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山西省共有备案博物馆(纪念馆)225座,全年举办陈列展览781个,教育活动7694场,总参观人次超过3000万人次。”12月25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三十八场新闻发布会,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介绍我省博物馆、纪念馆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做的工作,及如何更好地让“博物馆热”不仅升温而且保温。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的“会客厅”,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新的社会风尚。截至2023年底,山西省共有备案博物馆(纪念馆)225座,全年举办陈列展览781个,教育活动7694场,总参观人次超过3000万人次。为持续推进我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省文物局在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完善全省博物馆功能布局
省文物局从发挥山西文化文物资源优势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以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作用明显的文化保护中心为目标,着力完善博物馆功能布局,以省级馆为龙头,市级馆为骨干,县级馆为基础,非国有博物馆为有益补充的博物馆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
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
省文物局以精品陈列展览推介为抓手,加快现有博物馆陈列展览提质升级,推动博物馆与观众“双向奔赴”。近年来推出的精品陈列展览,针对观众日益增长的欣赏品味和文化需求,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丰富内涵,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在创意、设计制作和宣传推广等环节,引进新理念,尝试新模式,运用新技术,做到导向正确、主题突出,手段先进、方法新颖,努力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和观赏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有效结合,不断增强展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五年来我省共有20余个精品展览受到国家文物局推介,山西博物院的“晋魂”基本陈列经过三年提升改陈后,展线明晰合理、展品布局考究、展示手段多元,受到观众一致好评,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
强化服务意识
省文物局把社会和观众的需求作为博物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文教融合。省文物局结合人们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旅游服务功能,营造高雅的人文环境与舒适的参观环境,以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奉献观众。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观众参观博物馆的便利化水平,在特定时段推动部分有条件的博物馆提供延时开放服务。积极推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社会教育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和其他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后,省文物局组织策划了“山西博物馆大联播”主题活动,寻访植根在山西地区的璀璨历史和悠久文明,全网累计观看量超千万;发布了“重走领袖东征之路”等革命文物主题游径,让游客在游赏山西“锦绣山河”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
立足新时代,省文物局将不断完善全省博物馆发展布局,持续提升全省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传播,主动将博物馆事业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文化强省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做出更大贡献。
END
图文 | “山西发布”微信公众号
责编 | 静 静
初审 | 马煜娟
终审 | 郑 媛
考古汇
山西考古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