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节序更迭——山西考古博物馆甲辰年二十四节气科普社教活动回顾

文化   2025-01-27 10:39   山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件件文物镌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印记,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历史的无声讲述者、是历史的物质遗存,它们以实物的形式展现了过去的社会生活、生产技术、文化艺术和思想观念。


2024年,在国际博协以“博物馆、教育和研究”为主题的背景下,山西考古博物馆策划推出了这场透过器物看历史的科普社教课程——《文物中的二十四节气》。通过甄选的24件珍贵馆藏文物,在反映岁时节令的同时,深入阐释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考古、自然科学等知识,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将跨学科知识有效融合,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提供一场场生动、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盛宴。


通过全年48场社教课程,我们收获了公众肯定的声音,也收获了许多好的建议,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好博物馆教育,打造更多精品课程,为公众带来更好的社教服务!






生机盎然 万物复苏



 “近水游鱼迸冰出” 

 立春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自此 

 在过年祥和的氛围中 

 第一场节气社教开始了 

 通过社教人员对物候的解读 

 对文物的背后古人智慧的阐释 

 参与者可了解自然科学、生产技艺 

 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也促进了参与者对中华农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热情如火 万物茂盛


 在热情如火的夏季 

 在一声声知了声中 

 我们迎来了“华夏之花”的盛开 

 社教人员从6件文物中 

 将山西最早的农业形态 

 养蚕缫丝技术 

 古人水资源管理等知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 

 传播给参与者 

 并辅以精美的手工制品  

 不仅让参与者了解历史 

 更是能古为今用 

 做到真正的活化利用 



丰收喜悦 硕果累累


 山西人有自己烧造的瓷器吗?

 古人的瓶瓶罐罐里都装的什么?

 青铜器到底是怎么铸造的?

 这些问题 

 在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中 

 都一一给出了答案 



静谧祥和 蓄势待发


 四季轮转,寒风轻抚 

 金秋辞别,银冬来临 


 立冬 

 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自此 

 万物将进入休养的状态 

 考古人员也将停止田野工作 

 进行一年的资料整理 

 社教人员将珍贵的文物线描图 

 作为本阶段的教育材料 

 对东周最高铸铜技艺 

 南北朝民族融合服饰变化 

 都做了详细的阐述 



往期回顾

博物馆教育·立春 |近水游鱼迸冰出——夏县崔家河史前彩陶鱼纹盆

博物馆教育·雨水 |平田已见龙——山西侯马西高东周祭祀遗址龙形玉佩

博物馆教育·惊蛰 |一声大震龙蛇起——山西襄汾陶寺北春秋青铜蟠龙建鼓座

博物馆教·春分 |川上良人放纸鸢——山西侯马虒祁北魏龙柄鸡首壶

博物馆教育·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燕侯旨卣

博物馆教育·谷雨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山西河津固镇瓷窑址金代白地填黑缠枝牡丹纹八角枕


博物馆教育·立夏 |满架蔷薇一院香——山西省方山县新石器时代勾叶圆点纹彩陶盆

博物馆教育·小满 |一声戴胜蚕眠后——山西闻喜上郭邱家庄遗址仰韶晚期石雕蚕蛹

博物馆教育·芒种 |鴳鸟往来声——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西周玉鸟饰

博物馆教育·夏至 |今日一阴生——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西周玉鹿饰

博物馆教育·小暑 |鸟语竹阴密——山西临汾翼城大河口墓地西周玉柄形器

博物馆教育·大暑 |清樽独未空——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春秋铜鉴


博物馆教育·立秋 |新蝉三两声——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两周玉蝉

博物馆教育·处暑 |气收禾黍熟——山西侯马西高东周祭祀遗址龙形玉佩

博物馆教育·白露 | 白露燕归又来雁——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青玉燕

博物馆教育· 秋分 | 秋日平分气转清——山西运城董家营西汉墓墨书题铭陶罐

博物馆教育• 寒露 | 溽彩寒露浓——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东周夺簋

博物馆教育• 霜降 | 空天万里霜——山西兴县西磁窑沟瓷窑址北宋“柿色彩”盆


博物馆教育• 立冬 | 醉看墨花月白——山西离石后石墓商代扇贝

博物馆教育• 小雪 | 横琴对渌醑——山西闻喜酒务头墓地商代青铜罍

博物馆教育• 大雪 | 黄钟随气改——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云纹铜甬钟

博物馆教育• 冬至 | 小帘沽酒看梅花——山西太原开化村北齐赵信墓击鼓陶俑

博物馆教育• 小寒 | 小寒连大吕——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春秋高柄豆

博物馆教育• 大寒 | 岁有大寒知——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春秋夔龙凤纹壶


文 | 马煜娟

责编 | 静   静

初审 | 马煜娟

终审 | 郑   媛

考古汇

Shanxi  Archaeology

山西考古博物馆

太原文庙



考古汇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创办的考古汇平台;面向公众传播考古知识,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