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精神症状的六经方证

文摘   2024-09-13 13:08   河北  

气上冲、奔豚、发狂、喜忘、如狂、烦躁、谵语、喜悲伤欲哭、默默、心烦、心气不定等,在仲景书中描述了诸多神经、精神症状,今以六经方证的视角对其进行归类学习,并作简要提示。备注:重点用红体字标识,需要细读。


表阳证太阳病:

以桂枝类方为代表,体会桂枝在治疗“气上冲”层面对脑系疾病的治疗价值,“气上冲”是表证的一种表现形式。

桂枝类方最简方,仲景书单次服用桂枝最大量方——桂枝甘草汤方证:“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其人叉手自冒心,是一种剧烈的气上冲迫使人体出现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被动体位)。

桂枝加桂汤,治疗发作性气上冲,典型的“神经症”,仲景原文:“1、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2、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方: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证:“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证:“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桂枝汤也有气上冲反应“鼻鸣、干呕”,下之后“其气上冲”,但非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故暂不列入此。

又治疗“脐下悸,癫眩”的五苓散,治疗“脐下悸,欲作奔豚”的苓桂枣甘汤,因为不是单纯的表证,均有痰饮,也未列入。


表阴证少阴病:

少阴病提纲,就有精神低迷的“但欲寐”。

少阴病方证: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麻黄附子甘草汤方证:“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更有治疗:“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的真武汤,此三证,一起读,似乎是因为眩晕导致的站不稳,但分着读“身瞤动”就是典型的神经症(防己茯苓汤也有类似论述)。真武汤方证:“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里阳证阳明病:

里阳证分为里热不实和里热实均有的两类,今录于下(学习后我们发现,阳明热病、阳明热实病,更易导致兴奋性神经精神症状)。

里热证方证:

栀子豉汤证:“1、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2、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百合地黄汤方证:“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 右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出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附百合病症状:“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防己地黄汤方证(合百合地黄汤一起学习,体悟大剂量地黄治疗精神症状):“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风三分,甘草一分。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㕮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白虎汤方证:“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泻心汤方证(备注:心气不定,说的是神经精神不安定):“心气不足,《千金》为心气不定,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里热实证方证:

抵当汤方证:“1、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2、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3、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大承气汤方证:“ 1、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2、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3、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4、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5、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马培锋注:本条至为主要,产后恶露不尽,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以阳明病出现,用大承气汤可治疗,可参悟阳明病的热入血室证),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在膀胱也。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桃核承气汤方证(本方有桂枝,有表证成分,暂列阳明病篇):“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又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均可治疗谵语,不再列出。黄连阿胶汤、猪肤汤治疗失眠、心烦均不再列出。


里阴证太阴病:

方证明确,无需过多解读,只需临证体会。

甘草干姜汤方证:“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干姜附子汤方证:“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吴茱萸汤方证(虽然以“少阴病”起,方证其实是太阴病。仲景书中此种论述甚多,比如被后世称为“少阴急下三证”的大承气汤证,我们不能说大承气汤治疗少阴病):“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甘麦大枣汤方证(本方证刚实践,很有用,待分享):“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半夏厚朴汤方证:“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茯苓四逆汤方证(体悟茯苓治疗价值):“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

注: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暂列入半表半里阳证。

小柴胡汤方证(治疗热入血室,虽未及神经精神症状,但常见,故录入,还治疗“嗜卧”“默默”“心烦”等神经精神症状):“1、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3、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与前产后的大承气汤结合学习),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

大柴胡汤方证:“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枳实四枚,炙,大黄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 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虽只是说“郁郁微烦”,临床实践,其治疗神经精神类症状,属于少阳阳明合病者,疗效优于治疗“心烦”的小柴胡汤。


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

厥阴病争论很多,结合临证,录甘草泻心汤、乌梅丸两方证(不要把乌梅丸理解成治疗蛔虫的专方,现临床治疗发作性、神经精神类症状,符合乌梅丸方证者,疗效很好)。

甘草泻心汤方证:“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四两,黄芩,人参,干姜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斤 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注意,本方所用为生甘草。

乌梅丸方证:“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乌梅三百个,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川椒四两,去汗,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以上只是部分总结,旨在通过六经方证层面系统学习,肯定是不全面的,理解仲景方,需要深入学习、临证实践,体悟,尤其是小方,更能体悟出药用、方用及量效关系。


经方医学里有三毒病因学说,舌底可见瘀血、水饮两毒,附图片:


六经方证系列讲座(以经带方,以方验经),已开讲,敬请关注。

既往系列讲座如下:

马培锋讲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讲座

马培锋讲六经专病论治系列讲座

经方学术会议视频学习

胡希恕经方医学传承基地,视频系列讲座


马培锋

副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

中国农工民主党员

胡希恕经方医学沧州传承基地负责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沧州张仲景医学研究会会长

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张仲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

冯世纶经方传承班21期学员

王宁元伤寒派腹诊学员

黄煌国际经方学院第四、第五期学员

建立“经方人”微信公众号、“胡希恕经方医学传承群”,近年致力于胡希恕经方医学的学习、实践与传播。

临证善于应用经方治疗中风病、头痛、失眠、眩晕、心身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经方人
传播中医知识推广经方应用科普脑病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