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努力用山西考古成果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12月25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三十八场新闻发布会,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介绍省文物局在参与考古中国、实证中华文明方面做的工作。
一是系统布局,多维度实证文明进程轴线。聚焦“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项目,依托芮城西侯度、襄汾陶寺、忻州尹村等重要遗址,系统布局,着力推进田野考古实证,夏县师村出土6000年前石雕蚕蛹,沁水八里坪发现4000多年前三重环壕聚落及大型建筑基址,大同吉家庄佐证4000年前开颅手术成功案例,兴县碧村遗址、霍州陈村瓷窑址分别荣获2022、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既丰富了山西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直根的历史内涵,又多个角度在文明实证上贡献山西力量。
二是科技赋能,多学科揭示文明发展内涵。持续推进全省考古基地及实验室建设,不断拓展科技考古和文物展示利用空间,进一步揭示古代族群、聚落、生业等多要素的互动变化。冶金考古遗存研究表明中条山地区是夏商时期中央王朝铜矿资源重要产地。环盐湖区域遥感考古调查,为古国时代遗存与古史传说的实证研究提供新视角。陶寺、碧村、八里坪等遗址动物、植物、人骨、古环境等检测分析,为复原古国时代生业形态与聚落结构等提供重要依据。
三是汇聚合力,多元化阐释文明传播成就。坚持“大考古”理念,成立全省考古工作联盟,与山西大学共建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实现人员互聘、资源共享。与吉林大学共建吉大夏县考古基地,与省内外八家单位共建“夏商文明考古研究晋南中心”,开展联合考古行动和课题攻关,形成一体化工作合力。推动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陶寺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连续举办四届“西阴论坛”,提升山西考古影响力。
下一步,省文物局将继续围绕重大项目和热点课题,持续深化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夏商文明、晋文化、云冈学研究与石窟寺考古等,揭示好山西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特质,发挥好山西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END
图文 | “山西发布”微信公众号
责编 | 静 静
初审 | 马煜娟
终审 | 郑 媛
考古汇
山西考古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