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层出不穷的成都,在城南二江寺TOD又添新丁?

乐活   2024-10-29 11:03   四川  




千年古寺,长伫于成都府河与江安河在华阳交汇之岸,谓“二江”。陆游曾经此,作“鸡鸣原前风折树,夜到双流雨如注”,字里行间涌动着渐行渐浓的烟火气。


如今,江安河之侧,剑南大道下地铁5号线穿行而过,每日上万人匆匆往返于此。位于5号线二江寺站的“贰食肆24”商业街区,结合TOD、社区商业的议题,正在找寻一种“让流速慢下来,让脚步在附近”的方法。这个仅六千余平的商业空间,将如何承载“春色已粲然”之情呢?







在“生活的TOD”

放大“附近”


现今说起二江寺,许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地铁5号线二江寺站,至于二江寺的历史却知之甚少,实际上,二江寺的历史渊源已久。成都被喻为“母亲河”的府河和江安河,蜿蜒交汇于华阳,江边之古寺,便谓二江寺,江边之驿站,谓之二江驿。这里曾人口兴盛、四面通达、桅杆如林,如今,地铁5号线穿行而过,人流如织,二江寺TOD综合开发项目便成形于此。


位于剑南大道(正在施工改造中)旁的二江寺 / 图源网络

二江寺地铁站《链接》以二江寺古桥作为主体形象,突出“二江寺”这一站名所凸显的古今交集,再现了成都的古桥文化、商贾文化、码头文化、川西田园风光等 / 图源网络


作为连接南湖及怡心湖高密度居住区与金融城、大源等商务区的必经点位,二江寺TOD周边3km范围内的商、住、写多维消费人群超75万人,居住及办公人群的核心年龄为25-35岁,1km内长住客群以18-34岁的青年人为主,且多为中产、小康家庭,具备较强消费能力。


在高度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之下,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都至关重要,一个片区是新区、次新区、还是成熟区,社区商业的差异可能会很大,项目本体特征、区域经济差异、居民消费习惯、品牌丰富度也跟商业目的紧密挂钩,而二江寺住区已相对成熟 / 图源贰食肆24


这部分精英客群,对于品质消费场景与消费内容有着普遍较高的消费取向,也因此,对商业项目的特色化、社交化和场景化,提出了更鲜明的差异化需求,然而,目前区域内却尚未形成可慢行的“生活场景”。


二江寺TOD,则在“家门口”,全力打造兼具烟火气和时尚感的街区,为居民们营造一个可驻留的社区空间。


区域3km有多处住宅与11座写字楼  / 图源贰食肆24


基于对区域人群的分析与研究、对“可驻留社区空间”的独到见解,“贰食肆24”商业街区在有限的空间里填补区域商业空白,迭代升级消费生活图景,与往来人群产生更强、更深远的链接,呈现一个24小时开放、24节气时令美食汇聚的小而美社区“客厅”。


二江寺TOD之间的贰食肆24(项目正在升级改造中) / 图源贰食肆24


从项目案名,就可以看出其商业定位:千年后的二江合流处,地域文脉深植的以“食”为核心的复合开放式社区商业空间。其商业建筑面积约6345㎡,呈现为双首层开放式街区,负一楼与地铁站直接连通,为全敞开布局,南、北两侧共有两个下沉式广场。


在策划之初,贰食肆24就确立了“回归实用主义的精致”“回归实体经济的流量”“回归文化精神的引领”三个核心理念,在场景营造上舍弃“大的景观综合体”,转为聚焦“小而美而精的公园式商业”。


贰食肆24以单动线串联,却并不狭长单调 / 图源贰食肆24,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项目以浮岛、船舶、流水等自然元素为灵感,在快节奏的轨道之上,呈现一种慢行的生活方式。空间组合中,船舶似的街头广场、浮岛般的连廊、流水般的人行步道、滩涂般的休憩空间,错落的金属架构及精致的外摆空间交织成隐形的建筑骨架,打破狭长单调的空间形态,构筑自然与植物场景互动式的连续体验,从而建立了一种持续性的社区友好状态。


在保有流动感设计的前提下,贰食肆24亦注意氛围层次的打造。当前,项目现场正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待呈现后,层叠的景观组合成极具趣味的林下空间,朴树、乌桕、绿苔草等绿植花卉以各种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现代简约的装置带来舒适底色,处处都展现着自然叠加的新奇和惊喜。


不同的铺装、层叠的绿植使这里处处都存在着自然叠加的新奇和惊喜 / 图源贰食肆24,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下沉广场区域采用了更具生态化与社交感的场景式布局,植物与建筑融合新生,凸显了在地文化性及生态创造性。广场入口设计了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景观装置,水波纹镜面、柔和的灯光,集合素雅的自然花境,与周边商业点位融合成了一个“半户外”的展示与休憩场地。


通往下沉广场的台阶由大台阶、小台阶组成 / 图源贰食肆24,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正如资深媒体人罗振宇所说:“做商业要围绕两件事,一个是帮用户节省时间,一个是让用户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贰食肆24正是在高效与美好之间,将周边居民的“附近”从远处拉回到了一公里,与地铁站无缝连接,便民利民的同时,更实现了“15分钟生活圈”的高效便捷:出门遛弯顺便喝杯咖啡、下楼拿快递也能逛个烘焙店、不想做饭的时候就到喜欢的餐厅尝一尝新出的菜品……人们不需要到遥远的地方去融入其他圈子,而是在一刻钟内发现附近的圈子。






在实用主义中

“沸腾出”烟火气


贰食肆24对生活的根植,除了惬意、亲切、享受的空间氛围营造之外,也源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聚集。好的空间形式,像是包裹街区的外壳,入驻其间的品牌则是街区的内容,那么,贴合二江寺TOD所在区域特征的商业内容应当如何填充呢?


贰食肆24的商业内街效果图 / 图源贰食肆24,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经过多番调研,贰食肆24项目团队


决定聚焦“美食”,没有天花乱坠的噱头与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专注实用的同时为附近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好吃”品类。


贰食肆24内街入口处效果图 / 图源贰食肆24,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贰食肆24街区共分为三层,有清晰的功能引导和灵活的铺位划分:一层为川菜中餐、异国料理、锅物料理、精品烘焙等品质餐饮;二层为地方菜系、新派火锅,还融入了运动健身、美容美发、休闲娱乐业态;与地铁直接连通的负一层,则让渡出了更多公共空间,容纳了更适于夜经济和烟火气的街头美食。


贰食肆24业态分布图 / 图源贰拾肆24


街区公共空间近二分之一的面积被拆分给了沿街商户,以便其灵活规划。建筑主体大面积的玻璃框架则提供给了商户更多展示面,剑南大道人车往来之间,皆能看得分明。


小尺度街区,打破社区围墙分隔和功能切块,临街玻璃框架能为商户提供极好的展示面 / 图源贰拾肆24,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同时,项目以“服务性”及“长效性”为前提,在有限的尺度里精心挑选出最为匹配的品牌,将其组合形成与社区生活高度贴合的商业体验场景。此外,贰食肆24也搭建起与商户互协互助的合作服务平台,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贰食肆24以“服务性”及“长效性”为重要前提,在有限的尺度里精心挑选出最为合适的商户 / 图源贰食肆24,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据了解,项目将于今年内入市,现已引进数家区域首店及成都口碑老店餐饮品牌,包括聚丰园非遗川菜、锦莅·云肴、晴海食集、胖虎打面团、肯德基、必胜客、李与白、幺姑婆串串概念店、牛儿坊跷脚牛肉等。


诸多入驻品牌  / 图源贰食肆24,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聚丰园前身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立,最初叫“聚丰餐馆”,其传统手工艺—李九如家族高汤制作技艺列入成都市金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聚丰之意,汇聚天下丰硕珍肴于一堂,以川菜为主,对其它菜系皆择善采用,南北融合,自成一派  / 图源贰食肆24,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不论是那些老字号餐饮,还是来自异域的风味,或是纳江河湖海于一席的鲜制料理、麻辣鲜香下的酣畅淋漓,在这里,美食就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重要纽带,不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贰食肆24,总能寻到。





在方寸之间激活邻里关系


社区商业不仅是商业功能的载体,更是交流的载体。


对于贰食肆24来说,“功能”“实用性”或许是前决条件,但“陪伴”“联结”却是构建要点。


“放松的氛围、交谊的空间、心情的转换”是雷·奥尔登堡认为第三空间需具备的要点,也恰好能用于此处。项目将社区营造理念渗透入商业改造,从设计、策划、运营等方方面面去构建亲近、舒适的“临近感”,以成为“家门口”的生活社交场、理想寄托地。


贰食肆24效果图 / 图源贰食肆24,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项目的各个细节都呈现出了一种“刚刚好”的尺度:适宜的动线划分形成了良好的步行通达空间,使得每个商户都能在游逛之间被看见、被串联;外摆区给予了这个社区最好的亲人尺度,使各种生活业态具备良好的生存空间,也在无意之中为这个社区提供了生活便利和生命力强大的基因......无论是人的社交还是商品的交易,都会形成一种自内向外的溢出,这不只是一种行动上的自由,也是一种自发的由各个个体向街区交织的枝桠。


贰食肆24效果图 / 图源贰食肆24,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公共空间及两个下沉广场,则会被应用于多元化场景,给诸如艺术策展、文艺演出、跳蚤市场、公益义卖和亲子交流等公共活动一个“舞台”。这些区域将成为天然的社区舞台,让居民在此产生“主人翁意识”,也将承载着往来于此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下沉式广场 / 图源贰食肆24,项目效果图仅供参考


日常中,我们既对个体生活有绝对需要,也对社交关系有绝对需要,贰食肆24里看似微小的构筑,都是对使用者生活满足感的打造利器,也提供了邻里生活的参演感。贰食肆24就如同森林中心那棵粗壮的树,驻扎在城南一隅土地上,烟火缭绕着,连接着新鲜的与传统的、年轻的与老去的、旺盛的与舒缓的生活和生命,大家共同在这里感受生活,然后伸向各自的天地。

 

相信在运营团队、踊跃不断的品牌、来往游客、社区居民的共同的努力下,这里会慢慢变成我们所期待的“二江寺生活”本身的样子,却又更加丰富。




-



应当如何形容“贰食肆24”?立足TOD,在轨道的高效便捷与慢节拍生活消费中找到平衡点;轻量化尺度的空间,把聚焦于“食”的日常场景放大、做透;非封闭实体,亲自然、好游逛,形成一个社区“客厅”......所有叠加至一起,便是贰食肆24,是交通枢纽优势与区域特质的结合,是不同于其他商业体的“城南生活一公里”。

 

运营层面,成都轨道城市集团也会陆续推出不同形式的共建,在各个TOD项目打造中开辟广阔合作空间,与贰食肆24进行链接,聚合邻里、社区、城市资源与能量,建设城市与社区同频共振的生活消费新图景。

 

共创者们会搭乘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在城市的每一隅播种下种子,待一阵风吹过,它们将以更繁茂的姿态,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未来。而我们也在赶往各自目的地的穿行之间,找寻到可以慢下来驻足的空间。一筑一事






编者后记



一开始,我便觉得这里像是一个“深夜食堂”,虽然也不尽然是深夜,白日生活也相当多样,但“家门口”的24小时街道,像是一盏灯。



而我对于城南中诸多地方感知也是如此,它们在“新旧对抗”的某个时刻会给予人一种更加温和隐约的包裹感。借汪民安老师“褶子城市”概念来说,城南折叠了行色匆匆的脚步声,但也折叠了那些煽情又真实的温暖角落。


就像是深夜食堂,记录着一个个放弃又重来、无奈又顺从、脆弱又坚韧的时刻,一个个关于梦想、关于欢聚的时刻,无论什么样的人来到这里,都是一句“不要小瞧人生啊”。


都市化过程中或许隐藏着“松散的社会”的问题,但我们仍在努力寻找“此心安处是吾乡”,于是,在不被察觉之间,新城早已非我们所认知的那样“制式”,那样“五花八门的东西都有,就是没有人气”,而是具备着独属于此的扎实的、完全不玄妙的地方感。


也许,某个特别平常的一天,当我们穿过路旁挺拔的新树,抬头一望便发现微微的夕阳透过叶子还稀疏的梧桐直射下来,会有一口饭菜香,提醒我们到家了。



在成都咖啡地图“空白处”的城南,发现10个新点



拿下全球iPhone摄影冠军5年后的韩松,如何拍出成都魔幻城南?






编辑

小徐

主编

牧之

副主编

忧忧

撰稿

小徐

校对

盐巴

平面设计

Gary©ZSDC


摄影

图片均已标注来源














一筑一事
抵达,建筑与生活方式的现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