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沪深基准做市公司债/信用债指数的8只债券ETF发行成立
2023年中证指数和国证指数分别发布了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950245.CSI)和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921128.CNI),通过基准做市制度,既能控制该类债基的信用风险,又能保障产品流动性。2024年底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正式获批。其中,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海富通基金的产品跟踪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博时基金、天弘基金、广发基金、大成基金的产品跟踪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截至1月17日,首批8家机构募集总规模约为218亿元。
沪深基准做市公司债/信用债指数业绩相近,但编制方法各有侧重
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包含在上交所基准做市品种名单范围内的全部公司债,是每月初按照总市值进行加权的全价指数。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包含深交所基准做市债券清单范围内的公司债、企业债,是每月底按照债券发行量加权的价格指数。二者在2022/6/30-2025/1/17区间的年化收益分别为4.46%和4.21%,但沪做市公司债回撤略大于深做市信用债。
沪做市公司债久期更长,深做市信用债更集中于工业行业
根据中证指数和国证指数2024年底公布的两个指数的成份券情况,我们统计其剩余期限、修正久期、行业分布等情况。沪做市公司债的成份券剩余期限整体高于深做市信用债指数成份券,前者在3-5Y的成份券更多,后者在1-3Y的成份券更多;沪做市公司债指数的成份券修正久期整体也高于深做市信用债指数;行业分布方面,深做市信用债成份券多集中在工业行业,而沪做市公司债指数在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占比高于深做市信用债指数。
主动债基仍是主流产品,但债券ETF的品类不断丰富,规模快速增长
无论从基金数量还是规模,主动纯债型基金(含短期纯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仍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流产品,截至2025/1/17纯债型基金、债券指数基金、债券ETF的规模分别为7.79万亿、9601亿、2018亿元。跟踪同业存单AAA、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全价(总值) 、中债-1-3年国开行债券财富(总值)等指数的债基产品规模较大。过去4年主动债基的业绩整体优于债券指数,但债券ETF种类不断丰富,规模在2024年增长了116%,目前已包含不同券种、不同久期的多种产品。
风险提示:基金业绩受全球经济形势、政策变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可能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且场内交易的ETF存在溢价风险。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审慎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并密切关注基金的持仓分布、投资策略及业绩表现,本报告不涉及对任何产品的推荐。
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券ETF发行成立
沪深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业绩相近,但编制方法略有区别
基准做市品种指的是交易所按一定标准选出的债券品种作为做市商的做市对象。根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债券做市业务指引,对于公司债,上交所基准做市品种基本要求是规模在30亿元以上,债项评级为AAA级;深交所基准做市债券清单中的公司债应满足债项评级AAA、存续规模大于15亿元、剩余期限大于半年等要求。这就意味着基准做市指数的成份券为经过严格筛选的、信用评级较高、流动性较好的债券,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信用债基金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沪深交易所推出的债券基准做市制度,保障了这类信用债ETF的流动性。
2023年2月和4月中证指数和国证指数分别发布了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950245.CSI)和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921128.CNI),二者的基本信息如下:
沪做市公司债久期更长,深做市信用债更集中于工业行业
根据中证指数和国证指数2024年底公布的两个指数的成份券情况,我们统计其剩余期限、修正久期、行业分布等情况。沪做市公司债的成份券剩余期限整体高于深做市信用债指数成份券,前者在3-5Y的成份券更多,后者在1-3Y的成份券更多;沪做市公司债指数的成份券修正久期整体也高于深做市信用债指数;行业分布方面,深做市信用债成份券多集中在工业行业,而沪做市公司债指数在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占比高于深做市信用债指数。
2024年12月31日,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正式获批。其中,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海富通基金的产品跟踪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博时基金、天弘基金、广发基金、大成基金的产品跟踪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
截至2025年1月17日,已有6家机构的基准做市债券ETF产品成立,其中博时、南方、海富通、易方达、华夏基金募集30亿元,大成基金募集15亿元,天弘和广发基金也已发布停止募集公告。所有8只产品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均一致,分别为0.15%和0.05%。
债券ETF丰富了不同券种、久期的债券产品供给
近年我国债券ETF数量增长有限,但规模增长显著
近两年,监管对于债券ETF的审批持谨慎态度,本次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获批发行不仅改善了当前信用债ETF供给数量较少的局面,其跟踪指数成分流动性更好、信用质量更优,且有助于增强交易所债券市场流动性,对服务实体经济更有积极意义。
2024年我国债券ETF的规模达到1746亿元,相比2023年规模增长了116%,已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关注。就规模分布来看,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海富通中证短融ETF的规模靠前。
主动纯债基金业绩整体优于债券指数,但债券ETF品类日益丰富
无论从基金数量还是规模,主动纯债型基金(含短期纯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仍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流产品。截至2025/1/17最新能获取的数据,纯债型基金、债券指数基金(不含ETF)、债券ETF(含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规模分别为7.79万亿、9601亿、2018亿元,数量分别为2400只、301只、29只。在债券指数基金中,跟踪同业存单、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全价(总值)指数、中债-1-3年国开行债券财富(总值)指数的基金产品规模较大。
我们把主动纯债型基金与跟踪规模前五的债券指数进行业绩对比,过去4年除长久期债指外,整体上主动基金相比债券指数有明显超额,且业绩更为稳定,但由于近年国内债券牛市,长久期的中债-7-10年国开行债券指数财富(总值)指数业绩整体优于主动纯债型基金。因此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类别、不同久期的债券ETF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品种选择。除此以外,传统的债券ETF和基准做市信用债ETF都支持T+0交易机制,相比主动纯债型基金,资金利用效率更高。
风险提示
基金业绩受全球经济形势、政策变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可能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且场内交易的ETF存在溢价风险。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审慎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并密切关注基金的持仓分布、投资策略及业绩表现,本报告不涉及对任何产品的推荐。
相关研报
林晓明 分析师 S0570516010001 | BPY421
张泽 分析师 S0570524020002 | BRB322
何康 分析师 S0570520080004 | BRB318
关注我们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https://intl.inst.htsc.com/research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