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被校长、主任“请喝茶”三次,她从了……
教育
2024-10-17 20:49
北京
最近,我家姐姐Suki被学校“请喝茶”了,而且连续三次!
Suki现在6年级,明年要升中学7年级了,我们在考虑她的中学去向。虽然现在所在的私校可以直接读到18岁,但还是让她去试了一下家旁边的顶尖文法,可报考人数多达2600人,我们没抱太大期望。就在忙着入学考试的时候,Suki却先后被三位校长和主任“请喝茶”!第一次“喝茶”,其实是小学部校长邀请我们参加“奖学金学者茶点会”,这是给拿到学术奖学金的孩子们的庆祝活动,会议厅摆满了丰盛的点心和酒水,名副其实地“请喝茶”!Suki是四名获奖者之一,奖学金能减免20%的学费,从7年级一直到高中毕业。那天晚上我们和其他三位学生的家长坐在一起,每个人都笑得很骄傲。让我惊讶的是,Suki的好朋友Rohan也获得了奖学金,看来她平时说的“我和Rohan经常一起研究数学题”并不是玩笑话。那天学校也向全年级公布了奖学金的获奖名单,家长们的祝贺像雪片飞来。第二次“喝茶”就严肃多了,变成了一对一的中学部校长见面会。我看出来,这是中学部校长旁敲侧击地想知道我们是否在申请其他的学校,让我和Suki都有点紧张!但校长非常友善热情,他鼓励Suki留在学校中学部,还十分仔细地问了她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理想。校长特别提到,奖学金学者会被学校重点培养,比如喜欢数学的学生将获得额外的辅导和比赛机会。Suki谈到她对商业管理感兴趣,校长笑着告诉她,学校完全可以支持学生创业,而且是实打实地做产品。Suki听得两眼发亮,她和我都听得很动心。第三次是中学部主任的单独面谈。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既然Suki已经拿到了学术奖学金,她可以不用再参加入学考试,6年级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主任还建议她申请音乐和艺术奖学金,特别是音乐方面,因为她学了三门乐器,其中两门已经达到四级和六级,这在全年级里非常少见。校方明显是想留住这些学者学生,提供各种资源,生怕我们另择他校。喝了三次茶之后,Suki决定留下来。我也不得不承认,学校的重视和资源太吸引人了,所以我们都“从了”!当然,我也好奇学校的奖学金学者评选标准。在茶话会上,我特意向小学部校长请教。他告诉我,评选的关键并不是孩子们记住了多少知识点,而是思维能力。特别是数学,测试的是孩子的理解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校长还提到,除了考试,孩子们还参加了一场辩论赛,这考验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学校希望培养的是那些真正会思考的孩子。听完校长的解释,我深以为然,心里顿时感觉轻松。Suki从小到大,我一直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靠刷题拿高分。这次她能够拿到奖学金,是靠她平时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数学,Suki小时候,我就通过各种实物演示、提问、游戏和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她建立数学思维,通过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来解决问题。这次,我和Suki都“从了”,是因为学校的理念和我们一拍即合:教育的核心不应该只是分数,而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我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她未来的发展更有帮助。最近和国内的朋友聊到小学教材改革,大家都在讨论课程变难了。小学新课标改革,一年级已经换了新教材,三年级英语换了,其他年级的课程明后年也会陆续更新教材。家长圈都在讨论教材变难了。网上更是风起云涌。“小学生一觉醒来天塌了”!我听着倒觉得,这些改革和Suki的学校理念很像,目标都是筛选出那些真正有思维能力的孩子,而不是靠死记硬背的“伪学霸”。看来,无论在哪儿,真正的教育都在转向培养底层思维和跨学科能力。之前的教材用了十多年,这次改革本质其实就是教学目标变了。通过教材内容的删减、重组等等操作,筛出只会刷题的“伪学霸”,选出底层能力强的跨学科研究能力者。以数学为例,我看了一下,现在确实更强调探索、实践和创造。跟咱们以前数学考试真不一样。比如以前一道题目,两三行字就讲完了,现在篇幅长了,而且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信息量大,强调阅读理解和审题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总答不完题。以前只考数学内容,记住公式就好办;现在强调跨学科解决问题,考察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什么“背公式”不好使了?因为题目开始强化思考过程和表达梳理能力了啊!做题慢、计算能力差、迁移能力比较弱,是孩子幼小衔接和小学低年级孩子经常出现的状况。看懂了这次教材改革背后的底层逻辑,会发现其实这对普通孩子是挑战、更是一个机会,那些“学数学的痛”说不准都能驱散。想起我一位老友的弟弟丹,一位剑桥大学的数学博士,说过一句话: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是贯穿其他学科的桥梁,是构成他所热爱的所有科目背后的基础。“数学思维”没建立,方式方法不对,靠刷题、背公式,没用的。只会虚耗孩子的时间、兴趣和信心。所以让孩子尽早地建立数学思维,拥有应对未来的底层逻辑,是好事。姐俩学龄前,我通过实物演示、提问和游戏、生活应用、读绘本和讲故事的方法,让孩子对基本的数学概念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进入小学后,就转向系统性学习,循序渐进。她们的模型构建、逻辑推理都比较强,主要是自己喜欢学,不排斥。国内的数学思维课程,我很推荐“豌豆思维”,因为它和我对姐俩的数学启蒙思路完全一致:3—6岁是启蒙基础,小学1-3年级要系统培养,4-6年级全面提升,不同年龄阶段,需求和侧重点不同,这也是我给姐妹俩做数学启蒙开始就坚持贯彻的目标。“豌豆思维”0元体验课来了!中文、英文授课,自由选择。我已经安利很多次豌豆思维了,反馈特别好,大家都觉得“孩子爱学不费妈”。我们团队小伙伴子姚的孩子大侠6岁开始就上“豌豆思维”了,没上过幼小衔接和课外其他学科,但幼升小过度很顺利,校内成绩优异,特别是数学。现在四年级,基本每次满分,关键是,其他科目也学得很轻松。第一,内容会涉及到校内的一些重难点,能帮孩子从本质上理解相关题目。第二,豌豆思维的内容相对难度更高,不是非要参加奥数比赛的话,豌豆就够在校内知识基础上达到“拔高”需求,不用再上其他课程。
第三,互动强,每节课效率高,有问题及时学明白,老师都很有耐心,团队靠谱,不担心孩子学着学着课没了。这几年教材改革了,“豌豆思维”也一直在升级课程,对标新课标要求。非常适合3-12岁孩子,在家随时随地就能学。不论是想给孩子打好数学基础,跟上新课标脚步;还是想为孩子进阶拓展,拔拔高,为今后奥数竞赛铺路,都适合。“豌豆思维”0元体验课来了!中文、英文授课,自由选择。豌豆思维是直播课程,每班6-8人。保证孩子每节课充分有效的互动,对保持学习专注力很有帮助。一节课下来,每个孩子都能被老师关注到,有多次发言表达的机会。这点非常好,因为语言表达本身也是思维逻辑的一种表现方式,能把一道题给讲明白了,才是真正掌握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实作演习、立即应用、教给他人的形式,是效率最高的。所以从效率,效果,到性价比来说,小班直播课程,都更高。老师会在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跟踪孩子的学习状况,课堂上保证孩子听得懂、学得会,坐得住,又不会做无用功。孩子在课堂上不断得到关注、鼓励和正反馈,对长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真的更重要。豌豆引入超级飞侠等孩子们熟悉的ip 形象,结合动画,串联知识点,身临其境解决实际问题,孩子不会觉得枯燥无趣。每节课由动画引出知识点,展开例题讲解,继续练习巩固,最后思维导图总结。游戏化的交互设计,契合孩子兴趣点,充分调动孩子的多感官认知,强调动手,多互动,引导探索。孩子参与感强,潜移默化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给出行做时间规划,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和行程?这里不只是计算问题,还引导孩子如何做规划、策划活动。比如帮“咪咪喵新家”装修,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卧室布局?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屏幕上动手操作,深度思考,探寻答案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做策划的过程。生动有趣,不抽象,更直观,对9岁以前孩子的数学启蒙很友好。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别的想法吗?与新课标对孩子的要求完全一致。在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方式下,完成教、学、练、测、评 5 个环节,形成完整教学闭环。豌豆思维历经 8 年研发迭代,不断升级,课程体系非常系统全面。 9个阶段,面向不同年龄孩子,针对不同学习重点,循序渐进,一步步进阶。学习内容包括数感的建立和进阶,基础运算,逻辑启蒙,空间想象等,大班还有幼小衔接。学习内容紧贴校内课堂要求,提供实用思考工具。小学阶段还有浅奥的学习和拓展,为小升初打下基础。比如学乘法,不只是背诵 12*13,而是通过图表和演示,让孩子了解乘法的意义。把多位数乘法具象化,直观地把 13 拆成 10+3 去理解 。这和 2024年北京小学期末考的题目逻辑是一样的。豌豆思维的实践板块,为孩子解决真实问题而设计,比如装修中的面积计算、旅行中的路线规划、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让孩子在理解了本质的基础上,能把知识迁移到解决问题中去。新课标在题目上加入大量阅读,不仅考验数学思维,还考核孩子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各学科综合素质。豌豆加入很多结合生活实际的题目,比如这道进水排水问题,豌豆老师会引导孩子提取关键,如何审题、分析、解题。题目都比较前沿,比如关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涉及地理、政治、科学的议题,老师会教你如何分析表格。这种推倒和演练,放在以后实际工作中也是必备技能啊!课程设计还有丰富有趣的天文地理历史生物营养学等等,相当于这一门数学,横跨了N门学科。豌豆思维的老师都是经过 3 轮面试、5 次试讲,360 小时专业培训筛选出来的。每节课都有标准化备课。课前预习,课后辅导,都有专业指导,全程服务。由代课老师负责课后辅导,这种配置基于对孩子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的全面了解,效率也更高。不管是豌豆课程还是其他校内校外数学相关问题,老师都可以辅导,包括数学竞赛。不会的问题,群里喊一声,豌豆老师都回来帮忙。还有很棒的是,豌豆思维支持海外双语,中英文教学任选。这些年豌豆课程遵循新课标要求,豌豆老师也使用前沿的教学模式。所以不论是从课程本身还是到老师的教授方式,都更贴近孩子的需求。给孩子一个机会“开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让学习成为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