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收官之际,山西考古文物事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关键节点。五年来,山西考古人秉持初心,深耕田野,成果斐然。2个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5项成果跻身“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贡献了山西力量。从襄汾陶寺到夏县东下冯,从晋阳古城到碧村遗址,山西考古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中不断深化,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壮丽图景。
乙巳蛇年来临之际,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薛新明先生为原省文物局大门、省考古院本部大楼、山西考古博物馆大门编拟的三副春联,不仅展现了山西考古事业的蓬勃生机,也蕴含着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深厚情怀。这些春联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考古工作者在历史长河中探寻文明的足迹,从太行山的巍峨到黄河的奔腾,从考古院的田野坚守到博物馆的文化传承,每一副对联都承载着对考古事业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它们不仅是新春的祝福,更是对考古人使命的诠释,激励着每一位考古工作者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守护历史的根脉,传承文化的薪火。
巍巍太行翠峰高,流金岁月染秋毫。
黄河滚滚向东去,古韵今声共长潮。
山河表里藏锦绣,岁月悠悠写自豪。
考古寻根探旧梦,文明薪火永相交。
在太行的翠峰与黄河的长潮间
山西考古人用岁月的笔触
绘就文明的画卷
从古老的陶寺到碧村的遗址
每一片土地都藏着历史的密码
他们探寻文明的根脉
守护文化的薪火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
以使命为笔,以情怀为墨
书写着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
为文化自信筑牢根基
为民族复兴注入力量
这幅对联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体现了山西考古研究院肩负的使命——挖掘和保护山西这片土地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太行山和黄河是山西的两大地理标志,分别代表了山西的东界和西界。太行山“滴翠流金”描绘出其山峦叠翠、资源丰富的自然景观,象征着山西的生态之美和经济发展的潜力;黄河“诵古吟今”则体现了其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历史底蕴,见证了山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表里山河”出自《左传》,形容山西地理形势之优越,内有山河之险,外有屏障之固,寓意着山西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守护者。
这幅对联展现了山西考古研究院的文化情怀,即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敬畏之心守护山西的历史根脉,以创新之思让古老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彰显山西作为文化大省的自信与担当。
殿宇巍峨映日新,惠风拂面暖如春。
寒霜褪尽千秋梦,古韵今朝又一巡。
泮水思乐情未已,竹影横斜韵自深。
暗香浮动书声起,文化长河照古今。
巍峨殿宇间
岁月如惠风拂面,暖意融融
这里,是历史的守护者
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博物馆里,竹影横斜
暗香浮动,书声琅琅
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华夏文明的辉煌
这里以文化长河的波澜壮阔,照亮古今
为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力量
这幅对联通过“惠风和畅”与“暗香来”的对比,体现了山西考古博物馆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注重创新展示方式,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的“惠风”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殿宇巍峨”描绘了山西考古博物馆宏伟壮观的建筑风貌,象征着其作为文化殿堂的庄严肃穆。“惠风和畅”则营造出一种和谐、温暖的文化氛围,寓意着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愉悦的学习和参观环境,让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在和煦的氛围中得以升华。
“思乐泮水”中的“泮水”出自《诗经》,常用来指代学宫或学校,这里暗喻考古博物馆是知识与文化的汇聚之地,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思考。“竹影横斜暗香来”则描绘出一种清雅、宁静的意境,象征着博物馆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让人在参观中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暗香”扑面而来。
这幅对联展现了山西考古博物馆的文化情怀,即以文化殿堂的身份,为公众搭建起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让人们在参观中感受历史文化的温度,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驾雾腾云上碧霄,龙藏幽壑梦迢遥。
山川踏遍寻遗迹,岁月无声话寂寥。
栉风沐雨归来燕,剪影斜阳舞翠条。
春和景明新气象,古韵今传意自豪。
我们踏遍山川
于无声岁月中探寻文明的遗迹
用栉风沐雨的坚守
唤醒沉睡的大地
归来时,斜阳映照着燕子的剪影
翠条轻舞,春和景明
他们以新时代的使命为笔
续写古老文明的华章
让历史的温度在现代传承中熠熠生辉
这是对过去的回望
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是考古人对中华文明的深情告白
也是对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这幅对联体现了山西考古研究院在新时代肩负的文化使命,即通过考古工作,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的“春和景明”中绽放光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驾雾腾云龙隐去”形象地描绘了考古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探索历史的场景,象征着他们不畏艰难险阻,深入历史的迷雾,探寻文明的踪迹。“龙隐去”则寓意着考古工作者在挖掘过程中,让那些被岁月掩埋的珍贵文化遗产重新“现身”。
“栉风沐雨燕归来”则描绘了考古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取得成果,如同燕子归来般带着希望与喜悦。“燕归来”也象征着考古工作为历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归来”,重新焕发生机。
这幅对联展现了山西考古研究院的文化情怀,即以考古工作者的坚守与奉献,守护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的阳光下重新焕发生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三幅对联不仅展现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和使命担当,还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求,彰显了新时代考古工作者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END
春联 | 薛新明
文 | 薛琦琳
责编 | 静 静
初审 | 孙晓洁
终审 | 郑 媛
考古汇
Shanxi Archaeology
山西考古博物馆
太原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