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春:用公共艺术构建“巨物乐园”

乐活   2024-11-13 11:51   四川  


近年,城市商业体中落成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项目,它们以巨型装置、交互实践或节日活动等形式呈现,吸引了很多眼球。商业体为什么要制造这场热闹?公共艺术对普通市民而言到底有何价值?商业、艺术、消费、公共,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在国际上开始崭露头角的公共艺术探索者、“蓝色巨熊之父”黄飞春,基于多年的创作经历,与我们共同展开来自创作者的观察与思考。




人物 CREATORS


黄飞春

出生地:江西丰城

2009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代表作:

《Hello!熊》(2018)

《Hello!Teddy》(2019年)

《Hello!Pika》(2020年)

《Hello!Happy》(2021年)

#创作力






公共艺术

比学科更悠久


公共艺术(Public Art)一个时髦又具现代感的词汇。伴随着20世纪现代主义兴起而出现,人们开始反思建筑,城市与雕塑长期的共生共存关系,将焦点从建筑装饰性雕刻转移到公共空间中。尤其在二战后,随着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开展,为确保在城市旧街区中应有公共空间,高层建筑的底层退让和公共空间的逐步开放,以及得到“公共艺术百分比”资助的艺术家才有机会从艺术机构走出,将创作的艺术品放置于城市公共空间中展览。



“公共艺术百分比” 政策指以立法形式,规定在公共工程建设总经费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为艺术基金,用作城市公共艺术开支。 / 图源网络



“作为近现代才划分出来的独立学科,只有‘公共艺术’诞生的那一刻,人类才有公共艺术吗?”



公共艺术实践者 黄飞春 / 摄影:邹邹©ZSDC



YIMU ART创始人,公共艺术实践者黄飞春对此感到怀疑。


他提到,西有古罗马的“帝国大浴场”,人们得以共享装饰有豪华的壁画和雕像的空间,除了洗浴,还可以进行社交和商业活动;东有供养人出资修造的龙门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这些石窟艺术为公众所共享,成为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



左:《罗马浴室》1899 年 阿尔玛・塔德玛爵士作品

右:莫高窟壁画 / 图源网络



再到现代人享受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商业综合体。可以说,人们参与公共生活时,不仅是与他人联结的追求,也会对公共空间的审美有所期待,公共艺术便是反映人们对公共生活/空间的原始需求。



 

商业体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 / 图源网络



但在房地产急剧扩张的年代,商业体迅猛发展,成为标准化的“消费场所”,让人想快些完成交易步骤便离开,不像茶馆、戏院、文化宫那样使人多停留片刻。直到线下零售遭遇电商冲击以及存量时代到来等原因,营造差异化、体验式、艺术感的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商业体转型的新出路,尤其在疫情后,



当人们的情感归属、审美需要与商业体转型需求碰撞,商业综合体作为现代城市公共生活的组成,能否成为轻松、治愈、美好的情绪窗口?






怎样的公共艺术

才算尊重公众?


如何让人感觉商业体是治愈、美好,有故事的公共空间,而不是冰冷的交易平台。无论黄飞春是在大学研习公共艺术,还是担当艺术顾问时,这始终是他关注的创作课题。直到2018年他开始独立探索公共艺术置于商业空间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感悟。


黄飞春,长期从事艺术顾问及创作,他能够理解项目的空间在地、运营管理到投资建设等维度,提炼项目艺文要素,为之适配艺术家、建筑师为建筑空间定制化设计公共艺术 / 摄影:邹邹©ZSDC



黄飞春认为,艺术家通过商业项目塑造个人品牌影响力是必要的,现实经验让他这样说道:



“纯艺术创作门槛和成本很高,与商业合作的公共艺术项目,其实为艺术家的表达提供了新的窗口。艺术家的主体性能带进商业中,个人品牌力也在商业项目中得到提升,随之艺术家才迎来国际性的创作平台。”



那商业体为什么做公共艺术?黄飞春这样解释,



除了吸引客流、解决痛点外,商业体还承担着公众不满意艺术作品需要拆除的风险,但坚持让商业体尝试公共艺术的原因是:公共艺术能具象化商业体认同的价值观。



正如黄飞春在西安高新中大国际商业中心的案例,这里客流多从南北十字路口进入,朝东的正大门反而冷清。这需要结合场域空间,创造“一秒代入”的语境来扭转局面,黄飞春设想了幼年北极熊扶着玻璃墙的概念。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Hello!熊》高13.6米,重30吨。历时5个月,1350块不锈钢板打造的切面造型呼应了多角度、多造型的建筑立面,使得阳光在面与面之间跳转,色彩随光线变化带来丰富的层次 / 摄影:邹邹©ZSDC



但设定造型概念只是第一步,黄飞春觉得还需要再挪动一步——创作融入情绪表达。在表现手法上略去了熊尖嘴的形象,缩短手脚长度,特意缩小了熊的眼球,绘制上翘的嘴线,体态更为肥厚圆融,动态姿势更为夸张,尽显笨拙的憨态。



 

《Hello!熊》在黄飞春可爱地比划中创生 / Copyright© YIMUART  All Rights Reserved



当观者在主入口处与《Hello!熊》互动,它好奇地探出脑袋,朝着地面的人SAY「HELLO!」,此时黄飞春所说的情绪表达才算完成,人们来往商区才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故事感。



「Hello! 熊」推出半年后,为了进一步加强作品的互动性,一个手举棒棒糖的小女孩诞生了,她表达了一种互动的回应,也在提示公众最佳打卡的角度,「Hello! 熊」在潜移默化中制造了新的空间流线 / Copyright© YIMUART  All Rights Reserved



有趣的是,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一些“熊亲戚”,但它们却显得别扭——黄飞春指出这些产品只形似非神似,缺乏与场域空间巧思结合,并不具有故事合理性。



最北到大兴安岭,最西到新疆、最南到泰国普吉岛,最东至台州都会看到一两例山寨版的《Hello!熊》 / 图源网络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后续黄飞春衍生出《Hello!熊》在室内场景的各类动态造型,小熊或是在打招呼,或是趴在栏杆上与人对视,亦或是突然出现在楼梯的拐角……通过戏剧性动作的辅助,加强同观者互动感,更凸显了小熊在空间中的功能性、延展性 / Copyright© YIMUART  All Rights Reserved



随着《Hello!熊》的成功出圈,也让黄飞春受邀参与的项目不断。上海松江印象城创作了全球第一个永久性超大皮卡丘、梦幻雕像,越南富国岛泰迪熊博物馆的15米地标,深圳万科坂田广场的黑脸琵鹭投标方案,阿里巴巴全球总部园区的艺术地标项目等等。



《Hello!Teddy》为凸显国际性度假文化,黄飞春选择隐晦表达在地元素:受法国殖民影响越南有大量白色建筑,因此选择白色作为泰迪的主色调。此外,泰迪脸上有海边晒出的雀斑、还系着越南妇女常带的黄丝巾,慵懒地依在门口望向地面的游客 / Copyright© YIMUART  All Rights Reserved

《Hello!Pokémon》在日本版权方禁止调整皮卡丘面部比例的要求下,为解决巨型雕塑透视补偿和视觉重力问题,参考佛像身体前倾姿势并拓宽体型,保证仰视视角的皮卡丘面部表情不产生畸变,让观者视觉感官和谐。在传统商业空间中屋顶开发较少,皮卡丘的应用不仅扩大公共空间利用,还带动了高楼层商铺人流 / Copyright©Pokémon.



黄飞春在与众多全球著名公共艺术家的竞标中逐渐拥有一席之地,2022年,黄飞春参与了深圳坂田万科广场公共艺术项目的竞选。尽管最终以一分之差遗憾落选,但他给自然生态文化在城市综合体的公共艺术表达提供了极佳的范本。


此次项目围绕深圳红树林自然生态文化展开,以“黑脸琵鹭”为原型创作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作品:超级地标、景观立柱装置、巨幅玻璃壁画。


黄飞春认识到红树林作为黑脸琵鹭的重要栖息地,设想将整个综合体模拟成红树林生态湿地的一个场域,黑脸琵鹭作为主人去迎接每一位公众。在主广场中央,黄飞春捕捉到黑脸琵鹭脖子绕过建筑立柱的瞬间动作,它仿佛叼出身后的鱼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黄飞春的“黑脸琵鹭”造型圆润简洁,将鸟类的双眼调整至正前方,使其能与人进行眼神交流,从而增强互动的亲切感,嘴里叼的鱼可以更换为不同物件,以配合不同的节日主题 / Copyright© YIMUART  All Rights Reserved



街区景观立柱建造为简化树干形状的巢形结构,黑脸琵鹭以“优雅舞者”的形象降落在红树林的树枝上,营造出与人共存的亲切感。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从高处俯瞰,黑脸琵鹭的姿态生动,仿佛随时准备展翅高飞,而从负一楼仰望,仿佛黑脸琵鹭俯冲而下,这种设计“既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为作品增添了戏剧性。同时,人们可以进入巢内,通过孔洞与外界建立视觉联系,体验从巢中观察世界和城市的独特视角 / Copyright© YIMUART  All Rights Reserved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40米长的巨幅玻璃幕墙以”红树林物语“为主题创作数字壁画,精选红树林中代表性的动植物:黑脸琵鹭、白鹭、红嘴鸥、木棉花等,讲述一个关于自然流动和生命循环的故事 / Copyright© YIMUART  All Rights Reserved



似乎黄飞春更“擅长”进行动物创作?


“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从自然中‘投机取巧’是我的灵感来源。”黄飞春回答道,之所以常选择动物创作,是因为他相信人的基因中具有自然本性,毛茸茸的小生命天然让人觉得可爱亲近。



“我只是捕捉到观看鲜活生命视觉上产生的情感体验,相信这种体感是人们共有,在此基础上,我才能进行拟人化与场景化设计。无论是抽象还是动物题材的艺术语言,不皆来源于自然感受吗?”



 

黄飞春为商业体设计的抽象艺术装置 / 摄影:邹邹©ZSDC



但无论个人的哲思理解如何高深,黄飞春还是强调商业空间里的公共艺术并不是“自嗨式”表达,相较其他艺术形式,它需要资金、场地,乃至政府审批与公众正向反馈,才有创作的可持续性。因此,黄飞春“敬畏”,



敬畏场域,敬畏公众,敬畏投资方的投入,敬畏自己的内心。



他始终把公众的情感精神需求放在首位,珍惜每次机会,不制造文化垃圾污染公众的视线,让公共艺术装置在商业体空间灵活起来,便是黄飞春7年公共艺术实践的心得体会。





动物

能成为城市新印象吗?


在商业空间做公共艺术外,黄飞春想公共艺术还能做些什么?能创造出城市级IP吗?能赋能乡村吗?



黄飞春工作室 / 摄影:邹邹©ZSDC



“新方式看陕西”便是他的出发点,传统的陕西符号如兵马俑虽已深入人心,但仍缺少与当代生活的直接关联,秦岭自然生态、新潮生活方式、面食文化、特色农产可以带领人们了解更现代鲜活的陕西。



黄飞春用《Hello!熊》尝试衍生出陕西八怪——板凳不坐蹲起来——吃面熊 / 摄影:邹邹©ZSDC



2022年他把想法具象化,《超新星秦岭组》是他以生活在陕西秦岭的四个国宝级动物“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创意原型,进行IP形象角色设计。通过多元的城市应用公共艺术、IP联名、文化创意活动等形式进行共享,利用时尚、亲和的IP链接线上线下生活场景,与人们建立友好而丰富的情感链接,用创新的方式连接城市文化、科技和乡村产业。



 Copyright© YIMUART  All Rights Reserved



黄飞春将目光投向陕西的特色农产品。陕西是全国水果种植大省,但品牌度不足。他设想通过《超新星秦岭组》为陕西的猕猴桃、苹果、石榴等特产提供IP包装设计,同时利用“熊猫棕棕顶猕猴桃”的装置吸引大众消费者关注陕西水果产区,帮助当地农民塑造品牌形象,让农产品以更高的附加值走向市场,最终实现经济收益。黄飞春还设想在陕西公共交通枢纽展示这些艺术装置,将其打造成陕西的文化新名片,借助高流量场所推广陕西文化和农业产品。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超新星秦岭组》设定展示 / Copyright© YIMUART  All Rights Reserved



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黄飞春提出了与农村社区共创的方案。他希望在公共艺术项目中,邀请农村居民,特别是留守老人参与装置制作,以当地特产和手工艺为创作材料,赋予作品独特的在地特色,使得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关注农村弱势群体。



《超新星秦岭组》装置效果图 / Copyright© YIMUART  All Rights Reserved



除了和产业的结合,黄飞春还计划将《超新星秦岭组》引向科技应用,通过数字艺术、AI技术和数字人形象等,例如,让超新星成员成为虚拟艺术的主角,构建陕西自然生态沉浸式的展览互动体验,向公众展示秦岭的生态和科教价值。



 

《超新星秦岭组》科幻战队形态 / Copyright© YIMUART  All Rights Reserved


-


艺术家James Burke曾说, 委托艺术家在建筑环境中讲故事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虽然客户有所变化,但艺术作品不断讲故事的能力以及将我们与环境联系起来的持久能力继续吸引着世界各地各种文化的人们。


这也是现代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的价值所在。公共艺术家们在追求新成果和新组合过程中所形成的影响力远远不止商业空间本身,而是以商业空间为切入,使观者体验到艺术与故事的魅力,继而为商业、乡村、城市、社会赋能。



摄影:邹邹©ZSDC



以后公共艺术与商业的结合将不再成为新潮概念,那时唯有真正好的公共艺术——以公众视角出发,让人感到纯粹开心与有趣——才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人的魔力。一筑一事



🎁

互动福利


在文末留言聊一聊 

“有没有什么公共艺术作品

让你眼前一亮,为什么?”


留言不少于20字,

我们将结合留言走心程度和点赞数

选出 4 位读者


各赠送:

河马治愈手办「HIPPO GO」

(颜色随机)一份

*在小红书搜索 黄飞春工作室艺术衍生作品集合品牌 

WanderWhims」

看看有你喜欢的颜色吗~


奖时间:11月15日 15:00




编者后记



今年6月,黄飞春将旗下原创IP粉色河马「HIPPO GO!」,以免费授权的方式,捐赠给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用于角膜移植的相关公益宣传,支持和促进角膜捐献移植事业。



黄飞春希望自己设计的可爱河马,以更深入人心的友好方式,传递温暖与爱心,进而为公益卫生事业宣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生命健康得以延续。



*点击下方图文,

阅读更多艺术故事:


崔灿灿看见的“小城之春”


当摄影艺术成为一门“第二外语”



编辑

肖肖

主编

牧之

副主编

忧忧

撰稿

肖肖

校对

豆奶

平面设计

Gary©ZSDC


摄影

详见图注















一筑一事
抵达,建筑与生活方式的现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