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展丨“礼乐华夏”基本陈列

文化   2025-01-22 16:50   山西  

泱泱华夏,礼乐之邦

“礼”无形,却有实

“乐”无言,却有声

溯源礼乐,读懂中国


山西考古博物馆

2025年推出基本陈列一期

礼乐华夏


 开展时间 

2025年1月22日


 指导单位 

山西省文物局


 主办单位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考古博物馆)


 展览地点 

太原文庙三进院西展厅



序  言


一部中华文明史,亦是一部礼乐文化的发展史、演变史、传承史。

 

礼乐,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基石,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集中体现。逝者如斯,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灵魂、血脉和记忆中,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共识、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是新时代文化自信最牢固的历史根基和精神依托。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数千年的文化遗存,溯时光长河,寻礼乐之源,悟礼乐之道,赏礼乐之美。


玉琮

良渚文化时期(距今约5300-4000年)

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出土


彩陶盆

仰韶文化中期(距今约5800-5300年)

山西方山峪口乡采集



第一单元

天地之序 乾坤之和


华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认识自然、探寻规律,敬天法祖、器以载礼,孕育出古老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社会秩序。《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乐在史前时期已然开始参与构建华夏文明的血脉,奠定了早期国家制度的基石。


玉神面

肖家屋脊文化时期(距今约4200年-3900年)

山西曲沃羊舌晋侯墓地出土


玉牙璧

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00-3800年)

山西芮城县清凉寺墓地出土


陶斝

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00-3800年)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出土



第二单元

世间之范 人文之章


商周时期,礼乐制度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商代礼乐文化主要彰显了王权的神圣。周代,建立起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制礼作乐,确立了等级有序、尊卑有别的典章制度,通过礼乐教化来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赋予了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确定了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影响。


柄形器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山西绛县横水墓地出土


夺簋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


错红铜鸟纹壶

东周(公元前770-前256年)

山西万荣庙前东周墓地出土



第三单元

彰扬道德 以施教化


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与洗礼,伴随着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礼乐文化不断吸收和融合各种优秀文化元素,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礼乐制度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藩篱,不仅成为治理国家、规范秩序的同一典章,更将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礼乐文化,在关注外在的行为规范和礼仪礼节的同时,更加注重内在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形成了内外兼修的文化特色。


彩绘仪仗陶俑

隋(公元581-618年)

山西太原沙沟斛律彻墓出土


陶鼎

元(公元1206-1368年)

山西临汾西赵张鼎成墓出土



第四单元

赓载文化 弘扬传统


礼乐文化历经沧桑、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所蕴含的秩序、和谐、仁爱、礼让等思想观念融入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体现家国情怀、道德伦理,千百年来,溶入民族血脉,植入文化基因,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的“仁”与“礼”的结合,既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又强调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使得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


男俑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山西运城卫杲墓出土


琉璃仪仗俑

明(公元1368-1644年)

山西长治史家庄明奉国将军朱恬鰠墓出土



展厅速递





  E N D  

图文 | 山西考古博物馆

责编 | 静   静

初审 | 李晓红

终审 | 郑   媛

考古汇

山西考古博物馆


考古汇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创办的考古汇平台;面向公众传播考古知识,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