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有约
一起“趣”阅读
--记大二班图书馆的探索之旅
阅读,是幼小衔接四大准备之学习准备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开启了“书香润心灵,阅读伴成长”系列活动。随着活动的推进,一起与书为伴,阅享书海。
在浸润式阅读氛围的打造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童年时光里的最美印记。不知不觉中书香浸润了孩子们的童心世界,带着对更多书籍的渴求,孩子们一起走进了张元济图书馆,一起开启属于我们的“趣”阅读之旅。
【图书馆项目启动--前调查】
在确立要进行张元济图书馆的探访项目后,班级里进行了一次前调查,收集每个小伙伴对张元济图书馆的前期经验与问题链。
通过调查意识到幼儿彼此间的经验差异,也产生了众多探寻的问题点,立足幼儿的切实需求和多元发展,借助问题清单来梳理、筛选、判别项目活动推进的方向。
同时,基于真实的问题链 , 抽离关键问题 , 明确本次远足张元济图书馆项目的重点。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有目的,有计划探寻,根据前期项目内容进行了探索任务的细化,分组制订了探寻计划单:
✦
收集问题、梳理经验、聚焦探寻点······随着项目的开启、推进,幼儿卷入到项目话题中,聚焦项目对象展开经验扩容,经过筛选,形成可行的小项目,为项目更深入推进奠定了实践基础。
【项目推进--实地探访】
带着好奇与各自的小任务,迎来了实地探访。老远就被图书馆前大大的石刻大字:张元济图书馆所吸引。
很快“火眼金睛”的我们马上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都是从左往右写字和读字,为什么这里这个石刻文字是从右往左写和读的?
溯源中,我们渐渐了解文字书写方式改变中的原由:古代的书写材料(竹简、毛笔等的组合方式,书写后需要晾干的时长等)形成了从右往左的书写方式。现在随着书写材料的发展、改变,书写和阅读方式也渐渐转变成从左往右。
随着更深入地探索,我们还发现了图书馆取名背后的“秘密”:文化驿站、书房、少年儿童馆、书院等,原来同样是图书馆,根据大小、侧重服务人群、地域等,可以有不同的取名,呈现方式。
在发现名字里的秘密后,我们正式开启了分组探寻。
项目实探一:
1.了解张元济图书馆的由来
2.工作人员的工作
小小参观者们认真聆听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小摄影师时刻牢记用镜头认真捕捉,小记者礼貌而大胆地询问种种疑惑,实践中责任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于图书馆历史、内部环境、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了更深入了解。
✦
项目实探二:1.了解里面不同的区域
2.书本大致分类
图书馆里会有我们小朋友借的书吗?里面的书会有像我们幼儿园一样不同的类型吗?会有神话故事书吗?我们最近看的西游记、盘古开天、嫦娥奔月有吗?我们能借吗?
带着这些问题和探索小任务,我们开启了实地探访。
01
专注找寻中·······
找寻、询问中,我们了解到图书馆里有各种类型的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医学卫生类、文化艺术类、教育类等。图书馆的标签由字母和数字组成,字母代表学科大的分类,数字则是大类里分的小类。
✦
项目实探三:如何借书、还书
借书组、还书组的孩子也忙着找寻自己计划单上打算借阅的书本,但大部分小家伙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自己想借的书,这可怎么办呢?
带着满满的疑惑,孩子大胆询问了工作员阿姨,很快知道了答案:原来目前所在的区域是成人借阅区域,孩子的借阅还书区域在隔壁。
✦
正当大家激动地参观着大人的借阅区域时,文明秩序管理员们也没有闲着,她们灵活地穿梭在小伙伴之间提醒大家保持安静,努力做个文明参观的小朋友。
在参观完大人的借阅区后孩子们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儿童借阅区。
此时,有过借书、还书经验的皮皮几个人就自告奋勇给大家演示如何借书、还书,认真传递同伴经验:
经验1:要有一张少儿图书馆的卡。
经验2:还书很简单 ,只需要把书放在扫描口下 ,点“还书”即可。
经验3:所还书目与所借书目一一对应。
经验4:还好的书放入指定区域。
有了同伴分享经验后,孩子们纷纷跃跃欲试。
当然,借书的过程其实并非一帆风顺:我这几本书都喜欢,可是显示只能借6本,原来借书是有规则的,喜欢的书籍很多 ,但要根据图书馆借阅数量慎重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这不当很多小朋友都成功借书时,我们的昭昭却借书失败,通过询问发现原来前期借的书籍逾期了,要归还后才能再借书,原来借书是有时间节点的。
这边昭昭刚找到原因,我们的晓晓和蓉奕又遇到了问题?
晓晓:我的卡为什么放到机子上没有反应?
蓉奕:我的卡没有办借书卡哪里可以办卡?
于是带着疑惑两个人询问了工作人员,在指定的借书证激活和办理柜台激活、办理了人生中的第一张借书卡。有了借书卡,两人开心地去借取了自己心仪的书籍。
找寻书籍也是有方法的,有了管理员的介绍,孩子们对如何找书也有了经验。
老师,这里怎么有一本书,还有一张借书卡,是谁的?
聪明的刘慎求助了管理员阿姨,通过电脑查询、借书扫描器,找到了它迷糊的小主人--皮皮
当然,经历了这次的“寻亲”经历后,我们也获得了一个新的经验:当不确定是否借阅、还书成功时,我们可以在机子上进行查询确认,也可帮助被遗忘的书本找到它的主人。
收获中的我们
不知不觉,在项目推进阶段,我们呈现出了更多的参与性、专注性,会围绕小任务一起合作、交流,大胆提出困惑,近距离探索、体验,让一个个小问题迎刃而解,探究、辨析力不断增长。
项目分享:
1.以项目小组式进行参观后分享,提升项目任务意识、责任感、成就感。
2.回溯参观前关键问题进行细化梳理:图书馆里你有什么发现?(映射体验后经验提升与收获)
根据你们小组的小任务,你有什么收获?
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在参观完后,我们开始在班级阅读区里进行了“大整改”。先分类,贴上自己设计的分类标签,制订了文明阅读规则。
✦
家园持续联动:一起爱上阅
参观完后,张元济图书馆渐渐自然而然成为了更多家长和我们周末打卡日常地。
【项目延展--爱阅读,小书虫养成记】
阅读存折,催生“小书虫”
与礼物超市结合,利用阅读存折激发我们持续阅读,及时记录下自己阅读的书本数量,定期进行分享,兑换礼物超市里的心仪礼物。
阅读后显性输出--绘本发布会现场
随着孩子们阅读的不断增多,我们开始自由创造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书,进行绘本故事发布,让思维逻辑性、语言表达力、故事情境设计等在实践中得到历练。
我们的兴趣点仍在延续,对于自己的小项目完成情况、思考力、后期阅读中的发现、收获等很多方面也有了更客观的评价。
✦
通过指向性的回顾和评价,很多孩子也更直观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虽然在自评时没有得到5星,但也能客观评价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这个过程带给孩子的是更加坚定努力改变自己,努力直面问题,克服问题就会收获成功。
收获是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坚持与不断努力的,它需要每个个体从内心深处主动去努力,图书馆之旅打开了我们阅读的大门,开启了更多元、多途径的阅读。
成长,并非一蹴而就,但项目活动带给我们的却是“无限可能”,我们的项目探寻仍在继续,我们的成长也在持续!
让我们继续与“书”有约,“阅”享童年!
供稿|姚敏芳 一审 |张丹丽
二审 | 陈佳 终审 | 姚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