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红楼梦》的6篇老课文,你还记得吗?

教育   2024-11-05 06:01   山东  


《红楼梦》中被选作课文的章节,人教社版本主要有6篇:《红楼春趣》《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林黛玉进贾府》《宝玉挨打》《香菱学诗》和《刘姥姥进大观园》。苏教版还选了《黛玉葬花》。
01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之所以入选,最主要的原因是意识形态因素。这个章节中渗透着的官官相护、阶级差距等观点,符合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要求。
“糊涂官”贾雨村,徇私枉法,把简单明了的案件办成了“糊涂案”。其实,小僧尼绝不是“葫芦僧”,贾雨村也绝非“糊涂官”,他们乱判“葫芦案”,是为了攀附权势,巩固自己的地位,看似糊涂,实为“世故”。
这个情节是贾雨村的人生蜕变点。在这之前,贾雨村似乎是个单纯质朴、胸怀大志的读书人,在这之后,贾雨村也正式成为了污浊不堪的官场之一员,从此做官不再为了公平正义,只为了个人名利了。
最让我们难忘的是“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旁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与官场的污秽不堪,为整部小说确定了大的社会环境。当年以为护官符只存在于小说中,后来才知道现实中到处都是,只是被称作“人脉”“后台”或“我的贵人”。
值得一提的是,看上去不那么精明的贾雨村,最后寻了“门子”一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才罢。这就是贾雨村狡猾阴险、心狠手辣之处,官场总是互相利用、互相倾轧、过河拆桥的,你个门子,知道这么多,当然不行。
02
《林黛玉进贾府》之所以入选教材,是因为这个章节在原著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贾府这个典型环境的第一次呈现,这是贾府人物的一次集中亮相,这还是宝黛的第一次相见。

读完《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就忘不了贾府的排场与气势,不论是那一拨又一拨的训练有素、服务周到的轿夫、婆子、丫头,还是那“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以及那紫檀架子大理石插屏,那雕梁画栋 、穿山游廊

并挂于其上的鹦鹉、画眉等鸟雀,无不体现荣国府的威严、权势、地位,体现着这一显赫贵族府第的无上威势与奢侈华贵。
读完《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就忘不了那些一出场就夺目的人物。有““步步留心,时时 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黛玉,有高喊着“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的凤姐,还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的宝玉。
读完《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就懂得了心有灵犀的爱情之感觉。宝黛贾府初会之时,二人皆有似曾相识之感,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见了黛玉便笑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能有这种爱情感觉,也不枉来世间走一遭了。
如果你上过高中,以上情节,一定还记得很清楚吧?

03
《香菱学诗》为什么要选进教材让初中生精读,我还真没搞懂。其实,如果从兴趣角度来看,初中生最喜欢的,还是“大闹学堂”那一段,写得又热闹又精彩。
也许,教材编者想让中学生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学习语文的方法吧?
不过,相比于香菱学诗的过程,我更喜欢她谈对诗的感觉:
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是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完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每次我读这段文字时,都会感动不已。香菱,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孩子,她完全不知道命运之舟会把她带向何方,她所说的“那年上京来”之前,发生了那么多悲惨的事情,但她依然能看到大自然中的美景,不甘沉沦,奋力寻找生命中的寄托。

04
《宝玉挨打》和《刘姥姥进大观园》,描写精彩,很适合选入高中教材。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重要事件,体现了《红楼梦》高超的艺术水平。曹雪芹采用戏剧式手法,巧妙地将挨打前的重重冲突一步步激化升级,引发挨打的风雨大作,再到打后的余波不断,让各色人物悉数上场,言其言,行其行。忙而有节,又娓娓道来,呈现生活的截面,透出无限的意蕴。

请看“宝玉挨打”前前后后的相关情节:

王夫人劝阻——贾母劝阻——王熙凤吩咐抬宝玉回房——薛姨妈携宝钗、香菱看望——焙茗告知袭人挨打缘由——宝钗探病——黛玉探病——袭人向王夫人进言——晴雯送旧帕,黛玉题诗——宝钗、薛蟠兄妹冲突

通过一件事,写活无数人,也只有曹公的如花妙笔能做到了。

《红楼梦》中,唯有刘姥姥进大观园,方有一次朴素自然、尽情爽朗的欢笑。

贾母一声“请”,饭菜还没有吃,刘姥姥先“自报家门”地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刘姥姥还“鼓着腮帮子”不语。一说一演,极具喜剧效果。所以,众人先是一证,再是一想,接着“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这场“演出”引出了《红楼梦》“笑”的名场面。史湘云是“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林黛玉是“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暖哟’”;贾宝玉是“滚到贾母怀里”,王夫人则“笑的用手指着风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难得啊,兄弟姊妹们笑得这么灿烂,贾母和王夫人也放下了架子哈哈大笑。我想,若干年后,这些姊妹们远嫁他乡,回忆起在娘家的生活来,一定还会想起这次开心大笑吧?

05
把《红楼春趣》选进小学教材,既合理又不合理。说其合理,是因为孩子们一定都喜欢放风筝这个活动;说其不合理,是因为这个片段看似简单,其实很有内涵,五年级的孩子不容易看懂。
在这一回中,场面看似开心热闹,然而文中的诗词、风筝和每个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带有浓浓的悲剧色彩。
放风筝虽然是一个传统风俗游艺活动,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却把它写成对人物和这个贵族家庭败落的隐喻。文中反复提到了“放晦气”,特别是在原著最后两段话中,黛玉说:“我的风筝也放去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宝钗说:“且等我们放了去,大家好散。”一语双关,“虽如风俗画,实寓漂泊离散之意......令人深思,令人心惊”(冯其庸语)。
不过,看不懂也不要紧,先把课文读熟了,为高中阅读《红楼梦》整本书打下基础,也就够了。很多内涵,长大后再慢慢体会吧。

当然,如果和《红楼梦》无缘,也许就只能通过这几篇课文了解这部伟大作品了。九年义务教育毕业,提起《红楼梦》,能记住《红楼春趣》《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红楼春趣》《香菱学诗》也就够了。
与《红楼梦》相识相知,还真需要灵性和缘分的。
公众号推荐

声明:本文由“老课文”公众号编辑,其中引用的部分图片和文字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中学生读写
阅读温暖成长岁月,写作润泽如水流年。语文教材编者、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与您解读趣味语文,感受读写魅力,体验精彩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