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提要:
本条论述产后中风竹叶汤(少阴病)证。
解析:
应汗出而汗不得出,故曰“产后中风”与“太阳中风,……,不汗出而烦躁”的大青龙汤证写法同,以无汗解之,本条容易理解,因表不得汗则热不得越,故发热、面赤,头痛为表不解,无汗热不得外越,气不得旁达,肺气上逆则喘。
产后本易汗出,今曰产后中风,当有汗出,然机能不足,汗出不足以祛邪由表而出,因热不得从汗出而解则发热、面正赤,热不得由表而解,气不旁达,肺气上逆则喘,头痛为表未解,用竹叶汤治疗。
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一两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复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前药扬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解析:
竹叶味苦,平,主治咳逆上气,仲景书中竹叶凡两用且均将竹叶列入方名,一则在竹叶石膏汤,主大病后气逆,本方则用于产后喘病,均用在津血损伤的情况下,葛根、防风、生姜、桂枝、桔梗均是解表之药,人参、炙甘草、大枣、生姜健胃气、增津液补虚,有桂枝汤之意,加附子一枚强壮机能。
发汗为治表证之法,生姜用至五两,解表发汗有力,方后注云服药后“温复使汗出”,知竹叶汤为治表证之方,表证明显的颈项强不加葛根而用大附子一枚,知本方所主治的表证以阴证为主,故本方主治少阴病。呕为胃虚饮停较重,加半夏祛饮止呕。
本方不好理解,经方大家胡希恕认为“方证不相属,其中必有错简”。
然亦有病案可证,今录于下:
“邓某,女,40岁。分娩四、五日,忽然恶寒发热头痛,其夫以产后不比常人,恐生恶变,急邀余治。患者面赤如妆,大汗淋漓,恶风发热,头痛气喘,语言迟钝,脉象虚浮而弦,舌苔淡白而润,询得口不渴,腹不痛,饮食二便均无变化,已产数胎,皆无病难,向无喘痰,而素体欠强。仔细思量,其发热,恶风头痛,是风邪在表之候;面赤大汗气喘,为虚阳上浮之征;语言迟钝,乃气液两虚,明系产后中风,虚阳上浮之证。……。观其脉象虚浮而弦,已伏痉病之机矣。当温阳益气以固其内,搜风散邪以解其外,偏执一面,证必生变。《金匮》云:“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师其旨书竹叶汤原方一剂与之。竹叶9克,葛根9克,桂枝5克,防风5克,桔梗5克,西党参9克,附片6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1剂。翌日复诊,喘汗俱减,热亦渐退,仍以原方再进1剂。三诊病已痊矣。”《湖北中医医案选集·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