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巳蛇呈祥 瑞蛇迎春
山西考古博物馆
隆重推出
“博物馆里过大年” 系列活动
与此同时
还有特别福利哦!
山西考古博物馆(太原文庙)
将在
1月22日
2月11日—2月13日
免票参观~
新展速递
礼乐华夏展
礼乐华夏是山西考古博物馆2025年推出的基本陈列一期。展览精选文物400余件套,核心主题围绕礼乐文化作为古代中国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展开。展览亮点在于通过考古出土文物,实证礼乐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的过程,展现礼乐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诠释礼在中华文化演进中的重要作用。展览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天地之序,乾坤之和;第二单元世间之范,人文之章;第三单元彰扬道德,显布教化;第四单元赓续文化,承载传统。展览融入了近年来山西最新的考古成果,为观众对礼乐制度的演变与影响提供了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
瑞蛇呈祥——山西出土蛇文物展
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一种极具辨识度的形象符号,承载着蜕变与循环、幸运与吉祥,善与恶等诸多深邃内涵。它身为十二生肖之一,于岁序更迭之中,开启轮回之门。乙巳蛇年春节来临之际,为展示蛇文物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深挖生肖文化价值内涵,“瑞蛇呈祥——山西出土蛇文物展”集中展示山西考古出土的蛇文物,有陶器、青铜器、画像石、壁画等,突出表现蛇的灵瑞与神性,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期盼与追求。该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灵蛇·自然”展出具象化的蛇形文物与太原唐墓中有关灵蛇的壁画;第二单元“龙蛇·权威”展示由龙蛇形象抽象而成的螭纹和虺纹;第三单元“神蛇·信仰”聚焦汉至明清具有神性的蛇形镇墓兽及神灵形象。
大家张颔——张颔生平展
张颔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也是山西考古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致力于古文字方面的研究,尤其对先秦古币文的研究,代表作《古币文编》全面反映了当时先秦货币文字研究的最高水平。
“大家张颔——张颔生平展”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先生从出生孤苦,少小离家,备尝艰辛。抗战爆发,投身革命,曲折辗转的一生;展示了先生因好诗文,博闻强记,与古结缘,奠定山西考古事业的基础。先生一生清平治学,识得先秦文,辨得古器物,考古证史,精研审慎,勒“《侯马盟书》惊天字于金,著文于石。下,《古币文编》照九州”,成就斐然!终得“西泠”特邀,《大家》专访,成为享誉学界的“文博大家”。
荣光映匾——山西会馆馆藏科举匾额展
匾额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通常悬挂于门屏上方用以表达经义、抒发感情,将主人对过去生活的总结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浓缩于短短数字之中,集书法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于一体,成为建筑的点睛之笔。
科举制度是我国传承千年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学而优则仕”的重要途径,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倾注了古代士子大量心血。科举的成就作为匾额内容之一,反映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风貌。本次展览汇集了山西会馆餐饮文化有限公司珍藏的科举主题匾额,我们不仅从中能感受到家族的荣耀,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士子浓厚的家国情怀。
寻识文明传承印记
——灯具发展史与馆藏灯具图展
古代灯具的演变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过程,反映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不断发展,一盏盏出土的灯正是其重要见证。灯具的发展也促进了花灯的产生,通过灯具发展历史与馆藏灯具图,展示传播灯具的演变与传承。
寓教于乐
一、年画祈福意,幸福年轮转
——送年画
时间掺杂着色彩,在纵横间点缀出喜庆的颜色。年画是喜迎新岁、节日必备的艺术品,在中国老百姓眼中极富有教育意义和生活情趣,新年集上年画暖,画中心想事能成。小年当日山西考古博物馆在西门处设置送年画签到台,公众可通过关注我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免费领取蛇年年画一张。活动送出的年画为山西知名画家孟养玉先生1987年创作的作品《十二生肖图——巳蛇》。十二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受国人喜爱。
蛇具有吉祥、聪颖、神圣的寓意。年画中的女童手舞足蹈,手中提着一条弯曲的小蛇,展现出蛇柔韧灵巧的特征。
二、春联绘新愿 福字暖万家
——写春联活动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春联活动能够让人们亲身参与和体验这一传统习俗,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小年这一天为公众写春联已经成为我馆传统,我们邀请书法家现场为公众写春联、送春联,表达我们的新春祝愿,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也增进彼此的感情。
三、笔墨间见真章
——张颔书法描红
参观张颔书院,了解张颔先生求学、研究和贡献的足迹,深入感受这位学者的卓越成就与高尚品格。张颔先生的书法,格高韵古,成为佳话。之后书法老师讲授“盟书体文字书法课”,深入了解侯马盟书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最后青少年们进行描摹制作。通过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少年们感受到张颔先生笔下盟书体文字的独特魅力,激励其不断探寻历史的奥秘。
四、以箔为墨 绘就华章
——虺蛇纹烧箔画制作
虺蛇纹,作为晋系青铜器的一大特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价值观念。结合山西出土蛇文物中山西侯马筑铜遗址出土的兽面衔虺纹模进行实物展示和讲解,让青少年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虺蛇纹在晋系青铜器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随后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烧箔画,将虺蛇纹的特征和内涵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公众。青少年们将亲手体验制作烧箔画,深入了解虺蛇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五、探索古代炊具
——燕姬甗拼图制作
活动简述炊具的演变历程并详细讲解每种器物的用途、特征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分析古代炊具与现代炊具在材质、功能、设计等方面的异同。探讨祖先的智慧与科技进步对炊具发展的影响。
六、庆元宵 共团圆
——展花灯猜灯谜活动
元宵节赏花灯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习俗,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文庙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场所,作为山西考古博物馆所在地,乙巳蛇年将以《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中襄汾陶寺北墓地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鼓座、以及彩陶罐原形,提取其中元素,制作花灯,邀请公众一起张灯结彩猜灯谜,欢欢喜喜闹元宵。
七、彩绘灵蛇
——蛇年灯笼DIY亲子
花灯制作在中华历史上由来已久,为了更好地让青少年了解生肖花灯,了解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山西考古博物馆根据《蛇年贺岁展》提炼文物中的蛇元素,设计了精美花灯材料包,让青少年在参观展览后,制作一盏蛇年花灯,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八、包出甜蜜 共享团圆
——动手包元宵
小小的元宵包含着团圆,又寓意着添岁,在元宵节山西考古博物馆将从元宵节的由来、意义以及古代如何庆祝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传统文化。让青少年们制作元宵,学习五谷的知识以及粮食作物的前世今生,科普植物考古部分知识,感受祖先智慧,最终将春种秋收、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印在孩子的心中。
九、诗词里的元宵节
——书法摆台制作
阅读与元宵节有关的诗词,总会让人生出共鸣与感动,古诗词与书法之间又存在着紧密而深远的联系,制作书法摆台目的在于感受书法魅力,体会古人情感。元宵节当日让青少年们以软笔书写由甲骨文、小篆、隶属等字体的“蛇”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感受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
活动报名
丰富活动尽显年味
精彩活动欢乐不停
请点击下方图片免费报名参加,部分活动有名额限制,期待与你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相见~
2
25
END
图文丨山西考古博物馆
责编丨静 静
初审丨马煜娟
终审丨郑 媛
考古汇
山西考古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