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国自闭症儿童成长,治好了这个中国女孩的内耗
教育
2024-10-14 20:33
北京
#与安潇面对面 #016: 伦敦,刘桢,25岁,英国特殊教育需求学校教师下雨的傍晚,我开车一小时到了南伦敦,在一所“特殊教育需求学校”(Special Education Needs,简称SEN)安静无人的大门前,见到了这个在灰蒙蒙的天色下撑着伞的中国女孩——刘桢,她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她锁好了大门,风尘仆仆地带我走到附近的咖啡馆,我们点了两杯咖啡,边喝边聊。一个多月前,刘桢给我留言,她说已经关注我的公众号多年,看到我在做采访栏目,想要和我讲讲她的故事,算是给自己这些年一个总结。今年,我采访了许多人,读者们留言说:那些出众的精英故事虽然精彩,但总觉得遥不可及,想听听普通人的经历。眼前的这个女孩,可能在许多层面上都符合“普通人”的标签,但她的故事,越听越戳进我心里。一杯咖啡喝完,感动早已盛满。她的经历,让我回想起当年的我自己,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求学奋斗。而更让我感慨的是,在英国特殊学校里与自闭症儿童共同成长的过程,竟然治愈了她多年的精神内耗。当我在秋夜里驱车回家,心里的叹息和祝福已经装不下,只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这个25岁普通中国女孩的故事。2017年1月,17岁的刘桢只身来到英国约克,开始了她的留学生涯。那时的她,对未来充满迷茫,不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她原本在安徽的一所高中读书,掂量自己分数,虽然普通一本的大学能考上,但更好的大学几乎没希望。家里有些积蓄,父母决定支持她出国留学,目标很美好:希望她在英国读一年预科,三年本科,早点拿到文凭,回来时还比别人还年轻。刘桢本想学制药工程学,但家人觉得这个行业水太深,于是她选了社会科学作为预科专业,未来的方向可能是社会学或教育。来英国的第一年,她经历了许多混乱和艰难。她常常感到孤独和恐惧,合租时还受过欺负。语言障碍更是让她头疼,雅思通过了,但专业词汇听不懂,等到适应了英文,课程却已经结束。她挂了科,只好再读一年预科。第二年,她在剑桥读预科。虽然对未来的方向仍然迷茫,但她必须认真对待,否则再挂科就只能灰溜溜地回国。幸运的是,这次她住在一个寄宿家庭,主人是剑桥大学的老师,早上还会给她准备早餐,舒缓的城市环境也让她感到安心。就这样,刘桢结两年预科后,被南安普顿大学录取,开始学习教育学。本科三年,她住得离学校很远,每天要坐火车去上课。独居的日子有些寂寞,但楼下有个酒吧,有球赛时喧闹的欢呼声反倒让她觉得安心,常常在球迷的叫喊声中入睡。读预科时,爸妈离婚了。爸爸很快再婚,并有了另一个孩子,却从未和她沟通。刘桢在家庭群里看到爸爸和新家庭的照片,感到受到了冷落。爸爸把她当作小孩子,认为女儿没必要知道这些,而她认为自己有知情权,这种情感的隔阂让她每次提到爸爸就生气,甚至开始对周围人发火。18岁的她,无依无靠地在异国求学,爸爸的疏离让她感到更加无助。失落感让刘桢陷入抑郁,感觉自己就要撑不下去,于是告诉了妈妈。幸运的是,舅舅从事心理行业,帮助她联系了国内的心理医生,妈妈也非常支持她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持续了两年,刘桢慢慢走出了低谷,情绪逐渐稳定。在本科期间,刘桢逐渐意识到一件事:她可能无法再回国发展了!她所学的教育学体系和国内大相径庭,若想在教育领域继续发展,就必须留在英国教书。因此,她只能一路走到底。本科毕业后,她继续在苏格兰的斯克莱德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从17岁出国算起,光是求学这条路就已经走了6到7年,远超她和家人的预期。但刘桢喜欢上自己的专业,也渐渐适应了英国的生活。然而硕士毕业那年,她又一次陷入抑郁。找工作很受挫,到处打工让她身心俱疲,存款见底,前途的迷茫感又一次吞噬了她。在不同学校里做着临时工作,她有时早上五点半就要起床赶公交,整天在焦虑中忙碌。毕业后,她几乎没有朋友,孤独感像潮水般涌来。她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害怕自己会无家可归,未来一片灰暗。最终,她求助了家庭医生,服用了一段时间的抗抑郁药物。听着刘桢讲述她的经历,我感同身受。我在英国毕业前后,也曾深深体会过那种压抑的孤独感,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看到她熬了过来,我不禁为她松了一口气。她很快发现,真实的教学与理论差距很大,也与她小时候的教育方式更不同,她不得不打破很多固有观念。英国职场的包容度很高,上级很少直接批评下属,除非是违反了规定。但他们要求员工具备较强的独立性,遇到问题时,不能直接求助,而是需要先有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有一次打印机坏了,刘桢向上级报告,但对方问她:“你想过怎么修吗?”同样,准备学生的记录手册时,校长也要求她先拿出方案,再给出反馈。这种环境让她意识到,独立思考在教学中至关重要。这里的教学注重发散思维,老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供规则,让孩子们自己探索解决方法。刘桢教六年级数学时,常常看到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得出正确答案,有些解法甚至连她都没想到,这让她十分兴奋。刘桢反思,不能只把自己看作老师,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渐渐地,她找到了自己的教学方向,对教育的信心和兴趣增加了。起初,她没有考虑去特殊学校教书,因为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那些情绪化的自闭症小孩难以管理。然而,随着对特殊教育的好奇,她在校期间学了很多关于自闭症、多动症等知识,她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学背景去特殊学校会更有用武之地。今年一月,刘桢加入了“特殊教育需求学校”(SEN School),开始与自闭症谱系和神经发展障碍的孩子们密切接触。在这里,她深刻感受到了“忘我”的境界。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最大的区别在于班级规模和师生比例。这所特殊教育需求学校有21个孩子,主要是自闭症、多动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学生,其中自闭症最多。班级规模很小,一个班最多4-5个孩子,最少只有1-2个。学校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情况分班,刘桢带的班只有两个学生,孩子们因此能得到很多关注和帮助。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简称ASD)是一个谱系,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能力和挑战。他们的共同点是在普通学校中无法获得足够支持,会因环境压力而感到极度焦虑。在特殊学校,孩子更有安全感,课程和设施根据需求定制,老师随时给予支持,而且一个老师可以陪伴一个孩子好几年,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有的孩子在普通学校跟不上,智力发展稍显滞后;而有些孩子学术和社交能力正常,但在情感上非常焦虑、内耗;还有“天才型”自闭症儿童,如阿斯伯格症的孩子,他们非常聪明,但社交能力有限。比如,一个12岁男孩,记忆力超群,尤其擅长数学,但他很难理解别人的感受,交流时只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情绪也难以控制。有一次他因为被门夹到手,情绪失控了半小时,在普通学校他因此没朋友,最后转到了特殊学校。自闭症孩子对世界的感知与常人不同,很多孩子有情绪“导火索”,小事也能引发他们的情绪爆发。比如,那个阿斯伯格男孩无法接受“peers同伴”这个词,听到就会生气,老师必须尊重这一点。另一个孩子讨厌香蕉蛋糕,老师不小心把它放在了他的盘子里,结果他一路哭回家。这些孩子对小事极度敏感,老师必须记住每个孩子的“导火索”并尽量避开。自闭症孩子诚实直接,无法理解讽刺或玩笑。有次,一个孩子让刘桢做一件事,她忘了,开玩笑说“你不要投诉我啊”,孩子却认真地问:“为什么要投诉你?”他非常生气。这些孩子可爱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不会撒谎,不会耍心机,如果他们说喜欢你,那就是发自内心的。刘桢每天七点半到学校,校车送孩子们到校,她站在门口迎接,然后开始一天的课程。她带的两个学生中,11岁男孩有自闭症和情感创伤综合症,他知识渊博,尤其对战争历史了如指掌,但有读写困难。他也因好几位家庭成员生病而情感压抑,交流和社交都有障碍。刘桢在学校里帮助他们表达情绪,聊天时会谈论感受和家庭琐事,帮助孩子们学会管理情绪和释放压抑。学术上,新的知识点刘桢会看他们能不能自己想得出来,教学因材施教、量身定制。但特殊学校不以鸡娃为目的,老师提供情绪价值更重要。刘桢还教孩子生活和社会技能,为他们未来的独立生活做准备,能够自理、有正常的人际关系。有些阿斯伯格孩子,经过足够的干预,长大后能够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并取得职业成功。比如那个聪明的阿斯伯格男孩,很缺乏社交技巧,刘桢让他每天去采访学校里不同的人,问家庭背景、个人喜好、周末做了什么,培养他对话和聆听的能力,并对他人产生理解和兴趣。作为特教老师,刘桢每天记录学生的进步。看到那个男孩从不理人到主动叫别人名字、平静对话,她感到非常欣慰。最让刘桢感动的就是孩子们的微小进步。有个学生不会系鞋带,非常受挫,她就把系鞋带分解成慢动作一样每天教孩子,足足教了六个月!孩子终于学会,这样的小事让她非常有成就感,很幸福。自闭症的孩子大多有情绪容易失控的问题。刘桢和我分享的一些方法,让我感到非常受启发,对待普通的孩子也很有借鉴意义!她说,当孩子情绪失控时,不需要言语安慰,反而肢体安抚更有效。此时不要试图讲道理,因为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也不要说“没什么大不了”、“没关系”、“不要生气”之类的话,会更加激怒孩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然后轻轻抚摸他们的后背,等他们慢慢平静下来。如果孩子拒绝接近,可以让他们待在一个安全角落,从远处观察,不要不断说教或指责。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轻轻握住孩子的手腕,而不是强硬地拉扯,这会让他们更容易镇定下来。很多孩子有能带来安抚作用的特殊物品,如依赖的玩偶或毛巾。遇到情绪失控时,找到这些物品能帮助他们平静下来。比如有个孩子喜欢带着小勺子,每当情绪失控时,只要让他握住勺子,他就能很快恢复平静。孩子冷静后,可以找他们复盘,但不要说教。主要是提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应对,老师尽量不给太多建议,除非是特别需要纠正的行为。如果孩子不愿交流,还可以用视觉化的方法,让他们通过画画表达情绪和经历。特殊学校的另一个优势是能够引入外部机构的帮助。例如,“音乐疗愈”可以让孩子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变化,“感官游戏疗愈”则通过玩耍来舒缓情绪,帮助孩子学会管理焦虑。刘桢以为,在特殊学校教书会非常艰难。起初确实如此,当这些高敏感的孩子情绪崩溃、尖叫哭喊的时候,刘桢也会焦虑得受不了。但逐渐地,她学会了采用“上帝视角”,让自己的情绪从孩子们的情感风暴里抽离,平静、理性地思考如何解决。她逐渐掌握了与这些情绪敏感的孩子相处的方法,一点点建立起信任关系。奇妙的是,在帮助学生平稳情绪、每天进步的同时,刘桢自己的情绪也在悄然治愈。刘桢曾是一个非常容易陷入内耗的人,经历过两次抑郁,但在与这些孩子的共同成长中,那个曾经纠结、焦虑、迷茫的自己变得越来越平静、坚强。最大的改变是她变得更加耐心。她可以花很长时间去安抚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而自己也保持稳定、不受影响。她还学会了不再为不确定的事过度思考。她发现,情绪自控是可以训练的,有时只需要决定放下负面想法,心就会逐渐放开。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人生方向。与这些可爱的特殊儿童的相处,让她更加坚定要深入研究心理学,尤其是“积极行为支持法”,这种方法对自闭症有很大帮助。她计划在特教领域积累几年经验后,继续攻读博士,进行心理学的深度研究。看着眼前的这个女孩,我很替她骄傲。经历了许多艰难,但在25岁时,她在特殊教育需求学校与自闭症孩子的共同成长中,获得了一把让心智更强大的钥匙。她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我衷心祝愿她拥有宽广而晴朗的未来。PS. 如果你有想要讲述的人生故事、特殊的职业体验,欢迎你“与安潇面对面”,我们来聊聊天。最近气温下降得厉害,性价比之王森林棠又上新啦~有新款抓绒衣、风衣、外套、毛衣、长裤、卫衣、T恤等,百元就能搞定。面料舒服、款式有型、配色清新。尤其推荐它家抓绒系列,采用原纱抗静电工艺,无论洗多少次,都让人不会被“电”。去年上架后最受欢迎的就是抓绒系列,现在想买可要抓紧下单了。点击下图即可购买~我们护齿专区还上架了德国原装进口babyheart牙膏,守护孩子口腔健康。0-6岁是泡泡糖口味,6-12岁是轻薄荷口味。含德国有机奥拉氟,安全不刺激。轻松刷出小白牙!