石沟坪遗址等都出土有类似鲵鱼纹陶器。此纹饰人面、蛇身、双爪足的形象与《山海经》中“人首蛇身”的伏羲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地域吻合,时代相近。石岭下文化类型区域位于渭河流域,洪水是当时当地居民面临的最严峻的自然灾害。无能为力的先民只能祈求神祇的护佑,将此作为图腾纹饰绘制在陶器上,以求风调雨顺。
图六 西坪遗址双耳鲵鱼纹彩陶瓶
蛇,这一古老而神秘的生物,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不仅是十二生肖之一,更是一种重要的图腾,象征着繁衍、灵动与生命力。它以其独特的形象和寓意,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神话之中。从古代的伏羲女娲,到现代的民间传说,蛇文化始终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独特的存在。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不息,见证了人类文明从蒙昧走向进步,也体现了人类对自然万物认知的不断深化。如今,在乙巳蛇年来临之际,愿蛇文化中蕴含的神秘与力量,为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共同迎接一个充满希望、幸福安康的蛇年。
END
图文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施光玮
责编 | 静 静
初审 | 施光玮
终审 | 郑 媛
考古汇
Shanxi Archaeology
山西考古博物馆
太原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