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对不起,我不提倡所谓的大单元)

教育   2024-10-11 00:01   山东  

【设计说明】

这是我关于《从百草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没有使用近年来专家提倡的所谓“大单元教学”,是因为我认为语文学科单篇教学十分重要,硬凑一个大单元情境,不仅是“西装配拖鞋——不伦不类”,而且会偏离语言学科的本质,贻害无穷。

同时,为了照顾学校领导的面子,完成他们布置的大单元教学任务,我以单元为单位设计了“阅读综合实践”专题,这样既能符合学科特点,也让负责检查的领导无可挑剔。以下为相关链接。




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梳理内容,快速把握结构;

2.研读文本,品味童真童趣;

3.披文入情,把握复杂情感;

【流程设计】

一、把握结构

1.板书题目“从             ”,学生补齐题目。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写“百草园”,哪些段落写“三味书屋”。

第1~8段写百草园,第9段为过渡,第10~22段写三味书屋。

3.再次快速浏览课文1~8段,概括作者回忆了在百草园中的哪些事。

4.再次快速浏览课文10~12段,概括作者回忆了在三味书屋中的哪些事。

师生一起完成板书:

二、语言赏析

细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品赏,说说你的感受。

重点语句预设:

①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高度凝练,用极俭省的笔墨涵盖众多信息,体现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②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笔下的景物充满了灵性。)

③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伏”字准确表现出黄蜂因肥肿而飘在菜花上的可爱情态;“窜”字突出了云雀速度快、轻捷、灵敏的特点,还能传递出作者儿童时期的羡慕之情。可提问:能否把“伏”改成“停”,“窜”改成“飞”?)

④捕鸟段(使用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又凸现了“我”在捕鸟时的兴奋之情。)

⑤过渡段(连用三个“也许是因为”,写出了“我”内心的疑问、猜测和对未来的恐慌,以及辞别百草园时的痛苦、依恋与无奈;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

三、主题探索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我”童年时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你觉得“我”在这两个地方过得快乐吗?以下三种观点,你同意哪种?请从文中找到理由。

①在百草园比在三味书屋更快乐;

②在三味书屋比在百草园更快乐;

③在百草园快乐,在三味书屋其实不快乐;

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其实都挺快乐。

【预设】除第②项之外,其他各项都可能会有学生选择。都可以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2.有人说童年的“我”快乐,有人说童年的“我”并不快乐,都各有道理,没有对错。但有一点老师是肯定的,那就是写这篇文章时的已经人到中年的“我”并不快乐,你能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吗?

开头:(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结尾:(绣像)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3. 这两句话共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成年后的作者回忆童年生活,产生惆帐与感伤。)

4.通过以上分析,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参考“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认识。

【相关资料】

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文章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自在、释放儿童天性的“百草园”式自然生活的热爱和留恋,对教条僵化、束缚儿童天性的“三味书屋”式封建教育方式的不满和反感。

2.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展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表现对儿童天性的赞美。

3.文章通过童年和中年的两种视角,展现人的成长经历,成年之后,童年的有趣经历可以抚慰疲惫的身心,成为成年人的精神后花园。

四、拓展阅读
《朝花夕拾》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我”与阿长之间还有哪些故事?为什么要卖掉百草园和屋子呢?为什么会“因为要钱用”卖掉绣像画?这些故事,都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课下找来整本书,快快阅读吧!
推荐公众号
       

中学生读写
阅读温暖成长岁月,写作润泽如水流年。语文教材编者、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与您解读趣味语文,感受读写魅力,体验精彩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