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毒教材”成了网络热词,好多读者挑出了人教版教材的众多毛病,其实,我们挑出的毛病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我们再把各版本的教材对比一遍,就会发现其中还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错误。
教材中有毒,很可怕;同时,教材中不仅有毒,还有沙子,这就不仅可怕,还很“磕碜人”了。
今天单拿人教版2001~2012年的教材为例,讲几个匪夷所思的错误——课文的作者,竟然都可以随便标注!
怎么样?这种错误,够寒碜人的吧?
(二)
请看第一篇课文,题目是《我不能失信》,讲的是少年宋庆龄讲诚信的故事,可是,课文中的宋庆龄那么讲诚信,教材编者却毫不讲诚信,连作者是谁都可以开玩笑。
在2001年课程标准实验版教材第五册(三年级上册),这篇课文的作者被标注为“牟文正”。
而在2016版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这篇课文的作者又被标注为“孙永猛”。
经本课代表查找资料,可以基本认定作者为孙永猛,孙永猛(1944~1999)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生前曾任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课文选自他的作品《女中之杰宋庆龄》。
上面标注的另一位“作者”牟文正,也写过一本书,题目是《中华名人童年故事》,其中可能讲到了宋庆龄的事迹,当年的教材编者没有查证,也就将错就错了。
(三)
再看第二篇,《盘古开天地》,在2001年课程标准实验版教材第五册(三年级上册),标明作者是“石宗华、马林、张明华”。
仅仅根据“石宗华、马林、张明华”这三个名字,本课代表很难找到有效信息,不知道当年的编者为什么把这么一篇并不出色的课文标注为三个作者,就算抢功,也犯不着抢这一篇啊。
而在2016版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中,这篇文章的作者又换了,成了“袁珂”。
袁珂是作家、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故事集》等作品,教材中好几篇古代神话故事都是他的作品,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应该是袁珂,以前的那三位作者,都是来冒名顶替的。
(四)
最有意思的是《小马过河》,这可是一篇经典老课文,2000年之前的教材中,都从来不标注作者,在2001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二年级上册中,作者第一次出现,被标注为“彭席文”。
可是,到了2016年,在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课文的作者由“彭席文”变成了“彭文席”,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作者改名了?
哪一个正确呢?当然是“彭文席”。彭文席是一位中学教师,平日喜欢写作,他写的寓言《小马过河》从1957年就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可是,长期以来,教材中并没有标注彭老师的名字,彭老师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教学生学习自己写的文章,一直教了几十年。好不容易等到2001年,新版教材标注了作者名字,可没想到,竟然被标注为“彭席文”。当时,彭老师已年近八旬,不知道老人家有没有为这件事不高兴。
幸运的是,这个错误很快就被发现并纠正了过来。作者彭老师已于2009年去世,享年85岁,他在去世前应该见到了更正后的结果。彭老爷子因这一篇寓言,足以被称作著名作家,我们必须向他致敬!
(五)
虽然我们指出了老教材中的这么多错误,但最后还是强调三点,阐释“老课文”公众号的立场。
第一,以上错误,大多数以2016年统编版教材为正确“答案”,这说明,新出的统编教材确实下了功夫,它不应归为“毒教材”。我看网上有“逢教材必反”者,把统编教材也说得一无是处,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客观,在历版教材中,这一版还是可圈可点的。
第二,不管怎么说,从2000年前的教材中不标注作者,到2000年后开始标注作者,再到2016年的认真修订审核,这可以说是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足以掩盖其中的错误,虽然这种错误本不该出现。
第三,教材编写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本课代表参与过高中教材编写,当年可以说是非常严谨细致,这也是我如今写文章干工作的态度,比如写公众号文章,虽然是闲暇时的游戏之作,但每一篇都写得很用心。从这个角度来说,以上错误都不该在教材中出现,当年的教材编者应该反思。
另外,我在品评各版本教材时,发现小学教材最容易出现错误,而出现错误后又常常没有一线教师指出,小学老师往往把教材奉为圭臬;而高中教材中如果有错误,很快就会被老师发现,比如上面的错误,如果在高中教材中出现,一定会有老师或者上书出版社,或者写博客和公众号文章冷嘲热讽。说实话,我喜欢这样“不着调”的高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