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中国三大神童”,后来怎样了?

教育   Education   2024-10-15 20:34   英国  
你知道,神童和天才有什么区别吗?
神童指的是从年幼就在某个特定领域表现出非凡才能的孩子。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神童”。
如果神童在幼年有远超同龄人的天赋和技能,长大后又能取得极度卓越的成就,则被世人称为“天才”,比如莫扎特、冯·诺依曼、牛顿。
如果神童没能成为天才,最终能力丧失,王安石在《伤仲永》里则有句形容:“泯然众人矣”。
从神童到天才的过程,是什么塑造它或毁灭它?
“1978年中国三大神童”的故事让我唏嘘不已。今天分享给你。
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
宁铂、干政、谢彦波,这三位是当年家喻户晓的神童。
1978年,整个中国的报纸、杂志都在报导宁铂。对学生和家长来说,他的名字如雷贯耳。
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尤其是高科技发展需要高能物理学上有突破。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口号,但基础科学的人才储备不够,需要在高等教育里加快速度。在这样思维下,国家也同时“弯道超车”寻找天才。
那时,就出现了一个神童。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用10页纸致信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这位江西八中的少年宁铂。
倪霖是宁铂父亲的好友,看着宁铂出生长大,不断被宁铂的天赋震动。他回忆到:“宁铂2岁半就能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4岁会400多个汉字,5岁读完家里的藏书,6岁熟读《中医学概论》、会使用中草药和开方,8岁围棋水平突出、连大学里的棋手也下不过他。”
出于爱才之心,倪霖把宁铂推荐给国家,他说:“这个孩子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如果把他开发出来,一定能成为中国科技攻关团队中的重要一员。”
方毅副总理立刻派遣了中科大的两位教师去考察。
在招待所里,老师们见到了宁铂,给他出了几份大学试卷,发现这个孩子比预期中天赋更高!大学数学的基础题、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卷,宁铂的得分惊人,尤其他还是一个全才,医学、历史、地理、天文都有远超同龄人的知识量,口才也非常出色。
老师们交了一个满意的答卷,副总理立刻破格批示宁铂可以提前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紧接着,中科大为此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宁铂成为少年班第一人。
一夜之间,这个戴眼镜的神奇少年被整个国家所熟知。
宁铂与副总理下围棋两盘全胜的照片,传遍了中国街巷,媒体铺天盖地报导,把宁铂捧到了红透的高度,刺激了无数望子成龙的家长和渴望出人头地的少年。
中国涌起了“神童浪潮”,辅导材料火爆市场,很多聪颖的孩子被宁铂激励,想要考取少年班。
随后加入的干政和谢彦波都是“惊为天人的奇才”,他们三个在少年班里最醒目,被称为“未来中国诺奖之希望”。
其中宁铂最出名,报刊上发表了宁铂在中科大校园葡萄架下看书的照片,很快葡萄架就成了新生和游客必参观的地方。宁铂率少年班同学仰望星空的镜头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
干政则是获得了一个关于宁铂的手抄本,被宁铂影响才来到少年班。他的数学能力非常突出,心算能力极强。人人都听说过“干政切瓜”的故事:对一只西瓜切多少刀留下多少块西瓜,数字不断上升,干政对答如流。
谢彦波更了不得,小学时就把微积分、立体几何等内容研究明白了,在数学和物理方面天分傲人。宁铂和干政进入少年班时13岁,而谢彦波只有11岁,是最小的一个,很多人都对谢彦波天真微笑、算术板书、戴着红领巾的模样印象深刻,无数媒体刊登了他的照片,连中科大的招生广告上都有谢彦波的身影。
中科大少年班一共招收了21个11岁到15岁的孩子,宁铂、干政、谢彦波被称为“中国三大神童”,得到了最多关注。
孩子们如此之小,班主任甚至要在早上帮他们冲奶粉、煮鸡蛋,晚上还要查房、帮他们关灯。
宁铂的叛逃
在神童云集的少年班里,宁铂的聪明程度也让大家钦佩不已。
但当时人们认为神童冲击诺奖,就要从事物理。而宁铂的爱好不在物理,课业表现并不出色,但外界的赞美仍在继续,公众意义上极具天赋的宁铂形象从来没有被否定过。
宁铂真正喜欢的是天文学、医学和围棋。进入少年班一年后,他觉得中科大没有他喜欢的专业,渴望报考南京大学天文系。
班主任帮他写了申请信,但校长只批复了六个字:既来之则安之。
中科大舍不得放这个神童走。集体主义盛行的年代,道路由不得自己选择,宁铂很无奈,只好留在中科大读物理。
宁铂对物理实在不感兴趣,就私下自学佛学和天体星象学。这下人们哗然:要冲击诺贝尔物理奖的天才少年,现在开始不务正业,变得神秘主义严重。当时报纸上批评宁铂的声音很多。
很多同学回忆,宁铂表现出来的性格很古怪。他非常反感外界的过度关注,舆论的过分渲染,厌恶总要参加活动和作秀。
宁铂后来回忆说:“在很多场合人们要求我七步成诗,那时我不谙世事,长期接受的教育是克己复礼,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在大学里,他不善交往,与人唯一的联系就是号脉看病。他一直很喜欢医学,他说:“当一个病人从我手里康复,我会感觉很幸福。”
进入青春期后,他异常苦闷,他多才多艺,但比身边的女生年龄小很多、身材也矮小,在女生面前的魅力值并不高。
真正的苦恼大约出现在16岁左右,他明显对女孩子感兴趣,邀约女生又说不出什么话,只会说一句:“我是宁铂啊!”。他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
一直关切着他的老师倪霖来看中科大看他,对宁铂的状态感到很震惊。
倪霖回忆:“那个时候,宁铂情绪忧郁,骨瘦如柴,眼睛里的光彩已经没有了,一点都不快乐。”
倪霖担心地说:“警告两点:一是你被捧得太高,自己要有清醒认知;二是你早恋倾向严重,不要去招惹女孩子。”
16岁的宁铂回答:“我就是一条活鱼被摔死给卖了。”
19岁时,宁铂成为中国最年轻讲师,不过这已经是他能创造的最后一个记录了。
他三次报考研究生,没走到考场就放弃了考试。很多同班同学考GRE出国,他也一直犹豫不决。
他解释说,自己想要证明不考研究生、不出国也能成功,那才是真正的神童。但身边了解他的人知道:宁铂非常恐惧失败,如果考研考GRE不成功,那么新闻媒体就会大篇幅报导,这是他最害怕的事。
宁铂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想要逃跑。他很少做物理研究,把大量时间用于围棋、哲学和宗教。他练习气功、吃素,与常见的生活习惯渐行渐远。
宁铂23岁结婚,结婚后经常与妻子发生口角。他们很快有了孩子,但在教育上,他与妻子有着极大分歧。妻子认为孩子要管束,宁铂坚持认为不应该干涉孩子成长。在他看来,成才并不重要,成为一名能够不以自我为中心、懂得如何爱人与关心人的成年人才最重要。
分歧与争吵不断升级,有次宁铂离家出走四个月,但最终不得不回到中科大。
1998年,他参与了一次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他情绪激动,猛烈抨击神童教育。他说:“如果可以重新来一次,我希望自己不是神童,我也一定不会去少年班。我多么渴望像普通孩子一样参加高考,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我只是一个时代需要的产物。”
他语速很快,引得观众不时发出笑声,当年大名鼎鼎的神童,诉说已无人倾听,宁铂的时代永远过去了。
之后宁铂越来越沉默,把更多时间用于佛教研究中,渐渐和原来的同学都断了联系。
38岁那年,宁铂出家了。皈依佛门后,不再接受采访,关于他的消息越来越少。有些人感到遗憾,但了解他的人看到,宁铂变得轻松自在了很多,他终于解脱了,不再需要迎合任何人的期盼,他顺应了人生的召唤。
少年班的班主任叹息说:“天才也怕选错行。如果当时宁铂可以按自己心意选择喜欢的专业,也许结局会完全不一样。”
谢彦波的缺憾
谢彦波的性格一直腼腆害羞,小时候不喜欢开口讲话,让老师很头疼。但小学二年级开始,他自己做起高年级的数学题来,爸爸发现他求知欲旺盛,便指导他自学。
谢彦波每天坚持5个多小时看书学习,学累了就去滚铁环。他在小学三年级就把初中数学攻下来了,四年级学完了高中数理化,到五年级已经开始钻研大学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
谢彦波跳过整个中学阶段,由小学直接进入了中科大少年班,是少年班最年幼的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是:谢彦波第一次走进校门时,还在滚动一只铁环。
他在物理上的天赋最惊人,十五岁上科学院理论物理所读硕士,十八岁读博士,师从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
他受到困扰的时间比宁铂晚很多,因为在少年班的最初阶段他年龄还小,对外界的宣扬没什么太多的感觉。
不过,从入学时起,班主任对谢彦波的担忧就没消散过。她回忆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谢彦波的问题尤其严重,没有养成好的心态,没有平常心,缺少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这种缺陷是终生的,一旦过了那个年龄,这一课就永远补不上了。”
谢彦波不懂得如何与决定其命运的人相处。他读博期间,跟周光召院士之间有很大冲突,闹得很僵。
谢彦波放弃了在国内读博,出国去了普林斯顿大学,有幸师从诺贝尔奖物理奖获得者菲利普·安德森教授。
让人吃惊的是,谢彦波和安德森教授也相处不好。教授甚至认为谢彦波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有潜在威胁!
那时,安德森教授发现谢彦波比他本人还要傲气、瞧不起人。他不同意谢彦波的研究方向,要求按照自己的方向进行,要不就换导师。谢彦波觉得教授不喜欢自己,非常不能接受,一次次倔强地找教授。
安德森教授在学校躲着谢彦波,于是谢彦波三更半夜追到导师家里按门铃、理论,给导师吓得不轻!甚至还有传言说谢彦波曾用菜刀威胁过安德森。
就在那时,出了一个恶性事件,1991年美国爱荷华大学里一个中国北大留学生卢刚在课堂枪杀三位教授、一位副校长、一个中国留学生山林华,随后自杀身亡。他习惯了自己最优秀,出国后导师不支持他的研究项目,先给了别人奖学金,他出于嫉妒和不满,开枪射击,在教育界带来巨大震动。
安德森教授有了心理阴影,提出让谢彦波另请高就。
谢彦波在美国最终没能拿到博士学位,回到国内,留在了中科大当老师。
他很快结了婚,没有什么积蓄,分到了一套楼下总有人打牌的小房子。在持续不断的烦恼中,结束了“未来诺贝尔奖得主”的梦想。
干政的失落
同样铩羽而归的还有干政,他与谢彦波的轨迹惊人地相似。他物理天赋突出,学得顺风顺水,读博也去了普林斯顿大学,都是学理论物理。
干政在普林斯顿,遇到了和谢彦波一样的问题,他自理能力和情商都很差,社会不断的吹捧,使他不能容忍自己待遇不如别人。由于他性格执拗,和导师处不好关系,同样也没有获得博士学位,最终回到了中科大。
中科大表示,干政可以留校当教授,但令大家惊讶的是,干政不甘于此,拒绝了邀请。
干政去找工作,但处处碰壁。几年以后,他再回到中科大想要接受老师的职位,那时门槛已经提高了,需要博士学位才能当教授。之前的班主任劝干政读博,干政不想读,他不信再花一年时间还找不到一份工作。
这一年的努力最后也化为了泡影。在此期间,干政出现了精神疾病,在家里不能出门,生活来源靠父母的退休金。
三个名震天下的神童,宁铂出家、谢彦波当了老师、干政抑郁在家。他们的结局和大家当年的期望判若云泥。人人都认为他们会成为中国顶级科学家、诺奖获得者,但他们远远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不过,少年班也有杰出成就者:校史馆里,张亚勤的名字在陈列柜中非常醒目,他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同时还有德意志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高峰,清华紫光集团的总裁郭元林,都是1978届少年班的同学。
张亚勤回忆说:“那时外界只关注宁铂、干政、谢彦波,现在看来,自己那时遭受的’冷遇’其实是巨大的幸运。”
从神童到天才,这条教育之路非常不易。王安石说,神童是“授予天”,天赋是老天爷给的,但成才也需要“授予人”,后天能有好的环境、碰到对的人,才能被呵护,才会滋养出天才的成就。
宁铂花了20年时间,背负起了超负荷的社会期望,拥有了过度规划的人生,甚至不得不放弃梦想。外界的极度赞誉是激励也是压力,如果自身承受不住,将走向毁灭。
少年班的这些孩子,成长太倾向于学术,智商提升的过程中,情商却远远跟不上。他们从小习惯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到了新的土壤,不被惯着,就无法与他人相处,没有生活技能,也无法承受失败。
智商越高,越需要情商、人格、性格的培养,来化解智商太突出而冒出的尖。
如今双减之下,神童的宣传少了,不失为一件好事。让他们继续做孩子吧,在自由健康的环境里,培养健全的人格,找到真正的自己。

安潇 2024年10月 于 伦敦
童年案例:
家有“天才娃”又怎样?还不是得在“鸡娃”和“放养”之间纠结抉择......
从“侏儒症”到“最伟大球员”,什么样的童年塑造了梅西?
美国史上最恐怖“食人魔”肢解十七人,博士父亲痛楚书写童年
什么样的妈妈养育了世界首富
前文推送:

安潇
英国育儿,专注项目式学习与父母的自我提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