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刚上岸初中的学生家长,现在聊聊这个话题应该是更有实际说服力一些。
因为期间种种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有经验也有教训,可以聊的更透一些。
要不要提前学初中数学,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即使是普娃,我也建议提前接触初中数学,哪怕仅仅是在小升初暑假,也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系统的提前学习,而不仅仅是浮光掠影的所谓小升初衔接。
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学,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探究、探索的能力。
学习并不仅仅是在学校开展的一项工作,也不仅仅是依赖学校老师才能进行的一项工作。
阅读教材、产生思考、解决问题、探究错误、纠错进步、归纳总结.....这些都是可以让孩子自己体验的学习过程。
在初中,老师们其实倾向于灌输式、保姆式的教学,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少,也很少会给孩子留出放空、思考的时间。
这是因为初中的内容并不多,记忆性的内容比例很大,基本上只要老师足够负责——多抠细节、多占时间、多布置任务、多练、多考,成绩一定是能见效的。
这就是大部分初中教学组织管理的潜在逻辑,也是行之有效的逻辑。
问题在哪里呢?
这套逻辑不是一直适合的,如果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则,那我们早就制霸太阳系了。
到了高中后,尤其是越好的高中,这种无微不至、甚至想要连你先迈哪只脚都要约束的保姆式教学越是式微。
虽然高中很忙、很累、仍然需要堆时间,但那只是教学常规,很多时候是基于高中学科内容的繁复而不得不如此,至于学生个体如何学、怎么学、学什么,则是学生自己需要思考的事情,老师的干涉其实很少。
老师完成授课任务,日常教学常规做好就行了。
这时除了比拼孩子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之外,自学能力——自律、自主、自察,也是重要的一项。
而自学能力其实也是一种习惯与意识,你指望初中培养很难,很多初中的做法甚至是开倒车,那么就需要自己早点下手,利用小学阶段的空余时间,结合初中数学的提前学习来进行培养,算是一鱼多吃吧。
其次,小学阶段孩子的自由时间相对较多,学习任务相对较少,提供了一个空档来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
小学数学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在早期就可以开始往上拉进度,对于大部分孩子而言,即使智力不是特别高,按部就班的适度加强,在小学六年里攒出来一年——五年级结束时把小学课内结束,基本上都能做到。
虽然在一些地区要准备小升初,但小高年级的时间相对来说还是要宽裕一些,如果目标不是很高,只是把学习目标放在七上内容以及七下的某些重点内容,加上暑假的两个月,是可以完成的。
当然我这里都说的比较保守,毕竟都是普娃嘛,学霸家长绕过。
再次,从学习内容上讲,七年级的数学内容也利于自学,有些重点知识必须提前接触。
数学学科是小、初、高、大学最成体系的一门学科了。
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之间没有鸿沟,尤其是七上的内容安排——有理数、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和几何图形初步,很明显的以代数为主体,就是为了和小学数学内容进行衔接过渡,同时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与能力。
基本上孩子们只要把小学数学学完,学习七上内容在知识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台阶,台阶主要体现在思维的转化和提升上,比如代数化思维、数形结合思维、分类讨论思维。
这些才是小初衔接在数学上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在七上考试时比较常见的重难点题型的基本考察点,到了新初一,大部分题目都是菜鸡互啄,区分学生水平的可能就是这么几道题。
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总结,在提前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提前培养,进而获得比较从容的培养缓冲。
有朋友会说,培养这些能力不是非得学初中数学吧,小奥不行吗?小学课内也有啊!
还真不行。
小学到初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代数化,在此基础上才会有数形结合思维的大展拳脚,因为相关的知识点和题型比较多,分类讨论才成为孩子们做题时的家常便饭。
数学就是这样,知识——方法——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
小学课内涉及到的代数内容太少,小奥数学的方向与初中数学的学习方向又有所不同,所以要想高效的培养相关的能力,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做初中数学题目反而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的不同之处还有一点,就是演绎推理的应用——平面几何。
这其实才是从小学到初中最大的门槛。
很多小学生在小学几乎没有接触过相关内容,只有小奥数学会包含部分几何内容,但也比较偏,这就导致有相当多的孩子不太适应初中的平几证明题,尤其是到后期涉及到相似、四边形、旋转、平移、对称和动点这些比较复杂问题(结合函数)时,更是比较吃力。
也因为这个门槛过于高,导致人教版初一教材在七上内容安排时,也只有一点点平几的内容。
如果安排太多平几内容,那学生适应起来就极为酸爽了。
在其它版本教材中,比如华师版教材,七上直接上了平行线与相交线,安排的更合适一点,但相应的难度也更大一点。
所以,不管是用哪版教材,除了七上的正常内容之外,我是建议尽量提前基础两部分内容:
一是平行线与相交线,这算是接触几何证明的初步,开始接触演绎推理;
二是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是为之后学习函数(其实我觉得更像是解析几何)做准备,提前接触数形结合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形结合思想。
总的原则是,我们不指望孩子在升入初中时就是成品,能够完美驾驭初中数学,老实说,普娃做不到,但让孩子能够在知识与能力上做好相应的准备,能够快速的适应初中数学的教学形式与节奏,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这也是我们要说的提前学习初中数学必要性的另一点。
自信心的构筑十分重要。
进入初中之后,一个新的环境下老师和同学都在互相“打量”,贴标签是一个很浅薄但大家都不能免俗的行为。
在彼此不了解的情况下,什么标签最容易被使用,那就是成绩。
不仅仅是老师,孩子们在评价他人、评价自己的时候,也会以成绩和名次来作为一个参考。
如果能够够取得一个比较好的开局,在开始的几次周考、月考中成绩不错,老师发的卷子、作业都能够胜任,第一在老师那里会对孩子有一个好印象,对孩子也会更包容;第二会让孩子更有自信心,在学习时更加从容。
学习是一个综合比拼的过程,体力、智力、记忆力、心理、耐力和意志力,甚至良好的亲子关系......各方面都要综合在一起才能相对比较轻松的适应初中学习的强度与压力。
自信心看不见摸不着,但其实非常重要。
提前学好数学,有助于拉长板。
到了初中之后,大家就会发现,有些同学看起来不很显眼,但是总成绩一划拉,名次还挺高。
为啥呢?
均衡。
到了初高中之后,因为科目增多,学生需要把精力花费在各个科目上,有时候就难以兼顾。
一般来说,最需要重视的是语数外三门,其次是中考要考的比如历史、道法、物理、化学(我知道北京考的少了,读者们不用提醒我)这些科目,最后是地理和生物。
如果主科有一两门能够学的比较好,就非常主动了,这个主动不仅仅是在成绩上体现,也能在孩子日常的作业、学习中体现——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了。
这就涉及到超前学习的一个基础思路——多轮重复。
就像是高考复习是三轮,带上孩子第一遍学习,其实等于学了四轮。
不同的学习轮次有不同的目标。
提前学一遍之后,不可能完美无缺,但是学生在跟着学校正常进度走的时候,有精力把注意力放在重难点上,更有利于提高。
所以在提前学习初中数学的时候,目标不用放的太全,根据自身和学校的情况,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比如你的目标初中对于基础抠的比较多,那么你可以在预习时适当的拔高,减少基础练习的时间。
这个我们下一篇再详细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