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百县,成都彭州如何成为那个“百里挑一”?

乐活   2024-10-24 18:43   四川  




"我们斗很喜欢这儿。"面对已伫立无数岁月的龙兴寺和刚刚开放的百里一·龙兴集,“老彭县”人万大爷这么感叹着。


龙兴寺前的塔子坝曾是彭州最闹热的坝子,讲评书、玩魔术杂技、卖打药,各自归拢赶场的一群人,后来逐渐冷清的坝子,又因“新场”闹热了起来。





空间 SPACES


百里一·龙兴集

开启时间:2024年

地址:彭州市

#识城计划 


“彭州有什么?”对于老彭州人来说自然如数家珍,位处成都北部,龙门山脉贯穿、湔江奔涌、往来烟树、繁华如锦,山川胜景之后还有牡丹、宗教、古蜀、陶瓷等一系列文化沿革。然而几多变迁之下,诸多日常图景和记忆却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逐渐被忽略、被丢弃。


许多成都其他地区或外地人提到彭州,第一反应或许是丹景山、葛仙山、龙门山、白鹿上书院等较为分散的单点短途旅游目的地,一日往返作为接触自然的最佳行程,“过城而不入城”成为普遍现象。


我曾多次去往彭州,穿梭于原始幽静的中坝森林、踏过丹景山满地的断柯折枝与细股雨水、跋涉至三昧禅院山顶吃个斋饭又下山。那些树木、河流、泥土及一小时车程的轻松都让我感叹彭州是个周末好去处,却从未想过进城转转,以至于第一次来到龙兴寺和百里一·龙兴集,才真正对成都的这个县域有了更切实的认知。


某年冬天在彭州山中禅院拍摄的登顶留念,也算是过城而不入城了 / 摄影:小徐


在都市文旅及深度体验游盛行的当下,单单会挖掘城市地域文化是不够的,创新体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入局者在阶段性的成果之后,下一个阶段仍然需要根据变化进一步改善。百里一·龙兴集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首揭面纱,共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线上各平台曝光率超3000万。亮眼的成绩之后,是越来越多投向彭州核心城区与“一次性打卡地”龙兴寺的目光,我们如何重新认识这个距离成都中心车程一小时的卫星城市?





“上山不进城”的彭州?


“我们的客群来自哪里?”这是项目运营团队接手项目之时聚焦的第一个问题,西南地区有300多个县城及县级市,都有各自的模样与真实丰富的气息,彭州亦如此。在此之前,他们便全面深入地调研了此处,亦有三个发现令他们感到意外:


“其一是在彭州区域外的知名度调研中,我们发现十有八九都不知道龙兴寺;其二是每年彭州的千万客流中,百分之九十都直接上山不进城;其三便是超15万方的项目体量,彭州本地市场可以支撑么?也是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将客群定位于整个西南。”

而地域文化及城市特点则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对于彭州居民是如此,对于外来游客亦是如此。我们怎么能够发现城市的过去呢?


矗立千年的龙兴寺 / 图源网络


龙兴寺素有“七佛圣地”之名,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405-418),是一组完整的佛寺建筑群,寺内的龙兴舍利塔是中国现存19座佛祖真身舍利佛塔之一。“但现在的舍利塔是九十年代新建的,以前的断开咯。”住在彭州北门的万大爷是正儿八经的“彭县人”,家距离龙兴寺仅一个路口。在他的记忆中,年轻时候的龙兴寺虽有三两重大殿,但没有僧侣,更没有一丝的“辉煌”,那座驰名中外的舍利塔破烂不堪,塔身中部纵裂,摇摇欲坠地耸立在苍松翠柏、井水泉眼(当地传说塔下有九眼井,井水浸出,环绕塔身)之中,彭县第一中学择址此处,琅琅读书声环绕,莘莘学子偶会对着塔为自己的前程祈祷。


反而龙兴寺山门外的坝子最为闹热,连通逾十条大街小巷,每逢星期天赶场日,便挤满了人,高峰时连步都开不了。旁边的横街子有许多茶铺子,进去的人都要大声武气地叫一声“堂倌,泡杯三花茶来”,边上就是老菜市。


老塔子坝,赶场日热闹至极 / 图源网络


90年代后,彭县北门外慢慢地有了很大的改变,农贸市场改变成蔬菜、百货、农产品、水产品交易市场,彭州第一中学迁到红照壁南街,那座闻名川内外,即将分崩离析的龙兴舍利塔也拆除了,很快便在原址上重建了一座坚实的水泥钢筋的混凝土龙兴舍利塔。


它如同乡愁的守望者和发展的见证者,沉默地注视着城市的有机生长与更新,不禁让人想起那个沸反盈天的时代。“过去”是难以把握的,“诡秘离奇”的,“正在淡化的过去的遗迹在街道上展开——对于另外一个世界的远景,建筑的正面、坝子、铺路石,都将隐藏在现代之中,就像东方宝石一样”。


“但对于我而言,一切还在,只要有更多人记得,坝子和塔就还在,旧塔顶的石头,不还在那儿么?”为什么因百里一·龙兴集的兴建而开心?可能那让许多如万大爷一般的老彭县人重新回到坝子上。


现在的寺前广场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李嬢嬢刚搬来彭州两年,经常来龙兴寺附近转悠,百里一·龙兴集开启后,她则会转更大一圈儿,她不清楚那些屋子里是干什么的,但“人多闹热”。“我孙儿也会一起来,国庆的时候人挤人,好多他们年轻人喜欢的玩意儿。”


圆圆是生长于彭州的“新一代”,虽日常购物她还是更为喜欢去家附近的社区商业空间,“但百里一·龙兴集的出现,可以说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元的生活体验,汉服、游街、表演、花墙等都很有意思,街区里的超级茶馆或许也可以说是‘新一代’的茶馆。”


百里一·龙兴集的一个静谧午后 / 摄影:Simon©ZSDC


现有的城市地下并未埋葬理想的完整的过去,但无数记忆和期待,孔隙间真实可信的斑斓视图,都在告诉项目团队,市民们真心热爱这个地方、这些文化,并为之骄傲。


“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它首先得使城市变好,再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但难题就也在于,如何突出城市特点。”立体山水、古寺、赶场、牡丹等都不足以道尽彭州的资源优势及特点,而面向西南,则还应撷取天府文化,但如何将特点放大,则需建筑外壳及内容的双向协同,以更新大众对此处的旧有认知。






一场“老彭派”的穿越实验


大型文商旅综合体常被称为“城中之城”,其存在往往伴随着一座城市新中心的诞生,其具有浓缩的城市性格,是城市的剪影和多功能社区,那兴建的基础是什么?面对这样的创造议题,需要整合性地思考集约城市、营商模式、城市适行性、多元化混合发展、公共与共享参与空间、社区、文化遗产的保育和活化利用、创意街区、地域场所感等各方因素。


场景是第一步,项目跳脱单一城市建筑的思维,从城市更新和公共空间创建的角度,落实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公共性和聚落特质的城市计划,并尝试回答可持续性的诸多发展要义。“其区位和周边是首要考虑的。”


龙兴寺片区位于彭州老城区核心区域,周边农贸百货活动频繁,人口密集,区域内建筑以建设年份久远的住宅、市场为主,服务设施配套相对匮乏,整体环境不适宜作为城市窗口,建筑风貌亟待焕新,建筑功能性亟待丰富。


龙兴寺区域改造前 / 图源BIAD-ASA筑景工作室


而项目的兴建,需以复兴带动整片城区为基础,并集中彭州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需实现的目标理念较多,项目的大体量对整体规划也提出了极高要求。经长时间的设计探索,项目希望通过表现城市的空间意象来还原城市特征,并从中国传统城市空间中提取了三个与区域相关的意象:


“十方丛林”、“坡屋顶”、“天际线”,借这三种城市意象表达出彭州立体山水概念与龙兴寺场域特点,并以此种新形式与周边的寺院、宝塔、区域场景相融合。


核心区功能分区 / 图源BIAD-ASA筑景工作室


“十方丛林”意象为项目肌理,延续龙兴寺“十方丛林”的规则布局,即:北面有靠山,南面平且开阔,东面有林,西边有水。体现在项目上,则为:南面前广场被还原,东面放置绿地,北面将高于寺内建筑的博物馆布置于寺院之后,西面则以区域以北的人民渠引水形成一条长约1.5公里的水系,穿过整个区域,并以此衍生出多个重点片区和创意空间,与水系相连接。


“十方丛林” 和中心水系 / 图源BIAD-ASA筑景工作室


塔子坝变为了街区南广场,古塔位于广场的中轴对称线,大面积静水面映照古塔,如画卷展开,光线变得均质化,温柔地洒落广场四周,近景有倒影,远景有实物。两侧银杏随四季变化,龙兴灯柱上印刻花纹,共成为画的一部分。


北广场则结合考古遗迹及龙门山脉的地理走势,构建遗址公园,与东广场、禅院及其他区域相连接,共同以竹、溪、草木等自然元素为龙兴寺筑一圈儿绿意与静谧。


原塔子坝(左)和现南广场(右) / 图源网络、百里一龙兴集

街区南广场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曾经的龙兴街、延秀街、横街子、铧炉街、大北街等大街小巷的闹热则延续到了商业区域。曲水贯穿整个区域,自然草坡、叠石、石阶、临水木平台、垂直驳岸、栈桥、街道、连廊、商业空间和公共空间等,共同构成了“万里桥边多酒家”的水岸彭州。


商业区域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摄影:Simon©ZSDC


与之相连的禅意区域,则沿湖而设立,通过建筑高差营造私密性与安静氛围,注重区域的边界围合,并保留了场地原有树木,与石材、草坪、低矮植物、水景围合成不同庭院空间。


沿湖的禅意区域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中心水系之上,空中连廊从水面慢慢升起,随之前行是阶梯式的场景转换,缓慢爬升后,能将整片水域尽收眼底,如镜的水面上是流动的万物。


空中连廊 / 摄影:Simon©ZSDC


“空间的文化性、混合性、渗透性、开放性、公共性、多元性、参与性、生态性、舒适性应体现在方方面面,规划肌理是一方面,建筑语言也是一方面,'坡屋顶''天际线'便是打造建筑意向的关键。”在“形神之辩”中,对地方文化的结构需“形神兼具”。


川派建筑的设计建造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形上,依山靠河就势而建,丝檐走栏自成一派。具体到天府,则更多为“水”“街”“林”“院”的演绎,彭州也如是,水路连通、林木遍布,街院的瓦片层叠,高与低的对比形成天际线。


“彭派”建筑风格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90年代彭州及龙兴寺很多区域的坡屋顶城市形象被延续到了项目中,青瓦片层叠,步道连通,巧拙相间,平衡了质朴和精致、静谧和灵动。而不高于三层的坡屋顶,与传统城市中的民居与商铺相似,建筑体量较大的几栋文化建筑,又似传统城区的“钟鼓楼”,通透明亮,檐角飞起,浮光掠影之间,在地性、空间性和时间性透过材料的层叠弥合在一起。


坡屋顶和天际线 / 图源BIAD-ASA筑景工作室


就像配合默契的伙伴,百里一·龙兴集和“彭派”在这里上演了一场现代舞,大到街道,小到一砖一瓦,通过建筑视角,我们得以观察到这座城市的更多面向。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项目对场地记忆的保留。商业区域中保留了原始场地肌理上有一条老街,并将之进行了高差的处理,下沉的老街、现代的水面、飞架而起的连廊,构建多层次、软硬交错分布的景观与空间框架,可穿梭其间,或靠坐坝坝茶铺竹椅,举头等一轮圆月从寺旁升起。


龙兴老街和更新后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同样被保留更新的老建筑,还有火神庙、三合院、机械厂及仪表厂,并针对不同的建筑采取了差异化的保护措施。火神庙曾为庙会带来川流不息的人流及繁盛景象,承载了当地人们对平安顺遂的期盼,但因原建筑损坏较严重,已无法正常使用,项目团队将其进行一比一复建,来保留这份土地记忆。


火神庙原样(上图)与复建现状(下图)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古戏台区域的构建回应了时代记忆,将彭州喝坝坝茶听戏的生活习惯延续,在场地原基础上改造,从“主体设计“与“周边景观营造”入手,在确定戏台左右牌楼式造型的同时,营造绵延错落的楼阁,终成“望塔市集”。


戏台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望塔市集 / 摄影:Simon©ZSDC


每个城市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和可以诠释的传统,它们也总会附着在某个场域,有些是物质的,但更多的是非物质的。虽然龙兴片区大部分街坊已荡然无存,但无数记忆却依然对新的形态有无尽启发。也唯有把公众生活空间、文化历史资产、山川盛景环境,升华为街巷氛围、空间记忆,才能转化为营商和地区经济活跃的机遇。






从“眼球经济”

到“真实使用”


容器有了,那内容呢?对于当地市民及游客而言,都“期待获得良好丰富体验”,或许我们也可以将其拆解为真实场所感、文化感、生态感、艺术感、时尚感、参与性的城市体验。


“‘好耍’是我们想强调的点,因此我们也并不想做完全特立独行的内容,不论餐饮、零售、新潮艺术内容,都需要游客能参与其中,能够体验。”


体验商业的初级阶段是要有合理的业态组合,基于项目定位,运营团队划分了产业集、文化集、不夜集、禅意集、潮流集、烟火集六个业态版块儿及空间,分别选择数字文化产业、市集民宿、休闲娱乐、疗愈、艺展零售、餐饮等作为核心业态,品牌选择上更看重其创新性、品质感及地方文化链接度。


初期,他们便依靠中台能量进行首批高能量共建者的散点定向链接,并需时时思考“零售找谁?”“国潮找谁?”“特色餐饮找谁?”“哪些品牌新潮又好耍?”等问题。


项目商业区域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项目选择自持所有文化和商业空间,以强势管控,平衡业态分布,并找到和自身审美、理念和价值观一致的品牌合作,更好地协调长期利益和短期运营之间的关系。


同时伴随着服务内涵的不断拓展完善,未来将建立产商旅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企业社群生态圈的打造,推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与沟通。并将通过平台为入驻品牌/企业提供内容产品孵化、展示推广、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政策及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第一批品牌已入驻进来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于是,场域内,将不断有新的内容在创造在引领,重要的是在时刻更新,这基于“产业共识”。所有参与其间的人会相信这里,品牌负责人、手艺人、艺术家、合作方......大家在这里得到相互认识和帮助,带着想法、经验和资源而来,带着新的想法、合作方、供应链而往。


第一批品牌已入驻进来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业态选择、伙伴选择是基础,仍需在项目中增添具备多元生活体验的“重点场景”,将空间与城市公众、城市历史、城市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前来和返场”。因此,运营团队挖掘构建了十大亮点引擎:


望塔市集、汇聚彭州各色美食的一口彭州、共建共创平台彭派产业会客厅、文化演艺活动汇集地彭派生活演艺场、塔光月华主题夜秀、本地餐饮天空概念店、天彭人文中心、策展商业地、自持孵化的超级茶馆及禅意咖啡厅,


并以之构建为流动的土壤,人们往来之间,将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惊喜。


望塔市集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目前,业主方和运营方的自有IP及自营品牌——依田三花·超级茶馆已营业,茶馆立足成都闲适文化,在川西风格现代建筑+百年古建的融合下,将彭州在地产业(彭州中医药、天府乡疗)及非遗产业(白瓷、桂花土陶等)与茶文化巧妙结合、相得益彰,带来耳目一新的茶饮体验。


茶馆户外室内空间相结合,像是彭派生活的缩影,树影、光线、气味、材质、老手艺人照片等交织在一起,进行着一场微妙温润的叙事,演绎着“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入夜的超级茶馆 / 摄影:山野长歌


这些业态、亮点、内容,除在日常图景中的感受之外,也需不间断的活动进行激活创新,那些大量的向全民开放的非盈利的活动,与由此派生出的商家、游客共创的形式,拉近了文化、艺术、创意与人群的距离,成为鼓励参与的手段和多元人群聚集交流的媒介,“公共性”“城市性”随之产生。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将于明年上半年开业的百里一·龙兴集率先开放了部分区域,并开启首场活动龙兴集·尝鲜季,以四大主题活动为主线带游客开启一趟古今之旅:在盛唐绮梦—先锋汉服游园会、一口彭州—美食街及美食市集、百里市集—东方美学创想展及先锋汉服大赛,共赴东方绮梦。


百里市集—东方美学创想展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活动现场提供了免费的汉服体验,亦有随处可见的表演与互动,初秋缥缈,诗酒花茶,市井娱乐,游人如织。


 

活动现场各色体验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至夜色渐晚,四周点起纱笼画烛,月影已照满庭轩,龙兴集之欢聚在金光浮跃的气氛中进入另一维度。一口彭州区域倏然满目霓虹,货郎更卖力地叫卖各色物什,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人们的脸被辉煌柔和的灯光点亮,游园之间高举鱼灯,烛火颠扑不灭......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珍馐美馔,足以极口腹之乐,在这奇卷之境,尽感烟火繁华,以至于国庆七天假期,日日络绎不绝。“或许是此次首开极大地刷新了前来的人们对龙兴寺片区乃至彭州的印象,活动期间,我们得到了许多‘自来水流量’,远远超出了我们自身的宣传。”


 

入夜的龙兴集·尝鲜季现场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从前期彭州文旅数据调研及首开活动来看,这里并不缺人流,但我们要做的是城市该做的事,不是开发、消耗它,而是为它努力创造。”城市级文商旅综合体构建与运营的关键,不仅关乎如何吸引人前来,也在于如何实现文旅开发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平衡,使其成为“日常城市会客厅”而非“一次性打卡地”。


百里一·龙兴集夜晚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线下商业到今天,走入更高维的竞争阶段,高度的差异化和细分、不同的文化自信、对在地的追逐、对情感与记忆的追寻、新国货品牌的到来......种种趋势都在告诉我们,仅凭贩卖噱头与文化情怀可能昙花一现,而将产品与文化融合并贴合用户的内心需求,沉下心来制造更为个性化的用户消费才能创造更多的吸引力,在此之后不断贴近消费者需求的更新迭代,也是实现“长效经营”的关键。


不同城市不同项目有不同的解法,百里一·龙兴集也有自己的解法:立足立体山水和千年古寺,塑“城中之城”,在现代的高效便捷与区域闲适生活中找到平衡点;文旅产商四向融合,覆盖短、中、长线各业务板块,长效之中找“爆点”;独特且唯一的场域空间,百转繁华、水流贯通、亲自然、好游逛,形成一个城市“客厅”;不间断、更在地的亮点提炼,形成主题式游逛体验......它的构建,是彭州乃至成都商业向前看、走向当代的一次新的实践,也是其不停回望、挖掘在地、寻找出可以继续生长的文化脉络的使命。


百里一·龙兴集夜晚 / 图源百里一·龙兴集


“彭州有什么?”当我们再回望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会更加明确。在动起来的时光里,在百里一·龙兴集这个新的“城市剧场”里,一群热爱这片土地的人,每天都在为其创造、为其繁荣、活色生香、添砖加瓦,写意日新月异和生机勃勃,奇境的远方与生活的照面。而后,每个旅行者,都将由它重新认识这座城市。一筑一事






编者后记



去百里一·龙兴集时因是工作日白天,现场多为周边居民,大家对这个新开放的区域充满着喜悦与赞叹,那是两年间他们看着建起来的。


直到实地来到这里,才真切得感受那种“希望家乡变好”的企盼。跟万大爷聊了没多久就至饭点,他只得恹恹地表示下次再继续跟我讲龙兴寺的故事,那些“镇塔石”“断裂不倒”“清泉绕塔”的奇妙过去。


这让我想起《看不见的城市》里的一句话:“城市也认为自己是心思和机缘的产物,但是这两者都不足以支撑起那厚重的城墙。”



*点击下发图片,跳转查看更多


更新,能带来中国小镇的下一个奇迹吗?



小城祁门,如何“热门”?






编辑

小徐

主编

牧之

副主编

忧忧

撰稿

小徐

校对

豆奶

平面设计

Gary©ZSDC


摄影

图片均已标注来源













一筑一事
抵达,建筑与生活方式的现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