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絮语,暖阳相伴
Winter whispers
accompanied by warm sunshine
——中班段“我为家乡代言”远足系列活动
前言
蘑菇幼儿园的城市足迹课程已经历了10年多,它已经成为孩子幼儿园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深度带领幼儿进行实践社会的一种媒介。然而,它与共同性课程的链接密度如何呢?借蘑菇幼儿园中班的一次远足系列活动来说一说本色(共同性课程)与肌理(远足课程)的契合与思考。
《品味家乡》主题中,为让幼儿多感官了解家乡,获取关于家乡的经验。在主题实施过程中,在了解家乡的建筑充分利用在地资源(绮园、桥、老弄堂以及海盐天宁寺等),让幼儿与家乡进行互动,用游戏化的方式自然渗透,支持幼儿多样的方式感知与理解家乡的认知和情感,总体呈现多条体验线索汇聚成情感主线索的发展路线。由此,我们的中班孩子开启了一场“我为家长代言”的远足之旅。
PART01.
丈量家乡的桥
关于桥,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麦苗:“我去上学的时候会经过一座大桥。”
来来:“海边有一座很长的玻璃网红桥!”
肉丸:“我家门口有一座都是楼梯的桥叫同安桥!”
多宝:“有的桥是拱桥有桥洞,有的桥是平桥,像马路一样!”
家乡的桥实在是太多了,那我们到底要去探访哪座桥呢?经过小朋友的投票,孩子们穿梭在海盐的大街小巷,一同去探秘海盐的桥。孩子们自主决定去探访小栅桥、大栅桥,也有的孩子去探访了金汇桥、广福桥。
一路上,孩子们带着想要了解的问题:桥是用什么造的?坚固么?桥有多长?桥的年龄有多大了?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样子?踏上了寻桥之旅……通过自己的亲眼观察、采访询问志愿者爸爸妈妈、手拉手测量等方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问。
——打卡:大栅桥
短短的行程,孩子们却有很多的话想说,每个孩子关注到的点都不一样,但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
“我最开心的是去了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
“我数了金汇桥上总共有54个楼梯!”
“水里的鱼游得好快啊!”
“金汇桥下面有一个弯弯的拱门!”
“有垃圾船在捞河里的垃圾!”
“原来还有带着铁链的桥”!
“爷爷奶奶在桥上下象棋呢,下次我要和我爷爷也过来玩”……
孩子们回来之后也用画笔记录下了自己记忆里的桥,孩子还与爸爸妈妈一起走近了更多海盐的桥,一块块对桥的拼图拼成了孩子们脑海里的家乡大图卷!
PART02.
品味诗意园林
在繁闹的海盐城中心,一座园子已经静静耸立了许多许多年。它每日看着车水马龙经历着城市变迁,唯有它静静地展示着属于江南独有的美——绮园。
——打卡:古藤盘云
可是很多孩子没有去过绮园,如何衔接孩子的认知经验、社会经验?如何以更加直观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老师说的“绮园”呢?带着这些思考,我们有了绮园前探之旅,鼓励幼儿可以先去初探访或和家人一起调查了解,再分享时会更有话说,更有参与感。
这时候,孩子们出现了很多问题:
孩子们基于感兴趣的话题成立了“绮园探究小组”,自主申报“绮园讲解员”,还不忘打卡盖章......新鲜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打卡:绮园十大景
还没到绮园的正门,孩子们就开始喊起来:那边好像就是绮园,跟别的房子不太一样!
“哇!门口真的有两只石狮子诶!它们在保护绮园吗?”
甚至还有孩子伸着手指点着门口的字念:绮园,于是我们带着期待、好奇正式打开了探秘绮园的大门。
九曲桥真得有9个弯曲的地方吗?
在边走边数中验证了自己心里的“答案”。
美人照镜的“美人”在哪里呢?
——原来以前的人很有文化,原来“美人”不是美人!
绮园的小花园好漂亮像迷宫,不像我们家里的花园,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海盐因绮园而闻名,我们因绮园而丰富生动......
PART03.
漫步静谧天宁寺
天宁寺也是海盐的地标性建筑,那在中班孩子眼中“天宁寺”到底是什么呢?
那些房子怎么黄黄的,和我家的房子不一样!
那个城墙里面是不是有一条龙啊?
我奶奶经常去里面烧香,她告诉我里面那个尖尖的顶是镇海塔……
房子屋顶上有瓦片、瓦片黑黑的还有花纹。
房子两边有弯弯的角,以前没有见过。
花纹是突出来的,摸起来有点毛毛的。
在近距离的观察中,孩子们对天宁寺的认识更全面了、对天宁寺的独特建筑流露出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也在行走中逐步安静下来,他们用另外一种方式——写生,感受着这个神秘之处。
孩子们来到了镇海塔前激动不已,走近看一看,有翘翘的角、有花纹、有栏杆……还发现了塔檐上的铃铛,自主地数了起来,1个2个3个......
“这个塔昨天看过图片的。”“好高啊,到底有几层呢?”
孩子们伸出小手指开始数,1、2、3……
“我数出来了,有七层!”镇海塔为什么会有七层呢?
“镇海塔原来有七层,上面的三层被敌人炮弹轰掉了,剩下四层,后来经过修缮才又能看到七层。塔上的每一块砖头都是有经文的。”
“镇海塔上面也是翘起来的。”我们的镇海塔也是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飞檐翘角,而且角上还挂着铃铛。
那就让我们来画一画雄伟壮观的镇海塔吧!
PART04.
穿行烟火弄堂
走过一条悠长、深邃的窄巷,巷子左右两排的旧房子,述说着旧时光的故事。
当孩子问起奶奶:弄堂里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奶奶告诉你,“以前的弄堂早晨会有叫卖声,中午时候的各家各户的饭菜香弥漫在弄堂里,还时不时会串串门、唠唠嗑,现在都搬走了......”这些记忆承载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
当孩子用白纸、蜡笔临摹出墙体的花纹,发现粗糙墙体的痕迹与现在建筑大不相同,那是是时代的发展。
当孩子发现铁皮水管和PVC水管的不同,他们也会判断哪个家庭更加富裕,直观又可爱。
当孩子发现弄堂里地面上的洗衣板,更是为以前的人的智慧而点赞,原来以前的人洗衣服是需要花很多力气的,没有洗衣机,只能打水、板刷、搓衣板......
我们在打卡中发现门牌的秘密,在触摸中感受岁月的痕迹,在跳房子、踢毽子、写大字中感受爷爷奶奶辈童年游戏的快乐。
我还听说海盐有72半弄,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弄堂呢?还有哪些呢?弄堂都叫什么名字呢?爸爸妈妈们也带孩子一一去发现,如果你也对海盐的72半弄感兴趣,请打卡它们的旧址哦!
本次“我为家长代言”活动中,孩子们探寻了海盐的桥、天宁寺、绮园、弄堂等家乡美景,还认领了“小记者、小摄影师”等角色任务,在社会角色的驱使下突破自己,主动与他人互动,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养成了遵守社会规则的习惯。
我们相信远足不仅仅是一次活动,它是活动前的经验准备,是活动中的主动体验,是活动后的经验迁移,正是这一次次的积累堆高了儿童成长的基石。在小脚丫一步步探寻中,家乡的“味道”也慢慢被孩子们熟悉。
让我们为我们的家乡——海盐代言,尽情期待小蘑菇后续的探家乡活动哦!
供稿编辑|王宇宏 张丹丽 一审 |张丹丽
二审 | 陈佳 终审 | 姚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